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日七情人節

七日七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2-07-15 16:56:05

① 農歷7月7日是什麼節日:中國情人節

問:農歷7月7日是什麼節日?
答:農歷7月7日是中國情人節——七夕,又稱乞巧節版。
七夕節始權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又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古代七夕節有許多有趣又浪漫的節日風俗,單是婦女乞巧,就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等等,形式豐富繁多。此外民間在這一天還要拜織女,由少女、少婦們五六人,多至十來人相約聯合舉辦。
拜織女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② 7月7號是情人節么是農歷還是陽歷啊,到底是哪天

是農歷7月初7。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內、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容,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



(2)七日七情人節擴展閱讀:

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③ 七七情人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今年8月26日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④ 七月初七,是不是情人節

是的,來中國一般把傳統節日七夕源稱作「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4)七日七情人節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

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⑤ 7月7日是情人節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節日

7月7日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⑥ 7月7日情人節的來歷

七月七日是七夕。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⑦ 七月七號是不是情人節

七月七日是中國七夕節,也就是所謂的中國的情人節.就是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

⑧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因七夕賦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織女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⑨ 請問七月七為什麼說是情人節

因為七月七是牛郎和織女分手的日子,以後每年的七月七就是相會的時間。

⑩ 為什麼把七月七日定為情人節呢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傳統的七夕節,以乞巧作為主要的節日主題活動,附帶還有乞子、乞美等各種節俗活動,是我國古代社會中,為數不多的以女性為主要參與主體的重要節日。

宋代文人的筆記《醉翁談錄》中曾記載:「七夕, 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 車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 車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復得出, 至夜方散。」可以想見是多麼熱鬧的場景啊!

可是,從清代中期以後,傳統以乞巧為主題的七夕節就逐漸衰敗了。嘉靖年間的《澄海縣志》記載:「七日,舊俗婦女陳瓜果『乞巧』,今無」。

光緒年間的《丹棱縣志》也有記載:「『七夕』不重,紳士家間設香案、瓜果慶雙星,穿針『乞巧』鮮有知者」。到清末民國時期,傳統的七夕節最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從清末民國開始,傳統的乞巧節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城市人的生活。而保留在農村的習俗,大約到了建國之後,也隨著歷次運動逐漸掃進了「四舊」的垃圾桶里。

和很多傳統節日一樣,傳統的七夕節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漸漸地只活在少數鄉野老人的模糊記憶里。當然,傳統的七夕節俗這幾年也開始緩慢的復甦。

最早開始發掘傳統七夕中的愛情元素的,是官方和學術界。實際上,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咱們國家和西方交流的增多,很多西方的文化開始傳入國內,這其中當然包括一些西方的節日,向情人節啊、聖誕節啊等等。

新文化的傳入受到了很多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追捧,並在商家的推動下,過情人節成了很時髦的一件事。這種外來文化的傳入,刺激到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情緒,有些人開始考慮:為什麼要過西方的情人節呢?我們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情人節嗎?

今天的人們需要「情人節」,更需要「中國情人節」。傳統中國人表達愛情的方式是非常含蓄的。但這種含蓄如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我們與外部世界交往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能夠大膽、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愛情。這也是為什麼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西方情人節在中國大火的原因。

熱點內容
雪山荷花 發布:2025-07-28 08:30:41 瀏覽:792
喜歡綠植的人的性格 發布:2025-07-28 08:25:26 瀏覽:11
花藝師大賽 發布:2025-07-28 08:00:06 瀏覽:9
盆栽循環扇 發布:2025-07-28 07:58:38 瀏覽:555
百合花搭配 發布:2025-07-28 07:49:22 瀏覽:838
單身草盆栽 發布:2025-07-28 07:40:29 瀏覽:466
寫賞荷花 發布:2025-07-28 07:39:43 瀏覽:867
焦下傘梅花 發布:2025-07-28 07:30:26 瀏覽:454
百合胚囊 發布:2025-07-28 07:30:22 瀏覽:878
樹石盆景盆 發布:2025-07-28 07:23:10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