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選美

七夕選美

發布時間: 2022-08-07 06:04:06

⑴ 我想要各地的民風民俗,要求短的,不要那麼長。

彝族的火把節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色、習慣。比如:蒙古族的「白節」、藏族的「女兒節」、苗族的「開年節」等等。那我就個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火把節吧!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迫害百姓,群眾忍無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斗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
在一次火把節之前的采訪上,一個42歲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戶都要喝桿桿酒,窮的村殺兩三隻雞,富的村殺頭牛。」他說,「最開心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煙花差多少,可以將整個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把節的特色,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一起點燃火把這才是壯觀的一幕。
早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類似於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戶戶舉著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並且殺牛宰羊。
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選擇配偶,展示才藝。所以有人稱為「中國第二個七夕節」。
最後一天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彝語稱之為「都沙」,意為「送火神」。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火把節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歡、彝族選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動中,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撞擊下得以傳承。
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在狂歡夜觀賞了盛大焰火晚會的美國遊客詹姆斯•艾普說:「這些燦爛的煙火是我出生以來看過的最美的!」為了過中國的火把節,他和朋友專程從家鄉遠道而來。
「農村裡不管是老人小娃,慶祝火把節的興致還是不變,到了過節,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須回來。」潘木乃說。
去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成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古老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傳承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
「火把節的傳統有慢慢被年輕人淡忘的危險。」涼山州彝學會會長巴莫爾哈認為,將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彝族人民及其後代、地方領導都是個教育,也可以讓外界來關注和保護它。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傳統火把節里,彝族人民點燃火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⑵ 求七夕娛樂項目~

西湖,晚上一起在湖邊看月亮!很浪漫 仙女湖在推出水上集體婚禮、「七仙女」選美大賽、豪華晚宴、文藝晚會、七夕婚慶游、新婚蜜月游、仙女故里游等眾多活動的基礎上,特別新增了「激流勇進」等刺激驚險、怡情休閑的娛樂項目,進一步豐富情人節活動內容,填補旅遊項目空白,促進仙女湖旅遊開發建設。
「激流勇進」娛樂項目是一項非常驚險刺激的游樂項目,玩法是遊客乘舟在波峰浪谷中急駛起落,一路上水道盤旋彎曲,或經過轉盤式平台,或上升小道,一會又穿入隧洞,水流湍急,小舟盪起回落,最驚險的是從10多米高的「高山」猛地跌落下來,彷彿墜落深谷,激起層層浪花飛濺。仙女湖「激流勇進」項目是特地為七夕情人節推出的大眾化娛樂游戲,7月底從西安引進,駐扎在仙女湖蛇島,水道全程248米,由金屬鋼板製成,高12米,呈回轉式,共有8條船,每條船可乘4人。平處時,船體前行由水做動力,升上高處時由滾動式卷揚機做動力,人坐在船中,隨著提升機達到高處,轉過彎道隨著激流飛滑而下,劈波斬浪的一剎那,擊起朵朵浪花,有驚無險。前行一段後,進入封閉式隧道,隧道總長45米,內設海洋動植物群雕,並配有現代化聲光電系統,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激流勇進」項目於情人節前完工,在蛇文化博覽苑對遊客開放正式投入旅遊接待,屆時將掀起新一輪的仙女湖旅遊娛樂風暴。
七夕期間,除「激流勇進」娛樂項目外,仙女湖還精心開設了垂釣、滑草、溜索、水上浴場、水上飛機、水上步行球、水上摩托艇等10多個大眾娛樂項目,足以滿足新人情侶、來賓遊客的休閑度假、運動娛樂。

⑶ 可憐一出長生殿出自

簡介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劇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許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滅亡的教訓,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這樣的作品,《長生殿》也同樣,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玄宗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朝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劇情梗概
故事描寫唐玄宗寵幸貴妃楊玉環,終日游樂,將其哥哥楊國忠封為右相,其三個姐妹都封為夫人。但後來唐玄宗又寵幸其妹妹虢國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楊玉環不快,最終兩人和好,於七夕之夜在長生殿對著牛郎織女星密誓永不分離。為討楊玉環的歡欣,唐玄宗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從海南島為楊玉環採集新鮮荔枝,一路踏壞莊稼,踏死路人。

由於唐玄宗終日和楊玉環游樂,不理政事,寵信楊國忠和安祿山,導致安祿山造反,唐玄宗和隨行官員逃離長安,在馬嵬坡軍士嘩變,強烈要求處死罪魁楊國忠和楊玉環,唐玄宗不得已讓楊玉環上吊自盡。

