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也是一朵奇葩與王勃
『壹』 遺憾,也是一朵奇葩 的第六段是什麼論證
1、舉例論證(舉了李白和王勃的例子)
2、比喻論證 (遺憾就是一種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雖然入口苦澀,卻能於入咽時感受到它的香甜。)
『貳』 王勃是個怎樣的人
王勃是個超級奇葩的人。王勃14歲當了個七品芝麻官,由於他太奇葩了。一次他在家中窩藏了一個殺人犯,又將殺人犯宰了,結果自己成為了殺人犯,從此踏上了貶官的道路。他被關在了小黑屋裡,逼著年邁的父親去了異地。後來他又被朝廷解放了,王勃趕忙乘船去看望年邁的父親,不幸溺水了,可憐的王勃不會游泳啊!最後王勃就在27歲身亡。要說王勃一生是一篇奇葩故事,那也可以說他的靈魂是一部奇跡歷史,他的代表作有《秋日登洪府滕王閣賤別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山中》等詩。
『叄』 遭遇了什麼打擊的初唐四傑,導致一個都沒得善終
大唐,一個詩詞歌賦的時代,除了有李白、杜甫、韓愈等一代文學家、詩人外,還有才華橫溢的初唐四傑。
想當初王勃六歲作詩,楊炯九歲被稱'神童',駱賓王七歲作《詠鵝》,盧照鄰二十歲被任命為鄧王府掌事。四人都是出名較早,曾經名揚大江南北。
然而,初唐四人為何都沒得善終,多為英年早逝者,惋惜哉!是什麼導致初唐四傑在劫難逃的呢?
初唐四傑的不得善終:
王勃之死是意外,更是懷才不遇的惋惜,也是愧疚嚴父的至孝至誠;
楊炯之死是失望,更是仕途不暢的悲嘆,也是時代悲劇的無可奈何;
盧照鄰之死是解脫,更是命途多舛的歸路,也是不堪折磨的心理創傷;
駱賓王之死是追尋,更是戎衣天下的歸隱,也是叱吒歷史的最好結局。
『肆』 以王勃為例的高考作文
《王勃我想對你說》
1300年前,一個年輕人准備南下去看望自己的父親。累了,他停留在一個叫做滕王閣的地方小憩,誠惶誠恐地參加了一個並非為他准備的盛會。
1300年後,一篇文章流傳,矜持的主人、高貴的來賓,那一場宴會、那一座高閣,誠惶誠恐地成了你的背景和鋪墊。
這就是你,王勃。滕王閣的那次小憩,對你來說或許只是漫漫人生路的一個瞬間,但留給後人的卻是一份難以磨滅的永恆,一段難以超越的距離。雖然如今這一切只存在記憶里,卻總讓後人在想起你的時候心緒萬千。一位絕世才子,為自己的時代,也為他人的時代,留下了無限的想像。
當你踏著閣樓的梯台,一步又一步沉重地踏在滕王閣的歡聲笑語中時,閣外卻早已過盡千帆。盡管舸艦彌津,但哪一隻才是你真正的期待,哪一隻才能負得起你這份乘風破浪的情懷?在這幢高聳的建築中,偶然的一個窗口,給了你一份感慨,也給了你一份感傷。是的,你也知道高處不勝寒、人生風波惡,但贛江上煙波凝翠,迷霧茫茫,又怎能遮住你深邃的目光!你聽得千聲,聞漁舟唱晚,雁陣驚寒;你視極萬里,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有人說,懷才不遇便自抒自慰是失意詩人的通病,你終究也無法逃出這個歷史的怪圈。但我想,倘若真的如其所說,你只是因為孤寂無奈而大發牢騷,那你便不再是你。「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年輕的你對人生的感悟卻如此老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對離別的詮釋,讓無數「兒女共沾巾」的後人汗顏。事實證明,你王勃不凡!
