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南瓜花
1. 廣州人禁忌什麼,廣州有什麼風俗習慣
廣州風俗習慣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俗風情的南粵名城。 廣州近年來在歡度元旦、春節、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 春節期間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節,端午節, 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 還有每年元旦均舉行的廣州風情賀年繽紛大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會演等,為廣州市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春節風俗 -- 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逗利是(領紅包)、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游花地等; 其它歲時風俗 -- 拜山(即掃墓),龍船景與斗龍船,七夕乞巧,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等; 審美風俗 -- 舞獅子,鰲魚舞,飄色,花市與迎春花會,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燈飾等; 信仰風俗 -- 南海神誕,天後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生活風俗 -- 飲早茶、宵夜、飲糖水、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火鍋)、冬令吃狗肉等,這是廣州特有的飲食文化。
2. 求夢里的竹林 作文不限字數
總覺得,離開故鄉的竹林很久了。在城市生活中遠離了那一片清新的世外桃源,在夢里多少次回到那草徑小路,卻回不到後山,So,我哭了。 ————題記
小時候,故鄉有個女孩,每天傍晚,她那和藹可親的外婆抱著她坐在一把竹椅上,眯著眼睛懶懶的曬著太陽。躺在搖椅上,吹著暖暖的風,風里挾著一股菜園里的南瓜花香;聽著風聲,風聲里伴著些蕭蕭颯颯的竹林葉響。
屋前有片土地,黃茸茸的小雞小鴨到處跑來跑去,啄著小蟲子。小女孩屁顛屁顛地跑進屋裡提出個小籠子,放出粉嘟嘟的小兔子,讓它一蹦一跳地啃著青草,撫摸著軟軟的絨毛,真有種可愛的溫暖。
多少年來,總記得這樣一個夢:三四歲的Ruo和迥哥哥、思遠哥哥一起追趕在屋前竹林下,突然一隻怪獸跑出來,大家頓時尖叫著手拉著手快跑,躲在螺旋般的樓梯間度過了膽戰心驚的一夜…還記得,五六歲時,因為老不愛吃飯,外婆總嚇唬著我「那個撿垃圾的婆婆提著一個專裝壞小孩的袋子」,就老想著自己要聽話,要快快大,長大成人了,婆婆就不抓自己了。偏不湊巧,就讓我碰上了婆婆,那時的我慌慌張張地大喊著「救命」往家跑,等我停下來時,婆婆卻正站在我身邊了。我只好鼓起勇氣跟婆婆說話,後來才發現,她原來並不是像以前想的那麼可怕,只是長得令人不太感冒罷了。長大後才知道,婆婆沒有親人,那麼孤獨。她深凹的眼睛告訴我她經歷了多少風霜。
長大了,回故鄉的次數越來越少,有一次回去的路上聽到別人家裡唱喪歌,說是有個婆子死了。我頭一回遠望著那片竹林,在想那孤獨的只能以拾垃圾維持生活的婆婆,她是否還健在呢?可,死了的婆子又是不是她?果然,回去的時候,也不多見她的身影了,泥土地換上了鋪平的水泥,我曾經的家——江東中學,門口多了兩個石獅子,食堂變為了禮堂,又開拓出大片新天地。
學校操場上的草地旁邊有塊小竹林,那個小女孩常喜歡站在竹林里,嗅著竹子的香。春天,外婆屋前小坡下的菜園子里種了數不清的南瓜藤,發了芽,開了花。南瓜花開時,我常拉外婆一起去幫南瓜對粉,黃色的花蕊相對,就能結出可愛的瓜。獃獃的小女孩就守著坡下的南瓜花,連夢里都是一地瓜兒…
爺爺就是我的外公,他很能幹,不但能打理好坡下的南瓜藤,還在學校荒蕪的後園開墾出一片新菜地,菜地種著各色青菜,周圍就隨意生長著野牽牛花,玫紅的,蘭紫的,粉白的…數不勝數,它們在晚間凋謝,卻在第二天早晨又帶著晶瑩的露珠綻開笑臉…
在一個七夕晚上,家裡停電了,老老少少都從家中搬凳子到空坪中坐著,我一邊聽著草叢里蛐蛐的歌,一邊聽小姑姑他們說著「牛郎織女」的故事,張著大嘴巴仰望著那繁星閃爍的深藍色的天空。那一晚風緊得很,伴著冷冷的晚風我卻一個人在椅子上睡著了,就在睡夢中被抱回了屋裡。
當大地沉寂,柳拂清池
夢已覺醒,方才知醉
若翩翩起舞,仿如夢里
忘記有幾年了
每次想起
故鄉的竹林
故鄉的花草土木
故鄉的人和故事
總是有種溫暖的感覺,說不出來的美
好懷念故土,那裡藏著我最純真的夢 ,最寶貴的夢,最美麗的夢,最豐富多彩的童年!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忘記了故鄉的模樣,恐怕失去她,幾年沒回我的故鄉了,可遊子也總要歸家的!
