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小蛙蹲

七夕小蛙蹲

發布時間: 2022-07-05 02:37:48

A. 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7500字

老院子前有一條青石板路通往外面,石板沒少一塊,只是年歲久遠,有些向低的地方傾斜。路有半里長,形狀大致呈「L」形,就像老人落筆時手有點抖,筆畫不怎麼直,稍稍彎了幾處。要麼這個字是吃多了雞腸的小學生寫的,娘說過,小孩子不能吃雞腸,吃了筆畫寫不直。我十三歲那年,我家從老院子搬出來,到大坪里住。起初,我放學回家總是走錯了路,好幾次走進老院子里才發現。十八歲離開家鄉,有三十多年了,老院子拆了,我每次回家都會遠遠地望望這條廢棄的石板路。我知道它在無可奈何地破敗下去,但我總覺得不會消失。這次回家,我特意去看看這路,它已變成一條陌生的土路了,青石板一塊也不見了,雜草遮蔽了小路。我頓時覺得時間彷彿過了一百年,一千年。這條承載了三百多年文明的路,如果僅僅是風雨、螞蟻、野草的侵略,至少可以抵禦上千年。晚上,我睡在大哥家,我用一整夜時間把青石板路背了一遍。好在我能背,遺忘的並不多。(二)朝門前,有三級青石板砌成的石階。石板是長方體的,一米多長,凳面那麼寬,最上一層面了四塊。大人小孩都把它當凳子坐,夏天坐在上面涼悠悠的。朝門彷彿是我們小孩的眼睛,我們常坐在這里看外面的世界。我們三五個孩子並排坐著,望著父親母親在田裡幹活,心裡便有了依靠,玩得才塌實。如果不見父母,就會哭著鬧著去找。有次父親到山裡挖土去了,母親和隊里的人在屋門前插秧,我一轉眼不見了母親,急得大哭,直叫喚:「娘娘,娘娘。你們曉得我娘娘哪去了?」超妹者指了一下,我跌跌撞撞朝她指的方向追去。拐了一個彎,見娘在老井裡喝水,我跑得更快,直跑到娘跟前才放心。娘責罵我:「傻崽,什麼時候才離得娘?」娘用手醮著水,把我的眼淚和鼻涕洗掉,一邊洗一邊嚷:「邋遢鬼,鼻涕眼淚流一臉。」我任娘罵去,只要能看到娘比什麼都好。有次,我和佩蘭者坐在石板上玩,佩蘭好像沒睡醒似的,一頭黃毛蓬亂地披開,眼角上有兩粒黃色的眼屎,用小手捂著嘴打哈欠。我也裝著打哈欠的樣子,張大嘴巴,用手快速地拍打,發出一串「哇哇哇」的叫聲。佩蘭把打哈欠換成了打「哇哇」,聲音拖得又長又顫,有起有伏,像音樂似的。太陽被我們吵醒了,在屋前的稻田裡斜斜地劃了一條線,一半是陰一半是陽。當陽的地方,禾葉上露水滑到田裡,葉尖直直地向上揚著。陰的地方,每片長葉微微地弓著,葉尖上掛著一滴露珠。幾只起得早的蜻蜓,低低地飛著,兜圈子玩,一隻蜻蜓突然跌下去,落在禾葉上,倒豎著,翹起細長的屁股。我撿了一塊小石子扔過去,那蜻蜓驚飛起來,竄到另一丘田的上方,其他的蜻蜓也跟著飛了過去。佩蘭責怪我:「叫你別扔你要扔,都飛走了。」我本來也後悔把蜻蜓趕走了,卻不服氣:「我愛扔就扔,關你屁事。」我們都翹著嘴巴,誰也不理誰。這時,佩蘭者娘江滿娘在院子里拖著嗓子喊:「佩蘭,吃早飯了——」佩蘭者拍了幾下屁股就往家裡跑去,石板上留著兩瓣屁股印子。蜻蜓又飛回來了,我還坐在那裡看。