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佳人
① 一朵佳人 出自哪
唐 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釵上
② 石榴的寓意和象徵的詩句
1.描寫石榴的詩句有哪些潘岳的《安石榴賦》中:「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還有些短文是這樣的,石榴有梅樹的枝桿,有楊柳的葉子,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著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捨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
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大她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式的金鐳,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壘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於自己的戲法好象忍俊不禁,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
那樣透明光亮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梁元帝《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
2.描寫石榴的詩句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這是詩人杜牧詠石榴的
一首絕句.
意思:紅火的石榴映照小山,在繁忙的事務中能夠博得半日余閑來觀賞它。就好像美人摘了一朵石榴花插在玉釵上,讓人直以為是被火燒灼過的頭發呢
梁元帝《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
潘岳的《安石榴賦》中:「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3.有關石榴的詩詞
1、淺淺石榴瀉 唐 王維 《欒家瀨》2、斷無消息石榴紅 唐 李商隱 《無題二首》3、石榴半吐紅巾蹙 宋 蘇軾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4、御紗新制石榴裙 宋 晏幾道 《訴衷情·御紗新制石榴裙》5、山石榴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6、山石榴花紅夾路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7、苦雲色似石榴裙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8、石榴裙裾蛺蝶飛 唐 常建 《古興》9、開箱驗取石榴裙 唐 武則天 《如意娘》10、石榴花映石榴裙 宋 張先 《浣溪沙》11、御紗新制石榴裙 宋 晏幾道 《訴衷情·御紗新制石榴裙》12、裙帶石榴紅 宋 蘇軾 《南鄉子·裙帶石榴紅》13、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 宋 蘇軾 《南歌子·紫陌尋春去》14、石榴裙衩為誰紅 宋 方千里 《浣溪沙·面面虛堂水照空》15、尋得石榴雙葉子 宋 黃庭堅 《江城子·畫堂高會酒闌珊》16、石榴雙葉憶同尋 宋 晁端禮 《江城子·石榴雙葉憶同尋》17、尋見石榴雙翠葉 宋 賀鑄 《木蘭花/玉樓春》18、窗外枝枝海石榴 宋 周紫芝 《卜運算元·絮盡柳成空》19、簾旌不動石榴紅 宋 鄧肅 《浣溪沙》20、石榴紅滿 宋 呂渭老 《一落索·宮錦裁書寄遠》21、牆外石榴 宋 王之道 《江城子·新篁初上籜龍陂》22、一枝紅皺石榴裙 宋 王之道 《好事近·霞影入瑤觴》23、句引石榴裙 宋 洪適 《生查子》24、雙葉石榴紅半吐 宋 韓元吉 《謁金門·幽檻暑》25、裙染石榴紅 宋 趙長卿 《臨江仙·蕊嫩花房無限好》26、石榴裙子正芬菲 宋 劉過 《西江月·細雨黃梅初熟》27、石榴裙束纖腰裊 宋 盧炳 《菩薩蠻·石榴裙束纖腰裊》28、石榴一樹浸溪紅 宋 姜夔 《訴衷情·石榴一樹浸溪紅》29、石榴初□舞裙紅 宋 盧祖皋 《浣溪沙》30、安石榴開 宋 劉辰翁 《浪淘沙·卷海海翻杯》31、海棠讓與石榴紅 宋 無名氏 《初夏》32、北說荔枝如石榴 宋 陸游 《讀史》33、村舍殷紅山石榴 宋 陸游 《雜題》34、石榴枝上花千朵 唐 白居易 《失題》35、他年重拾石榴裙 近代 蘇曼殊 《本事詩》36、石榴開遍透簾明 宋 蘇舜欽 《夏意》37、萱草石榴情更多 宋 裘萬頃 《次余仲庸松風閣韻十九首 其十五》38、石榴裙幔裊姥 宋 夏竦 《宮詞》39、夾岸紅葵安石榴 宋 楊皇後 《宮詞》40、羅裙未減石榴紅 宋 張公庠 《宮詞》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環。」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戴復古《山村》:「山崦誰家綠樹中,短牆半露石榴紅。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發翁。」
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栽。
還憶河陽縣,映水珊湖開。」 白居易《喜小石榴開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小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鸚粟, 黃蠟紙裹紅瓠房。
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元 馬祖常 《趙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這首詩不僅道出了石榴的來源,也描寫了石榴花的優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黃桃絳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見安石榴,嘆息花中有真色。
生紅一撮掌中看,模寫雖工更覺難。 詩到黃州隔千里,畫家辛苦費鉛丹。
庭榴 明楊升庵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西園石榴開 宋歐陽修 荒台野徑共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 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