——尾聲
藍莓布丁、Ruo
3. 求《七夕節的梔子花》全文
「給你,」阿南沖過來,臉紅紅的,往我手裡塞了一朵梔子花,「乞巧用。」我的臉一下子燙得能往外冒蒸汽了。
「為什麼給我?」我愣頭愣腦地問。
「給你就給你——」阿南掉頭就跑,像是後面有高校長在追他。 阿南是高校長的兒子,如果哪天不上躥下跳打壞兩片瓦,踩壞幾根苗,那他一定是生病了。每天黃昏,都有鄰居拿著被打破的瓦片什麼的,跑到學校跟高校長「聊聊天」。「聊天」之後,高校長就拿著一根小竹枝,滿村子找阿南。
高校長戴著眼鏡,一副斯文相。氣勢洶洶的樣子跟他真的不怎麼協調。村裡人就喜歡看高校長凶起來。凶起來的高校長才有可能坐在他們家的晚飯桌旁,一起抿上一壺米酒。
「其實,也不能怪阿南。」村裡人都這么勸高校長,「屋頂上葡萄掛果了,金南瓜開花了,男孩哪能忍得住。小時候,我們誰沒睬壞過人家屋頂上的瓦?」 這倒也是,村裡的灶屋都修得矮,蓋著稻草、瓦片。主婦在屋旁屋後插一根葡萄枝,點兩粒金南瓜籽,葡萄藤、南瓜藤蔓延到屋頂,開花了,掛果了,好滋味就藏在屋頂上。金南瓜花吸吮起來可甜了,味道不比葡萄差。
阿南倒不是嘴饞,一般都是夥伴央求他。
葡萄要留著變紫,金南瓜花要留著結南瓜,不能隨便動,可把灶屋底下那些孩子給饞壞了。
有的是,我有點累,自己看吧!
4. 我是個壯族女孩我想知道我們名族有什麼樣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在交男朋友的方面的習俗
【民族概況】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銅鼓族人口數為16178811。現在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大多居住在廣西。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廣東的連山、貴州的從江和湖南江華也分布有壯族。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廣西最常見的自稱和他稱主要有「布壯」「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儂」等20多種,雲南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者將之歸類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部分外國學者根據壯語同源詞的情況,將壯語劃入澳泰語系。壯語與同語支的泰國語、寮國語、傣語相似程度相當高。壯語有自己的文字,從中國的唐代(7世紀)就開始在民間使用,漢人稱為古壯字,壯族人自稱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為這種字是用漢字部首組合而成的。但是這種壯字由於使用面不廣,沒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專家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於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但這種文字沒有能在壯族地區推廣,但是壯族地區的官員卻昧著良心說這種文字得到了推廣,嚴重違背了黨的實事求是精神,損害了黨的民族政策。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烏滸,宋以後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壯族與百越中的西甌、駱越是一脈相承的,從漢至唐初,壯族地區不斷的主動或被動的接受漢語言文化,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於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任用壯族有名望之人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視及土司的橫征暴斂給壯族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使壯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黃洞蠻」起事,宋朝儂智高起義,明朝的俯江農民起義,清朝數百年不間斷的起義直到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於這片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壯族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岩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久負盛名的特產。
[編輯本段]【民族歷史】
壯族主要居於嶺南。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先秦時代,壯族就屬於百越的駱越、西甌等,遠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岩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靈山縣的「靈山人」等等。這些古人類所在的區域,恰好是壯族先民的活動地域,也是今天壯族的聚居地區。據此部分專家推測不排除壯族為這些古人類的後代。
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百越中的"駱越"、"西甌"、"蒼梧"人。駱越國是嶺南壯族祖先著名的方國,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雲:「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註:「 越駱,國名。菌,竹筍。」越駱是漢語提法,意為越(山)谷或越鳥,越人語言倒裝為駱越。
壯族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駱越與西甌是構成今天壯族的主要兩個支系,它們存在了一千多年,創造了燦爛的稻作文明。今天壯族傳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甌、駱越人創造的。駱越方國創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鏟文化、龍母文化、青銅文化、青銅文化中的銅鼓文化、花山文化 等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駱越人和蒼梧人、西甌人一起,在我國最先發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為中華民族也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今南寧市范圍,發掘出了駱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處貝丘遺址,從中出土了一萬年前原始石磨盤、石杵、石磨棒等稻穀的脫殼工具,其中南寧市亭子圩遺址出土的這類工具,經C14測定為11000年。