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為何抵不過情人節

七夕節為何抵不過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2-08-11 14:00:32

㈠ 為什麼現在的人大多數都過情人節而不過七夕節那大神們幫幫忙

因為中國的七夕節根本不是情人節,從古至今我們都沒有像西方的情人節那樣來慶祝的,比如送花啊,送巧克力啊。。。。現在我們其實是在東施效顰,胡亂的在模仿西方的情人節,西方的情人節一直都是那麼正式,而我們的七夕節不是這樣。最傻的是在七夕節那天,有人會送自己的女朋友一束玫瑰花+一塊巧克力,你說這算什麼嘛!玫瑰花是東方的示愛方式,巧克力是典型的西方傳統,難道這就叫東西合璧?所以啊,現在的中國的七夕節不像西方的情人節。

㈡ 在西方情人節面前,備受推崇的七夕情人節為什麼不堪一擊

中華文化之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愛情這個東西了,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夠讓無數的人為之著迷,中國古代很早的時候就有了許多關於愛情故事的記載,而這些愛情故事也成為了後人們爭先模仿的經典事例,甚至在這種古代愛情文化的氛圍之中還誕生了獨屬於中國人的七夕情人節。可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七夕情人節到了現代之後卻不是很適應,更多的人都選擇了過西方的情人節。

中國的七夕情人節並不比外國的情人節差,也不是年輕人所認為的時尚,相同的是,中西雙方的節日都是來自於古代的傳統。年輕人過西方節日是明星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跟不上的結果。相反的是,中國傳統七夕情人節裡面蘊含著多重文化元素,是真正的實用與浪漫並存的好節日。

㈢ 七夕節堪稱中國的「情人節」 ,為什麼其影響遠不及西方的情人節

評論:七夕節為何干不過情人節
晏揚
昨天是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據說不僅僅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是本土「情人節」,歷史悠久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然而「七夕節」在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每當西方「情人節」來臨之時,年輕人都會不失時機地互贈愛意,且花樣翻新,近乎瘋狂;而每年的「七夕節」,卻顯得異常冷清,鮮見年輕人有什麼熱情舉動,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么個節日。那麼,年輕人為何熱衷過「情人節」而冷落了「七夕節」呢?
「七夕節」受冷落,是相對於「情人節」而言的,而對「情人節」的熱衷,從根本上說還是緣於一種「崇洋心理」。西方「情人節」不僅受到了我國年輕人的青睞,而且是風靡全世界的節日,這與西方國家的國力較強大和文化較發達有一定關系。故而,雖然年輕人熱衷於「情人節」是緣於崇洋心理,卻不是批評教育所能扭轉的。
「七夕節」之所以熱鬧不起來,還有一個因素,即「七夕節」沒有一個統一的而且適合年輕人的活動作為「節日載體」。在西方「情人節」里,有情男女互送鮮花、巧克力,這樣的「節日載體」簡單而浪漫。「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各地不一,但共同特點就是,這些活動大多適合在鄉下進行。生活在都市裡的年輕人,抬頭看不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聽他們相會時的脈脈情話。至於祈禱祭拜、穿針引線、殺雞洗澡之類流行於不同地區的傳統習俗,就更難讓年輕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讓「七夕節」受到年輕人的寵愛,其活動內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當然,「情人節」興盛而「七夕節」冷清,並不是什麼值得憂慮的事情。「情人節」和「七夕節」都起源於忠貞不渝的愛情傳說,不管人們熱衷於哪個節日,其實際意義是相同的,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有了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自己挑些重要的出來吧

㈣ 在古代七夕為何不是情人節

情人節是西方的節日,後來中西文化融合才流入我國,古代七夕是用來紀念牛郎織女相見的日子的。

㈤ 傳統的七夕節應當是很重要的節日,為何逐漸被各種「情人節」所稀釋

七夕原是乞巧節,後加入牛郎織女的傳說演化成象徵男女圓滿愛情的七夕節,今天人們把七夕比擬與西方的情人節,從節日內涵上看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我們只能說,情人節在中國的興起唯一的可能性是中國已經是西方文化共同體的成員,不但情人節,幾乎所有的西方節日都來勢洶洶,然而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並沒有衰落。我想這說明,我們可以既深刻的學習西方,又保持我們自己。

