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朵菇
A. 安徽地區有什麼菌菇
選准時機。 一般在春秋中旬的雨後最適合採摘。樅樹菇目前無法人工培育,只有到山野去採摘。
2.
選好地點。 樅樹菇喜陰涼,濕潤的環境,所以在山林的迎風面有較大的發現幾率。作為菌類,樅樹菇的菌絲常年生在在地下,只有在溫度、濕度適宜的情況下才長出。而且樅樹菇的菌絲經常和樅樹、杉木、荊棘等植物根系共生,所以在樹底下或者...
3.
菇路。 因為它的菌絲在地下常年存在,所以地表上的菌體容易按照一種類似弧線的形狀集中連片生長,宿松人習慣成為「菇路」 。所以只要發現一個樅樹菇,就可以四下張望,仔細尋找附近的區域,一般也可以發現很多的樅樹菇。
4.
安全事項。 在山林採摘,由於草叢林可能暗藏蝮蛇等毒蛇,所以要注意穿靴子上山,而且手中要准備一根木條,先探視草叢後再採摘。最好結伴去採摘。
B. 市面上賣的白色的湯圓狀的蘑菇叫什麼菇
那是雙孢菇
雙孢菇(俗稱圓蘑菇,洋蘑菇),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科,屬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稻草、麥草豐富,氣候比較適合雙孢菇的生長,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我國現在栽培的品種有AS2796,As3303,浙農1號,等.
養料:雙孢菇是一種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配料時,在作物秸稈(麥秸草、稻草)中加入適量的農家糞(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糞尿等),還須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養分。合理的配方是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基本條件。
溫度:雙孢菇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4℃-32℃,最適溫度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5℃-25℃,最適溫度14℃-18℃。
濕度: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絲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85%-95%,過干或過濕對菌絲體生長都不利。
酸鹼度(PH):雙孢菇宜偏鹼性,偏酸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都不利,而且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范圍是5—8,最適7—8,進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至7.5-8,土粒的PH值應在8—8.5。每採收完一期菇噴水時加少許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雜菌孳生。
空氣: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生長的,但不能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陰暗的環境下長得潔白、肥大,若光線太強,長出的子實體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價值差。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價值和效益
雙孢菇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效果。鮮菇蛋白質含量為35%—38%,營養價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稱。深受國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青睞。
安徽省臨泉縣利用秸稈和牛糞做培養料,大面積發展雙孢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效益,農戶型菇棚一般每平方米第一年投資40元左右,第二年投資15元左右,每平方生產鮮菇10—15公斤,每公斤收購價格6—8元。
牛糞的准備
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干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後牆面都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是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後,及時拉到曬糞場晾曬。曬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濕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曬干,曬成牛糞餅。切記:晾曬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曬干,即使曬干最後也是粉狀不易儲存。
牛糞曬干後,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室內儲存,防止霉變。
牛糞的晾曬不是高深的學問,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根據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晾曬方法,歸根結底是把牛糞曬干成餅狀以便儲存。
C. 像黃色網中間長著一朵蘑菇請問是什麼東西
黃裙竹蓀,有毒,不能吃呀。白的就是美味。
黃裙竹蓀
Dictyophora mulicolor Bork.et Br.
提示:此菌有小毒,不可以食用。
中文學名 :黃裙竹蓀
中文別名 :黃網竹蓀、仙人傘
界 :植物界
門 :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亞門 :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綱 :腹菌綱(Gasteromycetes)
目 :鬼筆目(Phallales)
科 :鬼筆科(Phallaceae)
屬 :竹蓀屬(Dictyophora),有資料歸為仙人傘屬
種 :黃裙竹蓀 (Dictyophora mulicolor Bork.et Br.)