年代僅次於湖南道縣。壯族蒼梧部祖先留下的 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萬年縣的一萬年稻穀遺址早1000年。到了駱田時代,駱越人對境內的田疇整治已經卓有成效,已經會根據潮水的漲縮選擇田塊。今天,整個華南無論哪個民族,都以大米為貴,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飯,以大米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飯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湯圓系列、米糕系列、米餅系列、米花系列、飲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腸系列等12個系列,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副食的豬雞鴨鵝,也是大米的轉化物。從旱地農業地區移居嶺南的漢族等民族,也都放棄了麥類的種植,和壯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壯族祖先創造的稻作文化。駱越人的這一大貢獻,與日月齊光。
衣著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不管這植物纖維編織紋是如何地簡陋粗糙和幼稚,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是全世界紡織工業的萌芽。
飲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遺址中,發現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盡管它還只具備了人工馴化的一些痕跡,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個農作物品種,是全世界耕作農業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現,又是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入「熟食烹飪」的文明時代的第一個標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臨澧竹馬村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18000年)中,發現了帶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築」,它不僅是中國「高台式宮殿建築」的源頭,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築」。
壯族先民邁出劃時代的第一步,使中國率先邁進了農耕社會,引發了人類最偉大的一場綠色革命,使人類從飢飽無定的採集生活中,闖出了一條馴化動物、創造農耕、邁向溫飽生活的綠色革命之路,使人類邁進了農耕社會輝煌的農業時代。
壯族先民發明的陶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人們把粘土加水混和後,製成各種器物,乾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形成陶器。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陶器的發明,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辟了新j紀元。
駱越人的青銅技藝有很高的水平,他們所製造的靈山型、冷水沖型、晉寧型銅鼓,是銅鼓鼎盛期的產物,是八型銅鼓中的頂級產品,代表了銅鼓技藝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設計奇巧,工藝精湛,花紋繁縟。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勢,脊樑與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獅,身上飾以稻穗文,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正是駱越人對稻作文化貢獻的特別標記。鼓面上的太陽紋告訴我們,駱越人有自己的歐幾里得,公元前他們就能夠在鼓面上表現出分割圓法。分割圓法被認為是兩千多年前一個民族最高科學水平的標志,從記載上看當時世界上只有漢族和古希臘的歐幾里得能分割圓,人們沒有想到壯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罷了。駱越人製造的鐓、圓形器、牛首提梁卣、鍾、靴形鉞等青銅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設計精巧,卣紐和卣腹上四頭圜眼圓睜的水牛頭,堪稱一絕。
駱越人的生產工具別具一格,其早期的帶肩石斧和有段石錛,是典型的越人產品。所鑄造的銅鉞類包括靴形鉞、扇面鉞、風字形鉞、鏟形鉞、圓頭形鉞等,形狀多變、精巧實用,表現了駱越人的聰明才智。其所製造的大石鏟為國內一絕,長舌形,束腰,邊沿加工精細圓潤,束把處有邊牙,以便綁牢。最大的長60多厘米,寬 20多厘米。既是生產工具,也是一種藝術品,祭祀稻作神靈時又是神器。其設計獨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戰國銅棺,合浦鴨首流銅魁、鳳凰形銅燈、人足形銅盤等,都閃耀者駱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駱越人創造的世界聞名的藝術畫廊,主要分布於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綿延200多公里,另有5處分布於左江流域的憑祥市、天等縣等處。共有84 個地點,183處,287畫組。主體形象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紅色,平塗成投影式(鬼影),皆兩臂彎肘上舉,半下蹲成騎馬式,猶如蛙泳之狀,整個畫面呈歡歌狂舞之態,震動人心。花山崖畫是駱越人祭祀蛙神的聖地,是按照駱越人敬祀蛙神的場面描繪的。除了蛙神形象,還有奔犬、鹿、鳥、銅鼓、銅鑼、星星、太陽等形象。其產生年代上限在戰國,下限在西漢,長達700多年。少量為後世仿製。其中規模最大的為寧明縣的花山崖畫,壯話叫做岜萊(Byaraiz),岜意為山,萊意為花紋。因其規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個左江崖畫。花山崖畫和世界各地岩畫相比,有顯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態不僅整齊劃一,而且綿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較罕見。寧明花山畫面高40多米,寬長達170多米,就一個「地點」(世界岩畫規則,畫面邊沿外500米內無畫為一個「地點」)的面積來說,堪為世界之最。此畫面尚可辨認的人物形象達1300多個,所有的大小圖象加起來達4萬多個,世界少有。花山崖畫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這樣大規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藝術珍品,堪稱一絕。花山崖畫不是靜態古老文化,而是活態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間。至今在古駱越北界紅水河沿岸的東蘭、鳳山一帶,還保留有「蛙婆節」,祭祀民族圖騰蛙神。節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頭套,跳躍之狀酷似花山崖畫上的動作,其他地方民間流傳的一種師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們把花山人物形態稱為蛙形舞姿。
