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七夕
Ⅰ 2015劉愷威的最新消息
劉愷威,1974年10月13日生於香港,中國影視男演員、歌手、電視劇製片人。
1993年獲加拿大華人歌手選拔賽冠軍,1994年進入TVB正式踏足演藝圈。2005年,在主演的《甜孫爺爺》獲得收視佳績後,劉愷威離開了TVB,北上發展。2007年正式將事業重心轉向內地。2008年憑《鳳穿牡丹》中霍冬青一角在內地嶄露頭角,獲得福建電視台「我愛我劇」頒獎典禮「最受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2010年主演電視劇《國色天香》;同年憑借《娘妻》獲得江蘇電視劇頒獎典禮「最佳男演員獎」。2011年主演電視劇《千山暮雪》,飾演 男主角莫紹謙。2012年製片並主演了劉愷威工作室承製的都市商戰懸愛劇《盛夏晚晴天》,收視和網路播放量均表現不俗。2013年擔任主演電視劇《一念向北》製片人。2014年,獲得第2屆亞洲彩虹獎「優秀男演員」 獎和第13屆華鼎獎「古裝題材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
2015年1月28日劉愷威主演的《千金女賊》將登陸江蘇衛視黃金檔。
待播作品:《一念向北》、《風雲天地》、《抓住彩虹的男人》、《兩生花》等。
粉絲總排名第27位
0009347贊
新聞脈絡
劉愷威: 楊冪被我壁咚很開心(組圖)02-26
劉愷威:夫妻間相互給予信心最重要 楊冪愛鬧騰02-23
明星關系
女兒 小糯米
父親 劉慶基
妻子 楊冪
熱門圖冊
劉愷威顛覆形象
劉愷威登潮流雙刊
劉愷威學院派寫真
劉愷威復古寫真
暖男劉愷威時尚街拍
基本信息
中文名劉愷威
外文名HawickLau,LauHoiWai
別名威爺,威哥,會長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1974年10月13日
星座天秤座
職業演員;歌手;製片人
畢業院校加拿大懷雅遜大學建築系
經紀公司劉愷威工作室
音樂作品《千山》;《愛情曾來過》
影視作品《千山暮雪》、《盛夏晚晴天》
其他作品《國色天香》、《鳳穿牡丹》
影視成就第13屆華鼎獎古裝類最佳男演員
其他成就2014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排名19
體重68KG
身高178CM
血型B型
生肖虎
待播作品《千金女賊》;《抓住彩虹的男人》
目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作品
3獲得榮譽
4公益慈善
5情感生活
6人物評價
1 人物經歷
1.1 早年經歷
1.2 演藝經歷
2 主要作品
2.1 電視劇作品
2.2 電影作品
2.3 製片作品
2.4 參演MV
2.5 音樂作品
2.6 拍攝廣告
2.7 主持節目
2.8 加入非誠勿擾
3 獲得榮譽
4 公益慈善
5 情感生活
5.1 戀情公開
5.2 舉行婚禮
5.3 妻子懷孕
5.4 女兒出生
6 人物評價
回到頂部意見反饋
相關搜索
大家都在搜
日本43歲美女外婆
韓國女星素珍跳樓
27歲女生成浙大教授
女住持爭位被打傷
人物經歷折疊編輯本段
早年經歷折疊
劉愷威劉愷威1974年10月13日出生在香港,祖籍威海,他的父親是曾經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扮演「洪七公」的香港演員劉丹。此外,劉愷威還有一個妹妹劉璀翎。[2]
在十幾歲的時候,劉愷威跟著家人移居加拿大。因為要拍戲,劉丹經常在香港和加拿大之間奔波,由此一來,家裡常在一起的只有母親、妹妹和劉愷威,因而他從小就懂得男人的責任是什麼。他的適應能力強,很快就學會了英文。小時候他家裡雖然經濟條件很好,但他自己總會找些事來做。暑假裡,他拿著家裡的用具給鄰居打掃游泳池,賺了幾塊錢,後來也陸陸續續的找些工作來鍛煉自己。
劉愷威念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加拿大懷雅遜大學建築系,而父親劉丹之前也學過土木工程。1993年劉愷威參加全加拿大華人歌手選拔賽奪得冠軍,因這次歌唱比賽的舉辦和TVB有關系,於是進入了TVB藝員訓練班學習。1994年劉愷威進入香港無線電視台,從此正式踏入演藝圈。