現代化的家庭關系,男女平等,戀愛自由,這些似乎都是舶來品,至今西方與我們都未完全實現這些,因而情人節,是可以理解的。

㈥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情人節,勿想惡事

七夕節被譽為現代的情人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每年到了七夕的時候,商家必然會大肆宣傳一番,藉此刺激消費,那麼朋友圈裡總是到處曬恩愛秀禮物的照片,但是七夕真的是情人節嗎?



於是王母娘娘就罰他們二人不能相見,但是後來被織女和牛郎的愛情感動了,所以她就法外開恩,讓牛郎和織女在七夕的這一天相見,每年的這個時候,據說很多很多喜鵲都會在空中搭一座橋,讓牛郎和織女能夠在橋上短暫的相見。

那麼現在乞巧節變成了情人節,其實也有這樣一個原因,雖然乞巧節中也有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但是現在七夕七巧節已經變成了非常商業化的一個節日,各類商家都是趁著這個機會來進行促銷,雖然說這也並沒有什麼過錯。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在過情人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他乞巧節的內涵。

㈦ 為什麼七夕不如情人節

2.14是國際的情人節,所以在宣傳上占優勢。情人節年輕人過的比較多,年輕人比較崇媚洋外。還有就是我們國家不太重視這種傳統節日

㈧ 看了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為什麼說七夕節不該過成情人節

七夕也被人們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因為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驚天地、泣鬼神,正是他們那段海枯石爛、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讓人們把他們相會的這一天當成了情人節。但是有人說「七夕節不應該過成情人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把七夕過程情人節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傳統,大多數人也是想藉助這段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來討個好兆頭,希望可以在這一天能夠收獲自己的愛情。這個節日既然已經被大眾接受,那麼把這一天當成情人節也無妨,這也有助於牛郎織女傳說的廣泛流傳。

㈨ 七夕的影響力為何沒有西方的情人節大

評論:七夕節為何干不過情人節
晏揚
昨天是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據說不僅僅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是本土「情人節」,歷史悠久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然而「七夕節」在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每當西方「情人節」來臨之時,年輕人都會不失時機地互贈愛意,且花樣翻新,近乎瘋狂;而每年的「七夕節」,卻顯得異常冷清,鮮見年輕人有什麼熱情舉動,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么個節日。那麼,年輕人為何熱衷過「情人節」而冷落了「七夕節」呢?
「七夕節」受冷落,是相對於「情人節」而言的,而對「情人節」的熱衷,從根本上說還是緣於一種「崇洋心理」。西方「情人節」不僅受到了我國年輕人的青睞,而且是風靡全世界的節日,這與西方國家的國力較強大和文化較發達有一定關系。故而,雖然年輕人熱衷於「情人節」是緣於崇洋心理,卻不是批評教育所能扭轉的。
「七夕節」之所以熱鬧不起來,還有一個因素,即「七夕節」沒有一個統一的而且適合年輕人的活動作為「節日載體」。在西方「情人節」里,有情男女互送鮮花、巧克力,這樣的「節日載體」簡單而浪漫。「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各地不一,但共同特點就是,這些活動大多適合在鄉下進行。生活在都市裡的年輕人,抬頭看不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聽他們相會時的脈脈情話。至於祈禱祭拜、穿針引線、殺雞洗澡之類流行於不同地區的傳統習俗,就更難讓年輕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讓「七夕節」受到年輕人的寵愛,其活動內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當然,「情人節」興盛而「七夕節」冷清,並不是什麼值得憂慮的事情。「情人節」和「七夕節」都起源於忠貞不渝的愛情傳說,不管人們熱衷於哪個節日,其實際意義是相同的,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有了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宣傳的不夠和民俗的失傳。
現在人們所用的是羅馬教皇編制的格利高里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歷,而一些中國傳統節日都是用陰歷記述的,這就使得很多傳統節日往往被人們忽略。去年是潤七月,有兩個七夕,一度成為商家贏利、媒體做節目的噱頭,於是人們才開始重視這個本土的情人節。
古代的女子是不能隨便出門的,但七夕這天,女孩們經常會聚在一起玩樂,並比較「女紅」水平的高低,看看誰的手巧,通常女子們會綉一些象徵美好愛情的鴛鴦荷包、綉囊之類的東西。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女主角的本職工作就是「織」,民間女子為了能有和織女一樣的巧手,因而,七夕又被稱為乞巧節。關於乞巧節,人們最熟悉的描述出現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劉姥姥給小姐起名字的一幕。關於七夕節女子們之間嬉戲的情景在」樂府雙璧「之一《孔雀東南飛》中也有所記載,劉蘭芝將要離開婆家時,對小姑子說:「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這里的初七,就是指七月初七,即七夕。
也可以說,西方的情人節只是情侶們之間愛情纏綿的一種記錄,而中國的七夕節,既是記載了牛郎織女之間堅貞不渝的美好愛情,更是寄託了古代女子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女紅的精益求精也可以體現她們追求心靈手巧。

