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庾信七夕賦

庾信七夕賦

發布時間: 2022-07-18 20:28:52

㈠ 月亮的別稱

月亮的別稱150例(按字母順序排列)

1、半璧:喻弦月。本為璜,即半圓玉器。庾信《望月》:「蓂新半璧上,桂滿獨輪斜。」
2、半蟾:半月。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稱月。李白《雨後望月》:「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3、半弓:弦月。元稹《春》:「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 元 郭鈺《和羅習之見寄因簡劉淵》:「古陂浄瀉鞦韆頃,歸路斜分月半弓。」
4、半輪:指半圓的月亮。杜甫《月三首》:「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江月》:「玉露漙清影,銀河沒半輪。」
5、半魄:半圓的月亮。唐 張子容《碧池望秋月》:「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
6、半照:指半邊月。唐 韓偓《寄遠》:「眉如半照雲如鬟,梧桐葉落敲井干。」
7、寶鑒:明月的美稱。明 謝讜《四喜記·佳期重會》:「湘簾高卷,遙看寶鑒空懸。暗想當年奇遇,美景依然。」
8、寶鏡:喻月。唐 崔護《日五色賦》:「暈藻繪於金輪,聚雲霞於寶鏡。」 宋 李朴《中秋》:「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9、寶月:明月。南朝 吳均《碎珠賦》:「寶月生焉, 越浦隋川,標 魏之美,擅楚之賢。」 唐 鮑溶《懷惠明禪師》:「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瑠璃宮。」 明 梁潛《元夜陪駕燕午門》:「銀漢橫空寶月團,六鰲飛出五雲端。」 丘逢甲《元夕無月》:「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10、碧華:皎潔的月亮。李賀《古悠悠行》:「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
11、璧月:圓月的美稱,取月圓如璧意。《慈悲寺碑序》:「龍星起,曜璧月儀天。」韋庄《咸通》:「諸郎宴罷銀燈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12、冰蟾:指月亮。明 湯顯祖《牡丹亭·鬧殤》:「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涌?玉杵秋空,憑誰竊葯把嫦娥奉?」
13、冰鑒:指月亮,以其清澈如鏡。唐元稹《月》:「絳河冰鑒朗,黃道玉輪巍。」
14、冰鏡:指月亮。宋 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翫月》:「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只恐月光無好惡,自憐人意有盈虧。」 元 楊載《夏夜對月》:「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觀冰鏡落滄波。」
15、冰輪:指月亮。蘇軾《宿九仙山》:」夜半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涌冰輪。「陸游《月下作》:「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16、冰盤:喻指月亮。宋 高觀國《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詞:「晚雲知有關山念,澄霄卷開清霽。素景中分,冰盤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欄靜倚。」 明 屠隆 《彩毫記·祖餞都門》:「羨你學克武庫,才郁虹梁,志潔冰盤,一任浮雲舒捲。」《紅樓夢》第四八

回:「香菱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
玉看時,只見寫道:『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17、冰魄:指月亮。宋 劉子翚《次韻茂園獨速歌》:「大兒行文學蘇黃,暗潮無聲走茫茫。小兒分題擬甫白 ,手抉蟇頤取冰魄。」 元 錢惟善《八月十五夜風雨見月有懷》:「玄雲忽開黃道明,顧兔涵秋抱冰魄。」 清 魏源《出都前夕與周子堅夜步月下》:「但得方寸明,冰魄常同趣。」
18、冰兔: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稱月亮。 唐 李紳《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19、冰團:形容月亮潔白明亮如渾圓之冰。宋 梅堯臣《戲作嫦娥責》:「正值十月十五夜,月開冰團上東籬。」
20、蟾蜍:指月球,因為傳說月亮里有三條腿的蟾蜍而得名。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憶殘。」
21、蟾桂:月亮,傳說中月亮上有蟾蜍和桂樹。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 唐 李賀《巫山高》:「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雲閑。」亦作月的代稱。唐 羅隱《旅夢》:「出門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22、蟾窟:猶蟾宮。宋 張先《少年游慢》:「晝刻三題徹,梯漢同登蟾窟。」 宋 蘇軾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 清 陳維崧《百字令》:「淮王城下,有扶疎叢桂,香分蟾窟。」
23、蟾輪:喻圓月。唐 元凜《中秋夜不見月》:「蟾輪何事色全微,賺得佳人出綉幃。」 南唐 李中《雲》:「冷容橫釣浦,輕縷絆蟾輪。」
24、蟾魄:月亮的別名,亦指月色。唐 元稹《紀懷贈李戶曹》:「華表當蟾魄,高樓掛玉繩。」 唐 顧甄遠《惆悵》詩之二:「禁漏聲稀蟾魄冷,紗廚筠簟波光浄。」 清 鈕琇《觚賸·酒兵》:「佳時怡遇蟾魄圓,觸著狂懷興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雲三素,忽散魚鱗;寶月一奩,旋虧蟾魄。」
25、蟾兔:蟾蜍與玉兔。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稱。《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唐 歐陽詹《玩月》:「八月十五夕,舊嘉蟾兔光。」 清 方文《湯君謨讀書敬亭寄此》:「前夕與我約,月明登茲台,蟾兔忽已缺,軒車猶未來。」
26、蟾宮:月宮;月亮。唐 許晝《中秋月》:「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閨思》:「歲月易推遷,倏爾經年,又是秋之半,蟾宮幾缺圓。」 清 程麟《此中人語·紅樓夢竹枝詞》:「鎮日蟾宮鎖不開,紫雲何日上瑤台。」
27、蟾闕

:猶蟾宮。元 丁鶴年《題奚仲英進士鵠山書堂》:「已為蟾闕彥,仍就 鵠山 居
。」 明 朱鼎《玉鏡台記·議婚》:「他是 瑤池 侶,玉籍仙,相府門楣誰不羨;只恐著蟾闕難登,誰敢把丹桂高扳。」
28、蟾月:指月亮。唐 黃滔 《酬俞鈞》:「莫論蟾月無梯接,大底龍津有浪翻。」
29、蟾戶:指月宮。清 金農《中秋夜玩月感作》詩之二:「蟾戶光明盼一年,露盤溼桂又涼天。」
30、蟾精:月的代稱。唐 駱賓王《上兗州崔長史啟》:「葉鳳彩之英姿,辨蟾精於弱歲。」
31、蟾鏡:喻指圓月。明 陳子龍《長安夜歸曲》:「鸞篦蟾鏡曉留人,御溝一夜冰紋白。」
32、蟾盤:喻圓月。唐 曹松《中秋對月》:「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清 黃景仁《中秋夜雨》:「今宵滿意觴蟾盤,西北浮雲早蓬勃。」
33、嬋娟:指月亮。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4、初魄:農歷每月初三四的月亮。北周 王褒《詠月贈人》:「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 唐 張仲素《玉鉤賦》:「瑩迢遰之初魄,出西南之一方。」
35、初弦:指陰歷每月初七、八的月亮。其時月如弓弦,故稱。南朝 梁 庾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杜甫《遣意》詩之二:「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吳晨笳《姐妹》:「回來的時候,初弦的月亮已經下去了。」
36、大明:指月。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7、丹桂:月亮代稱。唐 曹松《中秋月》:「遙遙望丹桂,心緒更紛紛。」宋 葛勝仲《虞美人》:「一輪丹桂窅窊樹,光景疑非暮。」
38、丹輪:月亮。明·徐渭《月下梨花》:「丹輪皓質兩微茫,桂粟梨雲斗淺黃」。
39、地魄:指月亮。 唐 李岩《五言》:「天魂生白虎,地魄產青龍。」 清 黃景仁 《月下雜感》:「聞道姮娥嫁,於今是結璘 。河山收地魄,宮闕爛天銀。」按,《雲笈七簽》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
40、凍輪:比喻又圓又明的月亮。唐 王建《關山月》:「關山月,營開道白前軍發。凍輪當磧光悠悠,照見三堆兩堆骨。」
41、娥輪:月亮。唐 許敬宗《奉和七夕宴懸圃應制》之二:「婺閨期今夕,娥輪泛淺潢。」
42、娥月:即月亮。因傳說月中有嫦娥 ,故稱。《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涼陰掩軒,娥月寢耀。」 李善 註:「 姮娥掩月,故曰娥月。」 清 唐孫華《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娥月悲掩曜,中歲忽雲徂。」
43、顧菟(兔):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兔形,後因以為月的別名。《楚辭·

