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情人節
㈠ 中國的節日好像多是為懷念死去的人,國外的節日都是為活人過的。
春節: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稱「曬蟲節」,有「六月六,曬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曬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曬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對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中國節日大多跟農事有關,外國節日大多跟人事有關.
㈡ 小學3年紀沒學過的神話故事名稱
001.盤古開天
002.女媧造人
003.燧人氏造火,
004.黃帝戰蚩尤
005.女媧補天
006.牛郎織女(上)
007.牛郎織女(下)
008.神筆馬良
009.精衛填海
010.後羿射日
011.誇父追日
012.嫦娥奔月
013.白蛇傳奇(上)
014.白蛇傳奇(下)
015.河伯娶親
016.哪吒鬧海
017.沉香救母
018.八仙過海的故事(上)
019.八仙過海的故事(下)
020.九色鹿
021.長發妹(上)
022.長發妹(下)
023.神農嘗百草
024.人參仙子
025.漁童的故事(上)
026.漁童的故事(下)
027.重陽登高節,
028.伏羲出世
029.月食的由來(上)
030.月食的由來(下)
031.湘妃竹
032.勇猛的刑天
033.孟姜女哭長城
034.吳剛伐桂
035.梁山伯與祝英台
036.百鳥朝鳳
037.過年的傳說
038.藏族沐浴節的由來
039.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040.鯉魚跳龍門
041.愚公移山的故事
042.嶗山道士
043.田螺姑娘
044.倉頡造字
045.虎哥哥和貓弟弟
046.儀狄造酒
047.牛和馬的傳說
048.送子娘娘的傳說
049.聚寶盆的故事
050.劉海戲蟾
051.鍾馗捉鬼
052.馬頭琴的故事
053.財神爺的故事
054.百鳥衣的傳說
055.玫瑰開花的故事
056.呂洞賓的傳說
057.星星的由來
058.大禹治水
059.嫘祖娘娘
060.巫山神女
061.張良拜師
062.神笛的故事
063.端午節
064.柳毅傳書
065.泰山娘娘
066.灶王爺救百姓
067.老天爺送財寶
068.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上)
069.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下)
070.月餅的由來
071.聰明的萬年
072.彌勒佛與「破五
073.大人國的傳說
074.布依族的畫屬鳥
075.玄鳥生契
076.鹿回頭
077.黑龍江的傳說(上)
078.黑龍江的傳說(下)
079.正月十五鬧花燈
080.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081.孔雀公主(上)
082.孔雀公主(下)
083.魯大戲龍王(上)
084.魯大戲龍王(下)
085.天水的傳說
086.麥積煙雨的傳說
087.能懂鳥語的公冶長
088.枯樹莫藏身,殺人奠用刀
089.十二生肖中馬為什麼排第七
090.武昌魚與神仙湯
091.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092.眉問尺的故事
093.燈草姑娘
094.龍女拜觀音
095.黃河的傳說
096.石灰的由來
097.定城磚的傳說
098.玉兔的傳說
099.牡丹仙子
100.椰子樹的故事
101.魯班的故事
102.九斤姑娘
103.臘八粥的由來
104.老虎媽的傳說
105.木匠鬥地主
106.忠誠的黃耳
107.大理蝴蝶泉的傳說
108.猴子的祖先
109.豬兄弟逃亡記
110.屬相的故事
111.瑤池的傳說
112.龍生九子的傳說(上)
113.龍生九子的傳說(下)
114.蠶豆娃娃(上)
115.蠶豆娃娃(下)
116.良心和天鯉
117.落風山的傳說(上)
118.落鳳山的傳說(下)
119.老虎報恩
120.黃鶴樓的傳說
121.武夷山和阿里山
122.杜鵑的故事
123.虎跑泉的故事
124.天雞和太陽
125.巨靈掰山
126.微山湖的傳說
127.望夫石
128.阿巧織彩緞
129.商丘的由來
130.黎民百姓的由來
131.大智和大勇的故事
132.鹿姓的由來
133.神奇的樺皮簍(上)
134.神奇的樺皮簍(下)
135.蚯蚓報恩
136.比翼鳥的故事
137.花王子的故事
138.神女蜂的傳說
139.一顆穀子的故事
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亦稱「情人節」、「乞巧節」、「少女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牛郎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後,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於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於牛郎結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後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
乞巧節
傳說織女的手藝極巧,不僅會織雲錦,而且還能縫無邊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習俗。七夕節也叫「乞巧節」。這一天,民間要進行乞巧活動,即向織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織女與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暢,如果在此時向她乞求智能巧奪天工,她定會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人們,人們從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靈手巧。乞巧習俗反映了勞動人民學習勞動技能的強烈願望。