然而,不凡並不等於完美。或許在別人看來,你的少年老成已令你高不可攀,但於如此花樣年華中,悲嘆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又何嘗不是怠慢了自己青春?人們常輕蔑於「年少輕狂」的無知和懵懂,但試想,沒有輕狂莽撞的少年時代,不經歷人生的坎坷跌宕,一輩子只在循規蹈矩或者滿懷牢騷中淺淺而過,青春又怎能放出它奪目的光華!是的,青春就是一場張揚的盛典,它需要卧冰床,灑熱淚,和你所處的時代一樣,即使失意滿懷,也要「飛揚跋扈」、「痛飲狂歌」!
「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感到自身的局限。」這是鮑鵬山用來形容莊子的話。而你呢?我是不是應該這樣說: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愛上它的一切——包括你那不完美的所謂「局限」?
也許,你那流星般短暫的一生在世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悲劇,但是我想,有時候悲劇也是一種高貴的命運。如今的贛江上,夕陽依舊,想與你相訴,卻已世殊事異,惟有在這一江春水之上,還依稀有著一絲守望的風……
【點評】
時下以歷史人物作為文章主角的作文不在少數。但是很多作品往往就事論事,空洞地記述人物生平,缺少自己獨到的感悟。而這篇作文卻不一樣。從內容上看,文章有幾個優點:一是植根於描寫對象又不僅限於對寫作對象進行簡單的敘述,而是以自己個性化的眼光作為參照,談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也更為切合題目的要求;二是能把人物放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去考察,也使文章顯得更為厚重。從語言上看,作者既能恰當地對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經典語句加以變形、融合,又能有富於個人特色的語言表達,體現了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當然,如果作者掌握的資料更豐富一些的話,文章的思考將更為深入。
(科技中學 陳遠)
網頁 新聞
『伍』 關於王勃的作文片段
當生命之花凋謝在二十六歲的年少有為之時,這未嘗不是一種遺憾與傷痛。流星般滑過文學的天空,卻留下永恆的光芒,這又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奇跡。 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讀到了他的樂觀與曠達;從「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中,讀到了他的纏綿
作文庫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與深情。 而真正的他,是歷史中那場盛大的宴會中的他。秀麗如畫的風景,盪氣回腸的歌聲,懷才不遇的悲涼.勃進取的人生態度,震人心弦,啟人心扉。生動細膩的山川景、人文景、宴會景與強烈真摯的賓主情、壯志情融一體,,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筆敘說著他的所見所想,述說著他的
歡樂與苦悶,失落與追求。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唱晚„„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語言、飛揚的文采、極具個性的文學才情,為我們營造的一片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學天空。 然而,在滕王閣永不褪色的壯麗圖畫中,我們卻隱隱捕捉到他豪放超逸情致之外的些許無奈;我們讀到了那份縈繞在他心頭的個人宦途失意
的低沉感慨。 可王勃畢竟是王勃,他不會沉陷於懷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他把人生的得失看作常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看到他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化悲涼為曠達的豪邁,他用堅韌不拔的意志、樂觀開朗的情懷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撥動了生命的最強音,奏出了與命運抗爭、不甘沉
淪、積極進取的交響曲。 也許當我們的生活滿目瘡痍的時候,我們在他那裡找得到精神的支持。 他用短暫的生命,用自己富有才情的歌唱,用他那獨具魅力的人格,為我們留下一道永遠亮麗的文學風景„„ 王勃,他是永遠的„„
『陸』 關於遺憾的古詩句唯美
1.形容「遺憾、惋惜、自責」的古詩句有哪些1、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白居易《觀刈麥》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3、可憐心賞處,其奈獨游何。——白居易《湖亭望水》
4、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李白《相逢行二首》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
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7、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8、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9、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1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11、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子夜歌》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3、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1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15、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16、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李白《臨路歌》
17、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蕭衍《東飛伯勞歌》
18、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杜甫《杜鵑行》
2.關於遺憾的詩句
恨不相逢未嫁時
此情可呆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節 婦 吟 〔唐〕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此詩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1974-1978年間出土於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見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下冊,《全唐詩續拾》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3.關於「遺憾」的詩句有哪些
1.《紀事二十四首》年代: 清 作者: 梁啟超
人天去住兩無期,啼鴃年芳每自疑。
多少壯懷償未了,又添遺憾到蛾眉。
2.《故殿撰侍郎趙公挽章三首》年代: 宋 作者: 曹彥約
邊鎖求良牧,京華倚重臣。
撫摩中有備,發擿靜無塵。
效著龍顏動,班疑豹尾真。
訃聞遺憾見,進秩有明綸。
3.《挽孫少卿四首》年代: 宋 作者: 陳淳
福慶於人鮮比方,一生坦若履康莊。
好逑得偶天官胄,嗣子能傳月窟芳。
壽入九齡光寶籙,服膺三品燦金章。
始終可謂無遺憾,信矣榮歸死不亡。
4.《和張倅唐英詠梅十四首》年代: 宋 作者: 陳傅良
政應違眾好,可忍負幽探。
以茲落南雅,蜂蝶獨遺憾。
豈無好顏色,一雨竟陳暗。
誰知歲寒姿,可久非可暫。
5.《挽范節干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陳著
去秋言別時,執手水之湄。
猶侈春風會,那知夜壑移。
鬣封期已薄,眉案死相隨。
君可無遺憾,其如我自悲。
遺憾的近義詞有哪些?
