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活動撈鳳
1. 碧藍航線鳳七夕皮膚怎麼得_碧藍航線鳳皮膚在哪兒打撈
碧藍航線鳳皮膚在哪兒打撈,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回碧藍航線鳳皮膚在哪兒打撈,下面小編給大答家帶來碧藍航線鳳皮膚在哪兒打撈消息,一起來看看吧~
碧藍航線鳳七夕皮膚怎麼獲得?
鳳七夕限定皮膚獲得需要完成七夕的七日任務,完成即可獲得,從8月28日開始。
碧藍航線鳳在哪打撈?
鳳可以在7-4處打撈,還沒有鳳的小夥伴抓緊去打撈吧!
2. 閩南七夕習俗
閩南七夕習俗:抄在閩南地襲區,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閩南七夕風俗:
糖粿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團。
4.抓一塊糯米團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干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3. 什麼是乞巧
去死哦,乞巧是中國民間的風俗之一,什麼日本的,tzf蒼龍破 你是日本貨買多了嗎?以為所有東西都是日本的啊!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詩詞
[編輯本段]
唐 - 林傑 -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傑
【題目】:乞巧
【內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作者簡介】: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賞析】: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並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宴懸圃二首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時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
【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
【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
【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
【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
【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4. 碧藍航線鳳在哪打撈_鳳打撈地點分享
碧藍航線鳳在哪打撈 鳳打撈地點分享
碧藍航線鳳是游戲中的七夕皮膚,非常可愛,相信有很多玩家喜歡,但是碧藍航線鳳在哪打撈呢?下面鐵骨小編就將碧藍航線鳳打撈地點分享給大家,想要這款皮膚的玩家趕緊行動起來吧!
碧藍航線鳳在哪打撈?
鳳可以在7-4以及七夕SP3地圖處打撈,還沒有鳳的小夥伴抓緊去打撈吧!
5. 閩南七夕節的風俗 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
導讀:閩南一般指福建地區的人們,在七夕節這天閩南除了傳統的七夕習俗外,還有特別的風俗活動,因此閩南七夕習俗聞名於全國。那麼,閩南七夕節的風俗是什麼?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接下來和我一起去瞧瞧吧。
閩南七夕風俗:七月初七敬拜「七娘媽」
閩南地區在七夕的時候,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相同的乞巧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閩台民間色彩的民俗。
在閩南地區農村中,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這「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之為「七娘媽」,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並於當天解去新生兒於端午節系於手腕上的「續命縷」(用五色絲線搓成)。
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系進行洗禮。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按照傳統習俗,閩南地區七夕敬奉「七娘媽」,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在七夕這一天,家庭主婦們往往早早起來,煮粿仔,搓糖粿(在湯圓上戳一個小洞,將要出生的孩子便會有小酒窩,另有說法是這個小洞是用來裝牛郎和織女離別時的眼淚);有的還炒一些花生仁,然後碾成碎末,拌上白糖,待糖粿煮熟後,灑在上面,使糖粿吃起來更香、更Q。
當然,不能忘記還要備辦一桌供品,泉州供祀「七娘媽」的供品,一般有糖粿、瓜果、「浥飯」、三牲、酒醴等,待中午時分,好祭拜「七娘媽」。祭拜的供桌一般擺在主人的卧室門口,因為還要連裡面的「床母」一起祭拜。
閩南七夕風俗:吃糖粿
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團。
4.抓一塊糯米團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干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閩南七夕的傳說
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按照閩南地區的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並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達給他倆,沒想到喜鵲不知是急了呢,還是嘴鈍舌笨,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
不過,雖然喜鵲報錯喜,讓消息誤傳了,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能再改,於是天帝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幫助他們相見。
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人間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就是因為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因而在祭祀完「七娘媽」之後,人們會包一包糯米扔到屋頂上,以犒勞喜鵲們為牛郎織女搭橋之辛苦。
6. 《大話西遊》七夕節活動攻略大全
七夕已至,不少手機游戲都推出了七夕節活動,大話西遊也不例外,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本次大話西遊的七夕節活動有哪些,怎麼做,下面就讓鐵骨小編為大家帶來《大話西遊》七夕節活動攻略大全
