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茶文章
Ⅰ 關於七夕的作文題目 要古風的
七夕,乞巧
一覺醒來,只覺做了一場很長的夢。一
場,關於前生的夢。
笑聽一曲古箏,今是七夕。乞巧拜月,
看萬般苦難皆在今朝落幕。飛針走線的雙手
織出歲月如梭,那細長的針卻是記憶中一點
一滴的痛,一寸一寸挖出繁華背後的凄涼。
饒是一盤未完的弈,萬般糾纏,拼出一串如
歌如泣的歷史。
雕木窗欞,天際已是落日熔金,暮雲合
璧,那綻滿荷塘的嬌羞,即是待字閨中的少
女,欲拒還迎。
發絲滑落,一陣風,帶起滿園清香。那
些看破紅塵之人,往往是最可悲的,只因他
們只有回憶前程往事的權利罷了。在這錯雜
的凡塵,一句「珍惜眼前人」,便可在兒女情
長的考場中贏得滿堂彩。然,說到做到又怎
是簡單?從古至今,又能有幾人在這場科舉
中奪得狀元?真正醒悟之時,早已是無力回
天。
我知道此刻我雖面無表情,眼中卻滲出
點點笑意。和心愛之人一起,就算是粗茶淡
飯,也心甘情願。相視一笑,交握的雙手再
也不願放開。
蝶,蹁躚而至,小心翼翼的落在攤開的
書頁上,不曾期望地灑熒熒的光。風,又起
了,驚擾了蝶兒,落魄而去。
萬物沉默了,是夜。清風殘月舞出優雅
與清靜,獨屬於夜的,優雅與清靜。青瓦白
牆,不再如白晝那般猙獰,那般充滿窒息與
掠奪,而是漸漸地,漸漸地,在月與風的細
細愛撫中,一點一點,變得柔和。
來到了燈市,觸及到的便是滿目的紅。
似乎所有人,都喜歡躲在這個微微嗜血的顏
色之下,偽裝自己。
現在發覺,煙花是多麼孤獨且虛偽的東
西啊!那麼絢麗的升空,華麗的在清冷的夜
幕中綻放,卻在人們的歡呼還未響絕的時候
,殆作灰燼。如同情,人們追逐著,卻沒有
想到這只是一個解不了的結,一場結不了的
局。
「不要放手。」我笑了,手上的力道又重
了幾分。
走到河邊,我們聽到一名男子輕吟淺唱
,晶瑩的星光落在河面上,也墜滿了他的眸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
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
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沚。
所謂伊人……
我緊張的抬頭,滿是驚慌。卻發現,那
個人一直握著我的手,就在我身後。他的眼
里,也墜滿了星光。
我微微偏頭,看他,一同啟齒: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我在他臉上,看到了滿城燈火……
Ⅱ 茶葉店七夕情人節廣告詞
0分?.....給你個答案:本店七夕節關張大吉...2005年茶葉全部清倉~
Ⅲ 七夕節,在朋友店裡第一次喝了鴨屎香單樅茶,求一首打油詩,謝謝大師些
雅人品茶香,緣何冠名俗
一枝香韻木,落腳鴨屎土。
更名「銀花香」,再起紅泥爐
七夕相聚在,原木剝啄處
Ⅳ 七夕節風俗習慣
Ⅳ 七夕情人節文章
時光荏苒,歲月磨礪,物是人非。
愛情,不管它在哪裡,不管它在什麼時候,是人類回生活中答最敏感、最亘固的主題,是最古老而又最新鮮的
話題,是騷人墨客謳歌吟詠的對象.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一個沒有勇氣坦然面對自己感情的人,是可悲且可憐的。一個沒有愛過或
被愛過的人,在他生命的履歷中是一頁空白,是一個不完整的人。
七夕情人節之際,我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Ⅵ 七夕情人節送禮七夕文章
七夕情人送禮輕輕一個吻、輕輕一句祝福、一個擁抱!不需要華麗昂貴的東西吧!愛情價更高!