漢代就有了乞巧風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長安穿針乞巧的風俗。宋東京潘樓出現了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製品。「仙樓」:剪五彩紙為層樓;「仙橋」:剪紙為橋,上有牛郎、織婦及仙侍從;「花瓜」:在瓜上刻花紋;「種生」:以綠豆、小麥、小豆等在瓷器內用水泡浸,長出數寸長的綠芽,用紅藍彩條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動中,婦女們不僅可以向織女乞求技藝,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心願,向織女乞富、乞壽、乞子、乞愛情。在諸多的願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樣,且連乞二三年方顯心誠
七夕中午,在院里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將綉花針塗油以後,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
開天闢地的盤古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這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奧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
相傳,天地本來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盤下就孕育在中間,過了一萬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大雞蛋裂開了。其中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為地,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盤古分開了,他手托著天,腳踏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每天也增長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的身體長得有九萬里高,像一根巨大無比的柱子,立在天地當中,使天地無法重新合攏,不再變得黑暗混沌。但盤古也十分疲勞了,終於倒下來死去了。
盤古臨死之前,天地又發生了奇怪的變化,他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風雲,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身軀和四肢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嶽,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海,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田土,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和圓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變成了雨露。長在他身上的各類寄生物,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變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這樣,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又用他整個身體孕育了天地萬物。
關於盤古的神力,還有傳說。他哭泣時流的眼淚成了江河,眼睛的閃光變成閃電。說他一歡喜,就是麗日晴天;一惱怒,天空就烏雲密布。還說他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住眼睛就是黑夜。
開天闢地的盤古,受到人們的崇敬。我國西南地區一些民族中,還流傳著崇拜盤古的各種儀式和神話。傳說南海有綿亘八百里的盤古墓,用來收葬他的魂魄。
煉石補天的女媧
中國上古神話中,有一位化育萬物、造福人類的女神,這就是女媧。
據說天地開辟以後,大地上雖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鳥獸,可是還沒有人類的蹤跡。大母神女媧想創造一種新的生命,於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黃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團捏成一個個小人的形狀。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亂跳,女媧給他們取名叫做「人」就這樣,她用黃泥捏造了許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畢竟速度太慢,於是女媧順利拿起一截草繩,攪拌上深黃的泥漿向地面揮灑,結果泥點濺落的地方,也都變成一個個話蹦亂跳的人。於是大地上到處都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女媧還使男女相配,叫他們自己生育後代,一代一代綿延。在神話中女媧不單是創造人類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宇宙突然發生了一場大變動,半邊天空坍塌下來,露出一個個可怕的大變動,半邊天空坍塌下來,露出一個個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現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噴湧出滔滔洪水,各種猛獸、惡禽、怪蟒紛紛竄出來危害人類。女媧見人類遭受這樣慘烈的災禍,就全力補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選許許五彩石,熔煉成膠糊,把天上的窟窿一個個補好。又殺了一隻大龜,砍下它的四隻腳豎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撐起來。接著殺了黑龍,趕走各種惡食禽猛獸,用蘆葦灰阻塞了橫流的洪水。從此災難得以平息,人類得到拯救,人世間又有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為了讓人類更愉快地生活,女媧還造了一種名叫「笙簧」的樂器,使人們在勞作之餘進行娛樂。