「僮」這個民族名稱,是南宋時出現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後歷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到清代對「獞(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廣西各地。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別,人民政府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隴」、「布諾」、「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因「僮」字的含義不夠清楚,又容易讀錯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
壯族名稱雖隨代而異,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甌一甌駱一西甌駱一西甌駱越一烏滸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儂一壯,為一脈相承。(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編輯本段]【飲食習慣】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干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卜、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腌菜的習慣,腌成酸菜、酸筍、咸蘿卜、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區卻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
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腌、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
壯族自家還釀制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典型食品: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編輯本段]【建築風格】
居住在壩區和城鎮附近的壯族,其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外牆粉刷白灰,屋檐繪有裝飾圖案。居住在邊遠山區的壯族,其村落廣西龍脊的壯族山寨房舍則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干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干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開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禾、雜物。有的還有閣樓及附屬建築。一般干欄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也好。一個寨子一個群落,整體肜去,既雄偉又壯觀。有些村寨,家家相通,連成一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點。龍勝縣龍脊鄉壯族干欄,以神龕為中心,神龕後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門與家公房相通。主婦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廳堂右側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樓梯旁,便於她們與小夥子們交往。這種布局的最大特點,是夫妻異室,沿襲了古俗。現在的干欄,內部結構略有變化,但基本格局不變。
[編輯本段]【服飾風格】
壯族服飾主要有藍、黑、棕三種顏色。壯族婦女有植棉紡紗的習慣,紡紗、織布、染布是一項家庭手工業。用自種自紡的棉紗織出來的布稱為「家機」,精厚,質實,耐磨,然後染成藍、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種草本植物),可染成藍或青色布,用魚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壯族服飾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飾,男子、婦女、未婚女子的頭飾,各具特色。
男裝與女裝
壯族婦女男裝有右襟與對襟兩種,右襟衫反膊無領,衣紐從右腋下開至腰部又轉向正中,再開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鑲嵌一寸多寬的色布邊,用銅扣紐,再束上長腰帶;對襟開胸,長僅及臍的緊身衫,這是在勞作時穿著的。而女裝為無領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裝大些,寬大近尺,長至膝蓋,鑲嵌緄邊,邊條有寬細,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內貼布反襯在外,起縫三線,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鈕均銅紐或布紐。男女褲子式樣基本相同,褲腳有緄邊,俗稱「牛頭褲」。已婚婦女有緄花邊的肚兜,腰褲左邊懸掛一個穗形筒,與鎖匙連在一起,走動時發出「沙啦吵啦」的響聲。男子禮服慣穿長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稱「長衫配馬褂」,起先是頭戴頂圓帽,後來改戴禮帽。到了現代,壯族的穿著衣式已基本現代化,但老一輩人,仍普遍以穿藍、黑兩色為主。
奇特的頭飾