七夕文章:
七夕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走過歲月的洗禮,經歷時光的雕琢,愛情由年輕時的一朵妖艷的玫瑰變成了老年時一杯淡淡的清茶,細細的品位間濃濃的情意盪漾於心,盡久不散。看著父輩們相攜走過的身影,慨嘆愛情真的讓人心醉。
老爸、老媽今年都60多歲,退休在家閑來無事的時候打打麻將、下下象棋,又形成一道獨特的人生風景。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爸爸在單位工作,每個月可憐的三十七塊五讓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見肘,媽媽原來在村裡小學代課,可是因為工資太少就毅然放棄了這份清閑的工作,在家裡支起一個衣服加工作坊,踩著腳踏縫紉機,一針一線給別人加班熬夜的趕制衣服。
那時候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感覺父母每天都是忙碌的,沒有片刻空閑,很少見過父母准點吃過飯,經常性晚上睡夢中朦朧看到父母仍在忙碌的身影。。。二三十年來,父母就這樣互相扶持,艱辛的努力經營著這個小家,直到我和姐姐都長大當上了老師。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而如今父母都老了,身體也不再像我小時候看到的那麼硬朗。年前的時候,老爸老媽來過一次縣城,當時老爸吞吞吐吐的想說什麼,但是欲言又止。還是老媽告訴我,說爸的右胳膊時常有些麻木,腰也經常痛得厲害,想到縣城好好查查。我當時心裡一緊,趕緊的帶著他去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醫生確診有一定程度的動脈硬化,開了一些葯,並且囑咐不許乾重活,也不許再喝酒抽煙。老媽一聽沒危急的毛病,綳緊的神經終稍稍鬆弛了下,但仍免不了一陣「教訓」:「這下好了,看你以後還抽煙不?」從嗔怪的語氣中可以看出母親對父親的煙癮又愛又恨。
是啊,相扶相伴幾十年,彼此誰不希望對方健健康康好好的呢?為了父親的健康,母親打聽了解到中醫按摩能治療父親的肩腰酸痛,幾經周折找到了鄰鄉的一位老中醫。老了老了,還主動上門求教人家,學習了一套按摩手法。就這樣,每天晚飯後母親就多了一樣活兒,就是洗漱完碗筷後,把手洗干凈開始給老爸當起了專業的按摩師。而老爸也樂意享受這難得舒適,不一會鼾聲就響起了來。。。
每每看著此景種種,我在駐足一旁,不禁感悟太多太多。
最近,父母又來了城裡了,我正好奇平時不喜外出的父母怎麼突然跑城裡來,一問之下,原來,七夕將至,按照我們本縣的習俗,七夕前後幾天都有花燈會!母親想看花燈,說之前一直沒有閑暇時間好好的看過花燈。母親的這么隨口一說,父親上心了,二話沒說,就拉著我母親一起來城裡欣賞七夕花燈。我聽了不由得想笑,從未發現父親、母親如此可愛,也對父母兩老還能這么浪漫感到些許意外。想到母親第一次看花燈,也就陪著父母一起去了。花燈會廣場很熱鬧,人頭傳動,一路上父親走在前頭,我和母親在後面說這話。
突然,在不遠處廣場上人潮中,我和母親同時關注到一個可愛的男孩勇敢而又靦腆的向一位女孩遞送玫瑰的甜蜜場面。駐足良久,母親看著那對男孩女孩,不由得說道:「在我和你爸年輕的時候,可沒有這么鮮艷的花兒,但是你爸爸他對我卻很好,從來不讓我乾重活,什麼事都自己扛著,結果自己天天不是腰酸就是背痛。他不懂的說什麼愛你、疼你這類的話,但是他卻是個好丈夫。幾十年過去了,你爸爸給了我不少,可是我真正想要的的只是他能夠健康、開心,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他因為夜裡腰疼而睡不著覺。女兒,七夕節不是給自己愛的人送花送禮物的嗎?你想想,我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送個什麼東西給你爸爸呢?」
看著母親孩子般的樣子,我心裡有了一絲明悟,經歷那不朽歲月的沉澱,那份年輕時熾熱的愛情已經變成了濃的化不開的親情,把對對方的關愛看成自己生命的一種需要,把對方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對於父母上一輩人,他們經歷過文革的動盪不安,感受了中國經濟改革開的翻天覆地社會變化。二三十年來,他們所經受的苦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無法體會的,對彼此的那份愛是那麼的真摯和崇高。唯有當年的患難與共,才會有如此濃烈的感情。
思慮再三,在七夕前夕我在互聯網上通過一個專業的朋友介紹,幫母親為父親挑選了一台多功能按摩器。。。
別人都說、都認為,七夕是年輕人的節日,可是對於那些,歷經風雨,白頭偕老的中老年夫妻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對自己愛人、老伴表達關懷的時機!