女媧是產生的母系氏族社會的神話人物。這個神話,反映出當時人類對自身起源和自然現象的天真認識。至今在我國西南的苗族、侗族中還流傳著女媧的神話傳說,並把她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逐日英雄誇父
「誇父逐日」是中國古老的神話。它體現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身材高大的誇父,立下宏願,決心去追趕太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誇父耳朵上掛兩條黃蛇,手裡也握著兩條黃蛇,隨身還攜帶著一根手杖。一天,太陽升起了,他邁開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傳說禺谷是太陽休息的地方。在太陽落到這里洗浴後,就在巨大無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來。這時只見一團巨大紅亮的火球就在眼前,誇父已進入太陽的光輪,完全處在光明的包圍中。當他正在慶幸自己的勝利時,他感到極度口渴。於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黃河、渭水裡的水,幾下就把兩條河裡的水喝乾了,可還是口喝難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澤的水,大澤是一片縱橫千里的水域。可是誇父還沒有達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樣倒了下來。手杖丟落的地方,出現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
傳說河南、陝西兩省交界處的靈寶縣東南,有一座誇父山,是誇父留在人間的遺跡,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幾百里的寬的桃樹林。還傳說湖南也有一座誇父山,上面還有誇父架鍋的三塊巨石。
撞斷天柱的共工
日月星辰為什麼會東升西落?江河為什麼都向東流?傳說是水神共工撞斷天柱的緣故,共工成了正義的象徵。
女媧修補好天宇以後,好長時間日月星辰的運行都很正常。可是後來一場戰爭打亂了這個局面。交戰的雙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顓頊。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他長著人的臉,蛇的身子,紅色的頭發。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澤、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領域。在黃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戰中,共工曾用水幫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戰,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一度讓他代行神權。但在他執掌神權期間,他並不顧念人間黎民百姓,還派人斷絕了人間和天界的通道,也壓迫他所不滿意的諸神。更為無理的是他把太陽、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裡不能移動。這樣,大地上有的地方永遠明亮,有的地方永遠黑暗,給人們帶來了災難,水神共工乘機率領部下發難,起來推翻顓頊的統治,奪取天帝寶座。
這場戰爭十分激烈,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腳下。不周山地處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極高極高的撐天柱。雙方在這里鏖戰不息,共工見一時不能取勝,陡然怒氣萬丈,猛地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嘩喇喇巨響連天,剎那間把不周山攔腰撞斷。
這時,整個宇宙又發生了一場大變動,西北面的天空因為沒有不周山的支撐,傾斜下來,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於是白晝、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東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劇烈震動,陷了下去,形成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從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東方流去。
猛志常在的刑天
刑天是與天帝對抗,失敗後被斷頭仍不停止戰斗的著名神話英雄。
黃帝用強大的武力打敗了炎帝,坐上了中央天帝的寶座,炎帝被迫退到南方。但炎帝的部下並不甘心失敗,刑天發誓要與黃帝爭奪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與天帝開始了一場激戰。他們一直殺到常陽山地方,黃帝看準機會一劍向刑天脖頸砍去,刑天那顆巨大的頭顱就被砍落下來。刑天見頭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兩只乳頭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揮舞武器,繼續吶喊戰斗。
刑天雖然失敗了,但他不屈不撓,戰斗到底的英雄精神常常為後人稱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詩句,盛贊這位斷頭英雄。
銜石填海的精衛