楊玉環死後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諒,織女星說:「既悔前非,諸愆可釋」。

郭子儀帶兵擊潰安祿山,唐玄宗回到長安後,日夜思念楊玉環,聞鈴腸斷,見月傷心,對著楊玉環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尋找蓬萊仙山,最終感動了天孫織女,使兩人在月宮中最終團圓。

藝術特點
這部劇本以宮廷生活為主線,穿插社會政治的演變,情節跌宕起伏,有幾個高潮。並讓蘇州音樂家徐麟幫助他嚴格地按照曲律填詞,使整個音樂布局與曲辭密切配合,風格各異,與人物場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楊玉環酒醉後用《南撲燈蛾》曲「宛然一幅醉楊妃圖」;郭子儀唱用北曲雄渾激昂。所以此劇一經演出,立刻轟動,北京城中幾乎家家會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種戲劇劇種改編,梅蘭芳的京劇《貴妃醉酒》也是改編於《長生殿》。

洪升也是因為在康熙母親佟皇後喪期內仍然觀看《長生殿》,被革職回鄉,酒醉落水而亡。

《長生殿》這是一幅明代緙絲作品,現收藏於江蘇鎮江博物館。其題材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描繪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七夕定情於華清宮長生殿的場面。按宮廷中深沉暗光的場景,其用色以絳紅紫黑等暖色調為主,用捻金線勾勒渲染,更顯出金碧輝煌的宮廷氣氛。所用緙絲織法有齊緙、平緙、鱗緙等。尤其是以金線勾勒景物輪廓,取得了強烈的色彩效果。

京劇曲目
京劇傳統劇目,本劇劇情:《長生殿》 傳奇劇本。清初洪升作。歷十餘年始成,曾三易其稿,初《沉香亭》,繼改稱《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有稗畦草堂本、文瑞樓刊本、《暖紅室匯刻傳奇》本等流傳。劇本從多方面反映社會矛盾。將百姓的困苦和宮廷的奢華生活作了對比,愛憎分明。清宮內廷嘗演此劇,北京的聚和班、內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劇而聞名。二百餘年來,昆劇經常演出的有《定情賜盒》、《密誓》、《驚變》、《埋玉》、《聞鈴》、《哭像》等單出。

劇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共五十齣。有稗畦草堂原刊本,及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的徐朔方校注本(1983年新版)。劇情是:唐明皇繼位以來,勵精圖治,國勢強盛,但他卻從此寄情聲色,下旨選美。因發現宮女楊玉環才貌出眾,於是冊封為貴妃,兩人對天盟誓,並以金釵鈿盒為定情之物。楊玉環自冊封為貴妃,榮耀及於一門,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賞。這年春日,唐明皇與楊貴妃游幸曲江,秦、虢、韓三國夫人隨駕,唐明皇因愛虢國夫人不施鉛華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宮陪宴並留宿。楊貴妃知悉後,醋性大發,言語間觸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將她送歸相府。此後,唐明皇坐立不安,後悔不已。高力士將此情景報與貴妃。楊貴妃遂剪下一縷青絲,托他獻給明皇,明皇見發思情,命高力士連夜迎接回宮,兩人和好如初。失機邊將安祿山按律當斬,卻因賄賂楊國忠,不但免於一死,反而升了官,從此驕橫於朝廷,唐明皇失策竟將他調任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一到范陽,招兵買馬,妄圖進兵中原,奪取天下。此時,唐明皇還沉湎在聲色之中。楊貴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壓倒梅妃《驚鴻舞》。自此,三千寵愛,集於一身。唐明皇為她,不惜勞民傷財,從海南運來荔枝。

安祿山反叛,唐軍節節敗退。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難,在馬嵬坡,軍士嘩變,殺楊國忠,更逼楊妃。唐明皇無奈,被迫賜楊妃自盡。自此心灰意冷,傳位於太子,自己當了太上皇。後大將郭子儀奉旨征討,大敗安祿山,收復長安。唐明皇以太上皇身份自蜀中歸來,仍是日夜思念楊妃。有一天做了一場惡夢後,訪得異人為楊玉環招魂。臨邛道士楊通幽奉旨作法,找到楊玉環幽魂

⑷ 真珠美人魚第一季主要內容

七海露芝亞是七個美人魚王國之一北太平洋國的公主。為了從小時候遇到的遭遇海灘的男孩那裡要回給他的真珠而來到人間。來到人間的露芝亞和偶然相遇的沖浪少年堂本海斗遭到了海中水怪的襲擊。其實海斗就是以前露芝亞救過的男孩。對海斗懷著朦朧愛慕的露芝亞用真珠的力量變身,手持麥克風一邊唱歌一邊跳舞,用歌聲作武器,將水妖們打敗。但是,如果美人魚向人類說出自己的身份,就會變成一團泡沫……

