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越劇
1. 誰能告訴我
范蠡,字少伯,又稱范伯,春秋末楚國宛三戶(今河南南陽一帶)人。出身貧寒,微時「佯狂、倜儻、負俗。」文種任宛令時,與之交。後同至越國出仕,俱為著名大夫。
公元前494年,句踐伐吳,范蠡諫阻,不聽,遂遭失敗。退保會稽山後,獻卑身厚賂,乞成於吳之計,訂城下之盟。范蠡隨句踐質吳三年,夫差勸其棄越投吳,委以重任,范不為動。含垢忍辱,卑辭厚賂,終於使句踐化險為夷,平安返越。及歸國,與文種鼎力輔佐越王。句踐奮發圖強,築城立廓,發展生產,以俟時機。蠡倡「道」、「氣」,主「恆」、「常」,重「持盈」、「定傾」、「節事」,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時勢必有盛衰,順其自然,待機而動,才能取勝。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興越滅吳,完成句踐稱霸大業,使越國成為強國。
滅吳後,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離越適齊,化名「鴟夷子皮」,經商治產,獲利千萬,受任齊相。後棄官散財,間行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逐什一之利,復貲累千萬,自號陶朱公。范蠡著作甚豐,惜大多散佚,僅存《養魚經》,為我國最早內塘養魚專著。府山公園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有專記、《史記?貨殖列傳》有載,《越絕書》、《吳越春秋》述其詳。
2. 東王越劇春遊作文
本周星期五早上,一年級全體同學和老師乘坐公共汽車迎著春風,去花卉園春遊。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了花卉園。啊!這時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這里多美呀,有各種各樣的鮮花競相開放,爭艷斗奇。有柳樹和小草,還有一條長長的小河,河裡有許多小朋友在劃船。這時我多麼想劃一下船啊!可不能。我只好跟著隊伍一邊走一邊聽老師講解花的形狀和花名:有一種花我最喜歡,它叫鬱金香,它的花瓣像許多小湯匙一樣組合成一朵花,有紅的,有黃的,還有紫色的,美麗級了。春風一吹,桃花瓣落在地上和湖面上,像仙女撒花一樣好看得很。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子,有的花還是花骨朵,像火箭,像子彈……漂亮極了。最後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回到了學校。
3.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的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這凡塵到底有什麼可留戀的?原來,都是這些小歡喜啊。它們在我的生命里,唱著歌,跳著舞。活著,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的事情。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2010年8月1日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立梅。該書主要包含該作者所寫語句優美的現代詩。
作者簡介:
丁立梅,筆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蘇東台人。職業:教師。喜歡用音樂煮文字。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暢銷雜志簽約作家。
出版有作品集《詩經里的那些情事》、《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等待綻放:一位高考母親的陪考筆記》、《暖愛》等10多部。文章被選進上百種文集。上百篇文章被設計成高考、中考語文閱讀題。
(3)一朵花越劇擴展閱讀: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的序言:
小歡喜
喜歡這樣一種狀態:太陽很好地照著,我在走,行人在走。微笑,我們對面相見不相識。心裡卻萌生出淺淺的歡喜,就像相遇一棵樹,相逢一朵花。路邊的熱鬧,一日一日不間斷。上午八九點的時候,主婦們買菜回家了,她們蹲在家門口擇菜,隔著一條巷道,與對面人家拉家常。
陽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躍,小魚一樣的。我彷彿聞到飯菜的香,這樣凡塵的幸福,不遙遠。也總要路過一個翠竹園。是街邊劈開的一塊地,裡面栽了數桿竹,蓋了兩間小亭子,放了幾張石凳石椅,便成了園。我很愛那些竹,它們的葉子,總是飽滿地綠著,生機勃勃,冬也不敗。
某日晚上路過,我透過竹葉的縫隙,看到一個亮透了的月亮,像一枚晶瑩的果子,掛在竹枝上。天空澄清。那樣的畫面,經久在我的腦海里,每當我想起時,總要笑上一笑。還是這個小園子,不知從哪天起,它成了周圍老人們的天下。老人們早也聚在那裡,晚也聚在那裡,吹拉彈唱。
聲音洪亮。他們在唱京劇。風吹,絲竹飄搖,襯了老人們的身影,鶴發童顏,我常常看得痴過去。京劇我不喜歡聽,我吃不消它的拖拉和鏗鏘。但老人們的唱我卻是喜歡的,我喜歡看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那是最好的生活態度。等我老了,我也要學他們,天天放聲歌唱,我不唱京劇。
