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夕什麼時候
1. 七夕是什麼時候
七夕是在農歷的七月初七。因為公歷紀年與農歷紀年的不同,每一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對應的公歷日期也不同,比如2022年的七月初七對應的公歷時間為8月4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習俗
1、乞巧
乞巧意思是乞求智巧,希望織女能將其手藝傳給自己,這樣女孩子就可以心靈手巧。在曹縣有吃乞巧飯的習俗,選擇七個關系不錯的姑娘一起包餃子,並將紅棗、針、銅錢這3種東西放在3個餃子里。
餃子煮熟後,7個女孩聚在一起吃餃子,如果吃到針就證明手巧、棗子代表可快速結婚、錢意味今後有福。
福建地區,這一天姑娘會聚在一起,看誰的針線活更好,又快又好地為「巧」,反之為「輸巧」,輸的一方需要准備禮物送給「巧」者。
山東一帶,人們會將瓜果陳列擺弄,如果蜘蛛在上面結網即為巧。或抓上一個蜘蛛,放在盒子中,次日結網也為巧。
2、求子
舊時社會里講究「母憑子貴」,如果女人生了兒子,那家庭地位就會上升。因此不少人都會去觀音廟里求子,而在七月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如製作一個胖娃娃一樣的泥人偶,擺放在正屋祭拜,不然就是在七夕前種上一些農作物種子,對其悉心照料,讓其長出嫩芽,這也就寓意著多子多福。
3、穿針比賽
七夕時,不少地方會進行穿針比賽,這個習俗早在漢代時就已流行。當天女孩子會走出家門,聚在葡萄架下,猜測此時的牛郎織女會說上什麼悄悄話,然後再將針線拿出來,看誰穿的最快,快者為巧。
在廣州地區,七夕前後未出嫁的女孩子會穿上精美衣服,佩戴首飾,並在三更、四更、五更時對天空連拜七次,之後再通過月影穿陣引線,如果能一次性穿7個針孔,那就為巧。
4、拜魁星、拜織女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相信每個人都明白,織女本是仙女,愛上了凡間的牛郎,並生下孩子,但後來卻被王母阻擾,只能在七夕這天跨過天河相見。而織女心靈手巧,女孩子會在這一天祭拜,期待自己和織女一樣手巧。
七夕除了是牛郎織女約會的日子,也是魁星誕辰,而民間認為魁星主文事,男人會在這一天跪拜魁星,期待能夠考取功名、高中狀元。
在閩東地區,七夕晚上人們會擺上兩張香案,男女各聚在一起祭拜,禮拜後圍在香案前會餐,玩游戲助興等。
5、染指甲
在西南地區有染指甲的習俗,此時女孩們會來到花園、田野里尋找花朵,並將其收集起來,再用上明礬碾碎,黏在手腳指甲之上,時間長了指甲就會變得光亮紅潤,幾個月都不會褪色。
不過七夕這一天也有忌諱,那就是不能吃鳥肉,畢竟傳說天橋是喜鵲搭建的,如果這一天吃鳥類會不吉利,今後的婚姻生活不利。同時,這一天也不能舉辦結婚慶典,畢竟牛郎織女七夕過後就會離開,如果在這天結婚有「離婚」之意,因而直到今天,農村中依舊有這一說法。
2. 七夕節什麼時候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農歷2020年七夕節的日期:2020年08月25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版七權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2)中國七夕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 七夕節時間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歷7月7日)。
4. 七夕節時間是幾點幾分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
乞巧,是七姐誕(七夕)的一項較為流行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回初七答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七月初七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陳列巧果(油炸麵食)、蓮蓬、白藕、紅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
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
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
5. 七夕是哪一天
每年農歷(也就是老人們愛說的老歷、陰歷)的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為牛郎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演變到現在被人們稱之為白色情人節
6.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7. 七夕節的時間是多少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回月七日這一天,家家戶戶答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不分離。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曰「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七夕節到來之前,姑娘們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再用水浸泡,使之發芽,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之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空跪拜,稱為「迎仙」。
8. 七夕是幾月幾號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2022年七夕節是8月4日,星期四,農歷七月初七。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的習俗
1、「雅秋」的傳說
另外,神話傳說天上的織女嚮往人間,私自下嫁牛郎。生氣的王母娘娘用她的發簪劃出一條天河將其二人分隔兩邊。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鵲搭橋相會。因此在萊陽當地有傳說,七月七這一天一般看不到喜鵲(膠東方言稱「雅秋」),因都聚集到天河搭彩橋去了。
2、「姐姐哭」的傳說
再據說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約會能白頭諧老,夜深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這一日及前幾天如逢陰雨連綿,稱其「姐姐哭」,即盼姐姐望相會的日子。因天河相隔,織女思念牛郎,以淚水洗面,故天上的雨一陣一陣的,稱其為「姐姐哭」。
9. 中國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9七夕是:2019年08月07日,星期三。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版是中國古老的權傳統節日。古稱七巧節、女兒節,現在也被人們成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是目前人們最為認可的中國情人節,主要就是織女和牛郎的故事深深打動了一波粉絲。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最早在南北朝的時候出現,到了唐宋時期受到廣大文人墨客的稱頌,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個與愛有關的節日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10. 什麼時候是七夕節
中國情人節是農歷七月七日,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源時間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