我娘也喊我吃飯了,我學著蜻蜓的樣子,扇著雙手飛了回去。我惦記著蜻蜓,裝了一碗飯,夾了一些菜,就奔朝門口去。佩蘭者早已坐在石板上。我挨過去坐著。佩蘭家吃酸海椒炒油渣,我看著就想吃,沒等我開口,佩蘭者就夾了兩塊放進我碗里。我家吃血粑,我把碗遞過去,佩蘭者夾了一小塊。我說還夾一塊,佩蘭又夾了一塊。先前的不愉快早已沒有了,小孩子是沒有記性的。我看看佩蘭,臉也洗了,頭發也梳了,看上去挺漂亮的。佩蘭長大後,的確很漂亮,也嫁了一個好男人。(三)台階下是一個半月形平台,是用石頭壘起來的,,高出水田一個多人頭。上面鋪了一層青石板,比一張曬谷竹墊大一點。挨著台階的一排石板有八塊,就是半圓的直徑了,看來,三百年前「八」就是吉祥數字了,不是今人的發明。那八塊石板,被二十多代人的腳板打磨得平整而光滑。尤其是中間的一塊,方方正正,顏色青得純正,表面細得能照出人影,摸上去就像小孩的臉蛋一樣。平台邊緣的石板,踩的少,鑿痕還依稀可見,凹下的地方有少許泥土和乾死的青苔。石板之間的縫里長出野草來,或橫或豎,給石板鑲了邊。找不到人玩,我一個人在平台上朝水田裡打水漂,無意中打出一個高水平的漂,那瓦片先跳得高而遠,逐漸變底變近,跳了十幾下,然後平著水面滑行了一段,最後在水面上停了片刻,慢慢沉入水中。我暗自高興,心想下次可以同二哥哥打水漂比賽了。這時,超妹者從院子里出來,問我劃子么?我正沒人玩,求之不得,便滿口答應了。她說輸了的打手板。我說要得,不準耍賴。我們按照規矩,先扯式子,三打兩勝,贏了的先劃。我們把手藏在身後,齊聲喊著:「式子——扯」話音剛落,都把手亮了出來,我出的大拇指,超妹者出的食指。我用大拇指在她食指上劃了一下,大拇指是刀,食指是公雞,表示刀把公雞殺了,我贏了。再劃一次,我出的小指頭,她出的仍是食指,她用食指在我小指頭上啄了一下,小指頭是蟲子,公雞把我的蟲子吃了,她贏了。第三次都出的大拇指,不分輸贏。第四次我又出大拇指,她出小指頭,她用小指頭朝我大拇指戳了一下,小指頭是蟲,把刀子蛀了,我又輸了。超妹者兩勝我一勝,她先劃。超妹者從口袋裡掏出五顆小石子,小石子園溜溜的,拇指頭大小。劃子是一種文體游戲項目,只有我們家鄉有,主要鍛煉手和眼的協調。超妹者坐在石板上,雙腳叉開,將四顆子握在手心,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夾著一顆子,轉動幾下,把它拋向空中,齊眉高,把手心裡的四顆子撒在石板上,再翻手接住從空中落下的那顆子。這三個動作要在一秒鍾之內完成。超妹者將手中的一顆子拋向空中,很快從地上抓起一顆子,翻過手掌接住落下的子。是這樣重復做了四次,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四顆子撒在地上時,有兩顆挨在一堆,另兩顆閃得開一點,超妹者將手中的子拋得高一些,超過人頭,手在石板上一抹,將兩顆隔得遠的石子抓在手中,翻手接住落下的石子。剩下的兩顆在一堆,很輕易就完成了。第三步很湊巧,子落下時,三顆在一堆,另一顆分開點,超妹者將手中的子拋向空中,抓住一堆的三顆子接住落下的子,再拋起一顆子,抓起地上的一顆子接住落下的子。