我唱越劇。路走久了,路邊的一些陌生便成熟悉。譬如,拐角處那個賣報的女人,我下班的時候,會問她買一份報,看看當天的新聞。五月,她身旁的石榴樹,全開了花,一盞盞小紅燈籠似的,點綴在綠葉間,分外妖嬈。我說,你瞧,這些花都是你的呀。她扭頭看一眼,笑了。
再遇見我,她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送上暖人的笑。有時我們也會聊幾句,我甚至知道了,她有一個女兒,在讀高中,成績不錯。還有一家花店,開在離我單位不遠的地方。花店的主人,居然是個男人,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男人原是一家機械廠的職工,機械廠倒閉後,男人失了業。
因從小喜歡花草,他先是在碗里長花,陽台上長一排,有太陽花,有非洲菊,有三葉草。花開時節,他家的陽台上,成花海。左鄰右舍看見,喜歡得不得了,都來問他討要。男人後來乾脆開了一家花店,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花盆,專門長花草。
那些小花盆裡長出的花草,都一副喜眉喜眼的樣子,可愛得很。看他彎腰侍弄花草,總讓人心裡生出柔軟來。我路過,有時會拐進去,問他買上一盆兩盆花,偶爾也會買上幾枝百合回家插。他每次都額外送我幾枝滿天星,說,花草可以讓人安寧。真想不到這樣的話,是他說出來的。
一時驚異,繼而低頭笑,我是犯了以貌取人的錯的。我捧花在手,小小的歡喜,盈滿懷。也在路邊撿過富貴竹。是新開張的一家店,門口祝福的花籃兒,擺了一圈。翌日,繁華散去,主人把那些花籃,隨便棄在路邊。我看見幾枝富貴竹,夾雜在里頭,焉頭焉腦的,完全失了生機。
我撿起它們,帶回家,找一個玻璃瓶插進去。不過半天工夫,它們的枝葉,已吸足水分,全都精神抖擻起來。再隔幾日,那幾枝富貴竹,竟冒出根須來。隔了一層玻璃看,那些根須,很像銀色的小魚。我把它們放在我的電腦旁,無論我什麼時候看它們,它們都是綠瑩瑩的。
這撿來的一捧綠,讓我心裡充滿感動和快樂。曾經我想過一個問題:這凡塵到底有什麼可留戀的?原來,都是這些小歡喜啊。它們在我的生命里,唱著歌,跳著舞。活著,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的事情。
4. 越劇皈依感悟唱詞
皈依感悟是越劇《錦裳新曲》中的一折,吳兆芬1996年編劇,錢惠麗飾演賈寶玉。
皈依感悟唱詞:
賈寶玉:渺渺蒼穹,大雪紛紛,沉沉野地,朔風凜凜。
從來離合豈無緣,自古窮通皆有定。
點點塵寰漸去遠,茫茫覺岸苦登臨。
想當初,千古情種獨我痴;
飄盪盪,痴夢悠遊太虛境。
仙境中,光搖朱戶金鋪地,雪映瓊窗玉作宮。
我與那警幻仙子來相逢,
暢遊了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譴香洞,
引來了,痴夢仙姑蓮步移,鍾情大士荷衣動。
引愁玉女如雪裡梅,渡恨菩提似空谷松。
一個女子一朵花,稟賦命運各不同。
為寶玉,「千紅一窟」香茗送,「萬艷同杯」佳釀奉。
為寶玉,「十二金釵」指迷津,曲演新制《紅樓夢》。
可嘆我,孽海情天戡不破,懷金悼玉聽不懂。
參不透閬苑仙葩人鬼忌,美玉無暇世難容。
參不透金玉良緣是名利鎖,封煞我木石前盟刻骨銘心寂寞紅。
從此寶玉我呵!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恰便似,青山隱隱遮不住,綠水悠悠斷還流!
到今朝。迷情之中悟斬情,情緣今生再不問。
悟璞真,日出冰消原是水,回光月落不離天。
該崇尚山石經風雨,忍孤獨寂寞方永恆。
笑回首,食盡飛鳥各投林;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5. 劉韻的音樂歷程
劉韻的第一張唱片是1958年出版的與江宏對唱的《藤蘿花》和《洞房吟》。她的成名歌曲《姑娘十八一朵花》和與江宏對唱的《好像一雙相思鳥》也是在1958年錄制出版,劉韻從出道就走海派流行歌曲風格的路子,愈到後來愈是在唱腔上刻意地民族化,由於她在家中排行第三,又以演唱小調見長,故有「劉三姐」的美稱。她是流行歌曲中的民歌手,後來奚秀蘭走她的歌路,翻唱過她的很多曲目如《九個郎》《初一到十五》《知道不知道》等。劉韻早期的代表歌曲有《姑娘十八一朵花》《茶山情歌》《好像一雙相思鳥》等。
從1962年至1968年,劉韻出版了《山前山後百花開》《何必去燒香》《加多一點點》《桃花開在春風里》《知道不知道》《九個郎》等歌曲。不過在西化潮流的影響下,劉韻1967年《穿短裙的小姐》(《三輪車上的小姐》重新填詞)專輯中的曲目,除了純粹的民族風格演唱和旋律外,也加上了強勁的爵士鼓和搖滾、拉丁舞曲節奏,伴奏音樂也是中西合璧。
在香港戲曲電影當道的高潮中,戲曲唱腔「時代曲」化。劉韻是以唱民歌為主的民歌型流行歌手,所以她也絕不會與這些戲曲片無緣,如1965年由姚敏作曲的越劇影片《西廂記》就是由劉韻與席靜婷、江宏、夏丹和蔣光超演唱的;1962年在電懋影業公司的越劇古裝歌唱片《珍珠淚》中,由姚敏作曲,劉韻、席靜婷、江宏演唱;還有1964年姚敏與李厚襄合作的黃梅調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由劉韻和崔萍演唱。
香港百代唱片公司,黃奇智先生編輯的《百代。中國時代曲名典》系列專歌60張CD中,有劉韻的《姑娘十八一朵花》《加多一點點》《山前山後百花開》三張專輯,在整套唱片中也算占數量多的歌星了,她與崔萍的數量相等。
1997年香港舉辦的「金光燦爛耀舞台」和「金光燦爛再耀舞台」兩場音樂會劉韻都參加了演唱。在前一場,她演唱了《姑娘十八一朵花》《初一到十五》《加多一點點》《九個郎》《明月千里寄相思》《有一個傻姑娘》《知道不知道》《山前山後百花開》等歌曲。又和席靜婷等其它三位老歌星共同演唱了女聲四重唱《夜來香》和《香格里拉》。
2000年11月劉韻也出席了香港三聯書店舉行的《時代曲的流光歲月(1930-1970)》(黃奇智編著)出版發行儀式,與潘迪華等其它四位老歌星一起為儀式剪綵。
劉韻現在香港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