演藝經歷折疊
【影視方面】
1995年劉愷威參演電視劇《真情》,這部戲是劉愷威入行後的第一部作品,而且這也是他和父親劉丹的初次合作。1998年參演電視劇《鑒證實錄2》,出演法醫楊志倫,與小堂菜飾演情侶。
1999年參演電視劇《創世紀》,這部劇中劉愷威扮演羅嘉良的弟弟榮澤,是一個不太討好的角色,因為劇本對人物的設定非常局限,所以並沒有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0年和謝霆鋒一起出演《撻出愛火花》,扮演男二號張永亮,刻畫了一個熱愛漫畫和柔道的大男孩。
2001年-2003年,劉愷威分別出演了《皆大歡喜》的古裝版和現代版,從這個階段開始,劉愷威開始了轉型之路。
2005年劉愷威離開TVB,輾轉去過新加坡、台灣、香港亞視,參與一些劇集的演出。
劉愷威
劉愷威和任泉合作了第一部內地電視劇《大清徽商》。之後劉愷威又和潘虹、胡靜、任程偉合作拍攝了《燈火闌珊之遺囑背後》。
2007年正式全身心轉場內地發展,為了更好地融入內地環境,盡管劉愷威從小在香港和國外長大,但他堅持說普通話。2008年憑借在《鳳穿牡丹》里扮演的「霍冬青」一角,他開始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2009年劉愷威接拍了《娘妻》、《誰知女人心》、《國色天香》等電視劇。2010年他憑借《娘妻》獲得江蘇電視劇頒獎典禮「最佳男演員獎」。2011年因《千山暮雪》中飾演「莫紹謙」獲得了更高的人氣,躋身國內一線明星行列。
2012年愛情喜劇電影《HOLD住愛》在七夕情人節當天上映,這也是劉愷威在內地的第一部電影,影片上映當天取得2000餘萬票房,成為2012年七夕檔上映影片票房冠軍。同年,他主演的《戰火西北狼》、《美人無淚》等電視劇也相繼播出,《畫皮之真愛無悔》、《江南四大才子》也相繼拍攝完成。此外,劉愷威還首次製片並主演了劉愷威工作室承製的都市商戰懸愛大戲《盛夏晚晴天》。《盛夏晚晴天》由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美亞長城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劉愷威攜手楊冪、樊少皇、吳建飛、梁又琳等多位演員演出,並由導演麥貫之與香港編劇陳寶華聯合打造。同年,由劉愷威擔任製片人,劉愷威工作室承製的新作也已進入籌備期。
2013年4月23日推出的「2013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中,劉愷威綜合排名第49位。同年《盛夏晚晴天》播出,不僅收視率不俗,網路視頻播放量4天突破1億,21天突破10億,刷新了2013年影視劇網路播放最快破億的紀錄;劉愷威首次製片作品大獲成功。與此同時,劉愷威參演了抗戰劇《喋血孤島》,飾演的冷麵教官麥客,有著堅定的革命信仰和澎湃的愛國熱情,角色豐滿有深度。2013年5月3日劉愷威第二部製片並主演作品《一念向北》正式開機拍攝,7月27日全劇殺青;劉愷威在劇中飾演「腹黑、極致、獨特、神秘」雙耳近乎失聰的男主角——陸向北。
2013年8月1日開機的大型都市豪門奇情劇《風雲天地》是劉愷威離開TVB北上發展八年後再次出演的老東家作品;劇中劉愷威飾演的男主人公——曹家二公子曹志遠,人生際遇經歷了由貴公子變身「報復男」的巨大轉變,是個有點病態的角色。緊接著劉愷威投入了《妻子的秘密》的拍攝,劇中劉愷威飾演男主角——黎明朗,雖然是豪門少爺,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陽光男孩:有情有義、純潔、干凈、善良,時刻散發正能量。12月15日,劉愷威正式進組拍攝大時代浪漫動作偶像劇《千金女賊》,飾演呼風喚雨、稱霸一時的黑幫老大白正擎(白狼)——「上海人都知道,白正擎是一頭狼;可是沒人知道,這頭狼很孤獨,渴望愛」。