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王逸 註:「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 洪興祖 補註:「菟
,與兔同。《靈憲》曰: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偶。」 南朝 梁 何遜《七召·神仙》:「顧兔纔滿,庭英紛而就落。」 李白《上雲樂》:「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 王琦 註:「顧兔,月中兔也。」
44、桂蟾:指月亮。傳說月宮有桂樹和蟾蜍,故稱。唐 盧照鄰《贈益府裴錄事》:「朝看桂蟾晚,夜聞鴻雁度。鴻度何時還?桂晚不同攀。」
45、桂花:指月。北周 庾信《舟中望月》:「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韓愈《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 范成大《好事近》:「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46、桂輪:指月。唐 李涉《秋夜題夷陵水館》:「凝碧初高海氣秋,桂輪斜落到江樓。」 宋 張先《燕歸梁》:「去歲中秋玩桂輪,河漢浄無雲。」 清 陳維崧《念奴嬌·乙巳中秋用東坡韻寄廣陵諸舊游》:「月明如此,問江山今古幾多陳跡;誰把桂輪今夜裡,碾破楚天新碧?」
47、桂魄:指月。駱賓王《傷祝阿王明府》:「嗟乎,輪銷桂魄,驪珠毀貝闕之前,斗散紫氛,龍劍沒延平之水。」 周邦彥《南柯子·詠梳兒》:「桂魄分余暈,檀槽破紫心。」 明 徐渭《宴遊西郊》:「鉤彎遲桂魄,流曲擬 蘭亭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緩步六橋 ;受用荷香十里;情期八月,消磨桂魄三更。」
48、桂兔:指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玉兔,故稱。唐 韓偓《元夜即席》:「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明 李東陽《太皇太後輓歌詞》:「桂兔秋逾好,軒龍晚更輝。」
49、桂月:指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八·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桂月光,羅帷綺帳脂粉香。」 庾信《終南山義谷銘》:「桂月危懸,風泉虛韻。」 唐 黃滔《狎鷗賦》:「至若海鏡秋碧,天藍霽青,磨開桂月於浩渺,畫出蓬山於杳冥。」
50、桂枝:指月。盧照鄰《明月引》:「橫桂枝於西第,繞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遼城望月》:「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月亮的別稱150例(按字母順序排列)(二)

51、寒璧:喻月亮。陸游《大醉梅花下走筆賦此》:「酒闌江月上,珠樹掛寒璧。」 陸游《秋夜獨過小橋觀月》:「乍圓素月升寒璧,欲散微雲蹙細鱗。」
52、寒蟾:指月亮。傳說月中有蟾,故稱。唐 劉禹錫《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二十二韻》:「管弦喧夜景,燈燭掩寒蟾。」 宋 張銑《玉樹後庭花》詞之二:

「青驄一騎來飛鳥,靚妝難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53、寒魄:指月亮。亦指月光。唐 劉得仁《對月寄雍陶》:「圓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中秋月》:「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過皋亭龍居灣宿永慶禪院同一濂澄心恆可諸上人步月》:「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54、寒兔:傳說月中有玉兔,故稱。李賀《李憑箜篌引》:「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王琦匯解:「寒兔謂秋月。」
55、寒玉:指月。李賀《江南弄》:「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帖寒玉。」 宋 呂渭老《念奴嬌·贈希文寵姬》:「暮雲收盡,霽霞明高擁一輪寒玉。」
56、寒月:清冷的月亮。李白《望月有懷》:「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元 吳澄《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不怕狂風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棲鴉。」
57、金蟾:月亮的別稱。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漢 張衡《靈憲》:「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唐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書懷》:「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明 高啟《賦趙王孫家琵琶詩》:「夢斷金蟾隔煙小,青冢理聲秋不曉。」
58、金娥:指神話傳說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唐 許敬宗《奉和喜雪應制》:「騰華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李白《明堂賦》:「玉女攀星於網戶,金娥納月於璇題。」
59、金鏡:喻月亮。元稹《泛江翫月》:「遠樹懸金鏡,深潭倒玉幢。」 陸游《隔浦蓮近拍》:「煙霏散,水面飛金鏡,露華冷。」 劉克庄《水調歌頭·癸卯中秋作》:「競看姮娥金鏡,爭信仙人玉斧,費了一番修。」
60、金盆:喻圓月。楊萬里《攜酒夜覓羅季周》:「淡月輕雲相映著,淺黃帕子裹金盆。」
61、金魄:滿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萬頃臨池玩月》:「玉流含吹動,金魄度雲來。」 李白《古風》之二:「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王琦 註:「金魄者,是言滿月之影,光明燦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白居易《首夏同諸校正游開元觀因宿玩月》:「須臾金魄生,若與吾徒期。」
62、金兔:月的別稱。南朝 梁 劉孝綽《林下映月》:「攢柯半玉蟾,裛葉彰金兔。」 隋 江總《答王筠早朝守建陽門開》:「金兔猶懸魄,銅龍欲啟扉。」 唐 盧仝《月蝕》:「朱弦初罷彈,金兔正奇絕。」
63、冷月:月亮。月光給人以清冷之感,故稱。蘇軾《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華燈閟艱歲,冷月掛空府。」《紅樓夢》第七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
64、滿魄:圓月。唐