最憐夏景鋪珍簟,尢愛晴香入睡軒。 乖興便當攜酒去,不須旌騎搖擁車轅。
榴花 唐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
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鸚粟, 黃蠟紙裹紅瓠房。
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柳宗元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孔紹安 侍宴詠石榴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孫逖 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來數物華。傳君妓樓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車。
海上移珍木,樓前詠所思。遙聞下車日,正在落花時。
舊綠香行蓋,新紅灑步綦。從來寒不易,終見久逾滋。
唐 方干 海石榴 亭際夭妍日日看,每朝顏色一般般。滿枝猶待春風力, 數朵先欺臘雪寒。
舞蝶似隨歌拍轉,遊人只怕酒杯乾。 久長年少應難得,忍不叢邊到夜觀。
詠石榴 孔紹安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城. 只為來時晚,開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開 忠州州里今日花,廬。
4.關於石榴的古詩詞和典故
關於萬畝石榴園歷史典故:嶧城萬畝石榴園,位於嶧城西十餘里的群山之陽,東西長30里,南北寬4里的山坡上,面積達十萬畝。園內榴樹35萬余株,43個品種,為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榴園,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榴園」。榴花盛開季節,置身園中,榴山林海,繁花似錦。紅如丹霞火一片,白如瑞雪雲朵朵。蒼勁奇崛的石榴樹干,虯枝古樸,千姿百態,如卧虎盤龍。榴樹深處,曲徑通幽,深深山溪,聲貌動人。金秋時分,碩果累累,確為一處使人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園內有青檀寺、一望亭、園中園、權妃墓、三近書院等景點。
山石榴花十二韻(唐·白居易)
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
艷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
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
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
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牆。
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
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
離披亂剪綵,斑駁未勻妝。
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
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
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
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石榴樹(唐·白居易)
可憐顏色好陰涼,葉剪紅箋花撲霜。
傘蓋低垂金翡翠,薰籠亂搭綉衣裳。
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和香。
見說上林無此樹,只教桃柳占年芳。
山石榴(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
5.石榴花在現代詩歌中的含義
《題山石榴花》 【唐】白居易 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 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干。 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 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
《同張侍御詠興寧寺經藏院海石榴花》 【唐】皇甫冉 嫩葉生初茂,殘花少更鮮。 結根龍藏側,故欲並青蓮。
《山寺看海榴花》 【唐】劉言史 琉璃地上紺宮前,發翠凝紅已十年。 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焰遞相燃。
《山石榴花》 【唐】施肩吾 深色胭脂碎剪紅,巧能攢合是天公。 莫言無物堪相比,妖艷西施春驛中。
《病中庭際海石榴花盛發,感而有寄》 【唐】皮日休 一夜春光綻絳囊,碧油枝上晝煌煌。 風勻只似調紅露,日暖唯憂化赤霜。 火齊滿枝燒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陽。 不知桂樹知情否,無限同游阻陸郎。
《初見石榴花》 【宋】陸游 吳中四月尚余寒,細雨霏霏怯倚闌。 老子真成興不淺,榴花折得一枝看。
《詠石榴花》 【宋】王禹偁 王母庭中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 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
《西江月/詠榴花》 【宋】陳師道 葉葉枝枝綠暗,重重密密紅滋。芳心應恨賞春遲。不會春工著意。 晚照酒生嬌面,新妝睡污胭脂。憑將雙葉寄相思。與看釵頭何似。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 【宋】司馬光 靈根逐漢臣,遠自河源至。 流離遍中壤,今茲盡苗裔。 畏日助殷紅,凍雨滌濃翠。 宜攜避暑客,花下縱橫醉。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石榴花》 【宋】梅堯臣 春花開盡見深紅,夏葉始繁明淺綠。 只知結子熟秋霖,不識來時有筇竹。
《石榴花詩》 【宋】王義山 待闕南風欲上場。陰陰稚綠繞丹牆。 石榴已著乾紅蕾,無盡春光盡更強。 不因博望來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閣上舊風光,猶是太真親手植。