缺憾、可惜。
4.表達「遺憾」的詩句都有哪些
1、題都城南庄
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春天,在這戶人家裡,我看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顯得分外紅潤。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2、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譯文
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春色滿城,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將歡情吹得那樣稀薄。滿懷的憂愁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春景依舊,只是人卻憔悴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桃花被風吹落,灑滿清冷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3、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
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4、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代:韋庄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譯文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
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5、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
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
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5.描述遺憾的詩句
1、面對很多選擇,我們總是來不及思考選擇。結果不是選擇放棄,就是選擇遺憾。
2、很高興你能來,也不遺憾你離去。
3、在生命里,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犯錯。那所有應該做而沒有做的,逐日侵蝕沉澱之後,貯滿淚水,就成為遺憾湖。那所有不該做而又做了的,層層堆積重疊之後,暗影聳然,就成為悔恨山。——席慕蓉《席慕蓉散文集》
4、人生不能後悔,只能遺憾,因為遺憾只是在感嘆錯過,後悔卻是否定了自己曾經的選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5、終於明白,還沒開花的愛情是經不起等待的,有些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6、有些人想要重來是因為遺憾,有些人想要重來是因為失敗,有些人想要重來只因為太美好。
6.蘇軾關於遺憾的詩句 十句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不去的家鄉
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多少人少小離家,嘗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葉歸根,卻只見物是人非。千百年來,遊子思鄉的情懷總是相似的,而當他們終於回歸故里,看到的又是什麼?
是兒時的朋友「兒女忽成行」?是夢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婦」?還是「山河依舊在」,「知交半零落」?或許,讓人傷感的從來不是自己斑白的鬢發,不是自己如舊的鄉音,而是誰家小兒笑吟吟問出的那一句客從何處來。
半生羈旅,一世飄零。驀然回首才發現,不知何時起,故鄉也終成了異鄉。
『柒』 概括【遺憾,也是一朵奇葩】的內容
遺憾,也是一朵奇葩
遺憾,詞典上的解釋是「不稱心」「太可惋惜」。無論人還是事,若留下遺憾,似乎都會存有殘缺,讓人嘆息不已。
很多的悲劇都在展現遺憾:荊軻身負重任剌奏王,偏偏選人不當刺殺失敗,遺憾!屈原忠心耿耿愛君國,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懷王,遺憾!歷史上類似的悲劇不勝枚舉,在人生的行進過程中遺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隨。
既然如此,那麼應該怎樣對待遺憾呢?毋庸置疑,我們應該正視遺憾。
正視遺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遺憾。如果人生皆有遺憾,人生必有遺憾,那麼我們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氣餒,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風景。韓愈接受了「朝奏夕貶」的遺憾,寫出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千古絕句;柳宗元接受了貶謫永州閑置的遺憾,寫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記」……由此看來,遺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發出生命的激情,讓生命在逆境中煥發出新的精彩。