2014年4月5日劉愷威主演的桐華監制的小清裝懸疑虐戀電視劇《抓住彩虹的男人》開機,該劇講述了劉愷威飾演的江余,帶著仇恨歸來,卻陰差陽錯愛上了仇人之女吳彩虹(鄭爽飾),兩人在一次次的生死糾葛中直面愛與恨的考驗。劇中劉愷威飾演的男一號江余表面冷酷無情,內心卻溫柔紳士。
2014年5月4日福布斯中文網發布2014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劉愷威綜合排名19,收入排名15。
2014年8月2日劉愷威加盟《非誠勿擾》成第二位「非誠合夥人」,其錄制的4期節目於2014年8月30、31日及2014年9月6、7日21:10江蘇衛視播出。
2014年8月23日都市生活情感劇《你是我的姐妹》開機,劉愷威一改往日高富帥的形象,飾演了一個隨性灑脫、玩世不恭的草根青年形象——石天明。11月10日,改編自暢銷作家唐七公子的第一部現實題材小說《歲月是朵兩生花》的電視劇《兩生花》開機,劉愷威在劇中飾演英俊痴情的暖男建築師——秦漠與王麗坤飾演的女主顏宋展開了一個關於遺忘、守護與重逢的愛情故事。
【音樂方面】
1993年劉愷威參加加拿大華人歌唱比賽並奪得冠軍。
1995年成為香港Sony Music簽約歌手。
1996年進入台灣Sony Music。
1997年推出首張國語專輯《LALALA我愛你》。
1998年在香港推出首張粵語EP《A Boy's Story》。
主要作品折疊編輯本段
電視劇作品折疊
年份
作品
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5 《兩生花》 秦漠 林添一 王麗坤;霍政諺;顧璇
2015 《抓住彩虹的男人》 江余 吳錦源 鄭爽;李東學;張芷溪
2015 《千金女賊》 白正擎 周曉鵬 唐嫣;楊佑寧;楊蓉
2015 《你是我的姐妹》 石天明 汪雅群 婁藝瀟;白冰;劉雅瑟
展開
電影作品折疊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2 《HOLD住愛 》 陶小磊 張琦 楊冪;周秀娜;王景春
2006 《迴路 》 劉志明 ---- 王宇婕
2003 《某年某月某日 》 王勇 ---- 韓君婷;謝君豪;孫佳君
2003 《神勇鐵金剛 》 酒店侍應 ---- 陳小春;陳冠希;鍾欣桐
展開
製片作品折疊
時間
名稱
2013 《一念向北》
2012 《盛夏晚晴天》
參演MV折疊
時間
歌曲
合作歌手
2011年12月15日 《刺蝟的擁抱》 楊冪
音樂作品折疊
個人專輯
劉愷威專 輯:《LaLaLa 我愛你》
歌 手:劉愷威
語 言:國語
日 期:1997年
專輯歌曲:
[01]你不懂愛
[02]LaLaLa 我愛你
[03]WHY WHY WHY
[04]愛情三日游
[05]寂寞夜未眠
[06]我們的擁抱
[07]我喜歡你的笑
[08]相愛的理由
[09]新引擎
[10]選擇題
影視歌曲
1. 《千山》(電視劇《千山暮雪》片頭曲)
2.《明天會怎樣》(電視劇《如意》插曲)
3.《錯怪》(電視劇《如意》片尾曲)
劉愷威
4.《頭等》(電視劇《甜孫爺爺》插曲)
5.《何去何從》(電視劇《義無反顧》插曲)
6.《順流而下》(電視劇《順娘》片頭曲)
7. 《如果愛老了》(電視劇《盛夏晚晴天》插曲)
8.《盛夏的天空》(電視劇《盛夏晚晴天》片尾曲)
9.《落葉》(電視劇《畫皮Ⅱ》片頭曲)
10.《飛花》(電視劇《畫皮Ⅱ》片尾曲)
11.《愛情曾來過》(電視劇《妻子的秘密》片頭曲)
12.《抓不住的溫柔》(電視劇《抓住彩虹的男人》主題曲)
拍攝廣告折疊
劉愷威1997前 便服E-TE LU代言人(內地)
時裝BALBINI代言人(內地)
1997 黑松沙士(台灣)
1997 康師傅檸檬茶(中國)
1999 社署關懷家庭生活
2000 IKEA(廣告及主持)
2003 – 2006 HongKongMENCESkin Care & Body ToningAuthority代言人
2012 格雅表(Gaya表) 形象代言人
2015 帝奧斯門窗代言人
主持節目折疊
2003 黃金歲月II(主持了一期節目)(港台)
加入非誠勿擾折疊
當愛情顧問
繼佟大為之後,《非誠勿擾》公布了最新嘉賓人選——劉愷威。此次加盟《非誠勿擾》,是劉愷威榮升奶爸之後首次擔任綜藝節目點評嘉賓。在談及加盟初衷時,劉愷威表示,自己一直都在關注這個節目,「有時也會將自己代入到這些男嘉賓身上,當看到他們牽手不成功,會很著急,也很可惜。現在能在現場感受到節目的氣氛,也會和大家分析一下,探討一下。」