分布 :分布於中國江蘇、湖南、安徽、雲南、廣東、台灣、香港、海南、西藏等地區
黃裙竹蓀黃別名:網竹蓀、仙人傘。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高8-18cm。菌蓋鍾形,具網格,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體,頂平,有一孔口。菌幕檸檬黃色至桔黃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狀,從菌該邊沿下垂長6.5-11cm,下緣直徑8-13cm,網眼多角形,眼孔直徑約2-5 mm,菌柄白色或淺黃色,海綿狀,中空,長7-15cm,粗 1.6-3cm。
夏季在竹林、闊葉林地上散生。分布於我國江蘇、湖南、安徽、雲南、廣東、台灣、香港、海南、西藏等地區。
此種多有毒,不宜採食,可供葯用。將子實體浸泡於濃度為70%的酒精中,作為外塗葯用,可治療腳癬。
D. 安徽的蘑菇有哪些
你好 蘑菇,是這個植物的泛稱,種類有許多,因此別名也有許多。蘑菇分有毒和無毒(可食)兩大類。此篇寫的是可食類。可食品種有洋蘑菇、雞腿蘑菇、蘑菇蕈、肉蕈……京西的俗名很多,有京蘑、松蘑、肉蘑、草蘑、平蘑和喇叭張…… 蘑菇,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科。子實體群生或叢生,菌蓋直徑7-12厘米,初扁半球形,後平展,表面不沾,有白色、灰色、黃色或淺褐色。菌肉質厚,緊密,為白色或淺黃色。菌褶初為淺紅色,後變紫禢色,稠密。菌柄近圓柱狀,與菌蓋同色。菌環生菌褶中部,白色膜質,易消失。擔子頂生兩個擔孢子,橢圓形,紫褐色。 蘑菇在全國廣為分布。京西廣袤的山場,蘑菇資源極為豐富。夏末秋初,正是拾蘑菇的好季節。山區農家幾乎家家都存有干蘑菇,逢年過節取出即可烹制美味佳餚。平時親朋友好友光臨,或是上級幹部下鄉,一般都能吃上蘑菇炒肉、小雞燉蘑菇等家鄉美味。
E. 雷達菇學名是什麼
這個雷達菇應該是當地地方俗稱。在菌類學名裡面沒有這個名稱。最好能夠提供圖片。以便辨認。
目前國內野生食用菌有將近上千種,但是能夠人工種植的只有五六十種。所以這種菇是否能夠人工種植。還需要根據學名來確定。
目前許多野生菌類還在人工馴化或者研究開發之中。還有很多珍貴的野生菌類等待開發。
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原本資源豐富的地區生物多樣性也日趨降低,包括食用菌在內的生物生存壓力在不斷的加大,帶來了生存危機,有的物種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因此,食用菌的資源收集保護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實際上野生食用菌的引種馴化就是很好的保育方式,屬於異地保育。在過去的20年中我國在食用菌引種馴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這些種類僅占我國大型真菌總數的0.7%,此項研究仍有巨大潛力。如能在子囊菌(如蟲草、羊肚菌)、共生菌(如松茸、牛肝菌) 和一些我國特有的食葯用菌的引種馴化與栽培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出具有知識產權的菇類品種,資源優勢就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
F. 安慶宿松有一中菌.在那裡叫六面子菇.請問學名叫什麼
俗稱三九菇,學名是松乳菇,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狀,伸展後下凹,邊緣最初內卷,後平展,濕時粘,無毛,蝦仁色,胡蘿卜黃色或深橙色, 喜生於松樹叢中,有或沒有顏色較明顯的環帶,花紋酷似松樹的年輪。後色變淡,傷後變綠色,特別是菌蓋邊緣部分變綠顯著。菌肉初帶白色,後變胡蘿卜黃色。乳汁量少,桔紅色,最後變綠色,菌褶與菌蓋同色,稍密,近柄處分叉,褶間具橫脈,直生或稍延生,傷後或老後變綠色。菌柄 長2-5cm,粗0.7-2cm,近圓柱形並向基部漸細,有時具暗橙色凹窩,色同菌褶或更淺,傷後變綠色,內部松軟後變中空,菌柄切面先變橙紅色,後變暗紅色。 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於我國浙江、香港、台灣、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江蘇、安徽、江西、甘肅、青海、四川、湖北、雲南 、新疆、西藏等地區。-----湖南(湘西北地處雲貴高原東麓,屬武陵山中心地帶,是其主要的產地.) 可食用。味道柔和,後味稍辛辣,味好。往往產量大,便於收集、加工、銷售。子實體含橡膠物質。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與松杉、鐵杉、冷杉、高山松馬尾形成菌根。 此菇又名「重陽菌」、「雁鵝菌」,每年的九月至十月生長,越是雨季、氣候越潮濕,草叢中就長得越多。重陽菌燉豬肉可算是菜餚中就極品,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味道極其鮮美。重陽菌燉土雞,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高,是秋季進補的佳餚。 據說生長重陽菌的地方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馬尾松樹、沙性壤土、雨水,採集較為困難,產地老百姓一般夜間打手電筒上山,採下後應用冰袋降溫,一般只可保鮮三天,所以彌足珍貴。