㈩ 七夕為什麼比不過西方的情人節求大神幫助

樓主,看下這個把~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夕節為何不敵情人節 2010年08月12日18:04千龍新聞網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據說不僅僅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是本土「情人節」,歷史悠久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然而「七夕節」在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每當西方「情人節」來臨之時,年輕人都會不失時機地互贈愛意,且花樣翻新,近乎瘋狂;而每年的「七夕節」,卻顯得異常冷清,鮮見年輕人有什麼熱情舉動,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么個節日。那麼,年輕人為何熱衷過「情人節」而冷落了「七夕節」呢? 「七夕節」受冷落,是相對於「情人節」而言的,而對「情人節」的熱衷,從根本上說還是緣於一種「崇洋心理」。西方「情人節」不僅受到了我國年輕人的青睞,而且是風靡全世界的節日,這與西方國家的國力較強大和文化較發達有一定關系。故而,雖然年輕人熱衷於「情人節」是緣於崇洋心理,卻不是批評教育所能扭轉的。 「七夕節」之所以熱鬧不起來,還有一個因素,即「七夕節」沒有一個統一的而且適合年輕人的活動作為「節日載體」。在西方「情人節」里,有情男女互送鮮花、巧克力,這樣的「節日載體」簡單而浪漫。「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各地不一,但共同特點就是,這些活動大多適合在鄉下進行。生活在都市裡的年輕人,抬頭看不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聽他們相會時的脈脈情話。至於祈禱祭拜、穿針引線、殺雞洗澡之類流行於不同地區的傳統習俗,就更難讓年輕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讓「七夕節」受到年輕人的寵愛,其活動內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當然,「情人節」興盛而「七夕節」冷清,並不是什麼值得憂慮的事情。「情人節」和「七夕節」都起源於忠貞不渝的愛情傳說,不管人們熱衷於哪個節日,其實際意義是相同的,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有了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參考 http://lady.qq.com/a/20100812/000233.htm 如果有幫助的話,謝謝樓主採納!

熱點內容
博蘭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發布:2025-07-10 00:26:33 瀏覽:855
全國最大的花卉市場 發布:2025-07-10 00:09:00 瀏覽:916
花卉節海報 發布:2025-07-10 00:08:08 瀏覽:764
毛線蘭花 發布:2025-07-09 23:57:23 瀏覽:276
泰獅金魚魚缸綠植 發布:2025-07-09 23:57:15 瀏覽:690
花藝試聽 發布:2025-07-09 23:55:24 瀏覽:183
情人節快樂德文 發布:2025-07-09 23:45:31 瀏覽:917
插花作品圖片小清新 發布:2025-07-09 23:36:54 瀏覽:433
牛込百合 發布:2025-07-09 23:33:21 瀏覽:23
花朵下垂茶花 發布:2025-07-09 23:27:02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