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彩禮

七夕節彩禮

發布時間: 2022-08-12 07:22:56

七夕收到131.4塊,他這么摳門,我還能跟他相處下去么

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不要總是太在意金錢,有時候過節的時候紅包的大小也並不能表示對方是否足夠愛你。而是要看對方平時在生活中對自己的態度以及細節方面。

❷ 後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親愛的們,想好怎麼過了嗎

1、最自然:到山頂或者高處看星星賞夜景 七夕是牛郎與織女重逢的夜晚,是表達愛意的絕好時機。帶著自己心動已久的女孩到能夠俯瞰城市夜景的山頂或是高處觀光台,在習習涼風中看牛郎星與織女星「金風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看城市間萬家燈火的安詳溫馨,你的表白,肯定會比平時有更加巨大的「殺傷力」。

2、最浪漫:到海邊踏浪放煙火 如果你們住的地方有海或者離海邊不遠,那麼帶她去海邊過七夕吧。和心愛的人一起手牽著手漫步在海邊,感受大海時而澎湃,時而平靜,宛如你們的愛情協奏曲。情之所至,可以買幾支煙花,或者許願燈。在海邊,看煙花在寧靜的夜空綻放,猶如你們絢爛的愛情。或者點燃許願燈,讓它帶著你們美好的心願,慢慢飄向天空,直到永遠。

3、最歡樂:玩遍游樂場 如果你們剛開始交往不久,那麼可以去游樂園玩,七夕期間,各地公園、游樂園都推出許多情侶優惠活動,和情侶互動的游戲。不僅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還可以放鬆心情,釋放壓力。臨走的時候,再頒發一個「最佳女友(男友)證」,她(他)一定會激動萬分。

❸ 農村獨生女七夕遠嫁,向男方要取13萬和14萬彩禮,作為二老今後養老費用,合適嗎

農村獨生女七夕遠嫁,向男方要取13萬和14萬彩禮,作為二老今後養老費用,不合適。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農村的高價彩禮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飯後談論的焦點。也是因為高昂的彩禮,許多夫婦最終變成了陌生人。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而且逐年增加。我看著這對戀人墜入愛河,因為彩禮無法達成協議,最後我不得不分手。

不要用你女兒幸福的婚姻來滿足你的虛榮心,損失大於收益。婚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是尋求財富的工具或手段。婚姻是兩個家庭的幸福結合,彩禮的金額並不代表什麼。為了女兒的幸福和幸福,那麼多彩禮真的算不了什麼。

❹ 婆家給了彩禮錢,老公工資有時候不夠用,我就拿彩禮錢和孩子一起用,有時候心疼錢,我該用嗎

當然該用了,錢是用來服務你的,不是用來存儲的,再說了你也不用糾結綵禮錢了,現在社會你應該想開點,彩禮應該是以前流傳下來的禮節或風俗,好多年輕人不要彩禮也結婚的,關鍵問題是相愛的人在一起就夠了,你的說法你老公工資不夠花,你可能是全職太太,這樣你一方面要合理開支,另一方面要心疼你老公的不容易,一個人養家,你是個好媳婦!你做的對。今天是七夕節,祝你們全家幸福,愛情甜蜜!

❺ 七夕節老公給我發了20塊紅包說:「七夕快樂,隨便花!」 你怎麼看

法國哲學家加繆說:「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在21世紀的今天,「強大」兩個字更是令人心馳神往。只是在這個循規蹈矩的社會,要特立獨行未免有些艱難,事實上只要擁有人格的獨立並且能夠堅強地生活,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強大的靈魂了。

但現如今,無法獨立自主,需要依附他人而存在的人還是存在著許多。

比如吃喝都要依靠父母的敗家子,比如無所事事只靠政府補貼的廢青,當然最耳熟能詳的應該是理論上可以獨自生活,但精神上卻一直沒有斷奶的媽寶男。

媽寶男的一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才是正確,如果說不幸,在他前半生必然是被母親各種寵溺,得到了許多孩童幼年時沒有的幸福。

但若說他幸運,他在成年之後也必然是無法擺脫母親對他命運的操控,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上總是要對母親唯命是從。

