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七夕情人節了嗎
還沒過,七夕就是七月初七,2015年的七夕在陽歷八月二十日,星期四。
⑵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
在古代的時候,七夕節名叫乞巧節。是屬於女孩子們的大型祈福節日。那為什麼七夕節會變成情人節呢?是各路商家為了賣貨炒作出來的產物。
專家普遍認為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是不恰當的。 「七夕」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是已婚夫婦,他們之間的那種「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和婚前情人或戀人之間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七夕」應該是「中國愛情節」而不是「中國情人節」。倘若定為「情人節」,則是不自覺地將「七夕」和「西方情人節」對立起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書也曾指出,七夕節的含義不僅僅包括男女愛情,它還歌頌家庭中永久穩固的感情,歌頌心靈手巧等勞動品質。如果因為「洋節」在中國受到追捧便酸溜溜地抬出個「中國情人節」來,只會使傳統文化成為外來文化的拙劣模仿。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國家。
⑶ 七夕是情人節嗎
1、嚴格來說,七夕節不算情人節。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的專屬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2、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
二是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七姐誕,農歷七月初七)。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靚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
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
⑷ 七夕情人節過了么
還沒過,七夕就是農歷的七月初七日;也即"牛郎織女相會日"。也就是現在人說的中國情人節。
⑸ 七夕是情人節嗎!
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慶祝方式
這個節日已越來越少人慶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這一天,牛車水一帶到處張燈結綵,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來自不同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這里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由於節日的來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應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樣美麗動人的......
七夕別稱「星期」的背後,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二星在七月七日這天會合,故稱。王勃的《七夕賦》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⑹ 七夕是情人節
七夕節的確是中國情人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在過去並非象徵愛情,而是指女性祈福的節日,通常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舉辦,節日規模較為盛大,後來被賦予了情人節的含義。在中國,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都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個節日就叫做七夕節,也被稱作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節日內容就是女性祈福、情人祝願、祭神觀星等等。
七夕節到底是不是情人節
從現在來看,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大多數的傳統節日都是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歷經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其主要內容和根本含義也在一再改變。而七夕節也就從單純的觀望星象、祭祀神靈,逐漸增加了女性祈福的含義,最終演變為象徵著愛情的情人節,所以從如今的時間點來看,七夕節就是情人節。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叫做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最初起源於對星象的崇拜觀察以及對神靈的祭祀,後來逐漸增加了女性祈福的含義,主要節日習俗包括了祈福靈巧、祈福才藝、祈福姻緣等等,隨著時間的演變,再加上牛郎織女故事的渲染,七夕節又被賦予了愛情的寓意,所以如今也被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
⑺ 七夕也是乞巧節,為什麼現在都過成了情人節
因為過乞巧節的意義不大,而過情人節更有意義一些,乞巧節就是女性向織女星祈求有一雙巧手。而隨著社會的發現,女性對於擁有一雙巧手的意願並不強烈。巧手對於女性來說,並非是不可多得的東西。而戀人的意義,則越來越多,情人節也因此被更加的重視。
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通常也只有過節的時候給自己放個假,情人節就是一個給自己放假的好時機。今天是情人節,那就不要加班啦,畫個美美的妝,和心愛的人過節去吧。
所以,乞巧節之所以會變成七夕情人節,一是因為商業發展的需要,而是因為現代人對情人節的需要。不管如何,竟然乞巧節已經變成了情人節,那就按照情人節的過法去過吧。
⑻ 七夕是情人節嗎,屬於什麼情人節,有什麼說法嗎
七夕是情人節來,七夕是源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內的情人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8)過了七夕情人節了嗎擴展閱讀:
節日習俗
1、聽悄悄話
在浙江紹興一些農村,七夕夜會有許多靚女,偷偷躲在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待嫁的少女日後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2、凈水視影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3、拜神
粵西部分鄉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習俗。根據傳統習俗,人們先拜廟里的「老爺」(菩薩),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貢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