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夕之夜
㈠ 七夕習俗作文250字
七夕乞巧,是節日的主要活動。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是七夕節習俗。那麼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山東、在濟南、惠民、高青等地,陳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鄄城、曹縣、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飯: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
浙江、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廣西。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廣東。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以上,便是我為你們介紹的七夕節習俗。
㈡ 七夕之夜表示什麼
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內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容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我的七夕之夜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㈢ 作文【七夕之夜】六百字
徒步煙柳,欲攬清流,擷兩輪明月,照亮心溝。
——題記
一•畫
初秋月下,柳葉未發;
夏末溪旁,幽舟待劃;
謙謙君子,心中藏話;
窈窕淑女,豆蔻年華;
七月七日,月老亭下;
相約子時,溪上蓮花;
蓮子蓮藕,情竇出芽;
君子船尾,姑娘舟頭;
流溪泛舟,嬉鬧無憂;
月下老人,獨掩其首;
蓮起蓮落,此子昏朽。
二•書
七月初七,心心相依。願借詩人的韻律,描繪緣聚的情景;願隨畫家的筆跡,尋找相愛的意境。
可是,詩人的多愁善感,記敘了少女的閨怨;畫家的鬱郁寡歡,描繪的盡是柳敗花殘。也難怪,意流筆底,情寄畫中。睹物思情,觸景傷心。誰叫今夜七夕,今夜本該相聚。
徒有花前月下,更讓思念如麻。
曾設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可怎知,今夜七夕,月老竟已悄然睡下……
百鳥收鬧,鵲未歸巢,相約天上地下,共建一彎戀橋。何以名之美,何以名之壯,唯愛能解。
三•棋
今生對弈,下相聚離別之情。
來世話語,說天上人間之意。
四•琴
三兩聲弦,撥弄久違的心田,靡靡之音,傾訴幾縷幽怨。
茫茫天河,光行千年,琴聲夾雜的哀怨,河的對面能否聽見。
是天神們的聰耳不聞,還是他們不懂世間情緣。竟讓這么相愛的彼此隔此天塹,若想見面,苦等一年。
眾神無欲,月老無心。也許正是他的無心之失,造就了這一段曠世奇緣。
但是,盡管這段戀情驚世駭俗,也不能逃脫命運的玩弄,到最後,終究要向命運低頭。彼此將怨恨與痛苦忍受。等到七月初七,將一切的憤怒混合著思念一起淚流。
在這天夜裡,沒有月老的身影,因為這一切的一切,縱然他無愧於天地,但他必將自責於其心。所以,在此相聚之日,他選擇悄然睡去。
後記: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命運在轉瞬見碰撞火花,生命在剎那間綻放華美。讓沉睡世間的真情重新被喚醒,並給予尊重。將世間的污濁靜靜的拭去,換取人世間的一次靜美!
愛,承載夢想;愛,實現渴望;愛,締造和諧。
所以我希望世間每個人都擁有愛,並且希望我們能夠用愛締造出一個和諧的世界。
雖然,愛並不單純!
來源:http://www.51test.net/show/4204470.html
㈣ 以七夕為話題的作文
又到一年七夕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農歷七月七,牛郎織女來相會,喜鵲忙著搭喜橋,人間處處歡笑聲。
夏夜裡,我與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納涼。這夜裡的風,倒也涼爽,我便纏著奶奶給我講故事。奶奶搖著蒲扇開始講起「牛郎織女」的故事。「……後來,就將七月七日作為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故事。扎著牛角辨的我抬頭望著奶奶,好奇地問:「什麼時候才到七月七呀!」隨即又為牛郎織女報起不平:「王母真討厭,牛郎和織女一年就見一次,怎麼夠嘛!」奶奶含笑摸著我的頭說:「過兩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替牛郎織女們高興……那是我第一次對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時媽媽都會在我的手腕上繫上「花繩」。花繩是由幾種顏色的線編制而成,煞是好看。媽媽說這花繩要一直戴著,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給牛郎織女做喜橋,讓他們在一起呆的時間長些,夜裡的喜鵲是要睡覺的,畢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會可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與織女星離得很遠,中間那一道銀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味。
七月七,人間也很熱鬧。古時候的公子小姐們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許正是「距離產生美」,又或是「若即若離」,古人的情感總是格外濃厚。
奶奶說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覺,夜間的離別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開竹簾向外看,天空中灰濛蒙的,一顆心也看不見。我心想:難道牛郎織女已經分離了?忽然間第一次感到時間流逝的快速,時間的無情。竹簾一處角落中,我探出半個頭,愣愣的望著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為何的眼淚。「離別」這一詞我便第一次有了領會。「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長大後一次跟朋友無意中談到此事,一向不文藝的朋友竟說了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看著她,靜了幾秒,心中豁然開朗。
現在每年七月七,我們家人都會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從哪裡翻出來的家鄉風俗,也變得有趣起來。吃過飯後,奶奶唱起了《鵲橋仙》,大家一邊聽一邊跟著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歌聲,與數年前一樣,好像什麼都沒變。天空中牛郎星與織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愛的人,說出心中的情意。
㈤ 作文:我最喜歡七夕節(56O字)
夜無眠,亂翻書。一陣輕柔的風撩開我的窗紗撫摩我的臉頰,好不愜意。七夕的夜,我約老公去酒吧,他竟然讓我約別的男人去。給一個男朋友發簡訊:今天七夕,中國的情人節,祝你和你愛的人節日快樂!去酒吧的願望沒實現,床上迷糊一會,看了一個電影。