第四步,超妹者將一顆子拋起,窩著手把石子放在地上,四顆子在一堆,接住落下的子後一下也沒停又拋上去,抓起地上的四顆子,穩穩當當接住落下的子。最後一步是跳杠,超妹者把子撒得很均勻,我知道這一局肯定過了,隨意揀了兩顆子放在另兩顆子中間作杠。超妹者挪動了一下身子,調整好位子,把手中的子拋得高高的,五指並攏,像公雞啄米一樣,將杠兩旁的兩顆石子啄進手中,從容地接住落下的石子。超妹者第一局過關了。她把手中的石子往地上一放,很得意地看了我一眼,用衣袖把額頭上的汗擦掉。輪到我劃了。我朝手掌吐了一把口水,雙手搓了幾下。前兩步很順利,第三步子撒得太開,我一把抹過去,只抓住兩顆子,漏掉一顆,我輸了。我乖乖地把手遞過去。超妹者狠狠地給我一巴掌,我手心都木了。我瞪了她一眼,暗暗地想:你狠,等我贏了看我怎麼打你!第二局比賽開始了。超妹者先劃,到跳杠時子撒得太開,我選擇隔得最遠的兩顆子把杠放進去,兩子之間起碼有一尺半的距離。超妹者才把杠兩邊的子抓住,拋起的子就「鐺」地一聲落在地上,她失敗了。我前四步很順利。跳杠時,子撒得有遠有近,最近的兩顆之間幾乎只能放進一顆石子,超妹者就選擇在這兩顆間放杠。如果杠放進去,我就死定了。我在抓杠兩邊的子時,肯定會弄動杠,動了杠就會出局。超妹者趴在地上,一手拈著一顆石子,小心地往兩顆子之間送,那樣子比往針眼裡穿線還難。我在心裡念著:放不進去,放不進去。兩顆子只差一粒米遠了,我緊張,她也一樣,她幾乎沒有出氣。她手一顫,將地上的子弄動了。我尖叫起來:「你動了我的子。」這意味著我會贏。超妹者揉了一下眼睛,不服氣地嚷起來:「你打砣,你打砣。」超妹者把兩顆石子放在一堆,我拿起一顆石子打上去,把兩顆石子打開。三顆子的距離都好,我選擇了兩顆距離最好的石子跳杠,我跳過了,贏了!我叫超妹者把手伸出來。她怯怯地把右手伸出來,央求我:「輕點啊。」我哪管那麼多,一巴掌狠狠打下去。超妹者一下把手縮回去,我沒打著,嚷叫起來:「不準耍賴皮!」我用左手捉住她的右手,按在地上。我右手一巴掌打下去,她又把手抽走了。我一急,朝她頭上打了一棱扣。超妹者「嗚嗚」地哭了起來,雙手捂住腦袋,叫道:「你打人,告訴我娘去。」便跑著進院子告狀去了。我怕挨罵,逃到墳山上,躲進草樹堆里。(四)半月形平台往西的石板路大約有兩百米是直線,至荷葉塘,成直角向北折去。石板路外邊是高坎,下面是水田。裡面是兩個人頭高的老圍牆,牆是鵝卵石砌的,牆面的三合泥都快脫落完了,露出一排一排石頭。春天時,牆頭上會長出幾株狗尾巴草,冬天就枯死了,葉搭在牆上,先是黃的,再是黑的,最後變成泥土的顏色。稈子卻豎著,有些折成幾條折線。老師上課解釋「山澗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牆頭蘆草頭重腳輕根底淺」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家老圍牆上的狗尾巴草,當時我未見過蘆草,我就把蘆草想像成狗尾巴草。從那時起,狗尾巴草在我心目中就沒有好形象。在老圍牆與石板路之間,有一條土路,專供牛行走。先人造路時,就先考慮好了畜生的特殊要求。人和牛不一樣,人挑石板路走,牛偏愛走泥路,在泥路上踩出很深的蹄印,把屎尿撒在上面。