趙蕃《月中桂樹賦》:「杳杳低枝,拂孤輪而挺秀;依依密樹,侵滿魄而含芳。」 元 柳貫《晚渡揚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閣舟風雨竟夕》:「乘流俟滿魄,明夕異今昨。」
65、明蟾:古代
神話稱月中有蟾蜍,後因以「明蟾」為月亮的代稱。唐 舒元輿《坊州按獄蘇氏庄記室二賢自鄜州走馬相訪》詩:「陽烏忽西傾,明蟾掛高枝。」 明 劉基《次韻和十六夜月再次韻》:「永夜涼風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66、千里燭:指明月。宋 陶谷《清異錄·天文》:「道士王致一曰:『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錢,在家則為扇子燈,出路則為千里燭。』」
67、清蟾:稱澄澈的月亮。因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稱月。亦用以比喻圓鏡。宋 張先《於飛樂令》:「寶奩開,菱鑒靜,一掬清蟾。」 宋 賀鑄《採桑子·羅敷歌》:「犀塵流連。喜見清蟾似舊圓。」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已饒瑞莢明朝滿,先借清蟾一夜圓。」
68、清規:指月亮。唐 齊己《中秋月》:「空碧無雲露濕衣,群星光外涌清規。」
69、卿月:月亮的美稱。亦借指百官。語出《書·洪範》:「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 孔傳:「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別。」 孔穎達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 岑參《西河太守杜公輓歌》:「惟余卿月在,留向 杜陵 懸。」杜甫《暮春江陵送馬大卿赴闕下》詩:「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浦起龍心解:「卿月升,恩命起召也。」 清 趙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懷亡友璞函》:「即今奏凱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屢遷。」
70、卻月:半圓的月亮。《南史·侯景傳》:「城內作迂城,形如卻月以捍之。」
71、麝月:指月。南朝 陳 徐陵《<玉台新詠>序》:「金星將婺女爭華,麝月與嫦娥競爽。」 明 唐寅《詠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輪三五夜,玉人聯漿出靈娥。」
72、素娥:亦用作月的代稱。《文選·謝庄<月賦>》:「引玄兔於帝台,集素娥於後庭。」 李周翰 註:「常娥竊葯奔月,因以為名。月色白,故雲素娥 。」 李商隱《霜月》:「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月下梨花》詩之一:「莫遣風吹廻作態, 素娥應妬舞《霓裳》。」 郁達夫《舊歷八月十六夜觀月》:「窗外素娥窗內客,分明各自夢巫陽 。」
73、素魄:月的別稱,亦指月光。南朝 梁簡文帝《京洛篇》:「夜輪懸素魄,朝光盪碧空。」 孟郊《立德新居》詩之五:「素魄銜夕岸,綠水生曉潯。」 周邦彥《倒犯·新月》:「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水滸傳》第二回:「彩霞照萬里

如銀,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乙卯二月望夜與胡豫生觀月有詠》:「素魄行無極,光霽曠來臨。」
74、太陰:謂月亮。日月對舉,日稱太陽,故月稱太陰: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唐 楊炯《盂蘭盆賦》:「太陰望兮
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裊。」 清 龔自珍 《敘嘉定七生》:「抱秋樹之晨華,指太陰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詩:「那晝間的太陽,夜間的太陰,只不過是那明鏡中的你自己的虛影。」神話中指月神。《西遊記》第九五回:「 太陰道:『與你對敵的這個妖邪,是我廣寒宮搗玄霜仙葯之玉兔。』」指月宮。 清 洪升《長生殿·聞樂》:「吾乃嫦娥是也,本屬太陰之主,浪傳後羿之妻。」
75、太陰精:指月亮。古人以為月乃太陰之精。唐 張祜《中秋夜杭州玩月》:「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
76、天鏡:指明月。唐 宋之問《游禹穴回出若邪》:「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明 王世貞《月夜步西園積雪有述》詩:「冰壺初世外,天鏡忽林端。」
77、天眼:指月亮。唐 盧仝《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劉基《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
78、兔鉤:彎月。唐 崔櫓《過南城縣麻姑山》:「斜倚兔鉤孤影伴,校低仙掌一頭來。」
79、兔輪: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葯,故稱。唐 元稹《夢上天》:「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80、兔魄:月亮的別稱。《參同契》卷上:「蟾蜍與兔魄,日月無雙明。」 元 范梈《贈郭判官》:「慈烏夜夜向人啼,幾度紗窗兔魄低。」 明 劉基《怨王孫》:「兔魄又滿,天長鴈短。」《剪燈餘話·江廟泥神記》:「俄而兔魄將低,雞聲漸動。」
81、兔華:明月。清 陳維崧《水調歌頭·汾西侯仲輅示我九日紀夢詞二闋依韻奉和》之二:「天上兔華滿,只照別家圓。」
82、兔月:月亮的別名。 北周 庾信《七夕賦》:「兔月先上,羊燈次安。」 唐 楊師道《闕題》:「羊車詎畏青門閉,兔月今宵照後庭。」
82、團欒:指圓月。林逋《又詠小梅》:「摘索又開三兩朵,團欒空繞百千回。荒鄰獨映山初盡,晚景相禁雪欲來。」借指月,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迴文五》:「月也異當時,團欒照鬢絲。」
83、望舒:話中為月駕車的神。《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王逸 註:「望舒月御也。」 借指月亮。漢 張衡《歸田賦》:「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盤游

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後漢書·蔡邕傳》:「元首寬則望舒朓,侯王肅則月側匿。」 李賢 註:「望舒,月也。」 晉 張協《雜詩》之八:「下車如昨日,望舒四五圓。」 唐 耿湋《喜侯十七校書見訪》:「誰為(謂)須張燭,涼空有望舒。」
84、微月
:猶眉月,新月。指農歷月初的月亮。晉 傅玄《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杜甫《水會渡》:「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王闓運《七夕立秋作》:「虛庭一葉下,微月千里陰。」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興。」
85、夕輪:指圓月。駱賓王《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葭繁秋引急,桂滿夕輪孤。」
86、夕兔:古代神話謂月中有兔,故用為月亮的代稱。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
87、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 蘇軾《坤成節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歲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陰德之致隆。」
88、小蟾:指月亮。宋 吳文英《霜葉飛·重九》詞:「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89、宵暉:指月亮。元稹《春》:「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
90、宵魄:指月亮。韓愈《會合聯句》:「夏陰偶高庇,宵魄接虛擁。」 廖瑩中 註:「宵魄,謂月。」
91、玄度:月亮。漢 劉向《列仙傳·關令尹贊》:「 尹喜 抱關,含德為務,挹漱日華,仰玩玄度。」
92、玄兔:指月亮。《文選·謝庄<月賦>》:「引玄兔於帝台,集素娥於後庭。」 李周翰 註:「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白行簡《新月誤驚魚賦》:「桂影西南,盡迷玄兔;與波上下,難晦紫鱗。」 寧調元《八月十五夜漫書一律》:「玉宇瓊樓最高處,一天霾霧撥難開。祇憐玄兔千年冷,不見靈槎八月來。」
93、玄陰:指月亮。柳宗元《天對》:「玄陰多缺,爰感厥免。」元稹《賦得九月盡》:「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94、玄燭:指月亮。曹丕《答繁欽書》:「白日西逝,清風赴闈,羅帷徒袪,玄燭方微。」
95、瑤輪:指月亮。明 夏完淳《大哀賦》:「不意瑤輪無長炯之期,玉歷有中屯之會。」
96、瑤兔:指月亮。唐 王勃《上明員外啟》:「側聞金烏聳轡,俯圓燧而抽光;瑤兔浮輪,候方諸而吐液。」 唐 黃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風微月明,瑤兔無煙,銅龍有聲。」
97、瑤月:月亮的美稱。 唐 令狐楚《還珠亭賦》:「掩星彩,迷瑤月。」 金 王庭筠 《清平樂·應制》:「瓊枝瑤月,簾卷黃金闕