「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舍精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不斷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叫做「精衛」,花頭、白嘴、紅足,長得活潑可愛,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於西山和東海之間。
精衛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贊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斗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銅頭鐵額的蚩尤
蚩尤是勇猛異常的神話人物。他有81(或72)個兄弟,個個都是銅頭鐵額,頭上生有堅利的角,耳邊長有劍一般的毛發,以沙石、鐵聲為食,善於製造各種鋒利的兵器,具有無比巨大的神力。
黃帝和蚩尤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蚩尤發動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澤間的怪神,殺向黃帝所在地涿鹿;黃帝調協四方鬼神各種野地獸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戰。戰斗異常激烈,蚩尤變幻多端,征風召雨,噴煙吐霧,把黃帝軍隊團團圍在大霧之中。直到黃帝的臣子風後製作了指南車,黃帝軍隊才沖出大霧的包圍。黃帝請來應龍,企圖以大雨淹死敵人。蚩尤也請來風伯、雨師,颳起一起更猛烈的大風雨,使得黃帝軍隊四散潰逃。黃帝又叫他的女兒魃上陣參戰,暴雨剎那間消失,應龍等伺機真誠殺過來,使蚩尤受挫。黃帝又用神獸夔的皮製成一面大鼓,用雷神的骨頭作鼓槌。鼓聲驚天動地,五百里外也能聽到,蚩尤軍隊喪魂落魄。黃帝又布鞋列了變化莫測的陣圖,把蚩尤軍隊重重包圍起來,蚩尤兵敗被俘。
蚩尤被殺於涿鹿,他手腳上的枷銬拋擲後化為一片顏色鮮紅的楓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跡。又說他被殺於冀州中部,身首異處,因而叫「解」,就是後來山西的解縣。
發明八卦的伏羲
傳說伏羲的母親是華胥氏,生活的西北部很遠的地方。有一次,她偶然看見沼澤邊有一個巨從的腳印,覺得很奇怪,就用自己的腳試,誰知剛一踩下,身子忽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後來就懷孕生下伏羲。伏羲長有人的頭,蛇的身子,從小就很有神力,能沿著通天的大樹自由上下,長大後當了東方的天帝。
伏羲是一位聖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並且熟悉人間萬物的自然法則。他發明了八卦,以(乾)這種符號代表天, (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兌)代表澤。伏羲教人民用這幾種符號記載萬事萬物。他還效法蜘蛛結網,把繩子編織成網,叫人民捕魚打獵。
---我說好【神秘聯盟講解員】 J
射日英雄羿
羿是一位擅長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鳥飛過,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傳說堯當皇帝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旱災。土地烤得直冒煙,禾苗全都枯乾,甚至銅鐵沙石也曬得軟軟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體農會里彷彿在沸騰。怪禽猛獸紛紛從火焰般的森林、沸湯般的江湖裡跑出來傷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這事後,就叫羿到凡間去解救人民。天帝賜給羿一張紅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異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間,受到人民的歡迎。他於是擺了架勢,彎弓搭箭,難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沒聲響,過了一會,只見天空中流火亂飛,火球無聲爆裂。接著,一團紅亮亮的東西墜落在地面上。人們紛紛跑的近前去探看,原來是一隻三足烏鴉,顏色金黃,碩大無比,想來就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陽少了一個,空氣也似乎涼爽了一些,人們不由得齊聲喝采。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顧別的,連連發箭,只見天空中火球一個個的破裂,滿天是流火。
站在土壇上看射箭的堯,忽然想到人們不能沒有太陽,急忙命人暗中從羿的箭袋裡抽出一支箭,總算剩下一個太陽沒被異射落。
羿在射落九個太陽之後,又為人民除去許多怪禽猛獸。其中有吃人的「犭契犭俞」,牙齒像鑿子的「鑿齒」,長著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九嬰」,毀壞房舍的「大風」興波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地豬「封(豸希)」。
錯奔月宮的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間除害滅妖,她就跟隨他來到地上。羿成天在外,為人民射落九個太陽,殺死怪禽猛獸,顧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對他不滿,一天,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長生不死的靈葯。如果兩人一同吃了這靈葯便可長生不死,一人獨吃,就能升成神。羿把葯帶回家,交給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個吉日兩人一聲吃,但嫦娥覺得自從跟了丈夫來到人間吃了不少苦頭,靈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獨吃呢?