在離半月形平台大約二十來塊石板的地方,是角門。門檻是青石板,中間被踩得凹了下去。兩邊的門框也是青石板,是整塊的,雖然年歲久遠,造石方時的鑿痕還在,一條一條的,很均勻。中間偏下的地方卻磨得很光,大概是人等親人歸來時依在上面磨的。門楣不見了,我想也是青石板的,但想不出是怎樣的造型。沒有了門楣,門和整個院子都變丑了,比人沒有牙子更難看。但能看出它曾經有過顯要的身份。在角門口發生過兩件事,至今不能忘記。那年冬天,先秒結婚,先厚喝多了酒,跌跌撞撞要回家,留也留不住,一邊走一邊搖手,說沒問題沒問題,出了角門不知道拐彎,直往前走,從高坎上跌進水田裡,水濺起好高,濺濕了石板路。我們驚慌地跑過去,先厚橫躺著,不動,不知是睡著了,還是摔暈了。先厚酒醒後自己說是睡著了。開春時,我和滿爹去放牛,牛被關了一個冬天,出來後,重見陽光和自由,興奮得想跳到天上去,恨不得飛起來才開心。從牛身上,我學會了理解人,那些坐牢的人為什麼會在一夜之間白了頭發。牛的記性不好,健忘。那黃騷牯與尖尖角,本是多年的朋友,見了面卻以為是另類,是入侵者,紅了眼,鬥了起來。黃騷牯斗不過,掉頭逃跑,沖出朝門,來不及拐彎,掉進水田裡。水田泥深,牛陷進去了,見不到腳。牛掙扎著想把腳抽出來,卻動不得。黃騷牯沒有先厚幸運,在涼水裡泡了大半天,才被人用繩索套著抬到青石板路上,上來後腳凍壞了,立不起來,成了殘疾,成天伏在地上。牛的價值就是耕田,為人類減輕勞動強度,一旦不能了,日子也就不多了。沒過多久,黃騷牯被宰了,分掉吃了。人,遇到困難和危險,就會有人來幫助、搭救。而牛和其他動物,就做不到。這也是人類成為地球主宰的一條理由吧。(五)過了角門是一段小坡,雨後天晴時,總是最先干。冰凍時很滑,走在上面要特別小心,我摔過一次,摔疼了屁股。路的外側有一條土坎,有一年誰在上面種了一行菜,有絲瓜、黃瓜和苦瓜,爬在一排棍子上,藤絞在一起,稀少地掛著幾條瓜果。菜是誰種的我搞不清楚,沒見過誰來施肥、摘菜。一次,我乘著沒人偷了一根黃瓜,一口氣跑到白果園灰屋裡躲著吃了,吃到最後黃瓜屁股好苦。這次以後,我才知道黃瓜屁股是苦的,才理解了「吃了黃瓜丟蒂朵,不怪自己怪別個」這句話。那年月經常餓肚子,我又偷了好幾次,都沒發現。這里的瓜果都沒等長大就不見了,不知是主人摘的還是偷掉的。唯有一根苦瓜很久了還掛在那裡,由青色變成白色,變成微黃,最後屁股變成紅色,由下往上紅,紅了大半截。我盯上了這條苦瓜,由於心裡有鬼,與同伴一起路過時,不敢正眼望它,用餘光偷偷地瞟一眼,見苦瓜還在,便望別處。我扯豬草時把它偷了,藏在籃子里,用豬草蓋住,躲進花園里的薴麻叢中。苦瓜因味道苦而得名,但很少人知道,苦瓜成熟後,包在籽外面的肉,滑滑的,紅紅的,甜。生在苦日子裡,能偶爾吃到一點甜味,是很難得的。我扳開苦瓜,裡面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兩行籽,一半是紅的,一半是白的。我挑了一顆紅的,丟進嘴裡,用牙齒和舌頭把肉剝下,閉著兩唇一用勁,籽噴出去好遠,打在麻葉上,又滑落到地上。我把紅的籽全部吃完了,很不過癮,見苦瓜殼也是紅的,心想也許是甜的,咬了一口試試味,好苦,吐了出來。