。」
98、夜光:月亮。《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王逸 註:「夜光,月也。」 三國 魏 曹植《芙蓉賦》:「其始榮也,皦若夜光尋扶桑 ;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暘谷 。」 晉 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築圓邱以視朝日,飾瑤階以揖夜光。」
99、夜明:月亮。明
張居正《郊禮新舊考》:「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風雷從祀。」
100、夜魄:指月亮。前蜀 韋庄《三堂東湖作》:「蟾投夜魄當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

月亮的別名
2007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下午 09:59
1.白兔(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2.白玉盤(呼作白玉盤。大明夜已殘)

3.半輪(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4.寶鏡

5.冰壺(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6.冰鑒(絳河冰鑒朗,黃道玉輪巍)

7.冰鏡(團團冰鏡葉清輝)

8.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9.冰盤(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10.冰魄

11.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2.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

13.蟾宮(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14.蟾光(仰首望蟾光, 無蹤亦無影)

15.蟾盤(共看蟾盤上海涯)

16.嫦娥(嫦娥出復還, 似訴無限情)

17.方暉(方暉竟戶入,圓影隙中來)

18.飛鏡(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19.飛輪(飛輪了無轍,明鏡不安台)

20.顧菟(陽鳥未出谷,顧菟半藏身)

21.掛鏡(台前疑掛鏡,簾外似懸鉤)

22.廣寒(深守廣寒內, 時思海上生)

23.桂宮(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24.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25.恆娥

26.金波(月穆穆似金波)

27.金鏡(何人玉匣開金鏡)

28.金盆(牆西雲正黑,趾趾墮金盆)

29.明鏡(飛輪了無轍,明鏡不安台)

30.清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31.瓊闕(細雨蒙瓊闕, 濃雲蔽玉京)

32.秋影(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33.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

34.素月(太陰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5.太陰(太陰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6.兔影(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盧照鄰)

37.懸鉤(台前疑掛鏡,簾外似懸鉤)

38.瑤台鏡(又疑瑤台鏡)

39.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

40.銀盤(月從海東來,徑尺熔銀盤)

41.銀闋珠宮(身游銀闋珠宮,俯看積氣蒙蒙)

42.幽陽(徽月生西

海,幽陽始化升)

43.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

44.玉弓

45.玉鉤(春晚妝初罷,遙天系玉鉤)

46.玉京(細雨蒙瓊闕, 濃雲蔽玉京)

47.玉鏡(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48.玉欄(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49.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50.
玉盤(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51.玉盆(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52.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免,何人張幕遮銀闕)

53.圓蟾(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54.圓影(方暉竟戶入,圓影隙中來)

55.月桂

56.月輪(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歐陽自遠)