在被問及錄制《非誠勿擾》的感受時,劉愷威說,在平時的生活中,自己很少會替別人解決情感的問題,但還是會有一些朋友來和自己說他們的故事,「可能我不太像愛情專家吧,但是我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我很喜歡聽別人講。」
在聊到和黃菡、孟非兩位老師的互動時,劉愷威笑著說:「黃菡老師說我太乖了。我經常會逃避孟老師的眼神,當他覺得有一些時候需要有人出來擋一擋,就會把目光轉移到我的身上,把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放在我的身上。」[1]
獲得榮譽折疊編輯本段
劉愷威1993年,參加全加拿大華人歌手選拔賽奪得冠軍;
2009年,福建電視台2008年度《我愛我劇》頒獎盛典,憑借《鳳穿牡丹》獲最受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2011年2月21日,2010年度江蘇電視劇頒獎典禮,憑借《娘妻》獲最佳男演員獎;
2011年12月15日,2011優酷大劇盛典,憑借《千山暮雪》獲得「熒幕最佳情侶獎」;
2011年12月25日,2011國劇盛典,獲得「演藝男偶像」;
2013年4月1日 , 2013年「北京電視劇之夜」頒獎典禮「2012年度觀眾喜愛的最具潛質演員」 ;
2014年6月27日,憑借《盛夏晚晴天》獲得第二屆亞洲彩虹獎「優秀男演員」獎;
2014年8月27日,獲得第13屆華鼎獎古裝題材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
2014年12月6日,榮獲《尖叫2015愛奇藝之夜》年度最佳熒幕表現獎;
公益慈善折疊編輯本段
2014年1月劉愷威響應「第4屆風尚BA大選明星慈善拍賣」活動,捐贈自己製作的第二部電視劇——《一念向北》時穿過的衣服,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使它變得更有意義。4月,新浪廈門特邀劉愷威擔任新浪廈門愛心圖書館公益大使。
劉愷威
2013年劉愷威化身為大愛CEO,助陣「輪椅天使」公益活動,拍攝了一組以「呼籲社會提供殘疾人平等就業權利」為主題的宣傳照片。2013年劉愷威 擔任「暖冬行動」第三季愛心大使,為公益呼籲,並付出自己的愛與行動。自活動發起之日就十分關注活動進展,活動倡議主微博一經發出後,劉愷威立即轉發微博向廣大網民呼籲力挺暖冬行動,其粉絲紛紛響應,並在網路貼吧發起了募捐活動,效果顯著。
2013年8月18日劉愷威倡議「愛心有我千台輪椅免費捐贈」公益活動,與人聯名捐贈120台輪椅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
2013年7月3日劉愷威助力新浪廈門愛心圖書館公益行動。
2013年6月3日,劉愷威親筆簽名的愛心公仔在免費午餐公益店義拍。
2013年5月19日全國助殘日特拍,劉愷威捐贈有自己寫序做推薦的全套《小屁孩日記》漫畫進行義賣。
2013年4月28日參加四川衛視中國愛420蘆山強烈地震大型公益特別節目。
劉愷威
2013年4月20日出席5.25公益英雄啟動儀式暨環保地球日活動。
2013年4月20日為雅安蘆山7.0地震受災人民捐款,真誠希望能幫助災區人民。
2013年4月2日晚出席「免費午餐」公益項目舉辦的「把愛傳出去」慈善晚宴。
2013年3月31日參與四川衛視《公益中國》欄目,前往「關愛學校」為孩子們上英語課,和孩子們一起踢足球。
2013年3月13、14、16日前往北京市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看望孩子們,做義工 ,加入志願者
2013年1月7日至9日劉愷威攜手騰訊「新年新衣」公益項目,遠赴甘肅岷縣貧困山區,為孩子們送去冬日裡的溫暖。1月8日,劉愷威從甘肅岷縣出發來到兩所小學並到三位孩子的家裡進行拜訪,為他們送上新年新衣和自己准備的小禮物,不僅如此,他還在學校里與孩子們進行互動,用行動來支持兒童公益。行列。