未婚女子喜愛長發,留劉海(以此區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發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發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勞作時把發辮盤上頭頂固定。已婚婦女則梳龍鳳髻,將頭發由後向前攏成雞(鳳)臀般的式樣,插上銀制或骨質橫簪。現在裹青紗白帕的已少見,多用黑帕或花帕頭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婦女,且喜歡戴綉花勒額,冬季婦女多戴黑色絨線帽,帽邊花式因年齡而異。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婦女上山勞動愛穿自己制的貓耳布鞋,俗稱鞋貓,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條扁紗帶將鞋耳和鞋跟串起來,任意綁扎調節松緊。兒童頭飾:童帽是用二三寸寬的綉花布條縫製成的無頂遮額帽。古籍中記載壯俗「露頂跣足」、「布帛勒額(束額)」,在童帽上獲得再現,這種遮額帽既能保護頭部也是一種裝飾品。嬰兒的背帶比常見的漢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狀,「蝶身」長三尺,寬二尺四寸,中綉花樣圖案或八卦乾坤圖,但很少見綉有文字,兩邊「蝶翼」長九尺,寬一尺二寸,這種背帶壯話稱「臘」。建國後,這種背帶逐漸改小尺寸,有些背帶壯話稱「臘」。建國後,這種背帶逐漸改小尺寸,有些背帶身刺綉上如「出入平安」「美滿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圖案。
男女都穿布鞋,
[編輯本段]【禮儀介紹】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並送到分手處。
[編輯本段]【禁忌內容】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5. 立秋吃什麼
立秋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在這一天,為了歡迎秋天的到來,向來」民以食為天的「自然不會忘記用吃來紀念這個重要的節氣,不過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所以在立秋這天,紀念這個節氣的吃食也各有差異。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在立秋這一天會喝」立秋水「,比如在四川的東西部,全家老小都會在立秋這一天喝一杯」立秋水「,祈求秋來全家身體健康,還有一些地方流行喝「綠豆粥」,比如在寧波一帶。總而言之,人們紀念立秋的飲食習俗也是千花百樣,沒有統一的規定。
6. 求《七夕節的梔子花》全文 感謝大家!
高山族分為阿美、排灣、泰雅、布農、賽復、曹族和雅美、卑南、魯凱、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飾各具特色。泰雅、賽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論男女都穿著麻布裁製的無袖胴衣。購農有長有短,長到膝頭的叫"魯靠斯",短到肚臍的叫"拉當"。以白衣為底的盛裝上,還在胸背織有精巧的幾何圖形花紋。市農族和曹族男子多數用獸皮做外背心,胸前掛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裝飾又很實用。排灣和阿美人則喜歡在衣服的袖、領、下擺鑲上細條的襯色花邊,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為頭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歡赤足,愛佩戴各種多姿多彩的頭飾、耳飾、手鐲、腳環和項鏈等,排灣人的男子頭冠比女子頭冠更為復雜和美觀。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飲食以谷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是)。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現在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煙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辟竹編茅,架木為屋。現在住宅類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頂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講究造型和實用相結合。大都呈長方形或四方形,有門無窗。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俗、身體裝飾一般出於成年、美觀、聯姻、紀功、尊貴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親結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人、曹人多行屋內葬,埋屍於死者床下。排灣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後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許多禁忌: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忌見動物交尾;嚴禁放屁、噴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動物頭尾;禁忌男人接觸女人專用的機織、麻織品、小鋤及豬圈;禁止女性接觸男人專用的武器、獵具、會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曹人、魯凱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飛魚祭,等等。高山族的傳統節慶通常與祭祀合一。紛繁復雜,台灣當局倡導因繁就簡,調整合並,以上列舉的是現在流行的主要節慶。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游藝活動等。
······································
7. 東方神起的各位的資料啊
Hero在中(英雄在中)
本名:金在中
生日:1986年1月26日
性格:不喜歡亂七八糟,簡潔
家人:父母,八個姐姐
興趣:唱歌,思想,走路
睡覺習慣:趴著睡
理想型:心地好,誠實的女孩
喜歡的歌手:Junjin,Fany,彗星
討厭的人:自以為是的人
寶物:父母,H.O.T第三輯,手機
會做的料理:泡菜醬湯,豆腐醬湯,方便麵,拌飯等
習慣:躺著想東西
最怕的東西:蟑螂
休息室里做的事:照鏡子
外貌中非常有自信的部分:皮膚
想給女朋友的禮物:情侶首飾
有了女朋友後一定想做的事:和女朋友一起就足夠了
想給女朋友的告白:在人很多的地方告白說「我愛你」
10年後自己的模樣:歌手
U Know允浩(瑜鹵允浩)
本名:鄭允浩
生日:1986年2月6日
性格:淘氣,開朗
家人:父母,妹妹
體力保存方法:多睡覺
喜歡的東西:模型車
常去的地方:籃球場
東方神起歌迷使你想到:紅色
印象最深的加油聲:不要放棄!
