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七夕島幾號最好看
1. 最有名的畫家
首先要糾正你的說法:美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近現代國畫家排名:
1 徐悲鴻
2 王雪濤
3 林散之
4 王震
5 何香凝
6 黃賓虹
7 劉海粟
8 傅抱石
9 黃胄
10 何海霞
11 李苦禪
12 吳湖帆
13 張大千
14 唐雲
15 李可染
16 惠均
17 宋文治
18 陶冷月
19 錢松岩
20 趙春翔
21 吳子深
22 馬駘
23 蔡鶴汀
24 胡也佛
25 齊白石
26 潘天壽
27 溥儒
28 黃秋園
29 殷梓湘
30 陸儼少
31 高劍父
32 常玉
33 陳之佛
34 吳昌碩
35 徐硯
36 潘玉良
37 田世光
38 李鐵夫
39 溥僴
40 張辛稼
41 盧子樞
42 陳半丁
43 王叔暉
44 梁樹年
45 趙少昂
46 沈邁士
47 黃獨峰
48 於非暗
49 諸升
50 啟功
51 陳摩
52 張復
53 俞致貞
54 林風眠
55 蔣兆和
56 胡爽庵
57 馮超然
58 袁松年
59 徐操
60 陸鴻年
61 俞蓮
國外:
達芬奇
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 [6-8]
羅莫瓦 [4-20]
克勞德·莫奈 (1840-1926)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亨利·馬蒂斯(1869-1954)法國畫家,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保羅·高更(1848-1903)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喬治·勃拉克(1882-1963)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
文森特·梵谷 (1853-1890)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巴伯羅·畢加索 (1881-1973) 現代派畫家
列 賓 高更 達 利 雷諾阿 康丁斯基 柯 羅
夏爾丹 保羅·德爾沃 杜 菲 德加 康斯坦·拜爾麥克
思斯特·路德維希·凱爾希納 詹姆斯·恩索
2. 七夕有什麼好的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3. 太倉在哪
著名人物
太倉籍著名科學家
唐孝威 唐孝炎 黃勝年 鄒世昌 楊勝利 吳建屏 朱棣文 吳健雄
突出貢獻中青專家
劉金鴻 陽乾(著名時尚造型師)
太倉優秀科技專家
蔡萌萌 謝文曉 曹全南 陳 平 張安巡 任鴻基 向 貴 馬以榮 丁育麒
古代人物
王世貞 陸世儀 吳偉業 徐上瀛 張 溥 魏良輔 王時敏 王鑒 王原祁 仇 英 陸子崗 朱 清 郟 亶 王錫爵 王忬 王掞 凌雲翼 王在晉 徐禎卿 毛澄 畢沅 陸增祥
近現代人物
陸寶忠 倪 德 洪錫范 俞慶恩 項堯仁 蔣汝坊 俞 鍔 李田文 呂品生 周 斌 楊子清 朱屺瞻 宋文治 俞頌華 俞慶棠 錢抵千 錢旭滄 唐文治 朱增元 朱石麟 傅煥光 朱傳茗 浦太福 吳曉邦 王健行
編輯本段太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肉鬆骨頭 【歷史沿革】 1874年,太倉民間高廚倪德在狀元陸增庠宴請賓客掌勺過程中,因燒制五香燜肉失手,乾脆將錯就錯而創制了肉鬆,後廣受贊譽。1915年參展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獲甲級獎。倪鴻順肉鬆店成為遠近聞名的名店。肉鬆骨頭是肉鬆的副產品,由豬腿剔除腿肉後的骨頭做成,經加工後口味酥香,因此也流傳下來,受到食客好評。由於歷史原因,倪鴻順肉鬆、肉鬆骨頭一度消失了幾十年,改革開放使倪鴻順肉鬆骨頭又煥發新生。