在一個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從葫蘆里倒出靈葯,全吞下肚子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直向天上飛去。她邊飛邊想,如果到府,眾神要恥笑她自私,況且見了丈夫也不好辦,不如到月宮里暫時躲藏一下為好。誰知嫦娥一到月宮,脊樑骨不住地縮短,腰肚卻拚命往外膨脹,最後竟變成一隻醜陋的蟾蜍(癩蛤蟆)。因此許多古詩里,稱月宮為「蟾宮」。
以後又有另外一種傳說,說她並沒有變成癩蛤蟆,依然是一個超群絕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宮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隻搗葯的白兔和一株桂樹。後來多了一個被天帝罰作苦役的吳剛,他不停地確桂樹,桂樹卻隨砍隨合,他就永遠不得休息了。
治水救災的大禹
古時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沒有居住的地方,有的上山找洞窟藏身,有的在樹上學鳥雀做窩巢。飛禽走獸還要和可憐的人類爭奪地盤和食物。大禹受了天帝的任命,便帶了助手應龍,去拯救人類,治理洪水。
禹先率領天下群神趕走了興風作浪的水神共工。隨後叫一隻大黑龜把息壤馱在背上,跟著自己。這息壤是一種神士,只要放在地上,就會不斷生長,積成山堆。禹一路上用它來填平深淵。應龍也在前面開路,用尾巴劃地,禹叫人民在應龍尾巴劃過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導到江海。到了桐柏山,禹又設法擒服水怪無支祁。這無支祁形狀像猿猴,力大卻勝過九隻大象,整日橫蹦豎跳,沒一刻安靜,使得那地方總是刮風打雷。禹拿大鐵鎖鎖住無支祁的脖子,把他壓在龜山下面,禹因為治水非常繁忙,沒有一點空閑,三次路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
經過許多艱難和困苦,禹終於治好了烘炎。可是還有別的災害。有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叫「相柳」,貪暴無厭,一口氣要吃掉九座山上的東西,什麼地方只要給他一碰一噴,馬上變成水澤,危害百姓。禹就運用神力殺死相柳。 這時才天下太平,人民安民樂業,禹當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來許多銅,禹就叫工匠鑄成九隻寶鼎。鼎上刻繪著各種毒蟲害獸和妖魔鬼怪的圖像,使人預先對這些東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寶鼎為「禹鼎」,以後又把「禹鼎作為辨認姦邪的代名詞。
禹一生兢兢業業為人類謀取幸福安寧,受到世世代代的人們所崇敬。在浙江紹興市南郊建有樓宇巍峨的大禹廟,以紀念他的功績。
為父報仇的眉間尺
眉間尺是鑄劍名匠干將的兒子。他父親曾專心致志為楚王怕干將又替別的國君鑄劍,可是殘暴的楚王怕干將又替別的國君鑄劍,就把干將殺了。干將臨死前曾留下另一把寶劍,要他未出世的兒子日後替他報仇。
眉間尺因為眉梢之間的距離有一尺寬,因此有這外號。他從小沒有父親,受盡鄰家孩子的欺侮。到他稍稍長大,他母親莫邪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眉間尺決心為父報仇。他拿了干將藏在松樹柱子里的寶劍,帶上干糧,直奔京城而去。楚王心裡有鬼,夢見眉間尺來殺他,醒來趕緊叫人張貼榜文,畫上眉間尺的圖像,重賞捉拿。
眉間尺看情形不好,趕緊跑到深山暫時躲避。就在他無計可施、哀傷悲痛之時,走來了黑衣人。這黑衣人替他出了主意:用眉間尺的頭,假意向楚王求賞,趁機殺掉楚王。眉間尺覺得只有這個辦法才能完成自己報仇的心願,就從背上抽出寶劍,使勁往頸脖一抹,割下自己的頭,連同寶劍一塊交給黑衣人。
黑衣人去見楚王,獻上人頭,楚王一見,頓時放下心來,認為兇手已經捉到,吩咐兵士把眉間尺的頭擲到城外荒野里去。黑衣人忙阻攔說,這顆人頭應該放在湯鍋里煮爛,否則還會興妖作亂的。楚王同意了。眉間尺的頭顱在鍋里煮了三天三夜,面容一點也未改變。黑衣人要楚王親自到鍋邊看一下,說只有用大王的雄威壓一壓邪氣,頭才會爛。楚王不知是計,走近湯鍋,探頭去看,這時黑衣人抽出寶劍,只見一道寒光過後,楚王的頭就斷落在湯鍋里。
眉間尺的頭立刻從鍋底冒上來,咬住楚王的耳朵,楚王的頭也反撲上去,兩顆頭你咬我撲,一時不分勝負。黑衣人見此情景,連忙割下自己的頭,幫眉間尺去斗楚王。過了七天七夜,眉間尺終於贏了,三顆頭顱也被煮得稀爛,分不清哪是楚王,哪是眉間尺和黑衣人。人們把湯鍋里的東方分作三份,葬在三個地方,修了墳墓,統稱「三王墓」。
不怕艱難,挖出不止的愚公,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傳頌。