興趣:跳舞,聽音樂,訓練
喜歡的歌手:KangTa N'sync BackstreetBoys 俞永鎮
綽號:Junjin
理想型:可愛活潑,懂事的女孩
討厭的女孩:詭計多端的女孩
怪癖:坐下來10秒就能睡著
10年後自己的模樣:成為真正的音樂家和一個好爸爸
會做的料理:方便麵,紫菜包飯
想給女朋友的禮物:自己寫的歌做成CD
有了女朋友後一定想做的事:牽手看煙花
想給女朋友的告白:想用特別的方法給她完美的感動
Micky有仟(秘奇有仟)
本名:朴由天
生日:1986年6月4日
性格:單純但有點奇怪,適當的有點撒嬌
家人:父母,弟弟
喜歡的歌手:金建模,BoA
喜歡的女孩:爽快中帶點女人味的女孩
體力保存方法:睡足覺,跟成員打籃球
外貌中最有自信的部分:睫毛
外貌中最想改掉的部分:皮膚
評價人的3中標准:孝順,友情,人性
未來想生幾個孩子:只生一個,好好地養
感覺自己長大了是什麼時候:5歲有了弟弟以後
想去的旅遊地:非洲
喜歡穿的衣服:平凡的休閑服再帶帽子
想給女朋友的禮物:無法忘記的最棒的禮物
有了女朋友後一定想做的事:旅遊
給女朋友告白:自己寫的歌用鋼琴彈給她聽
重新出生的話想做:一隻海龜
10年後自己的模樣:作曲家
Xiah俊秀(細亞俊秀)
本名:金俊秀
生日:1987年1月1日
性格:耐力和集中力強
家人:父母,哥哥
興趣:鋼琴演奏,唱歌
理想型:自立,有時也會撒嬌的女孩
睡覺的習慣:枕在自己的胳膊上
想改變臉的哪裡:太完美了,完全不需要
喜歡的歌手:KangTa N'sync
喜歡的體育:所有,特別是足球
有自信做的料理:方便麵
喜歡穿的衣服:T-Shirt加牛仔褲
想去的旅遊地:巴黎
小時候的夢想:成為棒球選手
想給女朋友的禮物:有回憶的東西
有了女朋友後一定想做的事:去兒童樂園
想給女朋友的告白:找個要鋼琴的咖啡廳為她唱歌
自己前世的樣子:王子
10年後的模樣:歌手,作曲家
Max昌珉(最強昌珉)
本名:沈昌珉
生日:1988年2月18日
性格:沒有心機,不會生氣,一但生氣了就會很可怕的
家人:父母,2個妹妹
喜歡的歌手:KangTa Hysung
理想型:性格好,可愛,會撒嬌的女孩
印象很深的書和電影:「哈利波特」系列
寶物1號:家庭,CD
興趣:聽音樂,唱歌
看人的時候首先看的是:眼睛
想去的旅遊地:歐洲旅遊船旅行
討厭自己的時候:想做一件事時但是沒有做好
自己看來最了不起的時候:唱歌的樣子
有了錢的話:全部給父母
想給女朋友的禮物:100朵玫瑰
有了女朋友後一定想做的事:牽手在路上走
想給女朋友的告白:東方神起演唱會上跑下去向她告白
⊙「東方神起」大事紀
2004.02.07 出道日:MBC-TV 音樂營 (2月份新人)
2004.03.05 第一張單曲「Hug(擁抱)」在台灣發行
主打歌曲:Hug(擁抱)、 My Little Princess
★ 得獎記錄
☆ 03.06 KMTV 決戰! 人氣歌謠43 第一名
☆ 03.28 SBS-TV 人氣歌謠 網路票選人氣獎
☆ 04.03 MBC-TV 音樂營 第一名
☆ 04.04 SBS-TV 人氣歌謠 網路票選人氣獎
☆ 04.10 MBC-TV 音樂營 第一名
☆ 04.11 SBS-TV 人氣歌謠 網路票選人氣獎
☆ 04.17 MBC-TV 音樂營 第一名
2004.03.26 The FIRST STORY BOOK「Hug(擁抱)」在韓國發行
2004.03 和韓國「GIA」服飾品牌簽約擔任代言人
2004.04 三星電子 MP3 Player「yepp」簽約為網路代言人
2004.05.08~09 受邀為台灣第15屆金曲獎 (GOLDEN MELODY AWARDS) 擔任嘉賓並演出
2004.06 與韓國學生制服「SMART」簽約擔任代言人
2004.07.15~16 於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韓中友好之夜演唱會