㈡ 庾信的主要成就

庾信的文學創作,以他四十二歲時出使西魏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在梁朝,作品多為宮體性質,輕艷流盪,富於辭采之美。羈留北朝後,詩賦大量抒發了自己懷念故國鄉土的情緒,以及對身世的感傷,風格也轉變為蒼勁、悲涼。 前期 庾信在南朝度過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國最為安定的階段,他的《哀江南賦》中描述為「五十年中,江表無事」。他前期的詩文,有供君王消遣娛樂的性質,思想內容輕淺單薄。他在梁時的作品,特別是19歲至36歲在東宮任職期間的詩賦,主要是奉和、應制之作,題材基本上不出花鳥風月、醇酒美人、歌聲舞影、閨房器物的范圍。如《和詠舞》、《奉和初秋》、《鴛鴦賦》等題,屬於蕭綱率領周圍文人同題共作的篇章。這種富於游藝氣氛的創作活動,要求作者適應宮廷的趣味,在應酬捷對中顯露個人的學養與文才。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加上「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使他很快獲得與徐陵齊名的稱譽。
但是,宮廷文學侍臣的角色,不易表達個人的信念或情操。例如庾信有《奉和同泰寺浮圖》一詩,與蕭綱《望同泰寺浮圖》相唱和,詩中所表白的對佛教的傾心,其實是著眼於皇太子的心情,不應據此而得出庾信信佛的簡單判斷。這一情形,也適用於同時的其他東宮文學侍從。
由於蕭綱等人力主新變,影響所及,促使當時的創作爭奇鬥巧,打破陳規,開啟了唐詩、律賦發展的道路。庾信前期的創作,在這方面頗有貢獻,如《烏夜啼》中的七言八句,聲調鏗鏘,已基本符合律詩的平仄。再如《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詩的體制,不但篇幅變長以便鋪敘,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變逐句押韻為數句一轉韻。他早期對詩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視,明代的楊慎及清代的劉熙載都承認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庾信在梁朝積累起來的文學經驗,除了美感形式上的經營,還包括美感內容上的體認。蕭繹說:「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庾信前期已具有「流連哀思」的審美趣味,以綺艷之辭抒哀怨之情。庾信後期的生活經歷,使這種美學追求得到充分實現的土壤,從而達到高於同時代人的藝術境界。 後期 梁朝因侯景之亂而瀕於破碎。梁元帝試圖在江陵復振,卻很快毀於西魏。庾信以使臣身份出使長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歸,歷仕西魏及北周,先後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職。據《周書》本傳記載,他「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他以鄉關之思發為哀怨之辭,蘊含豐富的思想內容,充滿深切的情感,筆調勁健蒼涼,藝術上也更為成熟。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又在《詠懷古跡》中評論其「暮年詩賦動江關」,正是指他後期作品的這種特色。
感傷時變、魂牽故國,是其「鄉關之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庾信遭適亡國之變,內心受到巨大震撼。「正是古來歌舞處,今日看時無地行」 ,這種滄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識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之間,如同 「一馬之奔,無一毛而不動;一舟之覆,無一物而不沉」 。因此,他在抒發個人的亡國之痛時,也能以悲憫的筆觸,反映人民的苦難,並歸咎於當權者內部的傾軋與荒嬉。久居北方的庾信渴望南歸,魂牽夢繞於故國山河。看到渭水,眼前便幻化出江南風景:「樹似新亭岸,沙如龍尾灣,猶言吟溟浦,應有落帆還。」 忽見檳榔,也會勾起思鄉的惆悵:「綠房千子熟,紫穗百花開。莫言行萬里,曾經相識來。」 在《寄王琳》中,庾信接到南方故人的來信後,更禁不住悲慨萬端,《四庫全書總目》稱贊庾信北遷以後的作品「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抽黃對白之中,灝氣舒捲,變化自如」。從《寄王琳》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化精巧為渾成的高超藝術。
嘆恨羈旅、憂嗟身世,是其「鄉關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雖然他北遷以後得到的「高官美宦,有逾舊國」 ,但內心深處感到無異於「倡家遭強聘,質子值仍留」 ,責備自己的羈留為「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 。他的羈旅之恨與憂生之嗟是交織在一起的。他以「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 的意象致概於個人生存的軟弱。庾信自謂晚年所作《哀江南賦》「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倪璠作註解時藉以發揮道:「子山入關而後,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獨此賦而已。」 可謂深契庾信後期文學的精神特質。
他的《擬詠懷二十七首》,以五言組詩的體制,從多種角度抒發凄怨之情,直承阮籍《詠懷》組詩的抒情傳統,尤稱傑作。如其七中借流落胡地、心念漢朝的女子,比喻自己仕北的隱恨與南歸的渴望,真摯感人。又如其十八中所表達的憂思,不只是仕途不達的失意之悲,更是不能為國建勛的失志之慟,因而無法給自己留下排遣或超脫的餘地。此詩中「殘月」四句寫景,句式巧拙相間,且能投射詩人獨有的心境,可見詩人精切渾成的筆力。
由南入北的經歷,使庾信的藝術造詣達到「窮南北之勝」的高度,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典型的意義。庾信汲取了齊梁文學聲律、對偶等修飾辭技巧,並接受了北朝文學的渾灝勁健之風,從而開拓和豐富了審美意境,為唐代新的詩風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備。 庾信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位繼往開來的人物。在鮑照之後的齊、梁、陳三朝和北朝,沒有一個人能和他相比。當時曾有「徐庾體」之說,時人將徐陵與其並列,其實徐陵成就在其之下。庾信兼善眾體、詩賦,文都取得相當高的成就,它是中國文學史上多產的作家之一。
他的詩賦在中國賦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同於前人騷賦,也不同於後人的律賦。他將兩漢以散文入賦變為以駢文入賦,使賦更具有形式美,將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同時,庾信還開唐人以詩入賦的先河,唐代王勃、駱賓王的駢作皆受其影響。六朝駢文盛極,而庾信可謂集大成者。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詩人,他飽嘗分裂時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卻結出「窮南北之勝」 的文學碩果。他的文學成就,昭示著南北文風融合的前景。 宇文護:庾信南人羈士,至孝天然,居喪過禮,殆將滅性,寡人一見,遂不忍看。
王通:徐陵、庾信,古之誇人也,其文誕。
李延壽:①梁自大同之後,雅道淪缺,漸乖典則,爭馳新巧。簡文(蕭綱)、湘東(蕭繹)啟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詞尚輕險,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聽,蓋亦亡國之音也。 ②王褒、庾信、顏之推、虞世基、柳抃、許善心、明克讓、劉臻、王貞、虞綽、王胄等,並極南土譽望,又加之以才名,其為貴顯,固其宜也。
令狐德棻:爾其荊、衡杞梓,東南竹箭,備器用於廟堂者眾矣。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籠於一代。是時,世宗雅詞雲委,滕、趙二王雕章間發。咸築宮虛館,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閭閻之士,莫不忘味於遺韻,眩精於末光。猶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然則子山之文,發源於宋末,盛行於梁季。其體以淫放為本,其詞以輕險為宗。故能誇目侈於紅紫,盪心逾於鄭、衛。...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詞賦之罪人也。
張說:蘭成追宋玉,舊宅偶詞人。筆涌江山氣,文驕雲雨神。
杜甫:①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③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楊慎:庾信之詩,為梁之冠冕,啟唐之先鞭。
夏完淳:蘇屬國(蘇武)之旄節終留, 庾開府之江關永棄。
王夫之:文章之體,自宋、齊以來,其濫極矣。人知其淫艷之可惡也,而不知相率為偽之尤可惡也。南人倡之,北人和之,故魏收、邢子才之徒,與徐、庾而相彷彿。懸一文章之影跡,役其心以求合,則弗論其為駢麗、為輕虛、而皆偽。人相習於相擬,無復有繇衷之言,以自鳴其心之所可相告者。其貞也,非貞也;其淫也,亦非淫也;而心喪久矣。
紀昀:庾信駢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導四傑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
劉熙載:庾子山《燕歌行》開初唐七古,《烏夜啼》開唐七律,其他體為唐五絕、五排所本者,尤不可勝舉。
林紓:子山《哀江南賦》,則不名為賦,當視之為亡國大夫之血淚。
劉師培:庾子山等哀艷之文用典最多…其情文相生之致可涵泳得之,雖篇幅長而絕無堆砌之跡…故知堆砌與運用不同,用典以我為主,能使之入化,堆砌則為其所囿,而滯澀不靈。
錢基博:雕畫奇辭,日競於繁采;而能者為之,殊別在氣,干以風力,藻耀高翔,大雅不群,是則庾信、徐陵其人也。...然其才華富有,綺麗之作,本自青年漸染南朝數百年之靡。及其流轉入周,重以飄泊之感,調以北方清健之音,故中年以後之作,能湔灑宮體之綺艷,而特見蒼涼。隨事著色,善於敷揚,流連篇章,感慨興廢,景自衰颯,語必清華;發愀愴之詞,擅雕蟲之功。尤善用事,據古況今,屬辭比事,而出之以沉鬱頓挫,所以堆砌化為煙雲。才藻宏富,自然健舉,植骨不高而氣則雄。舉止軒昂,動多振絕,所以麗典新聲,絡繹奔會,而不傷於襞積。余嘗謂韓愈之古文,於渾灝中見矜重;而信之駢文,於整麗中出疏盪。韓愈雄而不快,而信密而能疏,組織出以流美,健筆寓於綺錯。蓋上摩漢魏辭賦之壘,下啟唐宋四六之塗,實以信管其樞也。
錢鍾書:子山詞賦,體物瀏亮、緣情綺靡之作,若《春賦》、《七夕賦》、《燈賦》、《對燭賦》、《鏡賦》、《鴛鴦賦》,皆居南朝所為。及夫屈體魏周,賦境大變,惟《象戲》、《馬射》兩篇,尚仍舊貫。他如《小園》、《竹杖》、《邛竹杖》、《枯樹》、《傷心》諸賦,無不託物抒情,寄慨遙深,為屈子旁通之流,非復荀卿直指之遺,而窮態盡妍於《哀江南賦》。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運故實,明麗中出蒼渾,綺縟中有流轉;窮然後工,老而更成,洵非虛說。
毛澤東曾說過,南北朝作家,妙筆生花者,遠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㈢ 月亮為什麼又叫「玄度 」

我來回答你!

只有出處,沒有傳說!

月亮有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至少有數百種之多,每一種稱呼都反映了作者當時寫作是的心境,沒有其他更深的含義。月亮比較有名的別稱有150種之多。下面我羅列其中的三分之一,你就明白了「玄度」沒有那麼「玄」,幾百年後的謝庄千古名篇《月賦》還稱之為「玄兔」呢!