看著他們,我想起來自己的老公,我們結婚10年了,我們的愛情會這樣相扶到老嗎?我期待著,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一樣「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慢慢變老,一路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搖...」
七夕情人節送禮, http://www.tokung.com/html/NewPage23.html
Ⅶ 求七夕的故事,要詳細
七夕節-簡介
七夕節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別稱
牛郎織女的傳說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
穿針節:因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紫色情人節:根據紫陽花的盛開時間來說的,紫陽花又稱綉球花,盛開在梅雨季節(夏天開放),因花從盛開到凋零會變很多顏色:有紅藍綠青等好幾中顏色,代表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而紫色是濃到淡的紫色也象徵多變所以用紫色象徵紫陽花,不是因為它善變,是為了在梅雨季中也能使我們快樂,才如此殷勤的變化著自己的色彩。如果七夕在處暑之前,就是紫色情人節了
七夕節-起源與由來
自然崇拜
七夕「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節-傳說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織女星座,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船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傳說故事
牛郎織女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後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發源研究
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由此衍生為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名列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初步考證,這一美麗動人、千古流傳的愛情傳說起源於古老的南陽。
牛郎織女傳說與楚文化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說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游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
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注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
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群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淀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說的重要條件之一。
南陽漢畫像石與星宿
牛郎織女傳說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楚,到了漢代,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說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是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
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並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里還誕生了一代天文學宗師張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又出現了大量表現幽遠深邃太空的漢畫像石,其中的「牛郎織女星座」,形象生動地把星宿與傳說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的有力證據之一。
南陽絲綢與織女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 《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
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民間傳說中的南陽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話傳說自產生到流傳過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與產生地區的地名風物相粘連,這是神話傳說地方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此致使人們從感情上或從直觀的感受上認為這個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廣為傳播。
根據現代諸多的民俗之類的出版物,大都記載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間神話》中有「牛郎是南陽縣桑林人」之說,宗教文化出版社的《節俗》和三峽出版社的《中華民俗藝術大全》中均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在南陽桐柏縣盤古開天發源地還流傳著另一版本的牛郎織女傳說:黃牛是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因為當時地上沒有五穀,它將天倉中的五穀偷來撒向人間,因而被玉帝賜下天庭,摔斷了腿。孫如意用百花露給黃牛治好了傷,黃牛幫助牛郎和織女成了家。後來,黃牛又不顧受罰,幫助織女和牛郎從天宮偷來蠶藍、蠶種、織布機、織布梭等。自此,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生活幸福。故事中還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緞技術。
不同版本傳說中的人物、地點都指向了南陽,完全符合神話傳說地方化的特徵。
南陽黃牛的悠久歷史
牛郎織女傳說的地方化,不僅僅與傳說中的人物、地點和地方有關,而且所反映出的農耕地區的特點非常明顯。耕牛是農耕地區不可缺少的役力,是從事農耕的主要「生產力」。同時,牛也是牛郎織女傳說中的主要角色。
南陽黃牛是中國五大良種牛之一,享譽海內外,南陽牛的歷史悠久,自然就產生了許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與黑牛」、「百里奚養牛」……,牛郎織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當今的南陽是一個農業大區,漢代的農業領域亦十分輝煌。張衡贊美家鄉的《南都賦》有「百穀藩廡,翼翼與與」。
早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舍飼、圈飼階段。生長於南陽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於養牛,在落魄生涯中,於南陽城西麒麟崗牧牛為生,他曾聞周王子頹喜歡牛,即以養牛做為晉見階梯,被傳為佳話。在漢代,鬥牛成為南陽當時盛行的一種活動,由此在舉世聞名的南陽漢畫像石中出現了大量的牛的形象。
如此淵源的「牛」文化,從而產生了南陽城西牛家莊的「牛郎」就不足為奇了。
七夕節-習俗
祭月之儀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為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牛郎織女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天河夜話
七夕蘭夜,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時代,也有情人們攜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聽天河私語的。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拜織女
鵲橋會「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織女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Ⅷ 七夕節的故事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想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 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Ⅸ 七夕陪在你身邊的卻不是我
電話打了一通又一通,但是一直都還是沒有辦法接通,我的心好像在空氣中凝固,停止了跳動。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最後的結局,但是我只想說這並不是我想要看到的。
也許就在遙遠的遙遠的遠方,此刻的她心中和我一樣的忐忑不安。
桌角的鬧鍾指針有節奏的發出聲響,屋子裡好像處於冬眠中一樣的安靜,任何一點點聲音都可以成為一首明快的交響。
走到窗邊,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得到牛郎織女鵲橋的相會。
那不過僅僅是一個神話而已,為什麼卻有那麼多人如此信任這個節日呢?