愚公是個近九十歲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兩府大山對面,高山檔住他一家進出的道路,很是不便。他就把一家大小叫來商量,是不是把這兩座山搬走。愚公的兒孫們都贊成他搬山的想法,可他妻子卻覺得事情不這么簡單。愚公年紀快九十了,怎麼搬得走這兩府大山呢?再說,即使能搬走,那這許多泥土石塊又朝哪裡堆?愚公的兒孫們認為這並不難,只要把泥石堆到渤海里就完事了。於是一家老小就開始挖山連鄰居也來幫忙。大家挖土、畚泥忙開了。河曲地方有個智叟見了這情景,便笑著對愚公潑冷水,說無論如何也挖不了這兩座大山。但愚公不理會智叟,決定世世代代繼續挖山的事業,總有一天會成功。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把兩府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東,一座放到雍南。
㈢ 跪求中國傳統節日大全,多謝
農歷春節
清明節
是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端午節
新加坡每逢端午節便會舉辦龍舟比賽。
中元節
俗稱鬼節,由農歷七月初一到三十號,整整一個月時間都要設壇拜祭無主陰魂,在這期間有宴會、歌台表演、喊標福物等活動,十分熱鬧。
衛塞節
在農歷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磐紀念日。
國慶日(NATIONAL DAY )
□□8月9日是新加坡的國慶日(National Day),這是紀念 1965年新加坡獨立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會聚在一起,用聲勢浩大壯觀的遊行、集體舞蹈和大型煙花表演來慶祝這一日子
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個月後見到新月才可開齋,回教徒會把家裡打掃干凈,裝飾一番,穿上新縫
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宋干節(泰國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節(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節(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MOTHER'S DAY
把齋節---------------------------------BAMADAN
開齋節(4月或5月,回歷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銀行休假日(英國, 5月31日)--------------BANK HOLIDAY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FATHER'S DAY
端午節(
希望對你有幫助 還有別的問題可以M我 請把分給我謝謝
㈣ 各種節日的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曬蟲節」,有「六月六,曬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曬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曬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對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㈤ 魔域口袋版情人節活動是什麼
魔域口袋版情人節活動自上線以來獲得廣大玩家的喜愛,那麼魔域口袋版情人節活動還有哪些有趣的玩法,一起來跟小編看看魔域口袋版情人節活動的相關攻略吧~
魔域口袋版蜜戀情人節活動任務詳解攻略,2017年2月14日7:30至2月21日23:59期間,浪漫甜蜜的情人節伴隨蜜戀情人節主題活動拉開帷幕,七大精品活動邀你與你的戀人攜手共度情人節,盡享愛情的甜蜜滋味,情人花姬比比婭將擔任本活動導航者喲!
芬芳玫瑰與你相伴,星月花車華麗登場。姻緣線,賜福禮,聚緣靈寶箱傾情獻禮!
欲知更多活動詳情,請開啟活動邀請郵件附上的“緣分夢鏡”或前往情人花姬比比婭處咨詢,完成“蜜戀情人節”界面指定活動可獲得開啟銀色聚緣靈寶箱的銀靈秘鑰。
華麗雙人座駕星月花車已擺放在卡諾薩城以供欣賞,花車內設商店,你可在這里用520枚花車水晶兌換星月花車及購買花車水晶。
花車商店2017年2月14日7:30起開放,如欲兌換花車的神選者們切莫錯過哦!
①靈寶轉轉樂
聚緣靈寶箱,火熱開箱進行時!