月亮的別稱150例(按字母順序排列)(二)

51、寒璧:喻月亮。陸游《大醉梅花下走筆賦此》:「酒闌江月上,珠樹掛寒璧。」 陸游《秋夜獨過小橋觀月》:「乍圓素月升寒璧,欲散微雲蹙細鱗。」

52、寒蟾:指月亮。傳說月中有蟾,故稱。唐 劉禹錫《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二十二韻》:「管弦喧夜景,燈燭掩寒蟾。」 宋 張銑《玉樹後庭花》詞之二:「青驄一騎來飛鳥,靚妝難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53、寒魄:指月亮。亦指月光。唐 劉得仁《對月寄雍陶》:「圓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中秋月》:「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過皋亭龍居灣宿永慶禪院同一濂澄心恆可諸上人步月》:「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54、寒兔:傳說月中有玉兔,故稱。李賀《李憑箜篌引》:「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王琦匯解:「寒兔謂秋月。」

55、寒玉:指月。李賀《江南弄》:「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帖寒玉。」 宋 呂渭老《念奴嬌·贈希文寵姬》:「暮雲收盡,霽霞明高擁一輪寒玉。」

56、寒月:清冷的月亮。李白《望月有懷》:「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元 吳澄《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不怕狂風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棲鴉。」

57、金蟾:月亮的別稱。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漢 張衡《靈憲》:「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唐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書懷》:「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明 高啟《賦趙王孫家琵琶詩》:「夢斷金蟾隔煙小,青冢理聲秋不曉。」

58、金娥:指神話傳說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唐 許敬宗《奉和喜雪應制》:「騰華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李白《明堂賦》:「玉女攀星於網戶,金娥納月於璇題。」

59、金鏡:喻月亮。元稹《泛江翫月》:「遠樹懸金鏡,深潭倒玉幢。」 陸游《隔浦蓮近拍》:「煙霏散,水面飛金鏡,露華冷。」 劉克庄《水調歌頭·癸卯中秋作》:「競看姮娥金鏡,爭信仙人玉斧,費了一番修。」

60、金盆:喻圓月。楊萬里《攜酒夜覓羅季周》:「淡月輕雲相映著,淺黃帕子裹金盆。」

61、金魄:滿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萬頃臨池玩月》:「玉流含吹動,金魄度雲來。」 李白《古風》之二:「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王琦 註:「金魄者,是言滿月之影,光明燦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白居易《首夏同諸校正游開元觀因宿玩月》:「須臾金魄生,若與吾徒期。」

62、金兔:月的別稱。南朝 梁 劉孝綽《林下映月》:「攢柯半玉蟾,裛葉彰金兔。」 隋 江總《答王筠早朝守建陽門開》:「金兔猶懸魄,銅龍欲啟扉。」 唐 盧仝《月蝕》:「朱弦初罷彈,金兔正奇絕。」

63、冷月:月亮。月光給人以清冷之感,故稱。蘇軾《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華燈閟艱歲,冷月掛空府。」《紅樓夢》第七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

64、滿魄:圓月。唐 趙蕃《月中桂樹賦》:「杳杳低枝,拂孤輪而挺秀;依依密樹,侵滿魄而含芳。」 元 柳貫《晚渡揚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閣舟風雨竟夕》:「乘流俟滿魄,明夕異今昨。」

65、明蟾:古代神話稱月中有蟾蜍,後因以「明蟾」為月亮的代稱。唐 舒元輿《坊州按獄蘇氏庄記室二賢自鄜州走馬相訪》詩:「陽烏忽西傾,明蟾掛高枝。」 明 劉基《次韻和十六夜月再次韻》:「永夜涼風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66、千里燭:指明月。宋 陶谷《清異錄·天文》:「道士王致一曰:『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錢,在家則為扇子燈,出路則為千里燭。』」

67、清蟾:稱澄澈的月亮。因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稱月。亦用以比喻圓鏡。宋 張先《於飛樂令》:「寶奩開,菱鑒靜,一掬清蟾。」 宋 賀鑄《採桑子·羅敷歌》:「犀塵流連。喜見清蟾似舊圓。」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已饒瑞莢明朝滿,先借清蟾一夜圓。」

68、清規:指月亮。唐 齊己《中秋月》:「空碧無雲露濕衣,群星光外涌清規。」

69、卿月:月亮的美稱。亦借指百官。語出《書·洪範》:「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 孔傳:「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別。」 孔穎達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 岑參《西河太守杜公輓歌》:「惟余卿月在,留向 杜陵 懸。」杜甫《暮春江陵送馬大卿赴闕下》詩:「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浦起龍心解:「卿月升,恩命起召也。」 清 趙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懷亡友璞函》:「即今奏凱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屢遷。」

70、卻月:半圓的月亮。《南史·侯景傳》:「城內作迂城,形如卻月以捍之。」

71、麝月:指月。南朝 陳 徐陵《<玉台新詠>序》:「金星將婺女爭華,麝月與嫦娥競爽。」 明 唐寅《詠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輪三五夜,玉人聯漿出靈娥。」

72、素娥:亦用作月的代稱。《文選·謝庄<月賦>》:「引玄兔於帝台,集素娥於後庭。」 李周翰 註:「常娥竊葯奔月,因以為名。月色白,故雲素娥 。」 李商隱《霜月》:「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月下梨花》詩之一:「莫遣風吹廻作態, 素娥應妬舞《霓裳》。」 郁達夫《舊歷八月十六夜觀月》:「窗外素娥窗內客,分明各自夢巫陽 。」

73、素魄:月的別稱,亦指月光。南朝 梁簡文帝《京洛篇》:「夜輪懸素魄,朝光盪碧空。」 孟郊《立德新居》詩之五:「素魄銜夕岸,綠水生曉潯。」 周邦彥《倒犯·新月》:「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水滸傳》第二回:「彩霞照萬里如銀,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乙卯二月望夜與胡豫生觀月有詠》:「素魄行無極,光霽曠來臨。」

74、太陰:謂月亮。日月對舉,日稱太陽,故月稱太陰: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唐 楊炯《盂蘭盆賦》:「太陰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裊。」 清 龔自珍 《敘嘉定七生》:「抱秋樹之晨華,指太陰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詩:「那晝間的太陽,夜間的太陰,只不過是那明鏡中的你自己的虛影。」神話中指月神。《西遊記》第九五回:「 太陰道:『與你對敵的這個妖邪,是我廣寒宮搗玄霜仙葯之玉兔。』」指月宮。 清 洪升《長生殿·聞樂》:「吾乃嫦娥是也,本屬太陰之主,浪傳後羿之妻。」

75、太陰精:指月亮。古人以為月乃太陰之精。唐 張祜《中秋夜杭州玩月》:「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

76、天鏡:指明月。唐 宋之問《游禹穴回出若邪》:「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明 王世貞《月夜步西園積雪有述》詩:「冰壺初世外,天鏡忽林端。」

77、天眼:指月亮。唐 盧仝《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劉基《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

78、兔鉤:彎月。唐 崔櫓《過南城縣麻姑山》:「斜倚兔鉤孤影伴,校低仙掌一頭來。」

79、兔輪: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葯,故稱。唐 元稹《夢上天》:「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80、兔魄:月亮的別稱。《參同契》卷上:「蟾蜍與兔魄,日月無雙明。」 元 范梈《贈郭判官》:「慈烏夜夜向人啼,幾度紗窗兔魄低。」 明 劉基《怨王孫》:「兔魄又滿,天長鴈短。」《剪燈餘話·江廟泥神記》:「俄而兔魄將低,雞聲漸動。」