《石榴花》 【宋】陳景沂 陰霾渺渺接江鄉,登陸猶褰未涉裳。 入晚天容糊水色,拂明雲影帽山光。 悶拈昌歜嗟香玉,披讀離騷玩徹章。 最是荷榴兩懷古,對人無語濕紅妝。
《榴花》 【宋】武衍 蹙蹙生紅露滴珠,薰風涼幌曉妝初。 折來戴雜頻拈看,應訝羅裙色不如。
《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開》 【宋】楊萬里 蒨羅縐薄剪薰風,已自花明蒂亦同。 不肯染時輕著色,卻將密綠護深紅。
6.石榴的蘊含意義
也許因為石榴是中外結合的產物,所以歷代名家吟詠石榴的詩詞甚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許多美麗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罌等。丹是紅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紅、桃紅、橙黃、粉紅、白色等顏色,火紅色的最多,所以留給人們的顏色是火紅的,農歷的五月,是石榴花開最艷的季節,五月因此又雅稱「榴月」。 五月榴花的花神,是傳說中的鬼王鍾馗,而至於民間所繪的鍾馗畫像,耳邊都插著一朵艷紅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樣性格的鍾馗來做火樣的石榴花神,它雖是古代民眾的詩意想像,卻也最恰當不過。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為花主之一,稱為花盟主,輔以梔子、蜀葵、孩兒菊、石竹、紫薇等,這些花則被稱為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喻為妾、婢的,可見古人對石榴的推崇。
石榴花果並麗,火紅可愛,又甘甜可口,被人們喻為繁榮、昌盛、和睦、團結、吉慶、團圓的佳兆,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吉祥之果,在民間形成了許多與石榴有關的鄉風民俗和獨具特色的民間石榴文化:石榴籽粒豐滿,在民間象徵多子和豐產;人們常用「連著枝葉、切開一角、露出累累果實的石榴」的圖案,以象徵多子多孫,謂之「榴開百子」;石榴又是我國人民彼此饋贈的重要禮品,中秋佳節送石榴,成為應節吉祥的象徵;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人賦予「留」之意,「折柳贈別」與「送榴傳誼」,成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
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許是因人有人說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之填詞,「石榴裙」的典故,緣此而來。古代婦女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 人們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麗所征服,就稱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7.描寫石榴的詩句是什麼
石榴 作者:唐·李商隱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有關石榴詩句:趙中丞折枝石榴元:馬祖常「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這首詩不僅道出了石榴的來源,也描寫了石榴花的優美。榴花金:元格山茶赤黃桃絳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見安石榴,嘆息花中有真色。 生紅一撮掌中看,模寫雖工更覺難。
詩到黃州隔千里,畫家辛苦費鉛丹。庭榴明:楊升庵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西園石榴開宋:歐陽修荒台野徑共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
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 最憐夏景鋪珍簟,尢愛晴香入睡軒。
乖興便當攜酒去,不須旌騎搖擁車轅。榴花唐:韓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石榴歌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鸚粟,黃蠟紙裹紅瓠房。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③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誰寫的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鬢。
杜牧的無題愛情詩
④ 「繁中能薄艷中閑」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
在繁忙的事務中能夠博得半日余閑。
修辭:比喻,誇張
⑤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ni燒都翠玉鬢是什麼意思
出自::
山石榴
作者:杜牧 (唐代)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
①閑:閑雅。
②翠雲鬟:婦女。烏黑如雲的發鬟。
杜牧的這首山石榴,抓住石榴最引人注目的紅彤彤的顏色來描寫,似火般紅艷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紅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釵上,讓人直以為是被火燒灼過的頭發呢。,在繁盛的花朵間,一片片薄薄的花瓣艷麗無比,與慵懶悠閑的美人相映紅。花美,人更美,讓欣賞美景的人回味無窮。
從絕句的特點來說,首先,這首詩選取的是一點,而不是全面。山石榴,讓人關注的可以有很多,婆娑的樹影、翠綠的碧葉、嬌俏的花朵、有關石榴的故事,等等。可是作者只從顏色切入,整首詩圍繞著似火的紅艷來描寫山石榴,用了「似火」、「艷」、「燒」等最能表現石榴顏色的詞語,讓人在欣賞詩歌的同時,欣賞到了滿山遍野紅灼灼艷燦燦的石榴花。而點綴在林間花下的花季少女,也是為了更好的襯托石榴的美。
其次,這首詩用語通俗流暢,選材通用常見。作者選取非常普遍的山石榴作為描寫抒發的對象,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語言明白如話,沒有刻意修飾,沒有澀字晦詞,很容易讓人看懂。