從這點上來看,媽寶男還是有他的可悲之處。

只是無論他如何可悲,一旦他無法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掌控,而是一味順從自己的父母,則往往在他個人的愛情幸福上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悲劇。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關於媽寶男的故事,實在是讓人又嘆息又生氣。

03、

有人說:「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但與媽寶男的婚姻,卻成了三個人。」

這話說來不無道理。故事裡,但凡林榮能夠堅持一下自己,不被母親影響,其實這段感情是有可能走到最後的,要知道他們一開始是自由戀愛,彼此是有一顆真心的。

但「媽寶」的特質卻毀了這一切。

其實,在林榮心裡,妻子和母親的地位從來不平等。

也許,他想的是「老婆可以換,但親媽不能換」。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天然地就把妻子擺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又怎麼能給妻子真正的幸福呢?

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沒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主見,連感情都要被別人左右,他的愛情該有多廉價?

尼采說:「只有極少數人才能保持獨立,獨立是強者的特權。」

但那時尼采生活的舊時代,現在的時代只要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都可以保持獨立。

而媽寶男之所以在精神上不獨立,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他的人格根本不健全。

所以,千萬別輕易嫁給媽寶男。

❻ 現在結婚,男方大概都給女方多少錢

各個地方的彩禮也大不相同,我來說說我們這里的情況,實際彩禮的價格也主要是由這些人首先抬起來的,只要有了一個先例,後面的就會跟著上,最後把它變成一個新的一般標准。在我們這里三五年就要抬一次,一次就是兩萬,因為雙數才吉利。

1.彩禮在一般意義上是古時為了彰顯男子的地位以及家族水平的,慢慢發展成了一種傳統。

2.彩禮給的多少取決於男方的經濟情況以及女方對男方的要求。一般來說,彩禮錢是男方婚前作為聘禮給女方的,所以大多數都是取決於女方對於男方的一種要求。當然有少數女方不要求男方不拿出彩禮錢。

3.彩禮其實也是女方為了看男方婚前能夠提供給女方的經濟基礎而提出的,一般女方會要求男方購房,房產證上寫上了男女雙方的名字,然後男方名下最好有一輛車,然後會根據這些綜合條件來規定彩禮的金額。

4.大多數人農村結婚時會由女方家庭提出彩禮錢,然後再由男方根據自己的條件盡量滿足女方家庭的要求,一般都是女方提多少男方給多少,具體的金額也沒有恆定的數額。

5.在農村家庭條件比較強勢的家庭一般會給10萬以上的彩禮錢,算是給女方父母的一種報答之恩。

6.一般的農村家庭彩禮錢不會太多,在2萬到5萬之間,這大概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價值觀。也算是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種價值觀。

❼ 山西民風民俗

山西從北往南,地傑人靈,民風古樸,民俗各異,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怎可一語而概之?只是擇段講來,大家開心一笑吧。

