七夕和夕陽
A. 七夕節的「夕」是不是傍晚的意思
中華在線詞典:
夕 #xī
【釋義】①日落的時候;傍晚:夕陽|夕照|朝夕相回處。②夜晚:前答夕|除夕。
【夕陽】 #xīyáng 傍晚的太陽。
〖例句〗夕陽西下,炊煙四起,勞動了一天的農民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夕 <名>
(指事。從月半見。本義:黃昏,傍晚)
同本義
夕,莫也。――《說文》
日之夕矣。――《詩·王風·君子於役》
日東則景夕多風。――《周禮·大司徒》。司農注:「謂日跌景乃中立表之處,大東近日也。」
初昏為夕。――《書·洪範·五行》注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周禮·地官·司市》
瘦影寫微月,疏枝橫夕煙。――宋·陸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夕暉(夕陽的余暉);朝發夕至;夕靄(黃昏的雲氣);夕市(傍晚進行的集市貿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時候:朝不保~。~陽紅。~陽無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B. 七夕有什麼說法嗎為什麼叫七夕
那是古時代的一個說法,也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他們一年只能見一次面,版而見面的日期就權是每年的農歷七月七,牛郎就會乘著那頭牛走過喜鵲為他們搭的橋,然後牛郎跟織女就會在喜鵲橋中間相愛,到那時候剛剛好看到夕陽,簡稱「七夕」一直流落到現在,慢慢又被人稱為「七夕情人節」,一個中國傳統情人節,因為這個傳說是出自我們中國的。(個人認為,希望採納)
C. 七夕的夕是什麼意思這個夕字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在我國,農抄歷七月初七這天,襲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的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D. 七夕陽是指啥這一天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E. 夕 七夕 夕陽 白話 廣東話 怎麼念
「夕「的念法:和拼音zei相似,或者把拼音z和英文A兩個發音和起來,就是」夕「的專發音。潮州話屬1與「夕」同音。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常用的粵語
1.(普)您好!(粵)你好!(諧)內侯!
2.(普)早上好!(粵)早晨!(諧)走森!
3.(普)午安!(粵)午安!(諧)唔安!
4.(普)晚安!(粵)早唞!(諧)走討!
5.(普)晚上好!(粵)晚上好!(諧)瞞香侯!
6.(普)各位好!(粵)大家好!(諧)逮嘎侯!
F. 關於夕陽紅老人七夕句子,謝謝!
悠閑
胡秉言
烹茶潑墨賦詩篇,
讀雨聽風問自然。
阡陌悠行亨小曲,
夕陽醉美晚霞間。
G. 七夕 夕陽西下 看夕陽 對聯
端午 午日天中 觀午日
七夕 夕陽西下 看夕陽
H. 清晨的夕陽 好比七夕節的你是什麼意思
清晨出現的不叫夕陽,這是個不等式,就象七夕的你一樣。
I. 為什麼七夕節發夕陽
七夕一起看夕陽也是很浪漫的
J. 什麼是七夕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天上的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到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王母娘娘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節的來歷。七夕節又叫女兒節、乞巧節。在中國大陸北方,有些農村有這樣的風俗: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擺上瓜果,向織女乞巧。也就是說,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在民間還有另一種風俗,就是每到七月初七這一天,就把新出嫁的閨女接回娘家。怕王母娘娘看到新婚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強迫他們分開,人們用暫時分離的辦法,避開王母娘娘,以求長久的團圓。所以這一天又叫避節。因為七月正是多雨的季節,所以七月七也常下雨,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會面時流下來的眼淚。還傳說這一天如果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偷看牛郎織女相會的場面和聽到他們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