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主題菜
① 求七夕菜餚。好有追加
炒蔥椒雞:
菜系:廣東菜
特點:色澤淡黃、肉滑鮮嫩、蔥椒香味濃郁
原料
雞1隻(約1250克)、青蔥末30克、川椒末5克、豬油750克(耗50克)芝麻油、味精、精鹽、濕澱粉各適量
製作過程
1. 將雞殺血去毛洗凈,脫骨拆凈肉加上花刀法,切成塊狀,然後摸上澱粉水,下鼎炸熟撈出;
2. 將川椒末和青蔥末炒酥,再把炸好的雞肉投入翻炒,加入味精、胡椒粉、精鹽、芝麻油,用少許澱粉水勾薄糊,起鼎裝盤即成(盤的周圍用真珠花菜葉炸酥拼盤)。
彩絲金柳 :
菜系:廣東菜
原料:甘筍、冬菇各80克、木耳、冬筍、金菇、銀芽各40克、珍珠葉、粉絲各20克、甘筍花1朵、芫荽2棵、油、鹽各少許。
製作過程
1. 冬菇、木耳浸透洗凈切絲。
2. 冬筍、甘筍切絲。
3. 粉絲炸透,先放大鏡碟上。
4. 珍珠葉洗凈晾乾、炸脆。
5. 燒紅油鑊,把1、2絲料及金菇、銀芽一起炒,加入鹽調味即可上碟。
6. 炸珍珠葉團邊,飾以甘筍花及芫荽。
綉球:
材料:*絞肉1/2斤*饅頭1/4個*蛋白1個*雞蛋面1/5斤*油8杯
調味料:*鹽1/4小匙*白鬍椒粉1/8小匙
作法:
1、雞蛋面煮熟後,撈出過冷水,瀝干水分,拌入少許的油備用。
2、饅頭捏碎,加入絞肉、調味料及蛋白拌勻,做成肉丸。
3、每個肉丸以面條纏繞(如同繞毛線似的纏住),置於盤中。
4、油燒熱,放入肉丸,以中火炸至呈金黃色。
釀青椒
【菜系】 安徽菜
【原料】 青椒(15隻)、豬肉(250克)、地栗(40克)、開洋末、火腿(或雞肉)(12.5克)、雞蛋(1隻)、菱粉、味精、精鹽、醬油、蔥薑末、胡椒粉、黃酒、白糖、雞湯。
【做法】
一、將青椒挖去心子,在青椒內部塗一層干菱粉(使青椒不易裂開),再將豬肉、火腿搗成肉泥,同雞蛋、濕菱粉、地栗(去皮切成末)、開洋末、蔥薑末及鹽、胡椒粉、黃酒、味精調拌,塞在青椒內,放入豬油鍋煎熟,再加些雞湯上籠蒸。
二、蒸好後,將湯倒入另一碗,加醬油,鹽,糖和干菱粉收一下,澆在青椒上即好。
【特色】 青椒- 青椒含有抗氧化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強人的體力,緩解因工作、生活壓力造成的疲勞。
② 七夕帶女朋友吃什麼好有寓意的那種菜品有嗎
七夕了,很多朋友都問七夕情人節菜譜,七夕晚餐做什麼菜好等問題,如何製作一道七夕浪漫菜餚呢?推薦這兩款七夕晚餐菜譜,希望大家過個甜甜蜜蜜的七夕情人節! 骨肉相連 首先為大家推薦的是一道:骨肉相連,寓意情侶間綿綿不斷,纏綿悱惻的真摯情感。 原料:雞腿碎肉,雞脆骨,竹簽,鹽、酒、雞精、胡椒粉、孜然粉 做法: 1、先將買來的雞肉切成小塊的碎肉,脆骨要清洗後去掉帶血的黑頭部分,然後切成小塊待用。 2、將切好的雞肉和碎骨,按照標准70%的碎肉加上30%的脆骨比例混合。 3、將鹽、酒、雞精、胡椒粉、孜然粉按照自己口味多少調製成腌制料汁,注意要攪拌均勻。 4、拌完料後,即可開始腌制肉和脆骨了:把准備好肉和脆骨倒到料汁中腌制,攪拌大約3-5分鍾即可。然後,在冰箱冷藏室放置1-2個小時。 5、從冰箱中取出腌制好的肉,串簽的比例大約是3塊碎肉加一塊脆骨。串起來後將形狀稍作整理,盡量讓好看些。 6、將肉放入烤箱或微波爐,溫度控制在180度-220度之間,如果是微波爐的話調整到燒烤檔位即可。烤肉的時間一般情況是6-12分鍾。注意不要烤的時間太長,以免口感太干沒有肉感。 堅果牛排的做法 材料: 牛裡脊,蔥頭,土豆,杏仁,鹽,黑胡椒粉,啤酒,蒜,番茄沙司 做法: 1.牛裡脊切片,用刀背砸松牛肌肉組織,加鹽、黑胡椒、啤酒(用紅酒可能會更好些)腌漬10分鍾; 2.蔥頭切成洋蔥圈,杏仁用溫油炸酥,切碎; 3.土豆蒸熟,去皮,製成土豆泥,加洋蔥粒、蒜蓉、奶油、鹽炒入味; 4.鍋內放黃油融化,用小火煎牛排; 5.反面,放洋蔥圈,加啤酒(用紅酒跟好)煎5--6成熟; 6.洋蔥粒、蒜蓉用黃油(或者橄欖油)炒香,放番茄沙司、高湯、鹽炒成番茄醬汁,澆在牛排上,放上土豆泥,撒杏仁。 韓式牛排的做法 材料: 排905克,醬油120毫升,白糖60克,芝麻20克,芝麻油30毫升,小洋蔥3個,切細片,蒜頭2個,壓碎,甜料酒75毫升 做法: 1.用一個 大碗,將醬油、糖、芝麻、芝麻油、小洋蔥、蒜和甜酒攪拌在一起。然後把牛排放入,各面都裹滿。蓋上後放入冰箱12-24小時。 2.用中火將大鍋加熱。放入牛排炸5-10分鍾或直到牛排不再是粉紅色。配上沙拉或炒飯即可。 蜜桃蝦 甜蜜、醇香,寓意你們的愛情甜蜜、地久天長。 原料:大蝦10隻、水蜜桃1隻、黑胡椒粉少許、鹽少許、大蒜2粒、橄欖油適量(1人份) 特色:桃子的新鮮吃法——可作為七夕情人節美食。
③ 急呀,有什麼菜適合七夕情人節吃的做起來又比較方便的
蜜汁雞翅!!喻意比翼雙飛!!!
