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七夕眼
❶ 中國的七夕習俗有哪些外國的七夕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習俗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神話圖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除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東方情人節。那麼在七夕節那一天,各有什麼習俗呢?人們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天呢?
推薦:七夕節那一天要吃什麼?
浙江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福建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民間習俗。
七夕的重頭戲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為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乞巧的習俗大約早在漢代就已形成,只不過是後來才和牛郎、織女的故事相結合。乞巧用的針就分雙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
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爆曬,過了一段時間後,空間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這時把針丟在水裡,有了薄膜的支撐,針會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為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有些婦女,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有水的銅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皮膚嬌嫩白凈。有些婦女搗鳳仙花,取汁,染無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稱「紅指甲」。有些婦女還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除此之外,七夕當天還得在月下設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織女乞巧。
據載,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長女紅。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時,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只金梭。從此之後,她的「巧思益進」。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連祭織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場。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裡有嬉子(一種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表示該女子已得巧。講究一點的,如唐朝宮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開來看。如果網結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竊聽哭聲之說,據說必須要是個童女,在夜來人靜之時,悄悄的走進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靜聽,隱隱之中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談或是哭泣的聲音,此女必能得巧。
婦女問乞巧,男子也沒閑著。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❷ 七夕節愛情的好詞佳句
導語:七夕節將至,我收集整理了有關愛情的好詞好句,希望大家喜歡。
好詞: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比翼雙飛、百年好和、海誓山盟、花前月下、舉案齊眉
秦晉之好、洞房花燭、含情脈脈、男歡女愛、男耕女織、牛郎織女、兒女情長
佳句:
1、愛情,從來不需要精雕細琢。以善良做底,灌天然之水,施淳樸之肥,才是最適合愛情生長的土壤。在愛的土壤里,你可以撒嬌、可以任性、可以天真、可以嬉笑怒罵。如此,才能結出美麗的愛情果。
2、愛情,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唱。因為愛情,白蛇寧願放棄千年的修煉。因為愛情,梁祝雙雙化蝶。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城牆……
3、愛情來了,就好好珍惜,愛情去了,就轉身離去!
4、愛情是什麼?是生死相托的承諾,是風雨同舟的責任在肩,是患難與共的彼此付出,是相濡以沫的伉儷情深。愛是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愛是舒婷的《致橡樹》,愛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5、愛是人性的美的力量,愛是愛你年少時的桃之夭夭,更愛你年老時白發蒼蒼。
6、愛是什麼?愛是一場無悔的選擇,愛是兩顆心風雨晨昏的默默相守,愛是木蘭歸來“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只是誰是那情郎?
7、愛一個人,很容易,有的時候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簡單的問候,就足以在心湖激起層層的漣漪! 被人愛也很容易,不經意的時候,不經意的你,不經意就會劃入誰多情的心湖! 這就是愛了,很簡單很美好!
8、不隨便牽手,更不要隨便放手,牽手時的山盟海誓會成為分手時的巨大負擔,除非兩個人從來沒有動過真情。戀愛中的人們都應該捫心自問:你愛他(她)嗎?如果不愛,為什麼要跟他(她)在一起?他(她)愛我嗎?如果不愛,又為什麼要跟你在一起?
9、不想像別人那樣輕易的愛了,輕易的讓自己不孤單了,當結束一段又一段情時不會有任何傷感,因為那樣的人沒有用過情,確切的說他們不懂愛與被愛,他們會對所有的人都有好感,不會執著與追求自己的那個他,相對於寧缺勿濫之人他們會更現實,也更會在戀愛中保護自己,因為分手後的他不會知道痛的感覺,他們不曾為愛付出。
10、傳說終究只是傳說,真愛大多是平凡的,因為平凡,所以才偉大。生活畢竟不是小說,不是泡沫劇,沒有那麼多的浪漫和驚喜,更多的是兩個人的心心相依:有茫茫人海中的一見鍾情,有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有彼此等待的愛情長跑,有同甘共苦的相依相偎……每一段真愛都註定不悔,每一份感情都刻骨銘心,因為真心,所以偉大。
11、當你有一天真正遇到那個他,兩人的交往中絕對會為彼此設定底線,不會輕易越過;尊重愛情,尊重感情,尊重彼此,不會隨便開始,但一旦開始,那麼就會是最珍惜生活的人。因為他們相信愛。
12、多麼唯美的一句愛情宣言,它將愛情的神聖推向了一個超越生死的高峰,千百年來,多少人追求海枯石爛,多少人渴望地老天荒,在愛情的道路上,從來不缺乏執著與探索。於是,“孟姜女哭長城”悲慟天地,“梁山伯與祝英台”千古絕唱,在西方,沙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為世人傳頌。
13、戀愛就像購買商品,一個人挑選的次數多了,眼光會越來越高,以至於再也挑不到合適的,而被挑選的次數多了,則會變得分文不值。戀愛中的人們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是在挑選,還是在被挑選。有時候,戀愛會讓人越來越廉價,同時使得愛情也越來越廉價。
14、流傳千古的愛情傳說卻更多以悲劇收場,或天各一方,或陰陽兩隔,或誓死同穴,或咫尺天涯,人們歌頌愛情,卻又似乎詛咒了愛情,就這樣,愛情被冠以神聖的光環,似乎無人企及,卻又生生不息。
15、沒有愛情,分手不是一件壞事! 有的時候,我們找愛情就像買衣服,不一定是最貴的、最時尚、最美麗的,而是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
16、每天帶著愛走在大街上,讓愛裝在你的心海溢到你的臉上,讓愛搭乘和睦的專車而來;好喜歡被愛情淹沒的感覺,就這樣自始至終、天老地荒。
17、平凡的男女,平凡的人生,或者平淡,或者熱烈,有男有女的地方,就會滋生愛情,不管迷惑於對方還是迷惑於愛情本身,反正,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都需要愛情。 需要有人愛著,需要愛著誰! 需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的想誰回味誰!
