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並非情人節

並非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2-07-13 22:28:22

Ⅰ 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兒節

古代的七夕,少女們會祈求美好的姻緣 ,可以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夫婿,所以往往是年少的女子才會過這個節日。

Ⅱ 情人節是幾月幾日呢

1.14 日記情人節(diary day),情侶們互相贈送戀愛日記
2.14 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傳統情人節
3.14 白色情人節(white day),男孩回贈禮物的日子
4.14 黑色情人節(black day),屬於單身貴族們的情人節
5.14 黃色與玫瑰情人節(yellow and rose day),在這一天穿上黃色衣服,吃黃色咖喱飯是告訴大家你還在單身的意思,另外,在這一天送紅玫瑰是傾訴愛意,送白玫瑰是表示猶豫未決,若送上黃玫瑰,就表示再見了
6.14 親吻情人節(kiss day),情侶們用親吻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7.14 銀色情人節(silver day),把你的意中人帶回家讓父母認識的好機會
8.14 綠色情人節(green day),酷熱的夏天,不妨和另一半做一趟涼爽的森林之旅
9.14 音樂情人節與相片情人節(music day & photo day),是舉辦大型社交活動的好日子,另外還有許多情侶在這天就蔚藍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又稱為"相片情人節"
10.14 葡萄酒情人節(wine day),當然是喝一點葡萄美酒
11.14 橙色情人節與電影情人節(orange day & movie day),這一天情侶們可以連趕兩場電影,看完後.來杯柳橙汁吧
12.14 擁抱情人節(hug day),在公開場合擁抱.向世人宣告你倆的愛意
農歷7.7 七夕情人節 中國人的情人節
12 月31日 網路情人節 意為對網路情感的紀念

Ⅲ 七夕節為什麼要賦予它情人節的稱號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Ⅳ 七夕並非情人節,看看古代的七夕文化

在如今社會,很多人把都把七夕當作西方的情人節來過。夫妻、情侶之間都在這里一天你儂我儂,牽著手一起看電影,一起到西餐廳去吃個燭光晚餐,送對方鮮花巧克力,或者是到賓館去體驗不一樣的夜晚。各大商家賣場也在這一天圍繞著「中國的情人節」推出各種各樣的情侶消費,做足了噱頭。可孰不知,七夕在古代我國傳統文化中並非今天所說的那樣,其並不是情人節。
在我國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就敘述著七夕的最初由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也正因為此,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當然這里的乞並非「乞愛情」,而是各家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對於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
在漢朝的時候,民間就有在七夕這天登樓曬衣的習俗。在這一天,各家各戶的百姓們都會把自家的衣物拿到戶外曬。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個習俗到了魏晉的時候就開始變味了,本事曬衣服的時辰,卻變成了富貴顯赫家族(也即當今的土豪)炫富顯擺的日子。那些有錢的人家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見到此情此景,那些家徒四壁的百姓們就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所以,在這一天人們也逐漸從曬衣服變成曬書。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曬書,自謂滿腹詩書的故事;在這一天,文人士族們紛紛把自家的書籍拿出來曬,畢竟書這東西再窮的家庭也買得起一兩本。
這個節日經過了千百年的歲月後,也不斷演變、增添新的內容。如今,傳統的過節方式,文化生活大眾文化中漸行漸遠,只剩些模糊的背影。不過,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在存在著七夕節。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把七夕的日子由我國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的七月七日;當然,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而韓國的七夕節,和中國大一樣,都為農歷七月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成為情人節,都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 日韓都延續了乞巧的風俗和習慣,都是在祈求姑娘們能心靈手巧。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至於七夕這一天到底是應該像傳統文化里的那樣過更好,還是像如今這樣當作情人節來過為佳,這是誰也給不了明確答案的。不過,在新時代萬物革新的今天,我們是否也稍微注意保留古老的傳統文化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Ⅳ 實際上七夕並非情人節,而上巳節才是中國的情人節,誰能解釋一下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Ⅵ 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並非情人節 商家促銷玩概念 網友曬理由 不想被「七夕」 這個周末恰逢

hehe呵呵 有道理

Ⅶ 農歷7月7日是屬於中國的情人節嗎

我認為不是,陰歷一月十五是中國情人節,因為在古代,按照中國傳統民俗,古代的婦女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在元宵節這天才能出門賞燈觀看舞龍舞獅,有才華的人也猜猜燈謎,寫寫對聯。未婚的少女少男都是在此日尋找如意的伴侶,這是有很多古詩詞能夠證明的。這天也是有過約定的情侶約會的日子。

而我們現在過的中國情人節七夕,並非是中國情人節。七夕有叫「乞巧節、女兒節」更准確一點說,這一天是「男乞文、女乞巧」的日子。男子一般在這個時候,對對子、習文、練書法等等,祈求第二年能取得功名,女孩子在這一天,對月穿針,祈求巧技,將來找個好丈夫。是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牛郎織女那種忠貞不渝愛情的紀念。

熱點內容
花卉爛葉葯 發布:2025-07-29 02:43:25 瀏覽:335
抽象的蘭花 發布:2025-07-29 02:42:33 瀏覽:812
室內綠植擺設 發布:2025-07-29 02:41:55 瀏覽:369
紫錦木盆景 發布:2025-07-29 02:41:50 瀏覽:833
樓房花卉 發布:2025-07-29 02:28:54 瀏覽:61
日本名古屋櫻花 發布:2025-07-29 02:23:16 瀏覽:950
櫻花水搓泥 發布:2025-07-29 01:58:56 瀏覽:817
梅花牌背心 發布:2025-07-29 01:57:31 瀏覽:847
一朵月季花 發布:2025-07-29 01:33:25 瀏覽:914
花蕾的花語 發布:2025-07-29 01:27:46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