再次,這首詩題目寫山石榴,內容寫山石榴,但在寫石榴的時候,又兼寫了頭插石榴花的佳人,讓人覺得寫花是為了寫人,寫人也是為了寫花,花美,人美,賞心悅目,韻味悠長。
⑥ 關於石榴的詩句精選
贊美石榴的詩句:一朵花開千葉紅,開時又不借春風。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艷態同。——唐·子蘭《千葉石榴花》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唐·杜牧《山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元·馬祖常《趙中丞折枝石榴》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明·楊升庵《庭榴》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唐·韓愈《榴花》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孔紹安《侍宴詠石榴》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欒家瀨》
春花開盡見深紅,夏葉始繁明淺綠。只知結子熟秋霖,不識來時有筇竹。——梅堯臣《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石榴花》
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干。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白居易《題山石榴花》
3.贊美,描寫石榴的詩句,佳句或名言
潘岳的《安石榴賦》中:「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環。」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戴復古《山村》:「山崦誰家綠樹中,短牆半露石榴紅。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發翁。」
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栽。還憶河陽縣,映水珊湖開。」
白居易《喜小石榴開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小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⑦ 形容石榴的古詩句
石榴
[唐]李商隱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雲?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明]文徵明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牆去。
駸駸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薴,不受些兒暑。
山石榴[唐]杜牧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
奉和文堯對庭前千葉石榴[唐]黃滔一朵千英綻曉枝,彩霞堪與別為期。
移根若在芙蓉苑,豈向當年有醒時。
石榴[宋]晏殊開從百花後,占斷群芳色。
更作琴軫房,輕盈瑣窗側。
⑧ 詠石榴的詩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環。」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戴復古《山村》:「山崦誰家綠樹中,短牆半露石榴紅。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發翁。」
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栽。還憶河陽縣,映水珊湖開。」
白居易《喜小石榴開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小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鸚粟,
黃蠟紙裹紅瓠房。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元 馬祖常 《趙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這首詩不僅道出了石榴的來源,也描寫了石榴花的優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黃桃絳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見安石榴,嘆息花中有真色。
生紅一撮掌中看,模寫雖工更覺難。
詩到黃州隔千里,畫家辛苦費鉛丹。
庭榴
明楊升庵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西園石榴開
宋歐陽修
荒台野徑共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
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
最憐夏景鋪珍簟,尢愛晴香入睡軒。
乖興便當攜酒去,不須旌騎搖擁車轅。
榴花
唐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
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鸚粟,
黃蠟紙裹紅瓠房。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柳宗元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孔紹安
侍宴詠石榴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孫逖
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來數物華。傳君妓樓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車。
海上移珍木,樓前詠所思。遙聞下車日,正在落花時。
舊綠香行蓋,新紅灑步綦。從來寒不易,終見久逾滋。
唐
方干
海石榴
亭際夭妍日日看,每朝顏色一般般。滿枝猶待春風力,
數朵先欺臘雪寒。舞蝶似隨歌拍轉,遊人只怕酒杯乾。
久長年少應難得,忍不叢邊到夜觀。
詠石榴
孔紹安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城.