81、兔華:明月。清 陳維崧《水調歌頭·汾西侯仲輅示我九日紀夢詞二闋依韻奉和》之二:「天上兔華滿,只照別家圓。」

82、兔月:月亮的別名。 北周 庾信《七夕賦》:「兔月先上,羊燈次安。」 唐 楊師道《闕題》:「羊車詎畏青門閉,兔月今宵照後庭。」

82、團欒:指圓月。林逋《又詠小梅》:「摘索又開三兩朵,團欒空繞百千回。荒鄰獨映山初盡,晚景相禁雪欲來。」借指月,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迴文五》:「月也異當時,團欒照鬢絲。」

83、望舒:話中為月駕車的神。《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王逸 註:「望舒月御也。」 借指月亮。漢 張衡《歸田賦》:「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盤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後漢書·蔡邕傳》:「元首寬則望舒朓,侯王肅則月側匿。」 李賢 註:「望舒,月也。」 晉 張協《雜詩》之八:「下車如昨日,望舒四五圓。」 唐 耿湋《喜侯十七校書見訪》:「誰為(謂)須張燭,涼空有望舒。」

84、微月:猶眉月,新月。指農歷月初的月亮。晉 傅玄《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杜甫《水會渡》:「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王闓運《七夕立秋作》:「虛庭一葉下,微月千里陰。」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興。」

85、夕輪:指圓月。駱賓王《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葭繁秋引急,桂滿夕輪孤。」

86、夕兔:古代神話謂月中有兔,故用為月亮的代稱。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

87、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 蘇軾《坤成節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歲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陰德之致隆。」

88、小蟾:指月亮。宋 吳文英《霜葉飛·重九》詞:「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89、宵暉:指月亮。元稹《春》:「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

90、宵魄:指月亮。韓愈《會合聯句》:「夏陰偶高庇,宵魄接虛擁。」 廖瑩中 註:「宵魄,謂月。」

91、玄度:月亮。漢 劉向《列仙傳·關令尹贊》:「 尹喜 抱關,含德為務,挹漱日華,仰玩玄度。」

92、玄兔:指月亮。《文選·謝庄<月賦>》:「引玄兔於帝台,集素娥於後庭。」 李周翰 註:「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白行簡《新月誤驚魚賦》:「桂影西南,盡迷玄兔;與波上下,難晦紫鱗。」 寧調元《八月十五夜漫書一律》:「玉宇瓊樓最高處,一天霾霧撥難開。祇憐玄兔千年冷,不見靈槎八月來。」

93、玄陰:指月亮。柳宗元《天對》:「玄陰多缺,爰感厥免。」元稹《賦得九月盡》:「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94、玄燭:指月亮。曹丕《答繁欽書》:「白日西逝,清風赴闈,羅帷徒袪,玄燭方微。」

95、瑤輪:指月亮。明 夏完淳《大哀賦》:「不意瑤輪無長炯之期,玉歷有中屯之會。」

96、瑤兔:指月亮。唐 王勃《上明員外啟》:「側聞金烏聳轡,俯圓燧而抽光;瑤兔浮輪,候方諸而吐液。」 唐 黃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風微月明,瑤兔無煙,銅龍有聲。」

97、瑤月:月亮的美稱。 唐 令狐楚《還珠亭賦》:「掩星彩,迷瑤月。」 金 王庭筠 《清平樂·應制》:「瓊枝瑤月,簾卷黃金闕。」

98、夜光:月亮。《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王逸 註:「夜光,月也。」 三國 魏 曹植《芙蓉賦》:「其始榮也,皦若夜光尋扶桑 ;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暘谷 。」 晉 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築圓邱以視朝日,飾瑤階以揖夜光。」

99、夜明:月亮。明 張居正《郊禮新舊考》:「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風雷從祀。」

100、夜魄:指月亮。前蜀 韋庄《三堂東湖作》:「蟾投夜魄當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

