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發布時間: 2022-07-05 14:58:09

『壹』 李商隱的<<馬嵬>>中: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是否用典

應該不算是用典吧~
「當時七夕笑牽牛」是回想起唐明皇與楊貴妃往昔相依相偎時笑牛郎和織女一年只能見一次面。而現在呢,李與楊卻在馬嵬永訣。李商隱用此詩來諷刺李楊兩人。
所以個人覺得不算用典

『貳』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此題應結合全詩及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解答。此句出自李商隱的《馬嵬》,應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歷史背景:公元756年夏(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國忠、楊貴妃姐妹等倉皇奔蜀,路經馬嵬驛,六軍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誅殺楊國忠。接著,隨行郎吏又懇請玄宗以貴妃搪抵天下怨憤。玄宗無奈,只好反袂掩面,讓人縊死楊貴妃。史稱「馬嵬之變」。
所以前句:此日六軍同駐馬指的就是當時御林軍進行兵諫,請求唐玄宗誅殺楊國忠。而後句:當時七夕笑牽牛指的就是當隨行郎吏懇請玄宗以貴妃搪抵天下怨憤時,玄宗與楊貴妃回想起當初七夕佳節,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 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叄』 馬嵬李商隱翻譯

馬嵬
作者: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牛郎。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釋
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縊死的地方。《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
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說。「更」,再,還有。
九州:此詩原註:「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 之說,說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
未卜:一作「未決」。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
傳:一作「鳴」。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
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句:敘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牽牛:牽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織女故事。
四紀:四十八年。歲星十二年一周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肆』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為什麼不是用典

此日六軍同駐馬,所表達的是玄宗逃亡的現實狀況。而
當時七夕笑牽牛,所表達的是玄宗和
楊貴妃
當初在
長生殿
七夕節所發生的事件,他們的親身經歷
,不是歷史典故

『伍』 你覺得「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詩寫得怎樣

唐明皇在歷史上一直被人所評價,但是後人對其歷史政績和個人品質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情深,也有人貶他昏庸,白居易的《長恨歌》,李商隱的《馬嵬》等等,都是對其一生所做的概括。在《馬嵬》中,你覺得“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詩寫得怎樣?這句詩其實是用六軍的狀態與皇帝和貴妃的狀態做對比,突出二人的昏聵。

後人將唐朝的衰落歸咎於一個女人,這種行為對於真正的罪魁禍首唐玄宗來說,一方面,作為皇帝不能承擔自己的罪責,另一方面,史書在記載時總會失了真實。詩雖然在表現力上很好,但是向人傳達的以為卻很難令人認同。六軍不與貴妃並論,而是皇帝。

『陸』 名句「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妙在哪裡

《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李商隱的《馬嵬》講述了唐代的馬嵬事變事件。其中的名句“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妙在哪裡?

在馬嵬事變中,楊玉環其實是個替死鬼,大臣們都把安史之亂的罪責歸結到她的身上,認為是“紅顏禍水”,逼著李隆基處死楊玉環。我覺得讓唐代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應該是唐玄宗本人。作為封建時代的最高統治者,他沉迷於女色荒廢朝政,“從此君王不早朝”。任由楊國忠和一些奸佞的大臣們主持朝政,這才導致了唐朝的衰弱。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也曾被後人傳為佳話,至於楊貴妃在臨死時有沒有後悔這段感情過,我們不得而知。

『柒』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馬嵬》。

原文如下: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如下: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7)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詠嘆馬嵬事變。馬嵬事變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商隱生活在晚唐那種國勢頹危的氛圍下,這不能不使他對歷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識,對政治懷有更多的拯救情緒,對荒淫誤國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寫下這組詩以達諷喻之意。

作品賞析

此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

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

「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嘩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 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捌』 誰能翻譯這首詩

白話譯文:
傳說,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幾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胞弟不正,三軍怒斬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注釋: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說。「更」,再,還有。「九州」,此詩原註:「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 之說,說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
未卜:一作「未決」。
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傳:一作「鳴」。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句:敘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牽牛:牽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織女故事。
四紀:四十八年。歲星十二年一周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如果對回答滿意,望採納。

『玖』 千古名句「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有什麼巧妙的地方

李商隱寫詩,皆以情調優美、朦朧多義、深情綿邈,在大唐文壇成為了愛情詩、詠物詩獨樹一幟的代表。他的一生,歷經中晚唐時期六位皇帝,親眼目睹了大唐帝國日漸式微,逐步走向腐朽衰亡的過程;他自己也因深陷朋黨之爭,使得自己的一腔政治宏願無法施展。所以李商隱只能用自己的筆墨,用自己的憂患意識,對現實和歷史進行反思與諷刺,《馬嵬(其二)》就是李商隱對於“馬嵬兵變”的獨特個人見解。

最後,“六軍同駐馬”、“七夕笑牽牛”,僅僅10個字就概括了白居易以前所著《長恨歌》的所有內容。“六軍同駐馬”指的是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所率領的叛軍,僅用了半年的時間,直逼長安城;大敵當前,唐玄宗只能忍痛割愛,縊死楊貴妃於佛堂的史實;而“七夕笑牽牛”則回憶了天寶十載,玄宗與楊妃驪山宮避暑之時,於七夕佳節許下的願世世結為夫妻的密誓。

這種極具概括力的詩句,展現了整個安史之亂的大致輪廓,這樣的詩才稱得上是馬嵬題材詩歌中的精品。

『拾』 此日六君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復制的別來!

六君駐馬,指的是馬嵬之變,六軍停駐不前,要求唐玄宗殺楊國忠和楊貴妃平天下怨。七夕笑牽牛是說唐玄宗曾經和楊貴妃在長生殿中笑說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次

熱點內容
梅花手錶快了 發布:2025-08-08 13:26:20 瀏覽:580
魚魷素蘭花 發布:2025-08-08 13:24:52 瀏覽:706
花藝起源哪個國家 發布:2025-08-08 13:24:48 瀏覽:894
七夕節蜂蜜 發布:2025-08-08 13:18:56 瀏覽:157
七夕小創意 發布:2025-08-08 13:08:59 瀏覽:668
七夕出租自己搞笑 發布:2025-08-08 13:05:21 瀏覽:239
花語學園攻略困難 發布:2025-08-08 13:02:22 瀏覽:581
五月玫瑰瓷磚幾線品牌 發布:2025-08-08 13:02:10 瀏覽:515
綠植尼古拉 發布:2025-08-08 13:01:32 瀏覽:788
北京四環花卉批發市場 發布:2025-08-08 12:52:59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