講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個神話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故事內核;一個美好的故事,能演繹出一曲千古神話,比如農歷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動就是這樣……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鬍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後生。因為生母早逝,家裡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後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於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在歷山上種地的舜,聽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高興的不得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堯這個老頭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雖然讓他白撿了兩個美女,卻不給女兒一點陪嫁,就打發女兒去了他家,更不用說給他個一官半職了;而是讓他繼續在歷山上面朝黃土背朝天。舜心裡並沒有什麼不樂意,還是帶著兩個漂亮的妻子在歷山繼續過種地的苦日子。但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娥皇、女英兩位妻子,雖然出生於皇家,高貴無比,卻並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爭過大、小外,還是賢慧的很,兩人一過門,就脫掉皇家冠服、換上農家布衣,二話沒說,就和他一道下地幹活、操持家務了,更了不起的是,她們還關心民間疾苦,平時平易近人,急時扶危濟困,幾年過去後,兩人臉曬黑了、手變粗了,和一般農家婦女沒什麼兩樣了,此時的舜,在兩位妻子的幫助下,把他「承包」的歷山治理的井井有條,已成了河西當地冒尖的富裕戶、模範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舜和兩位妻子致富後不忘鄉親,經常幫助周圍百姓,就連當時死活看不上舜的家裡人也和他們搞好了關系,使舜的聲望直線上升,河東的人都願意遷移到河西居住,這時候堯看時機到了,於是就名正言順地提拔舜為接班人,還把他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而河東、河西的百姓,不僅為他們當地出了兩個天子而自豪,更為娥皇、女英兩女下嫁的賢慧所感動,故以其後輩自豪,爭相敬奉。鑒於堯籍羊獬,舜籍歷山,自堯女嫁舜以後,兩地便結成了聯姻親眷。歷山人稱舜為爺爺,稱娥皇、女英為娘娘。羊獬人稱舜為姑父,稱娥皇、女英為姑母。河東、河西兩邊以親戚形式走動,於是洪洞後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講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談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於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亂倫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裡,亂倫不僅傷天害理,且為禽獸不如的行為。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里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為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於婚姻,對於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並以豬頭祭祖宗,供奉於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著豬的熱血在洞房的牆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於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里似乎是說日後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為有「偷兩 zhun 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娘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並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為了在路上避邪驅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禮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瘋人病人等,怕沖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徵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後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麼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裡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後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後婚,所以不願意落個「後」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才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於相同時間里村裡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迴避的,辦喜事者尤為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於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並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後,有屬相相剋的人都要迴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台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迴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於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後,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著回娘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則對於娘家兄弟極為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注腳。

更多詳情:http://www.china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倉節】 民俗節日。分小填倉與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莊,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並過填倉節。民謠有「過了年,二十三,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院牆,拾到蟲蟲驗豐年」。填倉節,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窯。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畫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窯旁邊撤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窯,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小麥。大填倉日的灰窯,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玉米、穀子、高梁、豆類等。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填倉節。民間習慣蒸莜麵窩吃,取其形如糧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一些莜麵窩放置糧倉。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 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這樣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紀的城市居民,仍習慣在填倉 日購買米面。填倉節,晚問習俗點 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 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 香,年年糧食填滿倉」。夜深人靜 時,大人小孩均要端著燈籠,在院 內各處牆上尋找各種復甦的小蟲 蟻,俗稱為「填倉蟲」。發現的越 多,兆頭越好。

五台山六月騾馬大會農歷六月
六月大會由來以久,是當地最有名的古廟會,早在隋唐時期就已初具規模,清代達到高峰。舉辦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歷時1個月到40天,會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農歷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會的時節,後來周邊的農民紛紛趁此時機,到這里來進行牲畜交易,以後漸成規模。屆時,交易牲畜的農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做買賣的四方客商都雲集於此,最熱鬧的時候台懷地區聚集有十四、五萬人,當中還穿插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中元節】 民俗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間除上墳外,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祭祀。定襄一帶,習慣將麻、谷懸掛門首。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對民俗活動影響更盛。詳見盂蘭盆節、麵塑節、放河燈條目。

跳布扎農歷六月十五前後
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每年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盪盪的往羅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代縣城關秋季物資交流大會農歷七月
代縣趙杲觀古廟會農歷七月初一
鹿蹄澗村古會農歷三月初九
陽明堡古會農歷三月十七

❽ 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姓氏

最初,中國漢族的姓、氏是有區別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號。「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許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後來,姓和氏就沒有多少差別了。

而中國漢族之姓則多出於黃帝,炎帝之後,故又稱「炎黃子孫」。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

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

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

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

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以國名為氏。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②以封地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③以官名為氏。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里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梁)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④以職業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為氏。魯庄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系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⑦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後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女子十五歲舉行笄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陸游,號放翁。

現代人命名沒有古代人那麼講究,除少數人有字、號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個名字, 並且多為一字或兩字。名反映了中國漢族文化特徵和心理特徵。如有的用「富、貴、財、祿」等字,希望發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壽」等字,希望健康長壽;有的用「棟、傑、俊、才」等字,希望發達成材。

男子用動物命名時,多用「鵬、龍、虎、豹」,象徵勇猛、威武、吉祥,以植物命名則用「松、槐、桐、柏」等字,象徵雄偉挺拔、富有生命力;女子相應用「鳳、鶯、鸞、燕」等字和「蘭、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溫柔、賢惠。

