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柳婆娑

七夕柳婆娑

發布時間: 2022-07-30 16:39:03

A. 婆娑是什麼意思

1、盤旋舞動的樣子:~起舞。

2、枝葉扶疏的樣子:楊柳~。樹影~。

3、眼淚下滴的樣子:淚眼~。

讀音:pó suō

例句: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1)七夕柳婆娑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

1、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 ] 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出處:先秦·佚名《詩·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翻譯:東門外的白榆樹綠蔭蔽日,宛丘上的柞樹林枝繁葉茂,子仲家豆蔻年華的小姑娘,在綠樹下跳起優美的舞蹈。

2、娑婆世界[ suō pó shì jiè ] 佛教語。娑婆,梵語音譯,意為「堪忍」。「娑婆世界」又名「忍土」,系釋迦牟尼 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總稱。

例句:他是釋迦牟尼佛隨侍菩薩之一,為補處佛,接替釋迦牟尼將來於娑婆世界成佛。

B. 婆娑的意思是什麼 婆娑是什麼意思

1、盤旋舞動的樣子:婆娑起舞。

2、枝葉扶疏的樣子:楊柳婆娑、樹影婆娑。

3、眼淚下滴的樣子:淚眼婆娑。

4、讀音:pó suō。例句: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C. 有關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的詩句各五句

1、關於春節

彈唱迎春節,東風天地新。(老舍《一九六五年春節與北京曲藝團諸友歡聚得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葉顒《已酉新正》)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2、關於元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關於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4、關於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秀《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今日青山端午節,不勞拈出再施呈。(釋宗演《頌古二十四首》)

摩挲兩眼摺紙衾,人道今辰正端午。(白玉蟾《端午述懷》)

5、關於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年年七夕晴光里,宮女穿針盡上樓。(王涯《宮詞三十首》)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東西一水隔,迢遞兩年愁。(權德輿《七夕》)

彎橋銷盡愁奈何,天氣駘盪雲陂阤。(溫庭筠《七夕》)

6、關於中秋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中秋八月祥風遍,慢上東輪雲游轉。(宋太宗《緣識》)

枉值中秋半,長乖宿洞庭。(無可《中秋月》)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開。(徐放《奉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來字》)

中秋朗月靜天河,烏鵲南飛客恨多。(劉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7、關於重陽

重陽佳節菊花貴,婀娜如金葉青翠。(宋太宗《緣識》)

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陸游《秋夜》)

白玉階前菊蕊香,金杯仙醞賞重陽。(和凝《宮詞百首》)

高秋風日過重陽,佳節坤成啟未央。(王國維《頤和園詞》)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王昌齡《九日登高》)

8、關於冬至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杜甫《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小臣曾讀三王紀,冬至由來始祭天。(邊貢《迎鑾曲(十首)》)

春來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楊凝式《雪晴》)

9、關於除夕

除夕陰寒怕卷簾,雨聲斷續下疏檐。(劉克庄《除夕》)

除夕春朝共此辰,強憑迎送說新陳。(周永年《歲除立春》)

除夕愁難破,還家夢愈頻。(鄭作《除夕》)

除夕無詩侶,燈窗酒獨斟。(黃庚《除夜即事》)

除夕風霜節,家人錦綺筵。(曾豐《除日送龍涎香與宋評事二首》)

D.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是元旦嗎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二是農歷三月初三,相比之下,這個更為准確;三是近年來興起的七夕節(即乞巧節,七月初七)。上元節做為中國情人節的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對於中國情人節的說法,有民俗學者2013年7月相繼痛批是商業炒作,北大教授張頤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稱,傳統上,除了牛郎織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說:「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1]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三月初三是情人節的理由

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看燈,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勞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後踏青賞春,結伴遊樂,單身男女們都到河邊相遇相識(和現在的相親大會一樣,只是沒有主持人而已)。

相比七夕,三月初三更適合中國情人節:

首先,判斷一個節日的性質,關鍵要看它的習俗內容。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相聚歡會、談情說愛的習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與節氣緊密相關,與愛情並無直接關系。

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演繹而來,情人游春幽會的習俗已形成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兩廂比較,這,這一定也並沒有跡象表明是情人節,而只是乞巧節。而「三月三」的習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三,春天是愛情的日子。春天的愛情,協和萬物,萌動青春,情人節只有在春天的時日里才會符合自然規律;七夕則是「七月流火」之時,陽氣盛極而衰,更多的是秋日裡凄切的閨怨,不是完全的愛情。

其四,盡管七夕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但不能因為這個愛情故事就想當然地把七夕當成是情人節。況且由原本兩顆永遠不能相會的牛郎、織女星意會成的故事演繹為中國的情人節,總會給人一種凄苦的審美感覺,缺少情人節的甜蜜氣氛。難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獻《日書》上就曾明確把牽牛、織女視為對婚姻不利了。

由此看來,作為情人節,「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將「三月三」作為中國的情人節,無論從節日文化內容來看,還是從現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感來看,都是既順禮俗又符民情的一項舉動。