㈣ 一條狗的條屬於什麼詞性

一條狗的條是個單位代詞,又稱量詞。

㈤ 條的偏旁名稱是什麼

「條」,漢字,筆畫共7畫,部首為「木」部。 字意有多種,泛稱條形的東西。「條」有很多詞性,可作為量詞,形容詞,副詞,動詞。但以作量詞使用時居多。
條 tiáo (1) ㄊㄧㄠˊ (2) 植物的細長枝:枝~。柳~兒。荊~。 (3) 泛稱條形的東西:~子。面~兒。便(bi刵 )~兒。金~。鐵~。 (4) 細長的形狀:~形。~紋。~案。~幾(j?)。~凳。~幅(直掛的長條字畫)。苗~。身~。 (5) 項目,分項目的:~例。~令。~文。~陳(a.分條敘述;b.舊時向上級分條陳述的文件)。 (6) 層次,秩序:~理。~貫。有~不紊。 (7) 量詞。 (8) 鄭碼:RSF,U:6761,GBK:CCF5 (9) 筆畫數:7,部首:木,筆順編號:3541234 參考詞彙 --------------------------------------------------------------------------------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基本詞義 -------------------------------------------------------------------------------- 條 tiāo (1) ㄊㄧㄠˉ (2) 挑取:「蠶月~疊」。 (3) 鄭碼:RSF,U:6761,GBK:CCF5 (4) 筆畫數:7,部首:木 -------------------------------------------------------------------------------- 條 tiáo [名] (1) (形聲。從木,攸(yōu)聲。本義:小枝) (2) 同本義 [twig] 條,小枝 也。——《說文》 桑柳丑條。——《爾雅》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周南·汝墳》 高柯擢條干,遠眺同天色。——陶潛《聯句》 疏條交映。——吳均《與朱元思書》 柳條將舒。——明·袁宏道《滿井游記》 養其旁條。——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3) 如:條枚(枝幹);條枝(樹枝);條柯(枝條);條修葉貫(枝長葉連。比喻有條理、有系統);條葉(枝葉。比喻分支;支派);條蔓(枝蔓);條干(枝幹) (4) 泛指一般長條形的物體 [strip] 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中。——北周·庾信《七夕賦》 (5) 又如:長條巨幅;口條(用作食品的豬舌或牛舌);發條;肋條;齒條;苗條;爐條;氈條;通條;輻條;布條 (6) 條款;項目[clauses] 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戰國策·秦策》 (7) 又如:條會(條目大綱);條領(條目要領);條匯(條目類別);條秩(條目次第) (8) 條理;次序 [order]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書·盤庚上》 (9) 如:有條不紊 (10) 姓 詞性變化 -------------------------------------------------------------------------------- 條 tiáo [量] (1) 用於長條形的東西。 (2) 如:一條街(路、公路、鐵路);一條河(江、溝、渠、小溪);一條山脈;一條褲子(裙子);兩條繩子(帶子、鞭子、電線);在紙上畫了三條線;幾條口袋(麻袋);一條床單(毯子、被子、被面、被裡) (3) 引申用於人體。 (4) 如:一條人命;一條好嗓子;要跟群眾一條心,不要兩條心 (5) 用於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條計策(妙計);一條正確路線;兩條意見(建議);十條罪狀;只有一條出路;這一版共有九條新聞(消息) 條 tiáo [形] (1) 長方形的 [rectangular]。 (2) 如:條幾(長方形的幾案);條子(長方形的紙張;便條);條石;條桌;條褥;條櫃;條凳 (3) 長條形的 [long and narrow]。 (4) 如:條扇(裱糊後掛起來的畫軸);條印;條田;條盆;條紋;條幅 條 tiáo [副] (1) 逐條地。逐項地 [item by item]。 (2) 如:條分節解(逐條逐節分析);條析(逐條辨析);條呈(分條陳述的呈文);條比(分項排列);條正(逐條訂正);條疏,條奏(逐條上奏) 條 tiáo [動] (1) 分列條款、條目[classify;categorize according to article] 其餘事況,條寫如後。——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2) 又如:條寫(分條書寫);條晰(分條敘明);條具(分條開列);條述(分條敘述);條列(分條列舉);條白(分條陳明) (3) 通達 [lesd to] 聲氣遠條。——《漢書·禮樂志》 常用片語 -------------------------------------------------------------------------------- 條案 tiáo』àn [a long narrow table] 一種長一丈左右,寬一尺多的狹長形桌子,用來擺放物品。也叫「條幾」 條播 tiáobō [plant in rows] 沿著一條淺犁溝撒布[種子] 他在玉米的同行中條播大豆,為了同青飼料一起收割 條暢 tiáochàng (1) [be orderly and logic]∶[文章] 文章思路通暢而又條理分明 洞條暢而罕節兮。——王褒《洞簫賦》 這篇文章文筆不夠條暢 (2) [luxuriant;flourishing;prosperous]∶茂盛;興盛 條陳 tiáochén (1) [present item by item]∶分開條目來述說 (2) [memoranm to a superior officer]∶舊時下級向上級分條講述事情、建議或意見的文書 上條陳 條凳 tiáodèng [bench] 長條形的凳子 條分縷析 tiáofēn-lǚxī [make a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arrange and speak of points in order] 形容分析得條理分明,極為嚴謹 條貫 tiáoguàn (1) [system]∶一個事情的內部結構,條理 治亂之條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 [sequence;order;proceres]∶做事的順序或手續 條規 tiáoguī [regulations;rules] 條例;規則 條痕 tiáohén (1) [weal;wale]∶皮膚上的條狀痕,尤其是被鞭抽打的 (2) [streak]∶礦物在無釉的白磁板上劃過時留下的痕跡。其顏色可用來鑒定礦物 條件 tiáojiàn (1) [facter;string;condition] (2) 事物存在、發展的影響因素 (3) 所具備或處於的狀況 條件反射 tiáojiàn fǎnshè [conditioned reflex] 條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後天學習和訓練而建立 條款 tiáokuǎn [clause;article;provision;term] 公文或法規等上的條目款項 條理 tiáolǐ [proper presentation;methods;orderliness] 有秩序的安排、發展或分類;章法 條理甚詳。——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這本書完全缺乏條理性 條例 tiáolì (1) [regulations;ordinance]∶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的法律文件 安全條例 (2) [rules]∶也指團體制定的章程 組織條例 條令 tiáolìng [regulation] 用簡明條文規定的通過命令頒布的關於軍隊戰斗、生活等的行動准則 內務條令 條目 tiáomù (1) [clauses and subclauses in a document]∶規章、條約等的項目 (2) [entries in a dictionary]∶字典、詞典中的一整條 條施 tiáoshī [row replacement] 一種施肥方法,在作物行間靠近作物根處開一條溝,把肥料施入溝里。也叫「溝施」 條條 tiáotiao (1) [regulations]∶人為制定的一些條文、規定等 我最不喜歡這些條條框框了 (2) [vertical system]∶縱向的組織系統或領導關系 要干好這項工作,一定要注意條條和塊塊的關系 條條大路通羅馬 tiáotiáo dàlù tōng luómǎ [There are more ways to the wood than one;All roads lead to Rome] 比喻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近似「殊途同歸」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不管幹哪一行,都是為了促進祖國實現四化這個目的 條條框框 tiáotiao-kuàngkuang [trammels of outmoded ideals;regulations and fetters] 被認為是過了時的或被認為是與所謀求的發展相抵觸並起妨礙作用的理論、概念或實踐 17世紀由清教徒從英國帶到美國的種種文化條條框框 條文 tiáowén [article;clause] 法令、條例、章程等的分條說明的文字 憲法條文 遺囑條文 條紋 tiáowén (1) [streak;stripe]∶條形的花紋 (2) [fringe]∶干涉或衍射產生的亮帶或暗帶 干涉條紋 條形 tiáoxíng [bar] 指狹而長的兩側略平行的形狀;特指此形狀的葉片。也稱「線形」 條形磁鐵 tiáoxíng cítiě [bar magnet] 形狀為條形,磁極在其兩端的磁鐵 條約 tiáoyuē [treaty;pact] 由授權代表正式簽字、得到國家合法權威批準的在兩個或更多的政府當局(如國家或君主)之間簽署的契約 條子 tiáozi (1) [long narrow;slip;strip]∶狹窄細長的東西 (2) [brief informal note]∶記有事情的紙條 (3) [gold bar] [方]∶金條 漢譯英 -------------------------------------------------------------------------------- 條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English -------------------------------------------------------------------------------- 條 ( 條 ) Ti á o Vegetative and thin long. The 泛 calls a thing of form. Long thin shape. Item,item purpose. Level of structure,order. Measure phrase. 條 ( 條 ) Ti ā o Pick.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㈥ 針鼻的基本資料

【詞目】針鼻
【讀音】zhēn bí
【釋義】針尾供穿線的孔。
【出處】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倪璠註:「《西京雜記》曰:『 漢采女常於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已習之。』《荊楚歲時記》曰:『七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以乞巧。』」

㈦ 針線盒裡的穿針器不知道怎麼用

1.針鼻向下,針孔向前插入頭部的小孔

(7)庾信七夕賦擴展閱讀

1.將線穿入針孔。 北周 庾信 《對獨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

2. 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穿七孔針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賦》:「海人支石之機,江女穿針之閣。」 明 何景明 《七夕》詩:「閨中擣素思關塞,樓上穿針待女牛。」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席散後,我忽憶未效穿針乞巧故事,否則也在黑暗中撮弄她們一下子,增些歡笑。」

3.籃球術語,球員投籃後在球不接觸籃框和籃板的情況下穿過籃框得分。

熱點內容
軍歌白蘭花 發布:2025-07-27 07:22:16 瀏覽:23
白百合拒拍 發布:2025-07-27 07:22:16 瀏覽:644
蘭花花色遺傳 發布:2025-07-27 07:21:39 瀏覽:940
牡丹花芽圖 發布:2025-07-27 07:21:33 瀏覽:834
坦尼克玫瑰花 發布:2025-07-27 07:20:07 瀏覽:1000
紅綉球插花 發布:2025-07-27 07:13:42 瀏覽:172
平頂山插花班 發布:2025-07-27 07:07:18 瀏覽:689
電影版茶花女 發布:2025-07-27 07:05:52 瀏覽:287
蘭花花開啦 發布:2025-07-27 07:05:40 瀏覽:511
情人節快樂英文怎麼讀 發布:2025-07-27 07:05:40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