相傳1945年8月廣島原子彈襲擊後,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菌,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 有關資料記載,重陽菌是一種珍貴的真菌,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多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還含有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PP等元素,不僅味道鮮美可口,還具有葯用價值,能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及治療糖尿病、抗癌等特殊功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重陽菌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王子」。 聽當地人說,重陽菌以十月中上旬採集的肉質最肥厚,更具口感,特別的濃香,極潤滑清爽。
G. 菌類的分類
(1)食用意義上的分類
①食用種類 人工栽培的種類多是作為食物直接食用,採集的野生菌也多是如此,這占食用菌的大多數。如人工栽培的香菇、雙孢菇、木耳等;野生的牛肝菌、雞油菌等。
②葯用種類 是指子實體或菌絲體直接或經加工提取後的產品可作為葯用。如靈芝、天麻等子實體均可切片後作為飲片服用;雲芝、茯苓的子實體和菌絲體都可提取加工成中成葯;槐耳、冬蟲夏草和蛹蟲草工業發酵的菌絲體也都可加工成多種葯劑等。
③食葯兼具種類 多數食用菌類均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如猴頭對消化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密環菌對肝炎有較好的輔助療效,榆耳對痢疾有特效。
(2)營養方式上的分類
①木腐菌 如香菇、滑子菇、木耳等,多以闊葉木本植物的木屑(材)作為栽培基質。野生條件下,常生長於乾枯木上。
②草腐菌 如草菇、姬松茸等,不能利用木質材料,而主要以草本植物特別是禾本科植物的秸稈(如麥秸、稻草、玉米芯等)為主要碳源。在野外常見於腐熟的廄肥和腐爛的草堆中。
③糞生菌 如雙孢菇、大肥菇等,野生條件下,常見於發酵後的牛糞、馬糞的糞堆上;栽培時只可利用草本秸稈,而且需要添加大量的馬糞、牛糞、雞糞、廄肥、化肥等含氮量豐富的原料。
④土生菌 野生條件下,多發生於林地、坡地、水溝旁的地面上。有的其發生處土層下面有其生存的基質(枯枝、腐根等),如雞腿菇、竹蓀等,這類菌較容易人工栽培;而有的則距其生長基質很遠,如羊肚菌,這類菌多數不易人工栽培。
(3)子實體形成和發育所要求的溫度
①高溫菌類 其子實體形成和發育需要較高的溫度(常在25℃以上),菌絲體的生長要求溫度也高於其他菌類。如草菇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適溫為30~32℃,其菌絲生長的適溫達32~35℃。
②中溫菌類 其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適宜溫度在15~25℃,這類菌的菌絲體生長適溫一般在20~25℃,食用菌中這類溫型比較多,如香菇、銀耳、雞腿菇、猴頭等。
③低溫菌類 其子實體形成和發育需要較低的溫度,一般低於15℃,高於這一溫度則不易形成子實體或不能正常發育。如金針菇和滑菇等。
(4)子實體形態結構上的分類
①傘菌類 顧名思義,傘菌是具有傘狀子實體的那些種類,這些傘狀的子實體明顯分化出菌蓋和菌柄兩大形態結構,且菌蓋的下方生有刀片狀的菌褶,菌褶的兩側生有它們的「種子」——擔孢子。大多數常見的食用菌為傘菌類,如雙孢菇、香菇、金針菇、滑菇等,傘菌多為肉質。
②多孔菌類 多孔菌類的子實體形態多樣,有傘狀、扇形、塊狀等多種形狀,質地有肉質、半纖維質和木柱質等,但是,它們形態學上的共同特點是:在菌蓋下方都有管孔狀的繁殖結構。如肉質傘狀的牛肝菌、雞油菌,木柱質扇形的靈芝,肉質塊狀的猴頭和齒菌。
③膠質菌類 膠質菌類的子實體多耳狀或葉狀,有的呈腦狀,質地上多為膠質,如木耳、毛木耳、銀耳、金耳、榆耳、血耳等。它們的繁殖體——擔孢子,都著生於子實體的表層內,有的生於耳片的一側,有的則生於兩側。
④子囊菌類 除上述形態學上的幾大類群外,尚有一些種類,很難劃分形態類群,這些多是人工尚未栽培的種類,如鍾形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的酷似羊肚的羊肚菌,菌蓋酷似馬鞍形的馬鞍菌,還有不規則塊狀的塊菌。這些菌從分類地位上都距上述三大類群較遠,屬於子囊菌亞門。
(5)原基形成和發育對光的需求
①喜光型 在散射光的刺激下,促進子實體分化、發育,如香菇、草菇、滑菇、猴頭菌、側耳類、木耳類。
②中間型 對光線反應不敏感,有無散射光均可發育,如雙孢菇、大肥菇。
③厭光型 無需散射光刺激均可形成子實體,如茯苓、塊菌等地下生的菌類。
食用菌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的方法還有很多種,在此不一一而舉。
H. 拉家常安徽蘑菇怎麼做好吃
用料
雞腿 4個
紅辣椒 三個
蘑菇 100g
土豆 兩個
油 少許
鹽 少許
醬油 生抽 老抽
蒜 三顆
紅酒 一杯
小雞燉蘑菇(安徽版)的做法
准備工作:將雞腿去骨,放入紅酒醬油鹽腌制半個小時。蔥切段,蒜剝皮,辣椒切片。
鍋中倒入油,等油熱了之後,依次放入蔥蒜和辣椒,爆炒出香味
將雞腿肉放入鍋中,將雞腿煎到變了顏色
倒入老抽、生抽、糖和鹽,加入沒過雞肉的水,中火煮
湯快收干時加入土豆蘑菇
湯收干出鍋~