④ 七夕和女朋友吃什麼 情人節西餐6款菜式必點
扒類、頭盤(一般是沙拉)、湯品(羅宋湯、奶油湯之類的)、主食(意粉、意麵之類)、甜品、飲品
⑤ 七夕情人節菜名
心心相印--果盤之類的產品為佳!
瑰紅之戀--水吧之類產品,如果汁!
長長久久--粉面之類產品,如義大利面!
幸福戀人--肉扒之類產品,如牛扒、豬扒!
愛的甜蜜
這道糟溜魚片,雪白的魚片經過上漿滑油,調料中加入香糟酒,口感鮮嫩,糟香濃郁,就如愛的甜蜜,非常適合情人節食用!
原料:鱸魚、黑木耳、糟鹵、雞蛋白(雞蛋清)、食鹽、白糖、胡椒粉、澱粉。
做法:鱸魚宰殺洗凈,去頭、去龍骨、去魚皮、去肚膛,斜片成約5mm厚的片;加入鹽和胡椒粉拌勻,拌入蛋清和干澱粉攪拌均勻,入冰箱冷藏2小時;黑木耳用清水泡軟後洗凈撕開,用水煮開一分鍾後撈出鋪放在盆里;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後另放油燒至三成熱,將魚片逐片放入;魚片全部放入,至魚片發白立即倒出濾油;鍋內放清水和鹽、糖調味後,輕輕地放入魚片小火燒開;加入糟鹵輕輕地晃動鍋,不要用鍋鏟多翻動魚片,以防魚片碎散;慢慢地淋入水澱粉勾薄芡後出鍋,倒入鋪放黑木耳的盆里即可。
甜甜蜜蜜
蓮藕有了糯米的醇香,糯米有了蓮藕的清爽,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個人的愛情也似這糯米藕的味道。
原料:藕、糯米、糖桂花、蜂蜜、白糖、蘇打粉。
做法:糯米淘洗干凈後浸泡1小時左右。瀝干水分備用。鮮藕去皮後洗凈。一端斜切一刀,藕梢留用。將糯米從切口藕洞處灌入。灌滿後把切下的藕梢蓋在原切口上,用牙簽固定。把藕置於鍋中,放入小蘇打,加水用旺火煮熟,撈出後倒出小蘇打水。原鍋置於火上,加水、白糖、糖桂花,放入藕旺火燒沸,轉中火煮至藕酥時將藕撈出。放涼以後切成片裝盤。另起鍋,加入原來煮藕的湯水,燒至濃稠呈蜜汁狀時,澆在藕片上。最後淋上蜂蜜即可。
雙瓜拌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為大家推薦的第二道菜名叫:雙瓜伴紅豆,這道菜寄託了天下所有有情人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這道菜可謂是寓意深刻,紅豆代表相思,冬瓜,南瓜做的心型,代表牛郎織女雖然在天上相隔各一方,但還是心心相印,攜永之情不斷。
原料:冬瓜、南瓜、紅豆。
做法:先將冬瓜,南瓜去皮去籽,切片,做成心字型,用色拉油,鹽,味精調好入味。將紅豆放開水裡煮透酥糯。將調好味的冬瓜片,南瓜片上籠蒸熟,起熱油鍋放入番茄沙司,炒勻後到入煮好的紅豆,略翻炒幾下就可以了。雙瓜圍邊,紅豆倒入中間,裝盤即可上桌。
天長地久
如果你厭煩了煎炒炸的味道,吃膩了大魚大肉,那我們一起來改變一下口味,做一盤地地道道的清爽甜品--紅酒醉雪梨,在炎熱的夏季和你最愛的人一起品嘗浪漫冰爽的味道吧!紅酒雪梨是西餐中一道有名的甜品,既可以滋陰潤肺、去痰止咳,又有促進血液循環、美容養顏的功效。這道美食具有清補、清火、去燥、安神、補血等功效,是一款節日的時令好甜品!
原料:紅酒700ml、水晶梨2個、冰糖適量。
做法:水晶梨去皮去核對半切開,放入清水泡一下防止變色;紅酒倒入鍋中,放入冰糖、煮至冰糖溶化。放入水晶梨,中小火煮至紅酒翻滾,小火繼續煮一個小時;放入冰箱中冷藏幾個小時再食用口感更佳。
⑥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6)七夕主題菜擴展閱讀: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⑦ 七夕有什麼習俗
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在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豐富多彩。不過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這里略加闡述。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拜「床母」: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樹液洗頭發花草染指甲: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穿針走線剪窗花: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