我低頭看見幾顆苦瓜籽上爬滿了黑螞蟻,一層層,像一朵小菊花。它們爭著吃籽上我沒吃干凈的肉,螞蟻也喜歡吃甜的,它們吃甜物的機會也不多。也有一些黃螞蟻,銜著一小塊苦瓜肉往窩里搬,獻給它們的頭領。它們這么做,也許是紀律要求,也許是懷著一顆曖昧之心。螞蟻的圈子裡,也有人類的規則。我用衣袖把嘴擦乾凈,見衣袖上有紅色,又跑到田邊,醮著水把衣袖洗干凈。我撿起地上的苦瓜殼放進籃子里,心想拿回去炒了做菜吃,或者喂豬,卻突然覺得不妥,若被娘發現了,會罵得脫層皮。我又把苦瓜皮扔進薴麻叢中。一路上,我還在想,太可惜了,便宜了螞蟻。第二天早上,三阿母站在朝門口的土坎前罵人。數落著:哪個吃絕飯餐的,把她的苦瓜種也偷了。這時我才知道苦瓜是三阿母種的。我有點後悔,不該偷做種的苦瓜。以後,再也沒有誰在土坎上種菜了。後來,我問過很多人,都說不記得這土坎上種過一次菜。連三阿母也說沒種過。一件不需要求證的事,在村民眼裡,不過是一陣風,沒刮動一粒埃塵,一片草葉。而我卻把它當寶貝,一次又一次地去回憶,像小學課文一樣反復背誦。硬要找條理由的話,那就是他們一生都住在村裡,而我,離開了。(六)下了坡,是一段低平的石板路,離水面很近,可以一邊走,一邊把腳伸進田裡洗腳,腳一撩,水濺起老高,濺到走在前面的人的背上。路外側的路基是土胚,總是長滿了野草,主要是油毛氈,油毛氈像狗身上的毛,是一根一根的,不發叉,根根相挨,成了片。中間雜著馬鞭草、思茅草、黃鱔串子和餅葯香等幾十種。茂盛時,成了蓬。那些草不敢往石板路上長,怕腳和蹄子。有些被擠下坎去,或者是根長到田裡去了,或者是葉和莖垂到水裡。草叢中總藏有小花,紅的,或白的,或其它顏色的。早上,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草上落滿了露水,似有似無的白露,有種毛茸茸的感覺。我從石板路上走過,用腳掌去拂小草,草中倏地跳出一隻小蛙,落入水中,水很清,能看清小腿一伸一收,才潛了一點點遠就露出水面,把頭擱在禾蔸上。小蛙小指頭那麼大,淺灰色,是常見的,卻叫不出名字。我蹲下來觀看,小蛙往田中間游去,被禾葉遮住了。水中一隻田螺,像蝸牛一樣背著甲殼,露出裡面的肉,卻不見犄角,身後是一道淺淺的拖痕,一尺多遠。我用腳從草中一路拂過去,隔一兩步就有小蛙跳入水中,發出「丁冬丁冬」的響聲。一隻土蛤蟆跳出老遠,落水時很重,攪混了水。土蛤蟆在水中沖幾下,便鑽進泥里,拱起一塊包,自以為藏好了,安全了。但它的隱身術,逃不過一個孩子的眼睛。我趕緊挽起褲腳和衣袖,輕輕地下了田,把土蛤蟆連同泥巴一起抓在手中。我學著母親把土蛤蟆的兩條大腿折斷,那小骨頭折斷時的響聲很脆。土蛤蟆好像不疼,沒叫一聲。我把蛤蟆扔在地上,它的腿斷了,跳不起來,在地上爬著走,笨笨的樣子。我到小圳里把手腳洗干凈,拈著土蛤蟆的腿,跑回家中,向母親報功:「娘娘,我捉到一隻蛤蟆了。」我把土蛤蟆丟進半個人頭高的陶缸里,裡面有青蛙、土蛤蟆、泥鰍、黃鱔和田螺。這些都是父母幹活時捉回來的,養著,想吃時就抓幾個出來。有時數量不夠,就把青蛙、泥鰍、黃鱔一起炒著,味道反而更好些。半晌時,是兩棲動物上岸,由一種動物變成另一種動物的時候。這時,那些小動物跑不動,飛不起,很容易捉到。