一、秀恩愛活動詳解
本活動名為秀恩愛,實為情花任務七夕特別版,不共享任務次數,獎勵獨立。任務領取人為長安城【月老】NPC。
月老處領取任務
前往種樹地點引導
種情花呵護任務引導
該任務整體玩法與情花活動類似,不同的是,搖情花樹的時候有一半左右的幾率雙方開啟同心鎖,目前看誰先點會打開左面的,後點的打開右面的,然後整個鎖會打開,目前發現了【兩情相悅鎖】、【心有靈犀鎖】,兩者打開分別是3朵忘憂花和1朵同心蘭。
開啟同心鎖獲得兩情相悅鎖
二、婚禮盛宴活動詳解
玩法介紹:一共144種NPC組合,前15次每挑戰,可獲得屬性卡、聖獸丹、1級五行材料等隨機獎勵,每挑戰不同的NPC組合,會掉落特殊道具婚禮請帖
刷怪場景:東海漁村、傲來國、大唐境內、大唐邊境、萬壽山、寶象國、平頂山、北俱蘆洲,每個場景同時存在6-10中不同的NPC組合,不定時更新或者刷新。
婚禮請帖說明:最多可獲得64張請帖,數量滿以後不再獲得,集齊64張請帖後,可以使用,有較小概率獲得高級藏寶圖,較大概率獲得神獸丹、凝魂丹等。
溫馨提示:每場戰斗增加友好度20點,當天上限10000點。
兩人組隊,大於0轉35級,隊伍人數大於2人,則不能開始戰斗。
調整逍遙生和夜溪靈
挑戰逍遙生夜溪靈
刷怪套路
套路一、刷友好度:刷滿日常後,根據增加的友好度,計算滿10000還需要的數量,通過刷小怪獲得滿額友好度,用時7-8小時。
套路二、刷結婚請帖:每個地圖轉悠,每挑戰一次,直接等級,下次遇到挑戰過的,直接跳過,獲得64個結婚請帖,挑戰幾率,用時1個多小時。
套路三、速刷拿經驗:尋找隨意15對NPC進行挑戰即可,用時15分鍾。
PS:刷套路一的,可以捎帶完成套路二,挑戰幾率。平時每次明雷戰斗增加5點友好度,七夕當天為平時的四倍,每場20點。天庭40場,妖王5場,小妖10場,大雁塔6場以上,尋芳2-4場,地宮1場,魔王窟4場,日常增加友好度約1300點,還需戰斗430餘場方能達到10000上限。
特別注意:怪物等級屬性與玩家類似,套路多變,還有帶神獸的哦,別掉以輕心,否則會掛……
場景怪物
集齊請帖後,再擊殺怪物,不再獲得請帖
三、七夕稱謂詳解
結婚當天可獲得“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個紫色的永久稱謂,已婚夫妻可以兩人組隊各交50萬兩獲得。2016年七夕後未離婚的玩家將繼續擁有該稱謂,不會取消,也不需要重新獲取。
已婚領取確認界面
領取稱謂提示(男角色)
新稱謂效果
以上內容由鐵骨小編給您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鐵骨網!
7. 七夕有哪些傳統文化
七夕的傳統文化如下:
1、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
2、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3、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4、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5、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8. 都來說說中國的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說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游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注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群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淀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說的重要條件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話傳說自產生到流傳過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與產生地區的地名風物相粘連,這是神話傳說地方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此致使人們從感情上或從直觀的感受上認為這個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廣為傳播。根據現代諸多的民俗之類的出版物,大都記載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間神話》中有「牛郎是南陽縣桑林人」之說,宗教文化出版社的《節俗》和三峽出版社的《中華民俗藝術大全》中均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在南陽桐柏縣盤古開天發源地還流傳著另一版本的牛郎織女傳說:黃牛是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因為當時地上沒有五穀,它將天倉中的五穀偷來撒向人間,因而被玉帝賜下天庭,摔斷了腿。孫如意用百花露給黃牛治好了傷,黃牛幫助牛郎和織女成了家。後來,黃牛又不顧受罰,幫助織女和牛郎從天宮偷來蠶藍、蠶種、織布機、織布梭等。自此,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生活幸福。故事中還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緞技術。不同版本傳說中的人物、地點都指向了南陽,完全符合神話傳說地方化的特徵。
牛郎織女傳說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楚,到了漢代,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說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是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並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里還誕生了一代天文學宗師張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又出現了大量表現幽遠深邃太空的漢畫像石,其中的「牛郎織女星座」,形象生動地把星宿與傳說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的有力證據之一。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南陽黃牛歷史
牛郎織女傳說的地方化,不僅僅與傳說中的人物、地點和地方有關,而且所反映出的農耕地區的特點非常明顯。耕牛是農耕地區不可缺少的役力,是從事農耕的主要「生產力」。同時,牛也是牛郎織女傳說中的主要角色。