第一段和題目似乎無關,其實有著內在的關聯。我最喜歡的字是風,風流倜儻、風度翩翩、風情萬種、風花雪月、風雨同舟、風韻尤存等等決不是我喜歡風的理由,流浪的風才是我的所愛,當那個男人用了流浪的風之後,每每看到與風有關的名字就格外親切,於是,我的文字里經常出現與風有關的主題和人物,彷彿風一直潛藏在我內心深處成為我的隱私。
田野風是我對詩的朋友,對他的感覺也是因為風的緣故,再加上他的一本正經和傳統的道德觀念,於是,我們成為好友。經常說他虛偽,或許是官場上呆久了的人身上都有一股氣味,我不喜歡。我從不隱藏觀點和看法,不避諱談及他的裝模做樣,只是我對他的評價他全部微笑著笑納了,我欣賞他對詩的感覺思維敏捷,反映迅速能跟上我的思路和速度,因此,在人傑聊天時只要一看他進來我就要開始過招根本就不給他喘息的機會,我知道他寫了一天的東西很累,但我決不放過每一次逮住他的時機,一連串的句子弄得他應接不暇,時常不告而別,然後我就電話追著人家接著對,簡訊都弄成四句七言古絕。04年之前我的手機簡訊里沒有一個幽默和笑話,全部都是順口溜的句子,卻也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有朋友給我發幽默笑話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多麼的傻啊,弄那些吟風弄月的句子沒有一點實際意義,連我的神經都沒觸動一下子。故,不玩了。
㈥ 七夕之夜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農歷七月初七,是內歷史悠久的中國容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6)我的七夕之夜擴展閱讀:
1、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2、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參考資料:網路-七夕
㈦ 七夕之夜是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晚上。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民間傳說
相傳,織女是玉帝與瑤姬的女兒,她在見到牽牛後,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便私訂終身,但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戀愛的。於是,王母娘娘便將牽牛貶到了人間,並懲罰織女不停地織雲錦。
織女坐在織機旁常常淚流滿面,但她還是會盡心織好雲錦,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發慈悲,讓牽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幾個仙女見織女整日苦悶,便懇求王母娘娘讓她們一起去人間的碧蓮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應允了她們。
話說牽牛被貶到凡間後,生在了一個農民家中,取名「牛郎」。由於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於是牛郎便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這頭老牛就是當年為牽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貶到人間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對牛郎說:「你今天去碧蓮池一趟,那邊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仙衣藏起來,紅色仙衣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會說話,知道它是個神物,便照著老牛的話做了。那件紅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織女,雖然牛郎已經記不起織女,但織女認出了他就是牽牛。
於是,織女答應了牛郎的求婚,兩人結為夫婦,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們還生下了一兒一女。可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將將織女捉回天庭。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回來的牛郎告訴她說:「老牛死了,它說讓我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可以披著它飛上天。」織女聽後,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埋葬了老牛。
就在這時,刮來一陣大風,織女被天兵天將帶走了。牛郎見狀,便趕緊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對籮筐,籮筐里坐著他們的一對兒女。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趕來。她見狀,便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織女中間一劃,頓時,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橫在了牛郎和織女中間。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在天河這邊哭,織女在天河的另一邊望著夫君和兒女也哭得聲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這場面感動,便讓牛郎和兩個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讓他們在鵲橋相會。
現在,我們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還可以看到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明亮的星星,這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在牽牛星的兩邊還有兩顆小星星,這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
(7)我的七夕之夜擴展閱讀
應節食品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
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郎織女
㈧ 關於七夕的祝福語
1、明月皎皎銀來河燦,女郎源織女心相連。共度鵲橋情無邊,一生一世永愛戀。你我今生把手牽,共話七夕心纏綿。白首同心在一起,濃情真純甜如蜜。七夕快樂。
2、鵲橋搭起幸福路,牛郎織女歡喜度。執手相看淚婆娑,含情脈脈恩愛多。美好姻緣天註定,郎情妹意最濃情。今生你我相見歡,相知相守愛翩翩。親愛的,七夕到了,愛你不變。
3、明月幾時有,舉目望青天,已知天上宮闕,牛郎織女相見,真愛佳話千古傳。祝願你,有相知,愛永遠,風雨攜手心不變,幸福生活比蜜甜。七夕快樂!
4、渺渺銀河,戀戀鵲橋,兩情長久青山翠;脈脈相對,迢迢相會,金風玉露情珍貴;纖纖素手,盈盈柔情,佳期如夢今又醉。七夕執子之手,一生幸福同走。
5、緣分的人生是精彩的,誠摯的友情是窩心的;我用溫情的心盛滿問候與關懷;我用真摯的情滿載幸福與喜悅,真切的祝福你:七夕情人節快樂!