我沿著石板路外側的草叢找過去。在離水很近的草莖上,掛著一隻蜻蜓,肉嫩嫩的,軀體幾乎是透明的,翅膀沒完全,窩著,尾巴上掛著一個殼,那殼還能辨出水鮁蟲的模樣。我推測蜻蜓是水鮁蟲變的,水鮁蟲在水中長大後就爬上岸來,把身上的殼蛻掉,就變成了蜻蜓。我用指頭捏著蜻蜓的一扇翅膀,翅膀軟軟的,像綢緞。我把它放在手心上,它顫動著翅膀,想飛,卻飛不起來。我一連捉了七八隻,把它們放在青石板上玩。有趴著不動的,有在原地扇著翅膀的,有扇著翅膀沿地面前行卻飛不起來的,也有剛飛離地面就落下的,一飛一落,一落一飛,像跳動。如果換成人類,它們這個成長階段應該由母親抱著或者牽著。它們沒有人類幸運,沒有誰來呵護,一爬上陸地就接受自生自滅的挑戰。不知若干年前人類走上岸來的時候,是否也有這樣驚恐的經歷。我挑了一隻能力強的,拋向空中,想幫它飛起來,它卻像失事的飛機一樣,只斜著飛了幾米遠就栽在水中,沒掙扎幾下就不動了。我又到草叢中去尋找,正伸手去捉一隻蜻蜓時,那蜻蜓突然飛了起來,飛出去幾丈遠,落在禾葉上,歇了一會兒,又飛向遠處,艱難地扇動著雙翼,在一串紫色的光暈中不見了。(七)剛斷黑,沒有月亮。雲多,在雲的縫里,有幾顆星星,剛好夠照亮自己,它的光線還沒到達地面就消散了。整個村莊像浸泡在墨水瓶里,黑乎乎的。那黑夜好像就粘在眼皮上,把目光堵在眼眶裡,不讓出來。睡覺時閉上眼睛,好像沒感到黑暗的存在,而睜開眼睛什麼也看不見,黑暗變得有了重量,給人一種壓迫感,全身像被什麼東西粘住了,越想掙脫就越纏得緊。我坐在亭子里歇涼。眼前黑得看不見一個影子。我感覺到尿坎上兩棵李樹的存在,輕輕扇動葉子,把黑色的養分吸進去。我想像著它應該有個影子。我動用了眼力和聽力,尋找它的影子,彷彿有了,一眨眼又沒了。就像在黑紙上寫了幾個毛筆字,明明知道上面寫了字,怎麼也辨不出來。突然,朝門口射來兩束藍色的光,陰森森的,我下了一跳,身子不由自主往一旁躲閃了一下。但我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那是一雙狗的眼睛。當人與狗在黑夜裡對視時,就能看到狗的眼睛發出明亮的光,像手電筒似地照著你,越黑的夜裡越亮。那光是一根一根的,只刺眼睛,照不亮其他東西。我鎮定了一下,罵了聲:「災狗!」那兩束光晃了一下便消失了。黑暗中,我聽到一路細碎的狗的腳步聲,從牛欄門前走過,去了西廂房的巷子里。我才定下神來,角門口方向出現一線光,黃色的,或藍色的,明一段暗一段,暗一段又明一段,就像有人在空中畫了一連串破折號。先是畫到禾塘上方,再仄向牛欄門口,然後又畫回來,在禾塘上方轉了轉,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最後,那光定在尿坎旁的李樹上。借著一閃一閃的光,我看見了李樹的一根小枝和一堆葉子。那光,是螢火蟲。我摸著門檻、牆壁回到家裡,問娘要了手電筒和一個空墨水瓶,徑直跑到屋前的青石板路上,我知道每年這兒的螢火蟲最多。我站在路中間,關閉了電筒,螢火蟲怕光,電光會把它嚇跑的。我站了一會兒,眼睛適應了沒有光的環境。路旁的草叢里,有星星點點的螢火蟲閃亮,高坎的樹葉上也有。有三五隻飛來飛去,飛不高,飛一段就停下來.