只為來時晚,開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開
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
但知爛熳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題山石榴花
內容:
一叢千朵壓欄桿,剪碎紅綃卻作團。
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干。
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
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內容: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共攀折,引領望金扉。
七律·農家樂
作者:鄧柔剛
門前屋後綠油油,四季飄香入畫樓。
桃樹花開紅艷艷,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長吊,金桔滿枝掛綵球。
政策歸心開富路,農家老少樂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僧衣。
石榴園下禽生處,獨自閑行獨自歸。
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作品:奉和襲美病中庭際海石榴花盛發……
紫府真人餉露囊,猗蘭燈燭未熒煌。丹華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卻照霜。誰與佳名從海曲,只應芳裔出河陽。
那堪謝氏庭前見,一段清香染郄郎。
《虞美人·次韻和飄零滄桑上闋》
千重碧樹鶯啼亂,香陌春行倦。紅裙妒殺石榴花,為言客愁無不在天涯。
七絕和漢宮秋詞長詠石榴花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自古人誇多子貴,如今徒惹恨無窮。
古風五月石榴
楊槐撐華蓋,桃李結青子;
殘紅倦歇艷,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幹,清新柳葉眉;
單瓣足陸離,雙瓣更華煒。
熱情染腮暈,柔媚點嬌蕊;
醉入瑪瑙瓶,紅酒溢金罍。
風骨凝夏心,神韻妝秋魂;
朱唇啟皓齒,靈秀瑤台妃。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
慶清朝榴花
年代:【宋】作者:【王沂孫】
玉局歌殘,金陵句絕,年年負卻薰風。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西風後,尚餘數點,還勝春濃。
朱熹《榴花》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鄰村。墜萼可憐人,風吹落幽戶
王義山《石榴花詩》
待闕南風欲上場。陰陰稚綠繞丹牆。石榴已著乾紅蕾,無盡春光盡更強。不因博望來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閣上舊風光,猶是太真親手植。
義山另有《石榴》詩一首:「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齊民要術》安石榴第四十一
作者:.[後魏]賈思勰.
陸機曰(一):「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塗林,安石榴也。」
《廣志》曰(二):「安石榴有甜、酸二種(三)。」
《鄴中記》雲(四):「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二】大如盂□,其味不酸。」
《抱朴子》曰(五):「積石山有苦榴(六)。」
周景式《廬山記》曰(七):「香爐峰頭有大磐石,可坐數百人,垂生山石榴【三】。三月(八)中作花,色如石榴而小淡,紅敷【
四】紫萼,燁燁【五】可愛。」
《京口記》曰(九):「龍剛縣有石榴。」
《西京雜記》曰(十):「有甘石榴」也。
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斬令長一尺半,八九枝共為一窠,燒下頭二寸。不燒則漏汁矣【六】。掘圓坑深一尺七寸,口徑尺。豎枝於坑畔,環圓布枝(十一),令勻調也。置枯骨、礓石【七】於枝間,骨、石,此是樹性所宜。下土築之。一重土,一重骨、石,平坎止。其土令沒枝頭一寸許也。水澆常令潤澤。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則科圓滋茂可愛。若孤根獨立者,雖生亦不佳焉。
十月中,以蒲□裹而纏之。不裹則凍死也。二月初乃解放。
若不能得多枝者,取一長條,燒頭,圓屈如牛拘【八】而橫埋之亦得。然不及上法根強早成。其拘中亦安骨、石。
其斸根栽【九】者,亦圓布之,安骨、石於其中也。