2013年1月5日劉愷威作為愛心大使助力善行100,來到北京雙榆樹郵局,和志願者一起體驗街頭勸募,為貧困地區小學生籌集愛心包裹,這個冬天很溫暖。
劉愷威
2012年劉愷威加入善行100·愛心包裹溫暖行動志願者行列,成為愛心大使,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募集溫暖包裹。善行100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單位發起的全民公益活動,活動倡導志願籌款100小時、提供資源100小時、捐贈善款100元的慈善行動模式。劉愷威與公司同事一起捐贈愛心捐款95200元,可溫暖476名貧困地區的孩子。
2012年劉愷威捐贈親筆簽名的手繪漫畫記事本,用於公益義拍,拍賣善款將以競拍者名義用於愛心包裹項目。
2012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啟動#2012有愛,世界不會終結#活動,打造全透明網路慈善平台。劉愷威積極參與,為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貧困小學沂南縣大庄鎮溝南聯小捐建「幸福書屋」。
劉愷威
2012年劉愷威攜手公益項目《有夢益起來》,共同完成「微愛行動」任務。該活動呼籲以微小力量實現公益夢想,以兩個5歲孩子為主角,以孩子都能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公益行動。活動中,劉愷威搖身變萌爸全程陪伴兩位5歲女孩以及被她們邀請來北
京逛奧運公園的孤兒男孩。靦腆的小男生一整天都粘在劉愷威身邊,不是牽手就是被他抱入懷中,劉愷威更是一臉寵溺地陪他放風箏、騎旋轉木馬、請吃冰激凌,萌爸正太的親和
畫面成了當日奧運公園中的一道溫馨風景。劉愷威表示:「小時候,我覺得幫助人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情,但其實它並沒有什麼條件限制,付出也可以很簡單,因為重要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用心地去關心那些需要關心的人。」
2011年劉愷威參與錄制#相信愛-2012電影頻道《首映》新年慈
劉愷威常年堅持進行#無國界醫生#公益項目。善晚會#主題曲《因為愛相信愛》。
情感生活折疊編輯本段
戀情公開折疊
2012年1月8日,劉愷威與楊冪先後發微博宣布了兩人持續已兩個月的秘密戀情。
2013年5月10日,楊冪作客天涯娛樂,談及和劉愷威的愛情,她表示兩人在一起很好,「我們挺般配的」。[36]2013年11月13日早上9點半左右,楊冪在微博中發布了她與劉愷威手戴婚戒的照片,附言「事情就是這樣啦~大家可以趕來祝福啦。」之後很快,劉愷威轉發了這一微博,並告知還在猜測的網友真相——
劉愷威兩人早已領證,並將於2014年1月8日辦婚禮。
舉行婚禮折疊
2014年1月8日,劉愷威、楊冪在巴厘島舉行了溫馨婚禮。楊冪以一襲白色拖地長裙婚紗亮相,幸福嫁給劉愷威。婚禮上,面對劉愷威愛的宣誓,楊冪數度被感動並當眾落淚,直言幸福。
妻子懷孕折疊
2014年1月19日,劉愷威發布騰訊微博公布妻子楊冪懷孕喜訊,「孩子已經三個多月,很健康,謝謝劉太太讓我的人生如此完美!。」關於兩人將升級做父母的消息也得到當事人的微博證實。
劉愷威宣布結婚
女兒出生折疊
2014年6月1日,恰逢六一兒童節,劉愷威也在今天喜得千金。14時14分,劉愷威微博宣布妻子楊冪順利產女,更新微博報喜稱:「歡迎劉家新成員!母女平安。」劉愷威還透露女兒小名叫小糯米。
人物評價折疊編輯本段
1、李亞玲:劉愷威的愛情戲尤其是哭戲非常到位,演出了我想要的濃烈熾熱與糾結。
2、葉璇:「有一場我閉著眼睛躺在床上的戲,他趴在我的枕邊哭,竟然他的眼淚流進了我的眼中,我太佩服他了。」
3、胡杏兒:「我們以前也有見過,我覺得他更加成熟了,也很安靜。」
4、張譯木:「劉愷威是很隨和的一個人,和我一個星座天枰座,在沒來組就聽和他合作過的同學說人很好啊,果真是這樣的。」
5、習雪:非常敬業、細心,很會照顧對手戲方的感受。
6、姚芊羽:"愷威是一個矜持的人,比較感性...."