正視遺憾,就要把遺憾作為人生的又一塊磨礪石。遺憾,常常還不是輕描淡寫的嘆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搖頭,遺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險象環生的斷裂層。但是,只要正視遺憾,把遺憾作為又一塊磨礪石,磨練毅力,砥礪意志,那麼,人生在遺憾這塊磨礪石上將奏出盪氣回腸的高亢之音。不是嗎?越王勾踐亡國被俘,遺憾,但他砥礪沉潛,最終「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音樂家貝多芬,正值創作的盛年,然而雙耳失聰,遺憾,但他扼住命運的咽喉,譜寫了如《命運交響曲》等許多不朽作品。當人們還在用滾滾熱淚對他們的種種遺憾扼腕長嘆表達出自己的遺憾時,他們已經把遺憾當作展現生命進取的長空,翱翔搏擊其中,創下一個個奇跡。
正視遺憾,就是把遺憾定格為人生的一種經歷。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於現實,也正因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難免受挫,從而留下遺憾。但是,如果能笑對遺憾,那麼,遺憾將定格為一種經歷,留下為後人贊嘆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終生仕途不順、屢遭排遣,是遺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讓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是遺憾,然而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唱,又讓多少人怦然心動。所以,遺憾就是一種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雖然入口苦澀,卻能於入咽時感受到它的香甜。
盡管並不是所有的播種幫能有收獲,盡管並不是所有的追求都會綻開花朵,但正如朱光潛老先生所說:「倘若件件事都盡善盡美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絕遺憾!因此,我們可以認定,遺憾乃是人生的一種必然,應該正視遺憾。
『捌』 評價王勃的詩句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永遠的王勃
生命之花凋謝在28歲的年少有為之時,未嘗不是一份遺憾與傷痛。流星般劃過文學的天空,卻留下永恆的光芒,這又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奇跡。
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我讀到了他樂觀與曠達;從「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中,我讀到了他的纏綿與深情。
而真正讀懂他,是從1300多年前的那場盛大的宴會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秀麗如畫的風景、盪氣回腸的歌聲、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蓬勃進取的人生態度,震人心弦。生動細膩的山川景、人文景、宴會景與強烈真摯的賓主情、父子情、志士情融為一體,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筆述說著他的所見所想,述說著他的歡樂與苦悶,失落與追求。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漁舟唱晚、雁陣驚寒、萍水相逢......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語言、飛揚的文采、極具個性的藝術才情為我們營造的一片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學天空。
然而,在騰王閣永不褪色的壯麗圖畫中,我們又隱隱捕捉到了他豪放超逸的情致之外的些須無奈;我們讀到了那份縈繞在他心頭的個人宦途失意的低沉感慨。「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這是他面對世態炎涼、慘淡前程的深沉嘆息。「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這又是他遠離都城,空有絕世才華的無助吶喊。
可王勃畢竟是王勃,他不會身陷於懷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後來他告誡自己:無論處境如何艱難,胸懷也要坦盪開朗;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平品質也要純潔高尚。他把自己不幸遭遇歸於「時運」、「命途」,他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志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看到他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化悲涼為曠達的豪邁,他用堅毅不拔的意志、樂觀開朗的情懷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撥動了生命中最強的音符,奏出了與命運抗爭、不甘淪落、積極進取的命運交響。
也許,當我們的生活滿目瘡痍時,我們在他那裡找得到精神的支持。這,就是他意義所在吧!
他用短暫的生命,用自己富有才情的歌唱,用那獨具魅力的人格,為我們留下了一道永遠亮麗的文學風景......
他是永遠的!
