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好一朵茉莉楊藝
我的回答附件有舞蹈《茉莉花》的音樂。電腦版可看到音樂和下載音樂。
B. 求民族芭蕾《茉莉花》的音樂
《茉莉花》來是中國民歌,起源於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 莉 花
專輯:茶山謠
歌手:民 歌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
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誰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試聽地址:http://play..com/?__m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fm=altg&__argsValue=28727400#
C. 茉莉花舞蹈串詞
一抹純白身影獨自綻放幽香,踏著音樂的旋律展現婀挪身姿。那點純白好似聖潔之光,照進我們清澈的心。那靈動的身姿傾情獻舞,舞出我們的花樣年華。下面請欣賞由~帶來的舞蹈<茉莉花>,掌聲鼓勵。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你是否已經聞到芳香的花,已經聽到了悅耳的音樂,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個優美的舞蹈,走進《茉莉花》的世界。
串詞的附屬性地位,決定了它只能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撰寫報幕詞的過程中,從結構到內容乃至遣詞造句、語言風格、講話口氣等,都要服從並服務於整個會議,與會議相協調,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使主持詞符合主持人的身份。
(3)舞蹈好一朵茉莉楊藝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節目單是在串詞以前編排出來了的,這個時候,串詞是以節目為基礎進行編撰的。當節目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擇編排的,這樣串詞就容易圍繞主題進行;如果節目是拼湊的,(即不是圍繞主題編排的)那麼串詞根本就無法以節目為藍本來進行,這個時候,串詞作者就只能把握住主題進行串詞創作,而不能去照顧個別與主題無關的節目。
在照顧整體的情況下,與主題無關的則另行考慮,在鄉鎮、街道文化站組織的節目,往往不能按主題編排節目,這樣的節目就可以採用「隨波逐流」的方法來進行串詞創作。即在整體上不考慮文藝節目的宣傳主題,只在個別與主題有關的節目串詞才考慮主題宣傳,串詞更多的是只考慮上下節目之間的聯系,或者承上,或者啟下。串詞是單點聚焦,就是只顧一點,不及其餘。
單點聚集是最次的一種方法,即串詞只針對每個節目進行考慮。雖然,這會使一台節目難以形成一個整體,這應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D.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舞蹈的觀後感
開學第一天,我們觀看了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該片以「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為統領,講述了一所全托幼兒園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觀,沒有加入過多地個人情感。正因為這樣的客觀,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愛童真,卻也感受到了淡淡地憂郁。
首先,在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兒園的縮影。孩子們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做這做那,孩子們本應該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們成了標准產品,一旦不符合老師的標准,就被認定為「不合格」,需要「整風」,需要「反省」。幼兒園里孩子多,老師少。老師們很難真正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飯還是穿衣,甚至是擺放小凳子,孩子們缺失了大人的關愛。而在全托的幼兒園里,這樣的情況更為嚴重。當電影中響起《茉莉花》的背景音樂時候,淡淡地憂傷爬上我的心頭。孩子們真的適合在這么小的時候長時間的離開自己的父母嗎?大班的一個孩子在被問起「你的爸爸媽媽都在忙些什麼?」時說:「我媽媽忙著做美容,我的爸爸忙著和別人吃飯。」我想,工作是很重要,但是,錢真的比陪伴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嗎?難道,大人們真的不能抽出一丁點兒時間來給孩子多一點的關愛嗎?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認識世界,但是又並不完全懂得這個世界。在他們眼裡,欺負我們的人就是壞人;在他們眼裡,警察是抓人的,把壞小孩帶走;在他們眼裡交警的罰款變成了收錢,自己收的錢要給領導,因為領導不能沒有錢;最重要的,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因為快樂是他們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這個快樂的世界裡,我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無奈與哀傷。
大班的孩子在戶外活動前很開心地聚在一起:「不是天天有戶外活動。飯要吃,就是會來得晚些。戶外活動可以去外面緊玩緊玩。戶外活動太好玩了,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每個孩子在這個時候都笑得非常開心,對他們來說,上了幼兒園不是總能有這么自由玩耍的時間,這些時間對他們來說變得少而珍貴。9.11事件,孩子覺得那些大樓里的人們太痛苦了,因為他們「逃也逃不脫。」也許他們說得不僅僅是9.11的那些人,對於在幼兒園的他們,在不自由地時候,他們也許也會感到自己「逃也逃不脫」,沒有了快樂而又不能自由尋找快樂的時候,他們也會感到痛苦。
在看世界盃比賽的時候,孩子們為中國隊加油,但是有的孩子並不喜歡中國隊,因為他們實在太差。而老師這個時候強加自己的情感於孩子,要孩子為中國隊加油,不能在中國隊輸球的時候瘋玩。在影片中,還有很多時候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教育縮影。孩子們要愛國,但他們不一定非要愛一個不會踢球的中國隊。老師們的集體教育,過多地統一化標准,讓孩子們越來越早地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個性。一個小朋友被問為什麼能長這么高時說:「我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老師的幫助下長這么高的。」聽到這個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麼時候起,我們的孩子就會講如此公式化的話語?原來在幼兒園里,他就已經被教育要講這樣的話了嗎?