(一) 《藝文類聚》卷八六、《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及《圖經本草》均引作「陸機《與雲弟書》」,文同,惟「塗林」不重文,作「……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也」(《類聚》「石」作「熟」)。「塗林」重文,則「塗林」是安石榴的異名。但《類聚》同卷引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有「塗林未應發,春暮轉相催」句,《本草綱目》卷三十引《博物志》:「漢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則「塗林」是地名。他書所引,「塗林」也不重文,未知《要術》是否衍誤。關於張騫引進安石榴,《文選》潘岳《閑居賦》李善注引《博物志》亦有此說。
(二) 《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引《廣志》同《要術》。
(三) 「二種」,從金抄及《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引,他本作「二等」。
(四) 《初學記》卷二八、《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條,「
盂□」作「□盞」,《鄴中記》則作「□盞」,余並同《要術》。
(五) 此條不見今傳《抱朴子》。
(六) 「苦榴」,各本同。《本草綱目》卷三十「安石榴」:「實有甜、酸、苦三種。《抱朴子》言苦者出積石山,或雲即山石榴也。」按今本抱朴子不載此條,李時珍當亦根據《要術》。惟石榴亦名「
若榴」,「若」、「苦」二字相差極微,《要術》中每有彼此互誤,「苦」字是否「若」字之誤,已無可查證。
(七) 《初學記》卷二八、《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條,「
燁燁」《初學記》作「煒曄」,《御覽》作「輝華」。
(八) 「三月」,各本作「二月」,僅金抄作「三月」,《初學記》及《太平御覽》引同。茲從金抄。
(九) 「京口」即江蘇省鎮江市。據史書記載,龍剛縣始置於晉,屬於桂林郡(見《晉書.地理志下》),和京口不相干,此條似有問題。《太平御覽》卷九七十引有:「《襄國記》曰:『龍崗縣有好石榴。』」極可注意。襄國即今河北省邢台縣,為後趙石勒所都,石虎遷都於鄴(今河北省臨漳縣),改為襄國郡,後魏復為縣,隋改龍岡縣。《襄國記》是《鄴中記》一類的書。據《晉書.地理志》反映,當時入侵中原各國所建郡縣名稱,「並不可知」,可能後趙時曾在襄國地區建立過龍崗(或剛)縣,故《御覽》所引《襄國記》,有如上說。龍剛既與京口大不相侔,而「襄國」二字殘爛之後,很容易錯成「京口」,因此我們懷疑這里《京口記》可能是《襄國記》之誤。
(十) 《西京雜記》只有「安石榴」三字。
(十一)「環圓布枝」,金抄、黃校、張校、漸西本如文,意謂環坑周豎布石榴插條,明抄「環」字空白,「枝」誤作「枚」,湖湘本「
圓」誤作「口」。
【一】 「安石榴」即石榴。《圖經本草》:「有甘酢二種,甘者可食,酢者入葯。」《要術》中在加工製造方面多有用到,如卷七《笨曲並酒》篇引《博物志》用安石榴汁浸胡椒酒,卷八《羹臛法》篇引《食經》用以作「胡羹」,卷五《種紅藍花梔子》篇用醋石榴汁作胭脂等。
【二】 「子」,指石榴果實,不是籽粒。
【三】 《圖經本草》:「又一種山石榴,形頗相類而絕小,不作房。生青齊間甚多。不入葯,但蜜漬以當果,或寄京下,甚美。」
【四】 「敷」是「柎」的假借字,指萼的底部,即所謂「鄂足」。《詩經.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鄭玄箋:「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柎;柎,鄂足也。」「鄂」是「萼」的假借字。
【五】 「燁」,音業,「燁燁」,紅艷奪目,光耀可愛。
【六】 《要術》對插條或接穗採用燒下頭二三寸的方法有不少處,如上面插梨篇的對遠道攜梨穗,本篇此處和下文的「燒頭」,以及卷五《種槐柳楸梓梧柞》篇的燒柳條等。這里註明燒的作用在防「漏汁」。插條中貯藏營養物質的多少和動態,對插條的再生作用有密切關系,但燒下頭能否達到防止養分的走失,不無可疑。
【七】 「礓石」,《玉篇》:「礓,礫石也。」
【八】 「牛拘」,即「牛鼻環」,指將插條圓曲如牛鼻環的形狀。《說文》:「●,牛鼻中環也。」字省作「●」,音卷。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二《別譯阿含經》引《埤蒼》:「●,牛拘也。」又卷四《大灌頂經》:「今江南以北皆呼牛拘。」《要術》這樣的繁殖方法,現在叫做「盤狀扦插」,西北等地在繁殖石榴時偶有採用。
【九】 「斸根栽」,掘根剪成短條,進行扦插,即今「根插法」。
今人
傾情種下相思籽,
暑去寒來苦培栽,
歷盡春秋四十載,
終於盼得石榴開。
花香滿園關不住,
難免惹得蝶蜂來,
狂蜂浪蝶均不屑,
芳心只許不世才。
奉勸壇內君切記,
石榴只為知音開,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花落空自哀。
其實唐人詩中的「榴花」往往是海榴或山石榴(杜鵑花)。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欒家瀨》)
李商隱 無題(二首選一)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