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拈起一朵花開

拈起一朵花開

發布時間: 2022-07-08 12:49:24

1. 禪的佛教禪七

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提樹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離金剛寶座,實為七日成佛的濫觴。
佛教從東漢傳至中國後,西域傳道的高僧,源源東來,但大都是嚴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於人,或靠信徒之供養。由於中國傳統文化風俗與制度文化之差異,隋唐以前的中國僧眾,有些必須靠帝王、大臣們之信仰供養,才得以維持生活。
達摩祖師渡海東來,傳佛心印的禪宗法門,便是中國初有禪宗的開始。傳至六祖以後,四方學者群集,禪宗一派,如日東升,光茫萬丈。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懷海禪師,首稱趐楚。改變東來規范,創立叢林制度的,就是馬祖和百丈師徒。百丈創立叢林清規,主張以自耕自食為主,以募化所得為輔的叢林生活制度,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警訓。
而禪堂為選佛堂,立限七日以資選佛,自宋以來漸成禪宗特則;精進禪七並與參禪一旨相合,而行於天下。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在禪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參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長香(約現今80~90分),作為用功標准。大約睡眠休息時間,晝夜合計,也不過三、四小時而已。後世各宗派,鑒於這種苦修方法的完美,就興起各種七會,如念佛七等。有這樣苦志勞形,精勤求道的精神,日久月長,無疑的,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 佛陀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無涯,可是,這些無數的文字般若,與禪宗的起源並沒有直接的關系。
相傳有一天,佛陀在靈山會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眾,當時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一下,佛陀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佛陀於是將法門付囑大迦葉,禪宗就這樣開始傳承下來。
印度禪師代代相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來,時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篤信佛法,曾經三次捨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眾,造橋建廟,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無量。當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問他說:「我所做的這些佛教事業有無功德?」
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被潑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勞,怎麼會毫無功德?所以,他對達摩祖師的回答,並不滿意。
其實,從深一層面來說,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報,應屬福德,並非功德。在禪的立場看,達摩祖師所說,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卻不得梁武帝的欣賞,因此,達摩乃轉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禪的高妙,確實不能以一般的見解去論斷的。像梁武帝的這種用心,只求為善得福,並不是禪宗的究竟目標,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報而已,在禪師的眼裡,是與開悟的道無關。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學,壯年在龍門香山出家,後入嵩山少林寺,拜謁達摩,要求開示,並請為入室弟子,達摩不準許,神光遂在門外佇候。時值風雪漫天,過了很久,雪深及腰。達摩見他確實真誠求法,允許入內。並問他:『汝究竟來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師安心。」
達摩喝道:「將心拿來,吾為汝安!」
神光愕然地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這時居然說道:「吾與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煩惱本空,罪業無體,識心寂滅,無妄想動念處,是即正覺,就是佛道。若能會心,佛性當下開顯。
我們一般稱達摩為中國禪宗始祖,而慧可就是二祖。
後來慧可傳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弘忍。
神秀博通三藏,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講經說法,教化四方,當時的人,莫不以其為五祖的傳人。這時卻從南方來了一個惠能,根性甚利,雖處南蠻猶獦獠之地,求法熱忱,並不落人之後。
當他見到五祖時,五祖曾試探他說:『南方人沒有佛性。』
當時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
五祖經他這一反駁,知道這人是頓根種姓,非常人所及。為了考驗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暫避眾人耳目。
後來,四祖令眾人各舉一偈,以為傳法的依據,若是見性,即得衣缽,成為五祖傳人。這時大眾都以為衣缽非神秀莫屬,所以沒有人敢與他競爭。
當時,神秀日夜思量,終於提出一偈: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一偈子,五祖認為雖然不錯,但卻仍未能見性。所以衣缽沒有傳給他。
惠能在柴房裡得悉此事,心想我也來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語題在牆上。這偈語是這樣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了,知道惠能已經見性。為恐其招忌,乃著人將偈拭去。然後到柴房敲門。問道:「米熟了沒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著篩耳。」
五祖遂又在門上敲了三下,惠能會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請他開示。
五祖傳授他《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頓然大悟。五祖遂將衣缽傳他,並命他南行,以待時機。五祖送到江邊說:『我操船送你。』
惠能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終成為震爍古今的六祖。
從這些歷史記載,可知禪的風格確是相當獨特的,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實是得其真機。但是由於禪門宗旨,並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禪的機鋒教化,都是明心見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他的原則是建立在「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所以進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這一層的意義?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報,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嗎?至於今天誰才能直探禪門本源?這就要靠眾生求法的宏願和實踐了!