「時下有人炒作『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盡管有牛郎織女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七夕是一個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日子,是讓情人們喜歡不起來的。而農歷的『三月三』,時值清明前後,楊柳婆娑,春暖花開,帥哥靚女相約踏青,互表愛慕之情,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時節,人們哪有拖兒帶女談戀愛的,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情人節』是三月三。」任振河教授堅持自己的想法。

乞巧內涵

其實,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後來這個「乞巧節」還被傳到東南亞以及日本和韓國。

商業炒作
民間的一些節日得到重視,乞巧節,在民間一直過得很正常,有人還在為這個乞巧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不知哪一天開始,乞巧節又有些變味,這個節日又被一些人說成是「中國的情人節」。商家媒體聯合炒作報道,使人一聽見「中國的情人節」,就不免心生厭惡,因為「中國的情人節」未免太多了,你看,正月十五元宵節,被意淫成「中國的情人節」;八月十五,也被意淫成「中國的情人節」;好端端的一個七夕節,又被說成是「中國的情人節」。有些商家借機搞促銷,有些婚介機構趁機搞聯誼,媒體也不惜版面爭相報道。「中國的情人節」剛開始聽說的時候,也覺得浪漫、洋氣,與國際接軌;但是,一年有好幾個「中國的情人節」是不是太俗、太濫、太賤了?當然,不可否認,對真心相愛的人來說,每天都是「情人節」。然而,無論以什麼形式過這個「七夕節」,都請尊重它本來的文化歷史內涵,千萬別褻瀆了愛情。

E. 柳影婆娑燕子飛的意思

意為:柳枝隨風迴旋舞動,燕子穿梭飛過。——這是形容春天的景象。
婆娑 [pó suō]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樹木枝葉紛披的樣子;舞姿婀娜的樣子。

F. 細雨婆娑是什麼意思

細雨婆娑的意思是:細雨密密麻麻交織著下。

G. 「婆娑」是什麼意思

「婆娑」的意思:盤旋和舞動的樣子。或枝葉紛披的樣子。

婆娑:[ pó suō ]

引證解釋:

1、形容姿態優美。

《秦並六國平話》卷上:「但見歌喉清亮,舞態婆娑。」

2、 醉態蹣跚貌。

宋 范成大 《慶充自黃山歸》詩:「鳴騶如電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廻。」

3、盤桓;逗留。

三國 魏 杜摯 《贈毌丘儉》詩:「騏驥馬不試,婆娑槽櫪間;壯士志未伸,坎軻多辛酸。」 唐 盧照鄰 《釋疾文》:「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轉匡牀,婆娑小室。」 明 唐寅 《上吳天官書》:「徬徨闉闍之下,婆娑里巷之側。」

4、佛教語。即娑婆。意為忍土、忍界。

蘇曼殊 《娑羅海濱遯跡記》:「今欲早離苦海,當以大雄無畏之身,還我婆娑大地。」

(7)七夕柳婆娑擴展閱讀:

造句

1、昆明湖上春光明媚,波光瀲灧,湖邊垂柳婆娑,令人流連忘返。

2、她隨著音樂婆娑起舞。

3、公園里,人們隨著悠揚的音樂婆娑起舞。

4、有那麼一瞬間,悲傷之情油然而生,雙眼婆娑。

5、雖然夜已深了,但一輪皓月當空,使得黑夜不算黑暗,森林在月光的照耀下樹影婆娑,充滿詩意。

H. 樹葉婆娑是什麼意思

樹葉婆娑的意思是:樹葉(在風中)舞動搖曳。

婆娑有多重意思,在這里指盤旋舞動的樣子,例:

鄒荻帆《高粱葉上的詩》:「高粱穗結出紅雙喜,高粱葉子舞婆娑。」

(8)七夕柳婆娑擴展閱讀:

婆娑的其他含義:

1、枝葉扶疏的樣子。如:楊柳婆娑、樹影婆娑。

2、眼淚下滴的樣子。如:淚眼婆娑

3、風聲(尤其是風吹樹葉的聲音)。如:風來也婆娑,風去也婆娑。湖邊稀垂柳,湖中魚兒多。

4、舒展。如:唐姚合《游陽河岸》:醉時眠石上,肢體自婆娑。(喝醉了躺在石頭上睡覺,身體自然而然的舒展開來。)

熱點內容
橡木海棠色床 發布:2025-07-16 13:21:47 瀏覽:217
盆栽廢土改良 發布:2025-07-16 13:20:41 瀏覽:698
公園花卉種類 發布:2025-07-16 13:06:32 瀏覽:79
富平縣城花卉 發布:2025-07-16 12:48:46 瀏覽:868
立體的玫瑰花 發布:2025-07-16 12:46:55 瀏覽:180
誠信盆景家 發布:2025-07-16 12:36:44 瀏覽:681
插花說文 發布:2025-07-16 12:34:21 瀏覽:582
箱子盆栽 發布:2025-07-16 12:23:33 瀏覽:640
茶花葉子朝下 發布:2025-07-16 12:21:00 瀏覽:620
一朵彩雲攜君來txt百度雲 發布:2025-07-16 12:13:51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