所謂的中國的情人節。
「喂,你還好嗎?」電話終於接通了,我迫不及待的問。
那頭的聲音像是輕輕的吸了一口氣,而後卻沒有說話。這個時候的安靜讓人害怕,就如同等待行刑的死囚始終聽不到劊子手手中的刀落下而產生的極度的恐懼。
「你能把剛才說的話再跟我說一次嗎?」
「我……我喜歡你。」
「請你認認真真的說好嗎?因為你說的話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你這樣說我會當真的。」
我清了清嗓,「我喜歡你。這樣可以嗎?」
「你確定這是你思考之後的答案嗎?」
「你走到窗邊抬頭看看天,有沒有看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沒有。外面陰天,沒有星星。」
「所以不要再相信宿命之類的廢話了,好嗎?連神仙都靠不住,只有相信我們自己才行,我喜歡你,這就夠了,不要考慮那些沒有用的東西好嗎?」
電話的那頭沉默了起來,只能聽見喘息的聲音,卻依然清清楚楚。
「你怎麼了?」我問。
「沒什麼,只不過有些事情是沒辦法不考慮的。」
「比如說哪?」
「比如說距離,比如說相互的了解,比如說今後應該怎麼辦,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問題,我都不願意再想了。」她說。
而此時此刻,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給我的回答。
過了片刻,她說:「你找個女朋友吧。」
我怔了一下,說:「我正在追啊。」
「我是說能夠陪在你身邊的,在你高興的時候能夠在你身邊跟你一起高興,在你難過的時候能夠給你溫暖的懷抱安慰你,在你孤單的時候能夠出現在你眼前讓你不再孤單的女朋友,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不明白。」
「你為什麼還是這么固執呢?那樣做的話對你我都好。」她說。
「你為什麼總是要我這么做呢?那樣做的話真的對你我都好嗎?」
「因為只有忘了我,你才會更幸福。」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窗子的縫隙里不斷的竄進了一些風,好像突然出現的攪局的破壞者,讓我的腦子里一團糟。
「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試著忘了我吧,我不再給你發簡訊,不再給你打電話,不再給你寫信,不再上網跟你聊天,讓我從你的世界裡消失掉吧,我們之間永遠都是不可能的。」
說完這些話,她掛掉了電話,而我還遲遲的沒有從這一番話裡面醒過來,似乎還在沉浸於她的語言給我帶來的瞬間麻痹之中。
我把電話從耳邊拿下來,十一點五十五分,還有幾分鍾情人節就要過去了。腦子里好像突然遭到電擊一般,我趕緊把電話繼續撥回去,可是聽到的卻是關機的提示。
一整夜腦子都是沉沉的,因為我根本就沒辦法入睡,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話起到了興奮劑的作用,我的每一個腦細胞都不想休息,而是在全力的運轉,拚命的回想過去的種種畫面。
隔天,趕上呈耀的生日,我買了一隻很有感覺的棒球帽送他,這是他唯一喜歡的東西。
他說戴上帽子會讓自己比較有安全感。
「你覺得現在沒有安全感嗎?」我說。
「是啊,萬一走在街上被以前的女朋友認出來那一定是很難堪的一件事。」
「你現在的女朋友叫?」
「依依。」他說。
「你的偉大夢想是不是快要實現了?」我問。
呈耀拖著自己的下巴抿了抿嘴,說:「嗯,好像距離我的宏偉計劃是有點接近了。」
自從初中三年級的時候被他的小女朋友狠狠的甩了之後,呈耀就立下了豪言壯志,他說他一定要做一回情聖。
於是,當他失戀之後找到了第一個女朋友之後,就給她起了一個愛稱——奇奇。
「你為什麼要叫我奇奇呢?我的名字裡面並沒有這個字啊。」他的女朋友問他。
「我覺得很適合你啊,而且也很好聽不是嗎?」
奇奇在還沒有思索明白為什麼自己會被冠以這樣的一個名字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呈耀的分手通知。
下一個女朋友呈耀也給她取了一個愛稱,叫詩詩。
「你怎麼這么喜歡給你的女朋友起這樣奇怪的昵稱?」在我還不知道原因的時候,有一次這么問他。
「其實我可以成為情聖。」
我側過頭,「你說什麼?什麼情聖?」
「其實我可以成為情聖。」呈耀認認真真的跟我說。
「我是問你為什麼會給你的女朋友起這些奇奇怪怪的昵稱,你胡說什麼?」
他笑了笑,依舊是很認真的說:「我回答的剛好就是你想要的答案。」說完他起身從我身邊走開,留下一個背影,好像《賭神》里發哥的背影一樣。