『玖』 名人如何面對人生遺憾議論文素材
青春時代,是人生黃金期。它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它使人充滿著渴望和探索精神。「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朋友們,珍惜這美好的青春年華吧!把握時機,奮勇前進,為創造美好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1.王勃少有奇才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歲就會寫文章,9歲讀顏氏《漢書》,寫《指瑕》一文,指出顏注的錯誤,受到長輩先生們的稱贊。14歲舉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二十餘歲時,他赴海南探望父親,路過洪州(今南昌市),當時都督閻伯嶼在新修的滕王閣上大宴賓客,王勃也應邀出席宴會。閻都督事先已要其女婿做好了序文。但為了表示謙恭,假意請眾賓客作序,大家都謙遜推辭,唯獨王勃毫不客氣,提筆揮毫,頃刻而就,寫成了《滕王閣序並詩》,滿座皆驚。閻都督讀到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子時,驚奇地從座位站起來連說:「真是天才啊。」《滕王閣序》從此成為古今傳育的名篇。
王勃就在這次赴海南省親中,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所僅27歲。
2.華羅庚25歲成為知名數學家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14歲讀初中時因家庭貧窮輟學,靠刻苦自學取得極其優異的成就。20歲時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大數學家熊慶來的重視,被調到清華大學任教。1934年成為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去英國世界著名的劍橋大學作訪問學者,其間在數論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引起全世界數學界的重視。25歲的華羅庚就成為知名度很高的數學家。
他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既廣泛又具有開創性,在數論、代數、多復變函數論等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和卓越的貢獻。著作有《數論導引》、《堆壘素數論》、《高等數學引論》等數十種專著及大量科學論文。
3.蕭邦20歲創作世界名曲《C小調練習曲》
波蘭19世紀傑出作曲家、鋼琴家蕭邦,他是浪漫樂派巨匠,有「鋼琴詩人」的美稱。畢生憎恨沙俄對波蘭的民族壓迫和奴役,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對被佔領的故國家園的懷念,對民族獨立的期望和憂國傷時的悲憤心情。
當波蘭反對沙俄奴役革命失敗,華沙陷落的惡耗傳到維也納時(蕭邦當時旅居維也納),年僅20歲的蕭邦,心中無限哀傷。於是創作了世界名曲《C小調練習曲》,便是記錄這時候的悲哀的,所以此曲又名為《革命練習曲》。
4.愛因斯坦26歲創立相對論
現代傑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阿爾伯特生於德國。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1940年加入美國籍。
在他26歲時,創立了「相對論」,突破了牛頓的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從而打破了萬有引力理論的「萬能」性。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20世紀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拾』 王勃的歷史功績簡介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在中學時代,讀王勃這篇文章的卻如魯迅先生所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呵」之感,對這篇文章也是翻來覆去地讀背。
然而,天縱奇才的王勃,有夢幻般的開始,最終卻以悲劇收場。
王勃自幼聰穎,讀書也非常認真,年僅九歲便為《漢書》作注,作《指瑕》以指出經史大師顏師古批註《漢書》的種種錯誤和疏漏。公元644年,宰相劉道祥巡遊關內,王勃趁機遞上一封言辭懇切的自薦信,宰相也連連贊嘆:「天縱奇才!天縱奇才!」旋即為其寫了一封推薦信,讓其赴京趕考。王勃也不負厚望,一考便中,被授予朝散郎,自此王勃的人生便開了掛!
入朝為官的王勃為高宗寫下幾篇贊頌的文章,卻被高宗認為阿諛奉承,難堪大用。不過,當沛王李賢讀到《乾元殿頌》和《宸游東岳頌》後卻對其文采大加贊賞,隨即決定將其收到麾下,為己所用。
福兮禍所依,王勃卻也因為一件「小事」連連被貶,連他在朝為官的父親也深受牽連。原來王公貴族之間流行斗雞,沛王李賢和太子李顯也要組織一場「王雞對抗賽」。既然是兩王相爭,比賽自然不同於一般賽事,於是王勃在賽前作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戰斗檄文以鼓舞己方士氣。正是這篇檄文,奠定了王勃悲情的一生。
不久《檄英王雞》這篇文章被傳到了皇帝李治的案頭,皇帝定睛一看,龍顏大怒,兩王沉迷娛樂,你身為仕官非但不加以勸阻,還「挑撥離間」、「火上澆油」,雖然捨不得降罪給自己的皇子,但是要治你一個王勃還是易如反掌,於是王勃只好卷鋪蓋回家了。
在此期間,王勃寫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但是這還不是王勃最高光的時刻,其後他南下去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適逢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的落成典禮,王勃邊飲酒邊作文,一壺酒將盡,一篇千古奇文便寫成。自此王勃成為第一個即興位名樓作序且成千古名篇的文人。
當他迎來生命中高光的時刻,卻也危機四伏。這位大唐的的才子,數月之後在省親的途中,失足落水,後驚悸而亡。自此,大唐再無王子安,只在詩詞中留下了關於他的傳說……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