7、戴嬌倩:「合作兩次了,大家關系特別好。愷威很紳士平時也很照顧大家,但是吻戲什麼的,他比我還不好意思。」
詞條圖冊
1/2
劉愷威顛覆形象
劉愷威登潮流雙刊
劉愷威學院派寫真
劉愷威復古寫真
暖男劉愷威時尚街拍
影視作品
更多
Hold住愛
2012
3.9
地區:
大陸
主演:
楊冪、劉愷威、周秀娜
導演:
張琦
迴路
2009
5.0
地區:
香港
主演:
劉愷威
導演:
邁克爾·格里森納
緣份有Take2
2000
6.6
地區:
香港
主演:
陳法蓉、張家輝、朱茵
導演:
麥子善 Marco Mak
誰可相依
0000
6.9
地區:
香港
主演:
文雪兒、馬敏兒、劉愷威
導演:
蒲騰晉
喋血孤島
2013
5.5
地區:
大陸
主演:
劉愷威、隋俊波、文夢洋
導演:
陳偉祥
盛夏晚晴天
2013
6.6
地區:
大陸
主演:
劉愷威、楊冪、樊少皇
導演:
楊玄
畫皮之真愛無悔
2013
6.2
地區:
大陸
主演:
劉愷威、穎兒、白冰
導演:
林峰、 梁辛全
妻子的秘密 未刪減版
2014
8.8
地區:
大陸
主演:
劉愷威、關智斌、丁子峻
導演:
張哲書
更多
音樂專輯
更多
電視劇《妻子的秘密》
飛花
盛夏晚晴天 電視原聲帶
畫皮之真愛無悔 電視原聲帶
如意
《千山暮雪》主題曲
熱門單曲
愛情曾來過(妻子的秘密主題曲)
飛花(電視劇《畫皮之真愛無悔》片尾曲)
落葉(feat. 白冰)(畫皮之真愛無悔)
千山(千山暮雪)
盛夏的天空(電視劇《盛夏晚晴天》片尾曲)
愛上你今生無悔(《誰知女人心》電視劇主題曲)
明天會怎樣(如意)
我喜歡你的笑
lalala 我愛你
順流而下
落葉 - 電視劇 畫皮之真愛無悔 片頭曲
頭等
why why why
愛情三日游
寂寞夜未眠
你不懂愛
我們的擁抱
相愛的理由
選擇題
千山 - 千山暮雪 op
參考資料
1.劉愷威上《非誠勿擾》當愛情顧問
2.《刺蝟的擁抱》MV感人 劉愷威楊冪情侶作品
詞條標簽
娛樂演員華人明星tvb香港
Ⅱ 我想知道東方有哪些傳統的節日: 最好是中英對應 特急
◎春節(正月初一):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 部》:「年,谷熟 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 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 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路神生日(元月初五):
元月初五,「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 「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 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 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 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 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 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填倉節(正月二十五):
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
「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谷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撤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按照民間傳說,正月二十五填倉,是為了紀念一位好心的無名氏倉官。
◎正月晦:
農歷每月的最後一天稱為晦日,此日無月,正月的晦日受到先民格外的重視,被當做一個節日來過,稱為「晦節」或「正月晦」。唐代,正月晦日還曾與三月三日、 九月九日並稱「三令節」,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三令節時,士女泛舟游樂,在水濱舉行盛大飲宴,皇帝也賞賜群臣、與百官同樂。
正月晦也與「送窮」這一風俗密切相關。送窮習俗源於有關「窮神」(即窮鬼)的傳說。《四時寶鑒》記載:「高陽氏子好衣弊食糜,正月晦日巷死。世作糜,棄破 衣,是日祝於巷,曰除貧也。」高陽氏,即傳說中炎黃聯盟的首領顓頊.《文宗備問》雲:「昔顓帝時,宮中生一子,性不著完衣,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 著,宮中號為窮子。其後以正月晦日死,宮人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也』。」
◎中和節(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為中和節,這是有確切記載的在唐代確立的節日,後來不復存在。但民間仍以二月朔為節,那就是太陽的生日。民間認為,農歷二月初一是太陽星君誕辰,太陽星君即太陽神,與月亮神太陰星君相對,亦稱炎火帝君。人們出 於對太陽神的崇拜和農業生產的需求,祭祀太陽星君。這種習俗源於上古,當時曾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國家典禮。祭祀太陽星君一般用太陽糕,也叫「太陽雞 糕」,因為俗傳太陽中有雄雞(或說烏鴉)。清代祭太陽習俗特別盛行,太陽糕也成為一種節物。
◎春社日: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春社日時在農歷二月初一,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
◎春龍節(二月初二):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花朝節:
花朝節又稱「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寒食節:
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的前一、二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 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 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 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上巳節(三月初三):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 「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古代上巳節活動:
祓除畔浴,修禊之事。