目前,倪鴻順肉鬆骨頭店製作工藝都是由年逾古稀的老前輩作技術顧問和指導,使用祖傳配方炒制的肉鬆骨頭保持老牌原味。 【形式、內容及用途】 倪鴻順肉鬆骨頭選用上等新鮮豬後腿骨頭做原料,配入多種天然植物香料,製作成倪鴻順肉鬆骨頭,其味咸中帶甜,甜中帶鮮,鮮中帶香,風味獨特。 【材料與工具】 材料:新鮮豬後腿骨頭,生薑、茴香等配料。 工具:原用灶、鐵鍋、刀等,現用油氣爐(特大號),冰櫃,不銹鋼水槽,磁水槽,不銹鋼夾子,不銹鋼桶,不銹鋼盤、盆,不銹鋼工作台,電磁爐,電子秤,鋸骨機等。 【工藝流程】 選新鮮豬後腿骨頭,上面帶肉,用刀斬開,清洗,和老湯,加入生薑、茴香、黃酒、冰糖(或白砂糖)、醬油等文火燒45~55分鍾即成。 right 太倉熱線 【傳承現狀】 現太倉有肉鬆骨頭店3家,以陸漢平的倪鴻順肉鬆骨頭店為正宗。陸漢平現每天平均加工100斤,最忙時生產1200斤。主要供應太倉及崑山、蘇州、常熟、揚州等地賓館和上海的一些旅行社。如太倉的花園酒店、國際大酒店、陸渡賓館、香江酒家;崑山的一醉酒家、君豪大酒店、大富豪酒店;揚州京江大酒店等。 陸渡灶頭畫 【歷史淵源】 據調查:明清時農村大多用灶頭燒飯。民國年間陸渡橫瀝地區有個名叫馬度的師傅,專門給人家砌灶畫花,後到1946年帶領紅新村徒弟陸家洪,學畫灶花,1971年又帶徒弟錢文龍學畫灶頭畫。如今錢文龍已53歲了,兩個前輩先後病逝。 【基本內容】 灶頭畫花,屬手工工藝技術。畫有:圖案畫,中間有山水、花鳥、靜物等,配有題字,如:福、祿、壽、豐收、吉祥、如意等。 【基本特徵】 灶頭畫簡單又豪放:因為一天完成砌灶畫畫,一般不拖到第二天,只能簡單不能復雜,所以也很豪放。 灶畫貼近農村實際:灶砌好後要用石灰刷白,白牆畫畫農民能接受,增加農民審美情趣,農民感覺舒適快樂。用題字等一般為祝福,符合農民心理感覺。 【主要價值】 民以食為天,家家開門七件事,食是第一需要,灶頭解決民食需求,灶上一幅畫,可熏陶人的情操。 在農村不發達的文化情況下,灶畫增加農民審美樂趣,表達農村文化情結,啟示人們勤儉持家。 【瀕危狀況】 目前農村柴草少了,加上人們嚮往城市生活,青年人都用煤氣、天然氣,有的人家灶已經拆掉用上了液化氣,灶頭瀕臨淘汰狀態。農村砌灶頭畫花行業處在瀕危狀態,故需搶救、傳承。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大多聯體房安置,新房空間面積少,一般灶頭不砌。 豬油米花糖 在蘇州地區享有盛譽,並在抗戰勝利以後一度遠銷到香港、台灣、澳門及東南亞地區。而在蘇州地區僅有沙溪出產,現今在太倉地區僅有沙溪鎮范圍有該產品銷售。 光緒年間(1900年)沈緩之在沙溪開設了「鼎盛祥」糕餅店。產品以桃片、麻糕、酒釀餅、肉餃為主。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啟發下,獨創了豬油米花糖,並且成為太倉一絕。後來成了太倉人探親訪友的送禮佳品。其後,沙溪也有做米花糖的糕餅店,如紫陽館等,但其口味還是以「鼎盛祥」為最佳。 首先,把大米浸泡一晝夜,然後蒸飯並曬干成粒;其次,將曬乾的飯粒用豬油氽,然後用飴糖拌和均勻;再次,將攪拌均勻的飯粒置於木框中壓平,撒上細白糖和桂花或玫瑰花等輔料;最後,進行刀切和包裝。 豬油米花糖的生產工具相對簡單:篩子用於篩選大米,晾曬大米,存放油炸後的大米;油鍋用於熬制豬油和糖漿,並攪拌大米;桌子用於最後的製作;刀一般是特製的,比一般菜刀窄,但較長,而且鋒利;普通缸用於存放蒸熟曬干後的大米,缸的底部放有干石灰,以此來保證米的乾燥。 首先,把大米浸泡一晝夜,然後蒸飯並曬干成粒;其次,將曬乾的飯粒用豬油炸,然後用飴糖拌和均勻;再次,將攪拌均勻的飯粒置於木框中壓平,撒上細白糖和桂花或玫瑰花等輔料;最後,進行刀切和包裝。 由沈緩之創立的沙溪鼎盛祥糕餅店生產的沙溪豬油米花糖曾在沙溪、太倉一帶享有盛名。解放後鼎盛祥公私合營,成為沙溪糕餅加工廠。沙溪釀造廠職工李建永下崗後從原沙溪糕餅廠廠長周根寶處繼承其製作技藝,生產豬油米花糖。但豬油米花糖有季節性,一般在十月開始,到第二年春節結束 ;受銷量及時間限制,李建永一般根據訂貨需要進行生產。 沙溪還有一戶人家生產豬油米花糖,生產者是原沙溪糕餅店職工的家屬。產品主要在沙溪街上銷售。
