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哥下載
恩,不錯哦,謝謝樓主分享啦
2. 找一首歌,電影《志明與春嬌》里出現過。
久峰&關芯--《牛郎織女》
曲/詞:陳曉春|編:UMI
(男)干一杯 邀明月共醉
微風吹 天階涼如水
紅塵醉 苦酒斟滿杯
杯中映著誰 風吹乾眼淚
相思從來最凄美
(女)手拉著手成群排著隊
架起鵲橋跨越銀河水
讓牛郎和織女七夕前來相會
(男)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男)干一杯 邀明月共醉
微風吹 天階涼如水
紅塵醉 苦酒斟滿杯
杯中映著誰 風吹乾眼淚
相思從來最凄美
(女)手拉著手成群排著隊
架起鵲橋跨越銀河水
讓牛郎和織女七夕前來相會
(男)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女)王母娘娘鎮壓不懼畏
千阻萬隔就是不後退
兩情相悅從來沒有罪
堅貞愛情教人最敬佩
穿過雲層電波來作媒
屏幕中面對面嘴對嘴
電話傳情一解相思累
透過空氣千里能相會
=====MUSIC=====
◎2009七夕之歌◎
◆END◆
該歌曲試聽地址:http://www.cz518.net/play.asp?id=4424
3. 聞一多的七夕之歌的背景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眾多詩篇中的重要篇章,創作於1925年3月,1925年7月4日載於《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後《大江季刊》和《清華周刊》相繼作了轉載。
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一多留學美國。留學期間,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身在紐約的他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
1925年5月,聞一多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啟程回國。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斑斑血跡。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將《七子之歌》等幾首愛國之作投稿給《現代評論》首次發表。
4. 七夕歌謠
【古詩十九首之一】(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夜女歌】(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牽牛織女】(唐/杜甫) 牽牛出河西, 織女出其東。 萬古永相望, 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馬嵬其二】(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田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秋夕】(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七夕】(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七夕】(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二郎神·七夕】(宋/柳永)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 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 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鷓鴣天·七夕】(宋/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鷓鴣天·七夕】(宋/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鵲橋仙·七夕】(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七夕】(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他鄉七夕】(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5. 七夕の歌 笹の葉さらさら
酷狗好像有
6. 志明與春嬌電影K房裡的所有的歌曲
久峰&關芯--《牛郎織女》
曲/詞:陳曉春|編:UMI
(男)干一杯 邀明月共醉
微風吹 天階涼如水
紅塵醉 苦酒斟滿杯
杯中映著誰 風吹乾眼淚
相思從來最凄美
(女)手拉著手成群排著隊
架起鵲橋跨越銀河水
讓牛郎和織女七夕前來相會
(男)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
(男)干一杯 邀明月共醉
微風吹 天階涼如水
紅塵醉 苦酒斟滿杯
杯中映著誰 風吹乾眼淚
相思從來最凄美
(女)手拉著手成群排著隊
架起鵲橋跨越銀河水
讓牛郎和織女七夕前來相會
(男)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甚麼門當和戶對
甚麼匹配不匹配
億萬年前的枷鎖
今天依舊敲不碎
不管誰人來反對
此生執迷不後悔
終有天 團聚相互依偎
(女)王母娘娘鎮壓不懼畏
千阻萬隔就是不後退
兩情相悅從來沒有罪
堅貞愛情教人最敬佩
穿過雲層電波來作媒
屏幕中面對面嘴對嘴
電話傳情一解相思累
透過空氣千里能相會
=====MUSIC=====
◎2009七夕之歌◎
◆END◆
該歌曲試聽地址:http://www.cz518.net/play.asp?id=4424
7. 求音樂:關於七夕的歌
關於七夕節的歌曲大全
《鵲橋匯》
《天仙配》
鄧麗君《七內夕》
se7en《七夕》
吳容宗憲《七夕雨》
平原綾香《七夕》
鄭宇文《七夕情人節》
《鵲橋七夕》
《七夕愛情故事》
《七夕悠》
劉德華《牧笛》
胡瑤《相思月半圓》
《七月七日晴》
《浪漫千年》
《甜蜜蜜》
《最浪漫的事》
《沒有情人的情人節》
肖飛《天天都是情人節》
校園愛情歌曲推薦
《愛》(小虎隊的)
《心願》
《玻璃杯》(唯美)
《我喜歡》(很浪漫!)
《同桌的你》(同桌的朦朧感情)
《一生有你》(堅定)
《美麗人生》(聲音很甜)
《梔子花開》
《見習愛神》
《青春紀念冊》(畢業)
《星光游樂園》
《十七歲的雨季》(回憶)
《被風吹過的夏天》(適合對唱)
這么多夠你唱了吧 預祝七夕快樂~O(∩_∩)O~
8. 七夕歌詞許嵩 七夕完整歌詞
1、《七夕》歌詞如下:
江畔暮雨紛紛 夕陽西沉
津渡燭影深深 是我在等
你歌聲猶繞耳 清風在側
恍然發覺 琴案已蒙塵
當日羅帶輕分 緣定今生
時光一去如梭 似你穿針
魁星未拜 禪門苔上屐痕
到訪三五痴心人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皎月歸 我輕隨 煙火對影賞
小城老街上 有情人執手同徜徉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你沒歸 我獨醉 情話無人講
也就不用講 且把濃情化作詩兩行
江畔暮雨紛紛 夕陽西沉
津渡燭影深深 是我在等
你歌聲猶繞耳 清風在側
琴案已蒙塵
當日羅帶輕分 緣定今生
時光一去如梭 似你穿針
魁星未拜 禪門苔上屐痕
到訪三五痴心人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皎月歸 我輕隨 煙火對影賞
小城老街上 有情人執手同徜徉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你沒歸 我獨醉 情話無人講
也就不用講 且把濃情化作詩兩行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皎月歸 我輕隨 煙火對影賞
小城老街上 有情人執手同徜徉
夜幕垂 鵲橋會 七夕的念想
你沒歸 我獨醉 情話無人講
也就不用講 且把濃情化作詩兩行
2、《七夕》是許嵩填詞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許嵩2014年發行的第五張創作專輯《不如吃茶去》中。2014年7月31日,七夕節前夕這首歌作為專輯的第三首發布曲目首發試聽。
9. 七夕之歌中骨肉和脂膏怎麼理解
《七子之歌》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譯為阿爾薩斯和洛林,位於法國東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後歸還。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1]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將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2]
放眼家園國家,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列強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沒有忘記那個屈辱的1842年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553年,明朝中葉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在澳門上岸,從廣東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兩白銀的代價取得澳門居住權;1573年,他們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澳門的租借居住權,此時澳領土主權仍屬於中國。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軍,對澳門實施全面管轄。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署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界條約》,「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舊稱)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七子之歌》引言)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宏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台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10. 幫忙找一首歌
那叫《七子之歌-澳門》,通常叫《七子之歌》,自己在網路上下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