流觴曲水,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做賦的節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
春遊踏青,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此時野合,有所不禁。近世仍未絕跡,《善化縣治》中就有記載。
宋代以後,上巳節風俗漸漸衰微。
◎立夏節:
立夏節在立夏日。古代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的儀式。近代民間,有嘗新和秤人之習,此日人們把將熟之小 麥、大麥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麥之鮮;或用秤秤人之輕重以祈福。立夏節民間嚴禁家人坐在門檻上。許多人還習以立夏日的陰睛測一年的豐歉,認為立夏時下場 雨最好,不然便會「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
◎端午(五月初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 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 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 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 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夏至節:
在農歷芒種後十五天為夏至,該日日照最長至終極,北半球白晝從此漸短。農歷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夏至時河南民間多以食涼面條為慶,俗稱「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節在漢代已有,宋代官員還放假三天。
◎雨節(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日為雨節,又稱下雨節、竹醉日,傳說是黃帝誕辰。山東民間又傳說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鄄城傳說,這天還是關公單刀赴會之日,赴會之前要磨刀。梁山傳說此日「關公磨刀斬小妖」。臨沂傳說,這一天一般都有雷聲,乃是關老爺的霍霍磨刀聲。淄川傳說,「五月十三,關老爺磨刀殺許三。」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這天往往下雨,所以民謠唱道:「大旱不過五月十三。」
民間以為,如果五月十三這天不下雨,而且驕陽似火,說明這一年一定是大旱之年。舊時,一些地區往往舉行祈雨儀式,以鄆城最為隆重。鄆城上至知縣,下至百姓,都要參加祈雨儀式。縣志記載,從明代以來,有幾十個知縣祈過雨。民間祈雨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是請大王、佛爺和關老爺顯靈。民間把宋代因不滿賈似道當政投水而死的謝緒尊為大王。據說,他生時關心人民疾苦,死後,百姓有求必應。請大王顯靈的儀式十分別致,人們把一條小蛇放在鋪著黃表紙的盤子里,供在神棚里,然後焚香燒紙,叩頭祈禱。請關老爺顯靈的儀式比較復雜,也比較常見,把關帝塑像搬到烈日下曝曬一段時間,然後用水澆濕塑像。如果塑像太大,不易搬動,就代之以「掃佛」等活動。
◎分龍節(五月二十):
夏歷五月二十是分龍節。現在通常的看法都認為這是毛南族和畲族的節日,其實華夏民族的分龍日才是正源。據考證,分龍節最早來源於遠古的祈雨方式--雩舞。《周禮•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論語•先進》:「風乎舞雩」。古人認為,翡翠鳥能預知雨水。頭戴翡翠鳥羽毛做成的羽冠,即是用一種巫術的方式,呼由東方七宿組成的龍喚雷雨的到來。
《左傳》雲:「龍見而雨」。這里的「龍」,即東方七宿組成的「龍」。《左傳》:「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 大,故祭天,遠為百穀祈膏雨。」龍星從出現至消失,至少經歷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正是播種前後地里急需雨水的季節,分龍節很可能與古代「龍」星出現 前後的「舞雩」習俗有關。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原來生活在一起的五條龍都要分開,各主一方晴雨。如果這一天還不下雨,人們就會考慮是否需要祈雨。宋代已有 此節,民間認為分龍日次日如雨,則多大水。民諺雲,二十分龍廿一雨,石頭縫里都是米。江南地區有以此日演習救火之俗。
分龍節復興,最有意義的是雩舞等巫儀民俗舞蹈的整理和保存。「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中的這段記述展示了往日華夏巫儀民俗的興盛和豐富多彩,建議政府積極為民眾發掘、整理雩舞、商羊舞等經典的華夏儺舞,作為分龍節的民俗展示活動。
◎天貺節(六月初六):
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余。江蘇東台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 「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曬龍袍」,在揚州有個解 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濕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濕衣曬干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曬龍 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來曬一曬,可免霉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曬幹了,方才保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這一天翻檢曝曬。
「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歷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所以這一天也是「姑姑節」。
◎觀蓮節(六月二十四):
夏歷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觀蓮節(2006.07.19),民間以此日為荷誕,即荷花生日。水鄉澤國的江南一帶,此日是舉家賞荷觀蓮的盛大民俗節日,泛舟賞荷,笙歌如沸,流傳數代,遍染荷香,成為漢民族最優美浪漫的節日之一。