婚姻

中國漢族婚禮習俗源遠流長,民族色彩濃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禮儀,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稱之為「六禮」。

「納彩」即男家請媒人向女家提親,後人叫「說媒」;「問名」即雙方變換年庚,近代稱之為「換龍鳳帖」,然後卜卦「合婚」;「納吉」即為「訂婚」;「納征」為男家向女家下聘禮,俗稱「彩禮」;「請期」就是選擇好婚期吉日徵求女方意見;「親迎」即為迎娶新娘。

從古至今,婚俗雖因時代變化,或貧富相異而有繁簡之別,但基本儀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現代,自由戀愛興起,儀程更趨簡化,不過媒人(介紹人)通言、相親、定親和迎娶等習俗仍有一定保留。

「六禮」中以「親迎」內容最為豐富多彩,主要習俗有鋪房、哭嫁、撒谷豆、「舉火」、「潑水」、障面、穿紅衣、新娘足不履地、坐花轎、「跨馬鞍」、拜堂、撒帳、交杯、鬧房等。兩千多年來,這些「親迎」習俗經久不衰,近代隨著社會的進步雖有所革新和演變,但基本方面變異不大。

在婚制方面,古代中國漢族雖通行一夫一妻制,但納妾現象較為普遍,近代俗稱「討小老婆」或「娶姨太太」,而寡婦一般不準改嫁,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理學興起,規矩甚嚴,有的基本要終身穿素服守寡。

在婚姻形式方面,舊時除明媒正娶外,還有買賣婚、表親婚、換親婚、轉房婚、招養婚(俗稱「入贅」)、典妻婚、童養婚、指腹婚、孝婚以及冥婚等。

育俗

婦女懷孕,中國漢族俗稱為「有喜」。

小孩出生第二天要做「三朝」。小孩出生後,大都緊閉雙眼,總要到三朝(即三天)或三朝以後才睜開。按舊俗,孩子睜開眼後要先看父親,後看母親,然後再看其他親友,以示永遠孝順父母。這時來探望的親戚朋友往往饋贈雞蛋、紅糖、小孩衣物等禮物祝賀。其中雞蛋染成紅色,稱為「紅蛋」,因是賀喜,故也稱「喜蛋」。

滿月,稱為「彌月」。舊俗要給孩子理胎發,俗稱「剃頭」,辦酒席慶賀。有的地方規定農歷四月初八為新生兒的「剃頭」日。現代中國漢族對小孩的滿月已視為常事,但有些地方的農村還比較重視,往往要請滿月酒。

周歲,是小孩從出生以來最為隆重的日子。古俗,孩子周歲這一天要測試其前途。方法是男置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簍,以及各種食物、衣服於桌,讓孩子自取,取中者為其前途之往兆。現代中國漢族對小孩周歲普遍較重視,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一般都要給小孩拍照留念,並做新衣服,吃雞蛋面條以示祝賀。

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的還辦生日酒,款待親戚朋友。江南農村還有包周歲粽子的習俗。這種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長,寓意孩子快長大。

祭祀

最明顯的例子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原是以祭祖為源,以祭祖事鬼為主要節俗活動,所以又叫三「鬼節」。清明掃墓包含有懷念祖先,勉勵後人之意。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有放河燈拯孤照冥的習俗。寒衣節時人們在祖先墓前焚化紙衣。

熱點內容
情人節韓信 發布:2025-07-09 18:18:25 瀏覽:153
盆栽生活 發布:2025-07-09 18:15:37 瀏覽:858
大石到梅花園 發布:2025-07-09 18:13:44 瀏覽:383
插花的木棍 發布:2025-07-09 18:08:50 瀏覽:605
一件蘭花 發布:2025-07-09 17:55:23 瀏覽:357
海棠朵朵穿越 發布:2025-07-09 17:54:26 瀏覽:752
類似七夕影院 發布:2025-07-09 17:19:21 瀏覽:978
梅花易數解局 發布:2025-07-09 17:19:21 瀏覽:926
情人節黃山 發布:2025-07-09 17:18:26 瀏覽:76
酒店情人節營銷 發布:2025-07-09 17:18:13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