2. 等一朵花開,念一世情懷什麼意思

純情不濫情,百花叢中只等待屬於我的那一朵花開放,然後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呵護、關愛它,綿綿的情誼值得這一世懷念。

3. 拈花一笑的典故

解 釋 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出 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弟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弟子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盡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我太懂禪學,但我喜歡禪宗的意境,那對世間美好的領悟,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花,我喜歡去默默的領悟花的語言!
我喜歡曇花的剎那燦爛。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時間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全部的夢想和激情,壯烈與喝彩,頃刻間揮灑凈盡,淋漓快意。
望盡了爛漫輝煌的一刻,終有落櫻繽紛。殘紅善舞。你本來是燦爛過的,因此不怕被遺忘;你本來是熱烈過的,因此甘於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靜默。就這樣,你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笑靨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歡蘭花的清幽。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幾片葉子,就一朵或幾朵白色的小花,卻歷經千年,依然悠遠飄逸。習慣了寂寞,不以無人而不芳。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不是甘於平庸而是細膩地去感受生活中並不缺少的快樂。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鍾,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絢爛如夏花,或如秋葉飄零,不管成敗榮辱,從容面對吧。
生命如同四季,風露榮枯。知春、識秋,拈花拂雪,活出個淡雅人生

4. 佛主拈花一笑間悟道,他悟出了什麼

凈空法師---佛菩薩,我們講十法界,最高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下面六道眾生,有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



所以禪宗拈花微笑,拈一朵花,拈一個樹葉,給你表示表示,這是什麼?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全體,入不二法門。

我們往下看,「惜彼未知凈宗之妙,端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是凈土無比殊勝、無比的方便,「故不必撥相求道」,要把這相滅掉。禪宗不能著相,天台、賢首都要把相放下,才能見到真的。凈宗不然,夢中見相真的,定中見相也是真的,所以它不必要離事見真,不需要撥相求道。「且此經純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有些經上講一花一塵,塵是塵土,更小的,真的無非帝網之珠,用帝網來表自性。這個帝是帝釋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宮上的羅網,佛常常舉這個比喻,華麗。人間現在也能做到相似,大的慶典,布置的會堂也是相當庄嚴。所以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一一圓明」,圓是圓滿,明是光明;「一一勝妙」,樣樣都圓滿,樣樣都殊勝,樣樣都妙好。「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這一句話特別重要的是全體兩個字。全體到什麼程度?我們今天講物質最小的,原子。原子還不是最小的,粒子、誇克,現在講量子,好像沒有比量子更小的,每一個量子里頭有圓滿的宇宙。告訴我們真相,真相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里頭,找不到大小,找不到對立,完全是一體,小中包含大,大中包含小。大包小我們能理解,小包大不能理解。一直到現在機械發明了,可以能夠從科學儀器裡面觀察到,像全息照相,就是小中有大。把一張照片把它剪碎,剪成很小很小的,放在激光下面,你所看到的是完整的,是一張完整照片,張張都完整。科學給我們找到這個證據,小里頭有大。所以叫入不二法門,大小不二,沒有小,沒有大,大小是錯覺,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連空有都不存在。你不能說它是空,不能說它是有;也可以說它有,也可以說它空。微妙,所以叫不可思議!思是什麼?不可思,你不能去想;議是什麼?議是去討論、言說,你不能說,說不出。整個宇宙里頭一切法沒有真假,沒有大小,沒有好壞,乃至於說沒有善惡。有沒有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我們講十法界,最高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下面六道眾生,有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所以禪宗拈花微笑,拈一朵花,拈一個樹葉,給你表示表示,這是什麼?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全體,入不二法門。

「圓明具德,不可思議。」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足萬德萬能。這個萬字不是數字,含的意思沒有邊際,我們講無量無邊就是這個意思。沒有辦法去想,沒有辦法說,議是議論,你把思議統統放下,你就見到,見到這個境界叫成佛,見到圓明具德。見到具德,圓明還差一點,菩薩;圓明具德全迷了,凡夫。

5. 悟空傳講的是什麼啊。看不懂

該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彌漫的是思考。悟空傳說的故事,是打破冥頑的故事。

「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了。」而長大的代價是什麼,是開始發現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界限。原本無拘無束的少年突然面對這樣的界限難免會撞得頭破血流,之後又會怎麼樣?

