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流淚的七夕

流淚的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8-14 20:24:34

A. 落淚的七夕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你在自己欺騙自己,我覺得你男朋友根本不愛你,或者就是說不是很愛你,一個男人,真心愛一個女人,表現出來的就不會是這樣的,真的,你們有必要好好談一下,不然,傷心地就只是你一個人!!!!畢竟你希望的你的男朋友會是你未來的老公,要過一輩子的男人!!!!!!!
所以,理智一點吧!!!!!!!!1

B. 傳說中的七夕是怎麼樣的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C. 關於七夕節有什麼故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

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D. 七夕悲傷的句子

七夕悲傷的句子如下:

1、牛郎織女沒有什麼可羨慕的,把七夕定為中國情人節更是不可思議——難道我們
還要乞求中國的戀人們都要成為隔河相望的凄涼人兒?倒是舊時「女兒節」之說比較中肯
——哪一個女子不需要乞巧呢?在那個男人主宰一切的舊社會,在這個女人更加渴望幸福
的現代社會。


2、我抬頭向星空望去,滿天星星都在不停地閃爍著,彷彿在流著傷心的淚。我很驚
訝,難道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有一段不可忘卻的情思。我又望望那兩顆,他們也在不停地
閃爍著,我更驚訝,他們還在流淚?我以為他們的淚早就流幹了!我努力著,想尋找出我的
那一顆,我想,那也應該是一顆永遠閃爍著淚花的星星。

3、我也想流淚,可是流淚又有什麼用呢——銀河是永恆的,此岸彼岸是永遠不可跨
越的。我只有低下頭——拜倒在那虛無縹緲的星空之下,我不想為自己乞什麼巧,只想
對著我的那顆星星說出心裡的思念和哀怨。

4、千萬千萬不要讓七夕成為中國的情人節,我不想聽那些什麼海誓山盟堅貞不逾永
恆不變等等,更不想聽那所謂的流芳百世的美麗傳說,我只希望有一葉輕舟能夠橫渡銀
河,將牛郎送到織女身旁,只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夠朝朝暮暮。

5、最美有你,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生死離別,而是我真心愛你,而是
你心裡卻感覺不到我對你真誠和執著忠心的愛!

6、中國四大愛情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蝶,不成人形。牛郎跟織女天隔一
方,一年才能相聚一日。白素貞跟許仙一個壓塔下,一個孤獨終老。孟姜女為夫淚灑長
城,無力回天。你看,歷史無數次證明,真愛是沒有好結果的。

E. 七夕作文80字 2年級

今天晚上,媽媽告訴我我才知道原來今天是「七夕節」,是牛郎和織女見面版的日子,權傳說站在葡萄架下還可以聽到牛郎和織女說話呢!今天他們第一天見面,一定會哭的。我等啊等啊,睡覺的時候果然聽見嘩嘩嘩的聲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織女在哭呢!他們哭得時間那麼長,聲音那麼大。他們一年才能見一面,真令人難忘啊!假如我和媽媽一年不見,突然有一天見面了,那是多麼開心、激動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媽媽看的《天仙配》,《天仙配》里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織女,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天神讓蛇將去人間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後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織女之間用金簪劃了一條線,這就是銀河,他們只能隔河相望,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十五見一面,這就是七夕的來源,不過七月十五就把他們分開了,他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辦不完的事。我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分開。

F. 四年級作文《七夕節》350字

七夕節
七月,暑假開始了!酷熱的陽光照著我們,照進心田,讓心也溫暖起來。這酷熱的陽光引來了牛郎織女,七夕節就要來到了!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也只有一個七夕節。在七夕節的夜晚,許多人們在織衣服,來慶祝這美好的七夕節。農村的人們也攀上高梯,許下自己的願望。一切都很美好。就在這時,我彷彿看到了一隻只小鳥排成一隊,組成了一座橋:鵲橋。我又看見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的兩岸。他們的眼神充滿幸福,他們的臉,充滿渴望,期盼。漸漸地,兩人走上鵲橋,在橋的中央相會。鳥兒嘰嘰的叫著,好像在祝福牛郎織女,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遲黎明的到來。牛郎織女彷彿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愛,讓人陶醉,讓人沉浸在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家園里。
可惜,誰都阻擋不住清晨的到來。在離開的那一刻,牛郎緊緊地拉住織女的手,想留住這美好的一切,可這是沒有辦法的。感人的一刻就要到來了,鳥兒彷彿很珍惜這一切,知了彷彿在哭,連老天爺也流下了感動,大家多想挽回這一切啊!最讓人激動的是,牛郎織女都不肯放手,寧願牽手一起消失。
我也從這美好的夢中醒來,只望見繁星在空中閃爍。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織女,期盼七夕節再一次到來,下次,我一定要在夢中留住牛郎和織女,讓他們永不分開,幸福的過著生活,我更希望他們能下凡,與我一同生活。雖然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著這樣的夢想。

G. 七夕那天,織女為什麼哭了

在七夕牛朗和織女相會的那一天,織女總是要為牛朗洗一年來牛朗吃過的碗筷,織女邊洗邊覺得委屈:好不容易見一面,也不讓好好見,還要洗這么多碗筷,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完?於是織女越想越傷心,就大哭起來,

H. 七夕節的傳說作文三百字左右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熱點內容
武漢寺廟櫻花 發布:2025-07-09 08:04:17 瀏覽:441
佐賀櫻花隧道 發布:2025-07-09 08:03:18 瀏覽:247
蘭花螳螂壽命 發布:2025-07-09 07:59:10 瀏覽:279
貴州花卉批發 發布:2025-07-09 07:59:08 瀏覽:208
一次開一朵 發布:2025-07-09 07:59:08 瀏覽:899
蘭花切芽 發布:2025-07-09 07:50:14 瀏覽:61
玉蘭花秀美 發布:2025-07-09 07:44:38 瀏覽:361
備孕綠植 發布:2025-07-09 07:31:33 瀏覽:980
素描花玫瑰 發布:2025-07-09 07:12:44 瀏覽:408
欄河種綠植 發布:2025-07-09 07:12:41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