影片以大班畢業,袁老師生了孩子為結束。最後的字幕里寫著「三年後,她的孩子也將上幼兒園」,而最開始的字幕是「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是我們自己。」難道,我們的教育真的只能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嗎?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想說的是:
其一:作為幼兒園教師,其中的辛苦並不能在影片中反應出來,片中的教師在言語和教育方式上確實欠妥當,這也不能代表現在的幼兒教師形象。回想近幾年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我們每位教師都有著良好的師德,我們尊重和關愛每個孩子。
其二:片子當中出現一個孩子獨處的場景,教室外面陽光明媚,但是在那綠色油牆的教室裡面卻有一種冰冷的孤獨。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種個人的方式存在著,感覺老師與孩子的距離好遠,孩子與孩子的距離好遠。這能反應真實的幼兒園教育現狀嗎?不能,我們是一個教育民主的時代,我們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若有打鬧現象發生,我們教師都會第一時間介入,問清原委,說理教育,讓孩子懂得對人處事的方法,團結友愛的重要性。
其三:片子拍攝於2001年到約2003年,與現在以相距數年。學前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復地的變化,《綱要》、《規程》、《日常工作規范》鞭策著幼兒教育走向正軌,「游戲教學」、「藝術教育」等等更展示著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巧妙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已經成為當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標。我希望有更多的記錄片能真正表現出幼兒園教育的現狀,讓更多的人關注幼兒教育,重視幼兒教育,體諒幼兒教師的辛勞。
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幼兒園的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的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的是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我們在不斷進修學習,不斷汲取新的教育理念,轉變自己的思維。努力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慢慢解讀孩子,洞察孩子的想法,用他們的思維來理解他們。我們或許不能很快地改變我們的現狀,但是,我們會多蹲下來看孩子們的世界,我們能改變得更多。
E. 奧運會閉幕時唱「 好一朵茉莉花」的那個中國小女孩叫什麼名字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當一個天真可愛的中國小姑娘,手拿紅燈籠站在巨大的燈籠中間,出現在全世界所有觀眾面前時,大家記住了她的模樣、她的聲音,更記住了中國、北京。「小茉莉」 那清脆、稚嫩的歌聲,彷彿拉近了奧運會與北京的距離。
好一朵茉莉花
「小茉莉」名叫陳天佳,剛剛5歲零8個月,是北京藍天宇峰幼兒園的一個普通小女孩,認識她的人都說陳天佳是個很有個性的小姑娘。她的小名叫多多,最喜歡吃爸爸做的炸醬面,愛喝酸奶。聽說她到雅典去的時候還帶了爸爸給她做的炸醬面,可是才3天就吃光了。回家前,爸爸在電話中問她想吃點什麼,她說:「想喝酸奶。」陳天佳最喜歡的動物是熱帶魚,最喜歡穿的衣服是裙子,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先聽我說」。
二百挑一 入選奧運
陳天佳是從200個小朋友中挑選出來的。她幸運地被選中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演唱,是因為她曾經參加了2004年「六一」兒童節聯歡晚會,而且她有雙會說話的眼睛,很吸引人,所以被導演從眾多小朋友中「抓」了出來。
面試的時候,陳天佳對考官說:「我不會唱《茉莉花》,我給你們跳個舞吧!」於是自唱自跳,表演起來。面試結束後,有個老師把陳天佳叫住了,還給她照了幾張照片。一個星期以後,爸爸接到導演的通知:「你女兒被選上了,要去雅典,准備集訓吧。」於是「小茉莉」開始了緊張的集訓生活。
了解「小茉莉」的幼兒園老師說,能夠入選奧運會閉幕式演出,還因為陳天佳膽量大、能吃苦。我會努力的
就在臨去雅典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對陳天佳說,「到時候你要好好地唱,我們都等著看你呢。」陳天佳說:「我會努力的。」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閉幕式現場,「小茉莉」表現得非常自然,實現了自己對爸爸的承諾。
有記者問她:「唱完歌以後,是不是被突然響起的焰火聲嚇了一跳?」「小茉莉」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唱完歌以後,不知是什麼東西那麼大聲音!那些彩條原來出來沒聲(在北京綵排的時候),真唱的時候彩條噴出來的聲音好大,我不知道嘛!」
這次唱歌 下次跳舞
「小茉莉」很喜歡跳舞,所以在面試的時候她主動給老師們跳舞。剛剛回到北京,在機場采訪她的記者說:「能不能跳個舞讓大家看看?」陳天佳絲毫沒有猶豫,放下手裡的花束和玩具,脫下外衣,當即跳了起來。
