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鵲橋夜
A. 鵲橋仙七夕蘇軾賞析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B. 有誰知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什麼時辰什麼方位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七月初七天黑後即可看見,在頭頂上方。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天黑後,可以看到頭頂上方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旁邊還有四顆小星,好像織布的梭子,那就是織女星。隔著銀河,在東南方有一顆亮星,兩旁各有一顆小星,那就是牛郎星,與織女星隔河相望。
來源:
「牛郎」,「織女」之名,現存文字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牛郎被稱為牽牛,但當時牛郎和織女只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沒有愛情方面的描述。
西漢時,牛郎織女被描述成兩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賦中曾有描寫「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
C. 七夕之日鵲橋會,牛郎淚盼織女之人逢的意思
七夕之日鵲橋會:來自於漢族民間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指在農版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權相會。
牛郎淚盼織女之人逢:牛郎含淚盼望與織女相逢。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D. 七夕夜是什麼時候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來七為源七夕節;2016年七夕節是8月9日,農歷七月初七,星期二。
關於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很多女生都非常重視。
古時對於這個節的過法還是比較重視,女生們會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有配偶的會祈求多福永伴,還未有的則會祈求上天賜姻緣。
E.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和詩詞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林傑的《乞巧》
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唐代徐凝《七夕》
譯文: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
3、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鵲橋仙·七夕》宋范成大
譯文: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4、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東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譯文: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F. 鵲橋仙·七夕的介紹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1
G. 年年過七夕,夜夜渡鵲橋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根據一個寓言來的
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不會沒聽說過吧
七夕節指的正是牛郎織女的故事!
傳說每年七夕時刻牛郎和織女都會在鵲橋上相會
怎麼現在延伸的意思是指青年男女的約會戀愛
H.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是否鵲橋相會。求大神幫助
傳說是會的,可是實際怎麼樣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傳說是很凄美的,在下轉載一下這個故事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I. "七夕相會鵲搭橋"是什麼意思
源於古代流傳牛郎來織女,是指在七源月七日那一天,董永帶著與七仙女的愛情結晶一對兒女來到銀河邊,因銀河茫茫使他們夫妻不能相見,兒女不能相見,這種現象被千萬只喜鵲看見了,它們共同撘起了鵲橋讓董永和一雙兒女與七仙女相見了,這就是鵲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