我則罵了他一句神經。
後來我終於知道了故事的原委,他把自己的女朋友都編上號,這樣便可以為自己的鴻鵠大志留下證據。
每一個女朋友的昵稱連起來就是他說的那句話——其實我可以成為情聖。
「不是我說你,你真是神經到了一定的程度了。」我說。
「你不懂,當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給你帶來喜悅的往往就是從前奮斗的歷程,因為你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會由於看到以前的自己做出的明確決定而沾沾自喜。」
自從奇奇,詩詩,喔喔,珂珂之後,呈耀終於又邁出了一步,進行到了依依。
「我跟你說件事情,你不要笑我。」呈耀拿著酒杯擋著自己的臉,側過頭跟我說。
「什麼事?說。」我也拿起酒杯擋住自己的臉,湊了過去,就像兩個間諜在切換情報。
「恐怕我的計劃實施不下去了。」
「什麼?」我手中的酒杯險些落地。
「聽我說,我覺得我這輩子可能都離不開依依了。」
「看來名字很重要,你不應該給她取這么個名字,果然讓你依依不捨了。」我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酒。
他也從鬼鬼祟祟狀恢復正常,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依依。
從他的眼神里我看的出一種感情叫做依賴,或者說叫做真心。
就在呈耀的生日會兩個月之後,他和依依終於在大家的注目之下交換了戒指。而這天,也是七夕過後的第七十天了,又是七,不知道是不是代表著不吉利。
這些天,我的手機從未收到過她的來電或者是信息。
而我也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解答她留給我的疑問,以及那些阻隔在我們之間的困惑。
有時候,我常常問自己,究竟什麼樣的感覺才算是愛情,才算是真正的愛情。
是那些虛虛假假的浪漫嗎?是那些黏黏膩膩的情話嗎?是那些讓人費解的遷就嗎?是那些萬般無奈的謊言嗎?
這些都是我厭惡的,而且是在心裡就厭惡的東西。
那麼,我所嚮往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形?
一直以來,我的身邊總是不會缺少恩恩愛愛的情侶,或者他們不恩愛的時候並沒有展現在外人的眼前。
從始至終我都是個悲觀主義者,因為在我的眼中,過分的完美就是一種最徹底的醜陋。
感情也是這樣,古時候的相敬如賓簡直就是狗屁不通。所以那些所謂的恩恩愛愛也只不過是一個方面而已。
「對了,你跟你的那個網友怎麼樣了?」呈耀問我。
「嗯?」我抬起頭,「沒怎樣啊,還是跟以前一樣。」
「說真的,我覺得這種感情太脆弱了,也別往心裡去,也許過一陣子自己就會看透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說。
我笑了笑,「也許吧,過一陣子誰還會記得誰呢,我跟她又沒見過面。」
也許吧,也許吧,我不知道自己強顏歡笑還能撐多久,我也不知道這份感情是不是真的像呈耀說的不堪一擊。
存在於網路中的感情又有多少能夠經得起現實生活的沖擊呢?換言之,存在於網路中的感情也正因為擺脫了現實生活所以才讓人覺得沒有壓力,沒有負擔。
一旦回到了現實中,兩個人又不得不面對一些瑣瑣碎碎的事情的時候,便失去了這些沒有壓力沒有負擔的優點,同樣會讓你覺得疲憊。
「你覺得談戀愛累嗎?」我問呈耀。
「我現在都是結婚的人了,你說呢?」他笑了笑,回答我。
「我總覺得這種事情很累。」
「把它當作一場游戲,玩游戲即便是累了也不會讓人精疲力竭,也不會讓人感覺生活的索然無味,等到慢慢進入到了游戲中的角色的時候,生活和游戲,感情和游戲就分不開了,到那時候就不會再覺得累。」他說。
都說戀愛不是游戲,不能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來對待,可是一旦認認真真的對待卻會讓人覺得身心俱疲。
或者,就應該把它當作一場游戲吧,一場需要全神貫注的融入其中的游戲。
「喂,是我。」我換了個號碼打給她,在我跟她失去了聯系的第七十七天。
「你是誰?」
「呃,我是你很久沒有聯系過的人。」我說。
「很久嗎?才不過兩個多月而已,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