I. 有沒有知道在安徽地方生產的一種俗名叫三九菇(綠面菇)學名叫什麼或者有誰能提供一點資料
一種野菇,當地稱三九菇,一堆一堆生長在樹旁,味鮮美無比,宜湯宜菜,很難找,必須眼明察秋毫心細如發絲的人才能找到
應該是「三九菇」 一般是農歷三月和九月才有的。
只在三月和九月生長,因而得名.這種蘑菇可以賣到十幾元一公斤
安徽安慶宿松就有,太湖也很多地!!
J. 這種磨菇叫什麼名有毒嗎
那是雙孢菇 雙孢菇(俗稱圓蘑菇,洋蘑菇),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科,屬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稻草、麥草豐富,氣候比較適合雙孢菇的生長,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我國現在栽培的品種有AS2796,As3303,浙農1號,等. 養料:雙孢菇是一種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配料時,在作物秸稈(麥秸草、稻草)中加入適量的農家糞(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糞尿等),還須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養分。合理的配方是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基本條件。 溫度:雙孢菇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4℃-32℃,最適溫度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5℃-25℃,最適溫度14℃-18℃。 濕度: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絲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85%-95%,過干或過濕對菌絲體生長都不利。 酸鹼度(PH):雙孢菇宜偏鹼性,偏酸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都不利,而且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范圍是5—8,最適7—8,進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至7.5-8,土粒的PH值應在8—8.5。每採收完一期菇噴水時加少許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雜菌孳生。 空氣: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生長的,但不能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陰暗的環境下長得潔白、肥大,若光線太強,長出的子實體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價值差。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價值和效益 雙孢菇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效果。鮮菇蛋白質含量為35%—38%,營養價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稱。深受國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青睞。 安徽省臨泉縣利用秸稈和牛糞做培養料,大面積發展雙孢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效益,農戶型菇棚一般每平方米第一年投資40元左右,第二年投資15元左右,每平方生產鮮菇10—15公斤,每公斤收購價格6—8元。 牛糞的准備 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干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後牆面都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是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後,及時拉到曬糞場晾曬。曬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濕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曬干,曬成牛糞餅。切記:晾曬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曬干,即使曬干最後也是粉狀不易儲存。 牛糞曬干後,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室內儲存,防止霉變。 牛糞的晾曬不是高深的學問,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根據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晾曬方法,歸根結底是把牛糞曬干成餅狀以便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