2004.07.30 「2004 S.M.巨星夏日獻禮」在台灣發行
主打歌曲:Hot Mail夏日信箋、Drive 兜風、Through the Forest
2004.08 簽約為「味之山」擔任代言人
2004.08.18 The SECOND STORY BOOK「The way U are你的樣子」在韓國發行
2004.08.20~21 中國上海CHANNEL[V] 風夏音樂季演出
2004.08.31 第二張單曲「The way U are 你的樣子」在台灣發行
主打歌曲:The way U are你的樣子、Whatever they say充耳不聞
★ 得獎記錄
☆ 08.05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8.12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8.19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9.04 MBC-TV 音樂營 第一名
☆ 09.05 SBS-TV 人氣歌謠網路票選人氣獎
☆ 09.9~11 中國大連服裝秀開幕式演出
2004.09.09~11 中國大連服裝秀開幕式演出
2004.11 SK Telecom Ting 廣告代言
2004.11.05 The 1st Album「TRI-ANGLE三角-魔力」在台發行
主打歌曲:我相信、TRI-ANGLE 三角-魔力
★ 得獎記錄:我相信
☆ 11.25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12.03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12.05 SBS-TV 人氣歌謠 網路票選人氣獎
★ 得獎記錄:TRI-ANGLE
☆ 01.02 SBS-TV 人氣歌謠 網路票選人氣獎
★ 得獎記錄
☆ 11.12 台灣 G-Music「G風雲榜」東洋榜專輯銷售 第一名
2004.11.17 The 3rd Story Book「TVXQ! Special Photo Essay in L.A」
在韓發行
★ 得獎記錄
11.21,28 台灣 Hit FM 連續2周 第一名
2004.11.25 The 1st Single 「Hug」(International Ver.)
The 1st Album「TRI-ANGLE」(License Out) 在日發行
2004.11.26 受邀參加第一屆 Asia Song Festival
2004.11.27~29 日本5大都市 In Store Event
(27日大阪&名古屋、28日東京澀谷&橫濱、29日福岡)
2004.12.06 「The Christmas gift from 東方神起」聖誕特別專輯 在韓發行
2004.12.03 第21屆 KOREA BEST DRESSING 獲頒歌手部分獎
2004.12.04 2004 MNETKMTV 音樂錄影帶 Festival
獲頒新人團體部份 最優秀音樂錄影帶獎
2004.12.09 獲頒 2004外電宣傳獎 (由漢城外電記者CLUB選出)
2004.12.10 2004 (漢城體育報) 第15屆 漢城歌謠大獎 獲頒新人獎、本獎
2004.12.11 受邀參加TAIWAN CHANNEL [V] Power Concert
2004.12.12 參加中國「H.O.T. Asia」記者會
2004.12.29 2004 SBS 歌謠大戰 獲頒本獎
2004.12.30 2004 KBS 歌謠大獎 獲頒今年度最優秀歌手獎
2004.12.31 2004 MBC 10代歌手歌謠節 獲頒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