(5)拈起一朵花開擴展閱讀:

《悟空傳》是分三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是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二是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三是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故事在豬八戒、孫悟空、唐僧三者之間不斷的轉換,每個故事好像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它們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悟空傳》將孫悟空分解為兩個形象,一個是失憶的、迷茫的、只為加功德分而西遊取經的孫悟空,一個是個性張揚、不拘束縛、備受妖界崇拜的齊天大聖。唐僧是一個不燒香卻拆廟的信徒,他的心中充滿懷疑,人性乃至神性的弱點和黑暗都讓他困惑。

與此同時,他又和矛盾的自我相較量,發出了「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的誓願。在《悟空傳》中,如來是絕對的反面人物。

花果山因為孫悟空與天庭的戰斗被毀,這是孫悟空的「原罪」,如來利用他的內疚,趁其放鬆警惕的時候將之壓入五指山下。愛情在《悟空傳》中大放光彩,小說中的人物在愛情中得到更加全面更加世俗化的表現。《西遊記》中的道德聖徒的不談愛情,在《悟空傳》中成為永不變心的生死戀。

有人甚至說《悟空傳》的主線是愛情,其中,小白龍對唐僧的愛情,紫霞與悟空的愛情,豬八戒與阿月的愛情行等等都寫得刻骨銘心。愛情成為唯一神聖的東西,它取代了去西天取經的神聖地位。這種神聖的愛情,既是對《西遊記》的合理想像和再創造,又是作者小說理念的必然現實。




6. 形容一朵花開的詞語,要優雅優美,花枝招展這類太俗了,不要有花這個字

描寫花美的成語:爭奇斗艷 繁花似錦 萬紫千紅 含苞待放 奼紫嫣紅
描寫專花香的成語:香屬氣襲人 四季飄香 花香四溢 芳香醉人 暗香疏影
描寫花多的成語:百花爭艷 百花競
放 百花叢生 百花鬧春 百卉千葩
清新淡雅、清醒脫俗、略施粉黛、清風當止、蝶戀情深、黛玉迷情、香沁襲人、梅開二度、滿山映紅、我見猶憐、爭奇斗艷、百媚奇葩、香沁滿園婀娜多姿、絢麗綻放、萬紫千紅、含苞待放、嬌艷欲滴、賞心悅目、如痴如醉,亭亭玉立!含苞待放!艷而不俗!多姿多彩!傲霜而開!婀娜多姿、絢麗綻放、萬紫千紅、嬌艷欲滴

7. 手捻一朵花,身後雲舒捲什麼意思

原句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版說,為人做事能視權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卷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8. 秋天抒情作文200字短文急用

古句:「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流傳千年的語句,讓許多人不加思索的認可,但大家可曾想過,一片葉子的飄下真的能代表秋天的到來嗎?

我認為,一片葉子的落下未必就是秋天。

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是小鳥的踩踏,可以是風雨的吹刮。這種種原因就可以無條件的否定「一葉落知天下秋」的理由。「落下」只是葉子的表面,而它落下的含義,大家可曾細想過?

舉出這個例子,我主要是為了說明一片葉子的落下其實並不代表什麼,千萬不要被四季規律蒙蔽了雙眼,阻礙了我們的思想。凡是事物都有其特殊性,都有別人想不到的一面。

名人海倫凱勒。一個全球都認識的人。她從小就雙目失明和聾啞,在一個完全無聲的黑暗世界裡,她有著珍愛生命、樂觀看待的堅強信念,不向命運屈服,這種精神造就了他的輝煌。「葉子」落下代表著失明和聾啞,但並沒有因此而進入秋天--放棄。或許「人不可貌相」就這么來的吧!

那年汶川地震突然襲擊,無情的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對於我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不久後,奧運會即將在我國舉行。在外國人的眼裡以為我國在這次的奧運會上成績上也許會不理想。結束後,我國的表現讓全世界人佩服,我們突出的成績將悲情的淚水掩蓋,換來喜極而泣的笑容。所以,一件事情並不代表那肯定的結局。

天氣炎熱,代表夏天來了?螞蟻搬家,是快要下雨了?一朵花開,代表春天來了?如果太相信表面,只會給它「無意」的欺騙。

要記得,若數落葉了,並不已是秋天。一片葉子的落下,也許只是風的追求

熱點內容
紫丁香白色 發布:2025-08-03 07:54:01 瀏覽:117
重慶荷花火鍋 發布:2025-08-03 07:53:09 瀏覽:134
大花紅玫瑰 發布:2025-08-03 07:46:49 瀏覽:872
櫻花開多長 發布:2025-08-03 07:36:00 瀏覽:790
枸杞盆栽的修剪視頻 發布:2025-08-03 07:35:59 瀏覽:236
盆栽變黑了 發布:2025-08-03 07:33:59 瀏覽:62
櫻花豎笛 發布:2025-08-03 07:27:30 瀏覽:122
花卉撇絲 發布:2025-08-03 07:23:11 瀏覽:333
苦菜百合茶 發布:2025-08-03 07:18:11 瀏覽:577
什麼花卉好養 發布:2025-08-03 07:16:51 瀏覽: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