⑸ 日本的七夕節和中國七夕節的區別在哪裡

1、七夕由來的不同

中國的七夕:

七夕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我們目前所知有關七夕的最早文獻資料。

傳統七夕是女性節日,它主要強調「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古代婦女七夕乞巧也屢屢在唐詩宋詞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詩雲:「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七夕還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強調兩性的愛情忠貞。《漢武故事》里記載,漢武帝跟仙後西王母相愛,西王母讓青鳥作為信使和他傳信。據說西王母要來的時候,由青鳥先來報告,西王母跟漢武帝相會五次,都是在七夕。漢朝在宮廷里就過七月七,用紅絲繩把手纏起來,叫連愛,把愛連起來。所以七月七從漢朝開始就突出愛情主題。

也有學者認為,七夕是父權社會出現之前的神話母題,是請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儀式,乞巧的最初意思為向天神乞橋,「乞求溝通的橋梁」。

此外,七夕還與科舉考試有關,據說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舉考試的神仙。

日本的七夕:

誕生於中國的七夕節在奈良時代傳入日本,與日本本土的祖靈信仰和棚機津女信仰融合,包含了更多與日本佛教有密切聯系的「穢祓」(去除污穢)思想,頗具日本特色。

日本七夕節吸收了中國七夕節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如今已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2、七夕習俗不同

中國的七夕習俗:

中國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浙江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若無公雞報曉,牛郎織女便能永不分開。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而後,大家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扎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七姐」。

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在坪洲及西貢,分別有兩間七姐廟,坪洲的七姐廟名為仙姊廟,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日本的七夕習俗

日本的七夕節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重陽(9月9日)一並列入日本的五節供,是國家的固定節日。每年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七夕節慶祝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日本三大七夕」的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與中國的七夕習俗有所不同,在日本,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和紀念,如選美比賽、馬拉松、七夕舞會等。

同時,七夕也被認為是訴說心願的日子。

這一習俗從江戶時代一直流傳至今。人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五色彩紙上,日語裡面叫做「短冊(たんざく)」,綁上絲線然後掛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願望的實現。每年七夕到來之前,大學里的圖書館、家附近的超市、車站的大型商場就開始准備,到處都可以看到供人們寫願望的紙條和掛願望的柳枝。

也正是由於這一習俗,日本的七夕更被人們當做是小孩子的節日而不是情人節。

⑹ 日本的七夕節,跟中國的七夕節一樣嗎

日本七夕節 網路名片
日本七夕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可是在日本,卻和情人節沾不上什麼邊。和日本新年一樣,七夕可以許願,把心願寫在紙條上,然後掛在樹上。許願的內容不限,父母健康,家庭幸福,不被朝鮮的導彈炸到等等,什麼都可以。