南陽黃牛是我國五大良種牛之一,享譽海內外,南陽牛的歷史悠久,自然就產生了許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與黑牛」、「百里奚養牛」……,牛郎織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當今的南陽是一個農業大區,漢代的農業領域亦十分輝煌。張衡贊美家鄉的《南都賦》有「百穀藩廡,翼翼與與」。早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舍飼、圈飼階段。生於南陽長於南陽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於養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於南陽城西麒麟崗牧牛為生,他曾聞周王子頹喜歡牛,即以養牛做為晉見階梯,被傳為佳話。在漢代,鬥牛成為南陽當時盛行的一種活動,由此在舉世聞名的南陽漢畫像石中出現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淵源的「牛」文化,從而產生了南陽城西牛家莊的「牛郎」就不足為奇了。
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節日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節日習俗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
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相關詩詞
迢迢牽牛星(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首詩傳說是唐朝的一個六歲的小孩,林傑寫的,在一些地方廣為傳誦,七夕望月之時往往吟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乞巧歌謠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
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
9. 求有創意的七夕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
、 活動(一)針對目標對象:年齡在23歲-45歲之間,衣著有品味,特別是開私家車的男士及美容院顧客;
2、 活動(二)針對目標對象:活動(一)參與者及美容院會員的丈夫(或男朋友);
3、 活動三針對目標對象:活動(二)參與者及所有參加評選的女性;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七夕情人,真愛無限」特惠活動
活動期間,所有男士可在美容院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價值¥999元),贈送給自己的妻子(女朋友),以此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意,感謝妻子(女朋友)在過去的一年裡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助;美容院顧客也可同時宣傳(愛人共享活動優惠);
美麗心意卡可享受九重特惠:
1、 任選基礎護理項目十二次;
2、 任選身體護理項目四次;
3、 獲贈「愛意無限」客裝產品禮盒一套(特別包裝)送給妻子(女朋友);
4、 8月26日獲贈鮮花一束(11朵,顏色自選)和精美巧克力一盒,由專人送到指定人處;
5、 獲贈名牌男士皮帶一條(或名牌襯衫、錢包);
6、 獲贈男士專用潔面乳一支;
7、 贈男士腎部保養護理一次;
8、 獲贈愛情誓言卡一張,參加「最佳情話評選活動,有機會獲得精美獎品;
9、 當天落訂可獲九折優惠;
註:或結婚時間在三年以上(含三年,以結婚證書為准)可再獲九折優惠(折上折)
活動(二):「愛我,就勇敢說出來」愛情誓言表達活動
在2008年8月19日至8月26日期間,凡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的男士和美容院會員的丈夫(或男朋友,註:不須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均可在美容院領取愛情誓言卡一張,寫下自己的動人情話,貼在美容院門口的心形板上,讓大家一起來見證自己對愛人的心意,讓自己的愛情永恆不變!
活動(三):「情意無價,愛我有獎」最佳情話評選活動
在2008年8月19日至8月26(下午三點前)日期間,所有的女性朋友均可領取最佳情話評選劵一張,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情話表達各個獎項,所有參加評選的女性朋友均可獲贈美容院送出的體驗券一張(或××元代金券),並參加抽獎活動,獲取精美獎品;
8月26日17:00現場揭曉評選結果,評比出「最動人情話獎」、「最有創意情話獎」、「最佳人氣情話獎」、「最朴實情話獎」、「最幽默情話獎」等五個獎項,獲獎者均可獲贈免費西餐廳情侶套餐(或免費情侶電影套票);同時抽出參加評選的中獎者若干名(獎項及獎品由美容院自定);
五、活動宣傳:
1、 宣傳重點時間:活動前五天
2、 宣傳手段:a、派單(主題:致男士的一封信,);b、懸掛橫幅(活動主題);c、海報張貼或x展架展示(活動內容說明);d、夾報;e、七夕情侶廣告氣球宣傳(心形粉色氣球);
六、活動備注事項:
1、 宣傳單張要有煽動力和感染力,提出了最合理的、最浪漫的、最體貼的理由,以此打動目標對象――男士;
2、 宣傳話術重點:著重強調送「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是對妻子(女朋友)的一種最關愛,是愛的實際行動表現;
3、 制定活動銷售目標,並分解給各美容師(美容顧問)相應任務指標,活動結束後按照達成率情況進行獎賞。
4、美容院店內須進行適當布置,營造節日促銷氛圍,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如有張貼「男賓止步」的提示,活動期間須撤下;同時在店外擺入心形板時注意城管的干涉;
5、 可聯合花店、西餐廳、男士服裝專賣店等商家共同促銷,提升活動的影響力;
6、 此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促銷內容和執行細節應依據商圈和美容院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
某商場「七夕」情人節全場促銷策劃案-百年老店,百年好合——2010XX鑽飾節
一、總體思路
七夕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由於國人越來越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民俗節日,再加上商家每年大張旗鼓的宣傳炒作,七夕情人節已經成為情侶必過的節日之一。本促銷策劃案主要提出兩大緊貼「七夕」主題的大型促銷活動,以配合店內各商家、場館促銷活動,營造濃郁的情人節消費氛圍。
另外,由於黃金珠寶是情人節的主力商品之一,建議將商場每年一度面向婚慶市場的「秋季鑽飾節」於七夕啟動,以「節」促「節」,並借情人節的巨大商機給鑽飾節帶來一個好的開端。
二、活動時間:8月12——8月16日
三、賣場布置
為配合七夕主題,建議在商場賣場共享空間架設一道鵲橋,根據傳說中在葡萄下可以聽見牛郎織女說話的傳說,在主入口門柱上用綠色塑料葡萄藤裝飾成葡萄架的效果,營造濃郁的傳統中國情人節的氣氛。
四、活動策劃
(一)鑽飾節
1、主題
百年老店,百年好合——2010XX鑽飾節
[主題釋意]本次活動主題擬定為「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