18、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代,愛情又是人人都嚮往的美好感情,兩者若是結合在一起,卻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甚至走向了兩個極端:有的戀人在堅固的愛情基礎上,相互鼓勵,共同奮斗,走上事業和成功的高峰;有的戀人則沉溺戀愛中,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終淪為平庸之輩。奈何世上無後悔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19、人生是寶貴的,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愛情是神聖的,因為真愛只會許給最重要的那個人。
20、什麼是愛情?哲人說,愛情就是當你知道了他並不是你所崇拜的人,而且明白他還存在著種種缺點,卻仍然選擇了他,並不因為他的缺點而拋棄他的全部,否定他的全部。
21、世間最難的事情不是相愛,愛一個人不難,難的是愛他(她)一輩子! 一輩子!
22、為你守候,是心的意願;為你守候,是真誠回報;為你守候,是感激之情;為你守候,是夜的星光;為你守候,是月光的彌撒;為你守候,是撕裂的黑布;為你守候,是愛情又逢新芽。有愛才會有希望,有愛才會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有愛才會有未來,有愛才會有夢想。愛永遠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心和理解。
23、我愛你,不願意看見你的垂頭沮喪,我愛你,不願意看見你的強顏歡笑,我愛你,所以我給你最大的限度讓你去遨遊空際。
24、原來,相逢是一場未知的劫,相愛是一場前塵的贖罪,相離是一場今生的成全。一聲曲調的輕嘆,一個音節的沉落,其實就是思念時走濕的墨跡。
25、在戀愛中,多一些真誠的交流,少一些虛假的承諾;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少一些多疑和猜忌;多一份關懷,少一份冷漠……
❸ 跪求。。。。七夕藏頭情詩。。。。。。急啊 開頭一定得是《張小麗我愛你》
詩詞小築為您解答:
張府庭院望星河,
小橋暗渡會佳期。
麗影翩然含羞笑,
我醉佳人心已痴。
愛在七夕勝春意,
你擁身旁樂滋滋。
❹ 七夕節都有哪些習俗
1、吃美食
每逢佳節吃美食我想應該也是中國的傳統。七夕節也不例外,過節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專屬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會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種好看的模樣,自己做了端出來吃或者拿出去賣。反正,七夕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2、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這個習俗大概是為兒童准備的。七夕時人們會做一些形象各異的小玩偶擺在家裡。最開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織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動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後來卻越做越精緻,不只用金銀,還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樣高的奇特玩偶。
3、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4)愛在七夕眼擴展閱讀:
七夕的傳說: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❺ 七夕是什麼時候..具體寓意呢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❻ 作文:我最喜歡七夕節(56O字)
夜無眠,亂翻書。一陣輕柔的風撩開我的窗紗撫摩我的臉頰,好不愜意。七夕的夜,我約老公去酒吧,他竟然讓我約別的男人去。給一個男朋友發簡訊:今天七夕,中國的情人節,祝你和你愛的人節日快樂!去酒吧的願望沒實現,床上迷糊一會,看了一個電影。
第一段和題目似乎無關,其實有著內在的關聯。我最喜歡的字是風,風流倜儻、風度翩翩、風情萬種、風花雪月、風雨同舟、風韻尤存等等決不是我喜歡風的理由,流浪的風才是我的所愛,當那個男人用了流浪的風之後,每每看到與風有關的名字就格外親切,於是,我的文字里經常出現與風有關的主題和人物,彷彿風一直潛藏在我內心深處成為我的隱私。
田野風是我對詩的朋友,對他的感覺也是因為風的緣故,再加上他的一本正經和傳統的道德觀念,於是,我們成為好友。經常說他虛偽,或許是官場上呆久了的人身上都有一股氣味,我不喜歡。我從不隱藏觀點和看法,不避諱談及他的裝模做樣,只是我對他的評價他全部微笑著笑納了,我欣賞他對詩的感覺思維敏捷,反映迅速能跟上我的思路和速度,因此,在人傑聊天時只要一看他進來我就要開始過招根本就不給他喘息的機會,我知道他寫了一天的東西很累,但我決不放過每一次逮住他的時機,一連串的句子弄得他應接不暇,時常不告而別,然後我就電話追著人家接著對,簡訊都弄成四句七言古絕。04年之前我的手機簡訊里沒有一個幽默和笑話,全部都是順口溜的句子,卻也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有朋友給我發幽默笑話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多麼的傻啊,弄那些吟風弄月的句子沒有一點實際意義,連我的神經都沒觸動一下子。故,不玩了。
❼ 七夕節的來源及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1、七夕節的起源
(1)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2)「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3)「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2、七夕節的傳說。
(1)說到七夕節,始終都繞不開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傳說——「牛郎織女」,這是一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也是我國的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關於七夕的由來與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基本內容基本一致,在這里就不多加敘述。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3、七夕節的習俗:
古人在「七夕」時有許多民俗活動。南北朝時就有所謂「七夕節」,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月色中以絲線連穿7個針孔。
七夕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不是單純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選擇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紅豆。紅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講,北方最講的還是中國結。
(1)穿針乞巧。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曬,曬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裡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常綉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2)種生。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3)牛郎會織女。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
(4)男生乞文,女生乞巧。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還有一種下雨了,有雲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4、七夕節的原意是婦女通過穿針乞巧來表達人們對手藝的渴望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而現在,他們不再局限於為了婚姻學習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自由獨立的生活。其實不管是七夕節還是情人節,每個女性依舊憧憬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