攜帶金靈秘鑰與銀靈秘鑰前往聚緣靈寶箱,消耗可開啟寶箱的對應物品即可獲得箱內珍寶,還有機會獲得可組成華麗雙人座駕——星月花車的花車水晶哦!
②愛的詩篇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神秘愛情聖地靈犀之崖於情人節活動期間濃情開放,等級達到30級的神選者可在男女雙人組隊的情況下共同前往,回答流浪詩人的4個問題與愛情相思鳥的挑戰,獲得情人節好禮!
③姻緣一線牽
千里姻緣一線牽,情人花姬比比婭誠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活動期間,情人花姬比比婭承接姻緣線系列委託,為卡諾薩城居民包辦各類愛情委託,包括但不限於代表白、送情書等業務。
活動期間,等級達到30級的神選者每日可在情人花姬比比婭處接受姻緣線委託3次,幫助卡諾薩城的居民在此特殊節日順利“脫單”!
姻緣線委託還有小分支,不同的分支導致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可獲得不同獎勵——請盡情體驗吧!
④蜜戀賜福
在此情人節來臨時,魔域口袋版特在活動期間,為大家准備了“蜜戀賜福”活動。
屆時,所有神選者可至卡諾薩城(276,474)附近享受大量經驗福利,還有機會獲得用於開啟銀色聚緣靈寶箱的銀靈秘鑰哦!
獎勵雖微,但是承載著我們的滿滿祝福哦。魔域口袋版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⑤紫藤之語
活動期間的每個半點,卡諾薩城外都會出現紫藤花靈。等級達到30級的神選者們,可在紫藤花靈出沒期間前往該處,將其擊敗——擊敗紫藤花靈將有機會獲得銀靈秘鑰。
⑥為愛盛放
活動期間的每個整點,風車鎮附近都會生出玫瑰花叢,組成一片玫瑰花海。等級達到30級的神選者們可通過採集玫瑰花叢獲得3朵紅玫瑰,快將玫瑰送給自己的戀人,表達自己的愛意吧!
送出與收到玫瑰可分別完成“蜜戀情人節”活動界面的“花語傳情”及“花語迷情”活動,獲得銀靈秘鑰。
⑦龍骨砂堡
龍骨砂堡是眾多魔龍的居所,每日可進入3次。
當龍骨砂堡內的獨角龍被清理完畢之後,大boss沙漠狂龍就會現身。
擊敗沙漠狂龍即可獲得終極獎勵——聖靈法寶禮包。
㈥ 中國一年的二十個節日及習俗
二十個節日:
1月1日 元旦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4月5日 清明節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農歷節日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中國情人節)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農歷臘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臘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習俗: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㈦ 道教的主要節日都有哪些
(一)三會、三元。
三會日和三元日,據說都是五斗米道的節日。但從見存資料看,三元日似乎是從三會日演變出來的。
陸修靜《道門科略》載述五斗米道的活動,說:「令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會,民各投集本治。……其日天官地神咸會師治,對校文書。師民皆當清靜肅然,不得飲酒食肉,喧嘩言笑。會竟,民還家……。雖一年三會,大限以十月五日齎信一,到治。」(《道藏》第24冊780頁)這個載述與前引《聖紀經》所說相同。
《赤松子章歷》載三會日,則以正月五日為上會,中會、下會時日相同,同時又列三元日,即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稱「天地水三官檢校之日,可修齋祈福」。(《道藏》第11冊182頁)而《魏書·釋老志》載述寇謙之天師道的活動,則說:「其道壇在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壇主、道士、哥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禮。」
前兩會與《聖紀經》、《道門科略》等相同,而下會則與《道門科略》「大限以十月五日」雲雲有異。案唐釋法琳《辯正論》卷八辯道家節日說:「道家金籙、玉籙、黃籙等齋儀,及洞神自然等八齋之法,唯有三元之節,言功舉遷,上言功章。
三會男女,具序鄉居戶屬以請保護。正月五日為上元節,七月七日為中元節,十月五日為下元節。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遷達,延年益算。七月十五日非道家節。」(《大正藏)第52冊548頁)
法琳曾為考校佛道是非同異,在荊州青溪山鬼谷洞學習道教,前後將近二十年,其所述道教事,大體都是准確的。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會,似原非道教節日。
但自隋唐以降,三元成為道教的重要節日,如《要修科儀戒鈔》卷八引《玄都大獻經》說:「正月十五日,天官校戒,上元齋日;七月十五日,地官校戒,中元齋日;十月十五日,水官校戒,下元齋日。此三日能齋,三官勒名善簿。」《道藏)第6冊956頁》上元節即民俗之「元宵節」,又衍傳為天師張道陵的誕辰。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民俗則稱作「鬼節」,保留了古代五臘祭鬼神的遺風。至於原來作為道教中會的七月七日,在民間則傳為牛郎、織女相會,實際上是中國民間的「情人節」,這個節日的形成,與五斗米道及南北朝天師道的「三會男女」等活動是否有關,則有待民俗學者去研究。
(二)戊日。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道教稱作「戊不朝真」。對於這個忌日的源流始末,難以作出詳細的考證,其法是以干支紀日,逢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關閉殿堂,不上香,不誦經,殿堂門上懸掛戊字牌。此六戊為「明戊」。另有所謂「暗戊」,如四月的寅日,八月的申日等,精熟此道者亦為忌日。