◎七夕(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 「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 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 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 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中元節(七月十五):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 「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 「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地藏節(七月三十):
農歷七月三十是一個宗教節日,名為「地藏節」。
地藏是在釋迦既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世間眾生賴以救苦的一尊菩薩,地藏王曾經發誓要在普渡眾生以後始願成佛,因此常常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救助苦難。有的佛書上說地藏王就是閻羅王的化身,是以慈祥面目出現的陰司主宰。
在過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廟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別是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煉之所,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二十五 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遊人很多,到處設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蓋山門」。
◎天醫節(八月初一):
八月初一,宋代以為天醫節,祭黃帝、岐伯。傳說黃帝咨於岐伯,人間始有醫書,後因以為神。早在南北朝時期,民間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炙的風俗,天醫節當因此而來。這一天山東民間也有天炙的習俗,早期用露水和硃砂,後來用露水研墨,點兒童的額頭或胸腹,多行於魯北和膠東地區。有些老太太在黎明前到田野里採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時分用上好墨研磨成汁,然後使筷子沾墨點兒童的心窩及四周,謂之「點百病」。臨朐一帶,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儲存起來,據說這是龍的汗水,用來做飯可以醫治百病。當地還有用這露水和老桃葉作桃葉膏的習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塊潔凈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葉一起放到鍋里,以破布鞋底為燃料,將桃葉熬成汁,撈出渣子,再將桃葉熬成稠糊,這就是桃葉膏。桃葉膏治療腹中郁積病,十分有效。沂南有采馬齒莧的習俗,據說這天採的馬齒莧,可以治痢疾。
濟南地區農村在這天吃黍米,叫作「來豐糕糜」,魯西北地區叫「來豐糕」,陽信一帶還獻糕祭場,以祈豐年。天醫節忌雨喜晴,農諺說:「八月初一下一陣,
旱到來年五月盡。」意思是此日下雨,來年必定春旱。
◎中秋(八月十五):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 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 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 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重陽(九月初九):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 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祭祖節(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下元節(十月十五):
農歷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 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 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 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 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 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臘八節(臘月初八):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 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 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冬至: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 「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 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尾牙節(臘月十六):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日的做牙是 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 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 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已漸絕跡。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 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干、香 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祭灶節(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 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