6、懂你的心如朗月,溫柔;疼你的心如清風,細膩;愛你的心如陽光,熱烈。親愛的,七夕到了,今生只願溫柔的懂你,細膩的疼你,熱烈的愛你。
㈨ 那我寫一篇七夕作文,我參考一下。
七夕復七夕
調的織就著屬於青絲繞,如瀑般輕垂,在風中隨心的打著千千結。一身輕紗羅裳,有暗香盈袖。纖指凝眉間香汗淋漓,一針一線間勾勒著天邊最美麗的織錦——晚霞。花殘又涅??,謝了昨宵,紅遍今朝。葉落又重生,徘徊在流年的十字路口,又在為誰做著神秘的停留?時光荏苒,晚霞依舊,而你在淡然無語的針織房裡,又在單自己的什麼呢?
淚水再一刻不願的流滿土地,那滿地懵懂的嘆息,在此刻的烈日下又一次受到無情的鞭笞。又彷彿在昨日,你依舊是那個懵懂的牧牛郎,除了忠誠的牛,再無任何的親情可言。
兩顆寂寞的心,在黑夜裡偶然邂逅。瓜棚李下的竊竊私語在風輕雲淡的月空下孕育,一段千古莫摧的仙凡之戀,在愛與被愛都變得略顯麻木的時代里重生。皓月當空,亮如瑞雪的銀河在萬般無奈中生冷的阻塞,哽咽又哽咽。七夕夜,飛鵲遮天,彼此相依,比翼雙飛,用愛延續著牛郎與織女的塵緣。
見慣了盛衰的風風雨雨,以夢的姿態揮灑,在默然中拂過坍塌的古殿雕梁。而如今,古殿檐頭烏鵲成群,聒噪淡褪了昨日風騷,繁華難耐凄涼。流年易老,多少樓台廟宇為之傾倒,休說當年榮與辱,只道是歲月流轉,也無風雨也無晴。此去經年,幾度夕陽紅,那些流轉在歲月里的愛戀如一首動人的歌,倘若有愛的地方,它便響起,不因風雨輕浮,歲月易老而有所猶豫。
奈何橋畔,上一段塵緣未了,今生今世一回眸,你可曾忘記我?七夕又七夕,親愛的,你是否為了我,悄悄許下愛的諾言?親愛的,即便斗轉星移,時空錯亂,你也要記得,瓜棚里下仍是你我第一次牽手的約會。
前日的七夕,坐在南下的火車上,一個人看窗外煙霧飄渺,風生陌路,夕照青山,風景瞬移。因長途的落座,滿身的疲憊無處發泄,看了手機,又厭煩的關閉。七夕那天,彷彿一瞬般的久遠,一瞬般的陌生,,平淡的令人幾乎可以忽略。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離別的日子,相逢都成為了奢侈,哪怕一次,總會衍生出難以言出的美好。別離的人,定是因為思念多了幾分幻想,借著距離總會屏蔽不完美的東西,除了沉醉在濃濃的愛里,其他的都是多餘的。又是一年七夕夜,前不見飛鵲比翼雙飛搭橋引路,後不聞瓜棚李下愛人竊竊私語眉目傳情。一個人走在陌生的人生路口,默默的等候一段屬於自己的愛情,堅忍等待的凄苦,吃著自己的飯,喝著自己的茶,且聽風吟。
七夕又七夕,三生石旁,多少未曾許下的諾言留給他年說夢痕。有些愛情,一旦失之交臂,倘若夢迴流轉,也無濟於事。那些年校園內的爬山虎,高舉著好奇心,一路攀援而上,蓊蓊鬱郁的遮了牆,綠了窗。男孩用著最為干凈的紙,寫著永遠也寫不完的情書;女孩忙著巧折造型各異的千紙鶴,羞澀的愛裝滿漂流瓶。爬山虎綠了,萎了,又綠了,那些托著腮幫發呆的女孩,偷拍女孩伏案的剪影的男孩,如今早已形同陌路,QQ上只剩下似乎永遠隱身的對方,也許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爬山虎的觸角會出現在他們的夢魘里。原來初戀早已丟失在遺忘的角落,只能靠著殘存的影像努力的拼湊。因著各自的生存所需,整日的奔波,舊有的感覺早已消失殆盡。人生總會有那麼多的變數,始料未及的永遠搶占著未知的先機。錯過了,縱使想起,再也無法還原當日的光景,千言萬語願在七夕為親愛的說一聲祝福,道一聲安好。
七夕又七夕,也許都忘了有過何人在這樣令人心潮澎湃的日子裡走過,又有誰定格在美好的流年裡,難以想起卻又如此懷念?夏末的風跌在臉上,減了幾分燥熱,增了幾分倦容,你轉過身,再也無法找尋它的蹤影,它只存在於你的記憶。
㈩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10)我的七夕之夜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