日本七夕節特色
東京迪士尼慶祝七夕節
各地的七夕祭典
稀奇古怪的願望
七夕在日本
街頭的節日氣氛

[編輯本段]日本七夕節特色
在日本,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編輯本段]東京迪士尼慶祝七夕節
日本的七夕節有很多活動,因地而異,主要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轎子等等,非常熱鬧。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編輯本段]各地的七夕祭典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始了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願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可見日本人把他國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去吸收,並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模的舉行七夕活動 東京地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願望的紙簽,掉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各個幼兒園小朋友們寫的志願和希望。
[編輯本段]稀奇古怪的願望
日本七夕節源於中國,經過多年的演變,如今已經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今天世界各國都使用公歷,中國人不再過七夕,也和七夕是農歷,每年的節日日期計算不便有些關系。日本對此採取了非常現實的「一刀切」處理,乾脆改成了公歷七月七日(有些地方設為八月七日)。 說起來七夕定為農歷七月七日本來有科學的道理,因為農歷這一日月明星稀,銀河正在天頂,人們晚上眺望銀河,便可想像牛郎織女的相會了。變成公歷七月七日,則銀河在哪兒就不那麼好找,畢竟這些星星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是不跟著你的歷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下界頗為熱鬧,上面的牛郎織女,只怕對此還有些莫名其妙——喜鵲們還在路上,這就去天河相會,真正要望河興嘆了。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確熱鬧,這里的七夕,並不是給情人們的,而是孩子的節日。這個時候,大商店往往擺開兩棵象徵性的柳樹,並給孩子們免費提供彩色的紙條。孩子們將自己的願望在紙條上寫好,再折成鳥雀的形狀穿在柳枝上。穿的紙條多了,一串串遠遠望去,就真有點兒喜鵲搭橋的味道。 之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原因在於最初孩子們是利用這個節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的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準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古代也有同樣的習俗,因此七夕又稱為七巧節或者乞巧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任越來越大,已經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而且要負責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根據調查,小孩子寫在紙條上的願望五花八門。比如有個電視記者采訪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的請求是「希望天王寺動物園的大象到我家來」。感動於孩子有一顆保護動物的美好心靈,記者采訪了這個小傢伙。結果問道為什麼有這個請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門口,爸爸就不能進我的房間來檢查學習進度了。」吃驚的記者接著問:「那要是你爸爸賴著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時候偷偷進來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讓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個大屁……」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買粘米做的小點心來吃。吃這個小點心是有講究的,一來是喜鵲搭的橋怕不結實,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東西來把橋沾得結實點兒;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節,喜鵲們看在眼裡,不免亂說,為了避免影響安定團結,也要弄些粘的東西把廝鳥們的嘴巴粘起來。 由此可見,日本的七夕和中國一樣,都是來自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日本古書《古今要覽稿》,《古事類苑》等中,對這一點都有記述,按照這些資料記載,七夕在日本盛於奈良時代,最初是宮廷節日,叫做「七日盆」,用於祈求婚姻美滿,儀式相當復雜,充分顯示了日本人慣於製造麻煩的特點,要求一天吃七頓飯,洗七次澡…… 好在,傳到民間以後,七夕變成了孩子們的節日,也就沒有了這樣多的繁瑣。
[編輯本段]七夕在日本
七夕原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傳統節日。但是,迎接、慶祝七夕在日本非常隆重。在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總要為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紀念。如選美活動、馬拉松、七夕舞會等等。這一天是人們訴說心願的日子,在日本有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彩紙上,或把它們掛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的習慣。
[編輯本段]街頭的節日氣氛
家庭也很重視七夕。家庭的七夕活動,一般都是在家附近的竹林或海邊進行。人們要買來彩紙和絲線,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綁上絲線。一切准備就緒,就帶著孩子們來到附近的竹林或海邊。孩子們虔誠地把彩紙掛在竹子上或投入大海,再閉眼合手祈禱一番,然後高高興興地回家。 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們就只等待著自己願望的實現了。孩子們的願望都不難實現,他們無非是希望得到一件玩具,或一本書,或一件新衣服,所以,到適當時機,家長就會滿足他們,讓他們如願以償。因此,孩子們對七夕節特別鍾情,對這一天充滿著期待。對於七夕活動,大人們並非當真,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們的生活多一點色彩,有一些期待罷了。

⑺ 彝族的火把節什麼習俗

關於彝族的火把節的習俗是怎樣來由於彝族的分布也並不是完全在一個地方的所以分為了幾個不同地域的故事特點,每個故事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下面是關於彝族的火把節的故事。

第四個故事:

羅婺支系以前有個女孩長的很漂亮,她與一個叫阿龍的男孩相愛,可是附近部落的男子都看上了她想要娶她,並拿羅婺支系的村民的生命相威脅,要女孩與她們相親,女孩沒辦法就只能在6月24日晚上與他們相親,就在晚上相親時燃起了火堆,為了自己美好的愛情已及全村的希望,女孩跳到火堆里燒死了,為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女孩,彝族羅婺支系把這一天定為火把節。

⑻ 真珠美人魚資料

http://ke..com/view/354596.html?wtp=tt

⑼ 陌陌爭霸七夕選美邀請碼是什麼

饒雪漫 青春疼痛系列 《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擺》《左耳》 《左耳終結》《沒有人像我一樣》 《沙漏1-3》 《甜酸》 《離歌I - Ⅲ》《唱情歌》《秘果》(左耳番外) 青春療傷:十年 青春逃亡:臨暗 青春奇幻:我是女巫我怕誰 青春迷惘:若即...

-- 猴島游戲論壇為您解答

熱點內容
觀音賣荷花 發布:2025-07-12 22:32:46 瀏覽:266
海南有梅花鹿 發布:2025-07-12 22:11:41 瀏覽:132
蘭花最出名的詩句 發布:2025-07-12 21:58:38 瀏覽:514
櫻花校園模利器 發布:2025-07-12 21:52:42 瀏覽:108
蘭花度假村海嘯 發布:2025-07-12 21:52:36 瀏覽:744
做櫻花勺子 發布:2025-07-12 21:47:40 瀏覽:892
花藝迎賓牌 發布:2025-07-12 21:37:21 瀏覽:438
茶花油嬰兒用 發布:2025-07-12 21:31:33 瀏覽:193
插紙荷花 發布:2025-07-12 21:21:07 瀏覽:89
綠色植物盆景 發布:2025-07-12 21:18:46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