(三)祖師誕辰。道教是多神教,既有各宗派共同崇拜的三清四御尊神,也有宗派各自崇拜的祖師神。前者反映出道教的基本信仰及教義,後者則多與地方性的民俗活動有關,演衍為影響不等的道教節日。其中許多都是相因成俗的,若詳加案考,則往往有不合史實者。
(四)諸星下界日
傳說正月初八為諸星下界日,故有祭星之俗。祭星亦稱迎順星、求順星、接星。除民間焚香禮拜外,道觀亦設壇祭星。
順星正稱為太歲,俗稱歲星、歲神、順星。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相配而得。甲為天干之首,子為地干之首,按照天乾地支相配,由甲子至癸亥滿60年為一周,故名60甲子。
本人出生年為本命元辰(本命年),如甲子年出生,甲子年即其本命元辰或本命年。每年有一位星宿神太歲值年,本命年之太歲即其本星君,或本命太歲、本命星宿神。善男信女於此日,在家中或道觀焚香禮拜本命年的星宿神,求平安順遂、吉祥如意,為求或祭順星。把自己的星宿神稱為保護神。
(五)臘月二十三,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傳說該日灶神升天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該家一年所行的善事或惡行,故其所住之家要送灶神升天。灶神是道教的俗神,稱昆侖老母、種火老母元君。
其職責原為主管飲食,晉朝之後,成為玉皇大帝的督察使,監察善惡,錄人功過,操掌一家的禍福生死,故世人稱灶神為本家司命,又稱東廚司命,供於灶頭。
該日道觀祭灶,夜深人靜後,道院八大執事搭衣排班,請監院法師主持祭祀儀式,高功法師依科讀《灶王經》祭灶,成為道院的重要法事之一。
保定農村房屋正房多為三間,中間為庭堂,兩側為寢室,稱一明兩暗。庭堂內設灶,灶的煙洞穿過中室和側室的牆通往寢室,煙從寢室一端的煙囪冒出。灶的後牆上有一洞龕,灶神貼在龕內,以免塵土落在灶神上。
㈧ 國際法定節日有哪些
1月1日元旦(New Year s Day)
2月2日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節(Valentine s Day)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White Day)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節(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國青年節(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3日國際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 s Day)
6月5日世界環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國際建築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Army Day)
8月12日國際青年節(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Teacher s Day)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National Day)
10月1日國際音樂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師日(World Teachers Day)(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
10月9日世界郵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標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農村婦女日(World Rural Women s Day)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聯合國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發展新聞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國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萬聖節(Halloween)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聖誕節(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國際麻風節
3月最後一個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間的任一天)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 s Day)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 s Day)
9月第三個星期二國際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國防教育日
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個星斯一加拿大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
10月第二個星期四世界愛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美國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