B. 銅鼓上的太陽紋代表什麼

銅鼓是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具有特殊社會意義的銅器,它原是一種打擊樂器,以後又渲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它為民族首領貴族所獨占,被視之為一種珍貴的 重器 或禮器,因此也成為被祭祀的對象。自春秋戰國直至明清均有銅鼓,而以漢代製作得最為精美,式樣最多,是西南許多少數民族特有的民族文物。依照銅鼓流行地區和式樣不同,可分為滇系和粵系兩大系統。大體上滇系銅鼓體型較小,花紋大都用單弦分暈,暈圈構成大小寬窄的變化。粵系銅鼓體型高大,鼓面多有立體的青蛙浮雕。銅鼓的裝飾花紋,常見以下幾種:太陽紋是銅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飾紋,它有兩種表現形式,滇系的太陽紋光芒呈長的銳角,而粵系的太陽紋光芒則細長如針。蛙紋是最富特色的一種裝飾,均作立體浮雕狀,有四隻、五隻、六隻不等。這些蛙有的全部面向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有的向一個方向旋轉。最有趣味的是疊蛙,也稱累蹲蛙,大蛙背上蹲小蛙,有多達三四層的。鷺鳥紋:鳥頭有大的羽冠,作飛翔狀,姿態優美。此外,還有舞蹈紋、競渡紋等。

C. 東漢蛙負魚飾羽人紋銅鼓介紹

摘要   該鼓屬於冷水沖型銅鼓,其最具特色之處是鼓面裝飾的四組青蛙,。每組雕塑由一蛙或兩蛙組成,大的均勻大小,其中兩組大蛙背小蛙排列,四隻大蛙首尾呼應,頭腳相聯,其中兩大蛙各自背負有小蛙。大蛙背負小蛙的造型(俗稱累蹲蛙),一般認為是蛙抱,也有人認為是母子蛙。 這是壯族先民崇拜青蛙的結果,青蛙以其旺盛的繁殖力被人們奉為多產的象徵。

D. 天涯明月刀七夕同心箋怎麼獲得 同心箋有什麼用

七夕節任務獲得,能換取掛件以及大量的修為,還有幾十個小蛙……

E. 銅鼓的簡介

銅鼓是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具有特殊社會意義的銅器,它原是一種打擊樂器,以後又渲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它為民族首領貴族所獨占,被視之為一種珍貴的 重器 或禮器,因此也成為被祭祀的對象。自春秋戰國直至明清均有銅鼓,而以漢代製作得最為精美,式樣最多,是西南許多少數民族特有的民族文物。依照銅鼓流行地區和式樣不同,可分為滇系和粵系兩大系統。大體上滇系銅鼓體型較小,花紋大都用單弦分暈,暈圈構成大小寬窄的變化。粵系銅鼓體型高大,鼓面多有立體的青蛙浮雕。
銅鼓的裝飾花紋,常見以下幾種:太陽紋是銅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飾紋,它有兩種表現形式,滇系的太陽紋光芒呈長的銳角,而粵系的太陽紋光芒則細長如針。
蛙紋是最富特色的一種裝飾,均作立體浮雕狀,有四隻、五隻、六隻不等。這些蛙有的全部面向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有的向一個方向旋轉。最有趣味的是疊蛙,也稱累蹲蛙,大蛙背上蹲小蛙,有多達三四層的。
鷺鳥紋:鳥頭有大的羽冠,作飛翔狀,姿態優美。
此外,還有舞蹈紋、競渡紋等。

熱點內容
剛栽的茶花怎麼處理 發布:2025-08-08 15:11:52 瀏覽:690
贊美櫻花的優美句子 發布:2025-08-08 14:59:15 瀏覽:838
七夕的國風 發布:2025-08-08 14:58:32 瀏覽:294
納蘭花開是直銷嗎 發布:2025-08-08 14:23:59 瀏覽:561
廣州香皂玫瑰 發布:2025-08-08 14:23:59 瀏覽:173
蘭州九香玫瑰 發布:2025-08-08 14:21:24 瀏覽:509
茶花的原聲 發布:2025-08-08 14:19:48 瀏覽:690
對蘭花期 發布:2025-08-08 14:08:13 瀏覽:449
百合總裁文 發布:2025-08-08 13:56:42 瀏覽:714
吳川看荷花 發布:2025-08-08 13:56:37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