「小茉莉」在這次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唱了《茉莉花》之後,還想在自己9歲的時候,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跳舞。而爸爸媽媽並不奢望她還能參加2008年的奧運會。媽媽說:「不管她參不參加,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這就夠了。」爸爸說,「目前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學習。」
另一朵茉莉花
你也許不知道,在長達兩個月的排練中,一直有一位小姑娘和陳天佳一同練習。這是因為考慮到演員的年齡太小,怕出現意外情況,所以准備了兩個人選,但是最後只有一個人能上場。雖然「小茉莉」陳天佳的表演很成功,但另一朵小小的茉莉花為這次演出做出的貢獻是更加可貴的。
她叫葉小舟, 7月初,導演發給兩位小朋友每人一盤《茉莉花》的VCD,讓她們回家先跟著學唱,於是葉爸爸成為了小舟的聲樂老師,他從歌曲的節拍開始,給小舟講怎樣呼吸、怎樣發聲。7月底,幼兒園不上課,6歲的小舟只能回家練歌,但父母卻要上班,小舟每天被反鎖在家裡,跟著音樂自己一遍一遍地唱。唱完一遍她就在小本上畫一橫,並註上時間,一天100遍,小舟的懂事讓父母很感動。
其實在一般人看來,小舟長得要更可愛些,她沒有上場,據說只是因為她處於掉牙期,好幾顆門牙都沒了。當得知登上雅典紅燈籠的不是小舟時,她並沒有哭,她只是說自己有點生氣。
F. 求音樂:兒童舞蹈歌曲茉莉花,歌詞。
【鮮花調】的歌詞:
1.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內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容;
2.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3.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茉莉花】的歌詞:
1.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2.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3.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成人的和兒童歌曲一樣的詞!
G. 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簡評
在全球范圍內極具知名度的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從十四位中國美少女的指尖淌出,讓世人領略了舞動的北京;這首歌曲的旋律還貫穿於上海「申博」宣傳片的始終。然而這首歌來自民間。六十年前,抗日烽火連天,新四軍文藝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金牛山附近採集到民歌《鮮花調》,加工整理成《好一朵茉莉花》,從此唱遍大江南北。可以說,這首民歌早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片」。
《好一朵茉莉花》曲調纏綿,寓意含蓄。茉莉花之美代表了愛情和幸福,東西方人都從茉莉花的芬芳中得到愉悅和快樂,因此,將民歌《茉莉花》轉化為其他音樂形式成為作曲家們樂此不疲的事情。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改編創作的二胡曲《好一朵茉莉花》,就是這「芬芳美麗滿枝椏」的茉莉花叢中一朵怒放的小花。
樂曲採用復三部曲式結構,由引子、中板、快板和中板再現組成。引子:由伴奏樂器奏出。笛子高亢、明亮,變奏出民歌《茉莉花》的末句音樂;接著,樂隊在低八度奏出末句音樂。第一段:中板。二胡奏出主題音樂,其旋律是民歌《茉莉花》的音調,如歌的旋律、二胡類似人聲的發音,彷彿多情的姑娘在詠唱《茉莉花》。接下來,二胡和樂隊交叉變奏出《茉莉花》的主旋律和伴奏旋律。這段音樂擴展、延伸了《茉莉花》的基本音調,在保持原風格的前提下,使音樂更豐富、韻味更濃郁。第二段:快板。樂曲由G調轉為D調;速度慢起漸快,由中板轉為小快板;情緒由抒情轉為歡快。本段落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由二胡用連弓和分弓分別奏出快速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其旋律是民歌《茉莉花》原曲的變奏旋律;第二層次是一個歌唱性的音樂層次,其曲調是曲作者創編的,優美動聽,進一步擴展和豐富了《茉莉花》的音樂內涵;第三層次是第一層次的變化再現,但全部由快弓奏出,更具律動感和舞蹈性,使歡快的情緒達到高潮。第三段:再現部。音樂又回到G調,速度回復到中速,其奏法與第一段相似,但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含情脈脈的害羞感不同,而是顯得從容和自信。音樂在奏完《茉莉花》主旋律後由又復奏一次,最後在民歌拖腔尾音的基礎上,音調上揚八度,在虛幻飄渺中將人們引向悠遠的遐思。
H. 舞蹈好一片美麗的茉莉花
http://bbs.05005.com/down_ru_query.asp
要注冊的,不過是版免費權
http://05005.com/INDEX.ASP
I. 舞蹈《茉莉花》串詞
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系蘇皖民歌。[1] 起源於安徽滁州天長、江蘇揚州、六合一帶的民間歌曲,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將采自於蘇皖一帶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安徽天長人,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蘇皖一帶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蘇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