其實我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打這個電話究竟想要說些什麼,而只是想要把電話撥出去而已。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想要聽聽她的聲音,也不知道這段感情究竟還有沒有重新來過的可能,更或者我只是想要滿足心裡對現在的她的好奇。
「最近,過的好嗎?」琢磨了半天,我還是說了這句總是從我嘴裡遛出來的對白。
「我過的好不好都跟你沒什麼關系了吧,還有,我想跟你說件事情,我有男朋友了,他很愛我,我爸媽也很喜歡他。」不知為何,時隔兩個月而已,她的語氣確有天壤之別的變化。
「那……那應該祝福你才對,其實……」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以前都太理想化了,不是嗎?我覺得我們還是就做個普通的網友比較適合,至於別的什麼關系,我想也根本沒有發展下去的可能。」
也許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吧,那就是徹底的死心。歸根結底,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怪罪於我的優柔寡斷,特別是在感情的問題上,總是拿不定主意。
現在也好,至少不用再胡思亂想些什麼,因為結果已經擺在了眼前。
「我跟她徹底徹底的結束了。」我對呈耀說。
「也好,你也終於看透了網路這東西沒什麼真實性吧。」他笑著跟我說。
「現在反而覺得很輕松,好像沒有什麼壓力了。」我說,「可能就像你說的吧,應該把它當作一場游戲,現實中的都可以當作游戲,那網路上的應該就是游戲中的游戲了,何必當真呢?一個游戲不好玩那就換一個新的游戲好了。」
很顯然,我是在為我的難過尋找一個盡量可以站得住腳的理由來安慰自己。而且很顯然,對於她的離開,我承受著難以言喻的悲傷。
都說網路是虛擬的,可是我卻覺得只有在網路中才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當在一種所謂的虛擬中找尋到比現實更加真實的感覺的時候,還能說那個世界是虛擬的嗎?
就連感情,在網路中彷彿也是那麼真誠,不像現實中充斥著許許多多骯臟的污點,也不會被金錢的泥流腐蝕了心靈。
在網路中,兩個人的感情是為了彼此的慰藉,是為了心靈的摩擦,是為了一份純真的情意而非勢利的擺弄。
可是往往在現實的洗禮下,網路中滋生出來的感情卻又變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
事情總是這樣矛盾的存在著,就像對於一個人的感覺,有時也是矛盾到無可附加的地步。
最近莫名的喜歡上一首歌,名字叫做Complicated。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復雜,或者這就算是愛情的一個定性。
復雜的東西通常會讓人產生莫名的疲憊,從而失去了一開始時所具有的激情。
「我早就說過了都是你把事情想的太復雜了。」呈耀跟我說。
「那怎樣才可以從復雜變得簡單呢?」我說。
「把它當成一場游戲,這樣就會變得簡單了,而且你也不會把自己扔進漩渦里無法自拔。」
怪就怪在我的心思太過縝密,沒辦法說服自己把感情看的簡單,硬是要給自己製造種種的復雜,種種的難以分辨的感覺,到頭來只能是作繭自縛。
長久以來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該怎麼猜透一個人腦袋裡在想些什麼,因為知道了對方在想什麼就可以游刃有餘的處理各種問題。
事到如今我才發現我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無論如何,無論採取何種手段,都沒有辦法徹底看穿一個人的。
就像她曾經跟我說的,只要你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就夠了,不用去刻意思考我需要什麼,我需要的東西如果和你有關,我一定會表現出來給你看。
我想就在那個七夕之夜過後,我才漸漸開始反省自己。
能夠在這樣的一段感情里找到自己感情的屏障,我想,也應該算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吧。
記得我曾經問她,你覺得什麼事情最浪漫?
她說,在情人節求婚。
我說,那你覺得什麼事情最悲哀。
她說,在情人節失戀。
雖然我得到的是最悲哀的結果,但是我卻採取了最浪漫的方式,就像黑夜之前的晚曦,散發著非比尋常的美麗。
Ⅹ 七夕來臨之際,品茶讀古人的愛情詩感受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