編輯本段特產
中華絨螯蟹
大致有: 中華絨螯蟹、興隆茄子、太倉芋艿、太倉「三豆」、美術奇葩麥秸(桿)畫 、工藝鞋、紅木雕刻、太倉香蔥、太倉全羊宴、太倉板橋西瓜、太倉糟油、太倉肉鬆、肉鬆骨頭、春凰牌燠雞、太倉太師餅、長江四鮮、太倉白蒜、太倉珍蔬紫葛葉等。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大致有∶玉皇閣、南廣寺、海天禪寺、西蘆園、州 橋、樂蔭園、吳曉邦藝術館、天妃宮、南 園、憩 園?、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高仁歧油畫館、吳健雄墓園、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璜涇西塔等。 時思湮滅的六處景點 一、崖山吊忠:紀念宋末民族英雄陸秀夫殉職於廣東崖山。他的衣冠冢,俗稱石墳,安葬於時思鎮的南端,原有陸秀夫神像設在時思三觀堂內,人們稱為崖山公。 二、井亭懷古:原時思鹿新小學內有一口古井,井上有石亭、石欄,建於康熙年間,上有時思庵等字樣。 三、庵池月形:庵池本身如一彎新月,月映池中,景緻幽雅,別有情趣。 四、羅漢玉蘭:時思三觀堂內,前人盛栽羅漢松和白玉蘭樹。百年羅漢松和姣潔的白玉蘭花相映成趣。 五、萬涇泛舟:原時思鄉政府大門前有條大河,名叫萬家涇。通鹿鳴涇進入長江。古人時有泛小舟盪漾於萬家涇瀏覽景緻,情趣盎然。 六、清碑唐石:可惜此出典已失傳。 七、牛郎織女廟:至今,在太倉瀏河鎮。南宋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記載了太倉牛郎織女廟的誕生。另外,明張采《太倉州志》記載了其變遷的原因。歷史文化價值:太倉七夕節由來已久,南宋時已有文字記載,以後每年在織女廟前舉行乞巧會,許多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都通過這一群眾性的活動得以保留和傳承。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4. 江蘇太倉有哪些旅遊景點
一、崖山吊忠:紀念宋末民族英雄陸秀夫殉職於廣東崖山。他的衣冠冢,俗版稱石墳,安權葬於時思鎮的南端,原有陸秀夫神像設在時思三觀堂內,人們稱為崖山公。
二、井亭懷古:原時思鹿新小學內有一口古井,井上有石亭、石欄,建於康熙年間,上有時思庵等字樣。
三、庵池月形:庵池本身如一彎新月,月映池中,景緻幽雅,別有情趣。
四、羅漢玉蘭:時思三觀堂內,前人盛栽羅漢松和白玉蘭樹。百年羅漢松和姣潔的白玉蘭花相映成趣。
五、萬涇泛舟:原時思鄉政府大門前有條大河,名叫萬家涇。通鹿鳴涇進入長江。古人時有泛小舟盪漾於萬家涇瀏覽景緻,情趣盎然。
六、清碑唐石:可惜此出典已失傳。
七、牛郎織女廟:至今,在太倉瀏河鎮。南宋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記載了太倉牛郎織女廟的誕生。另外,明張采《太倉州志》記載了其變遷的原因。歷史文化價值:太倉七夕節由來已久,南宋時已有文字記載,以後每年在織女廟前舉行乞巧會,許多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都通過這一群眾性的活動得以保留和傳承。
5.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就歐體、顏體二位傑出先人的書法風格意境而言,各有千秋,是兩座豐碑,名垂千古,譽滿華夏。
我只是一個普通書法愛好者,書法水平很低,不配對前人優秀書法藝術品頭論足,只能粗略談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見。就歐、顏書法藝術而言,我更喜歡顏體,見解如下:
3.了解了前人的優秀書法藝術,不能只是誇誇其談,更不能束之高閣,應該虛心學習,從一點一劃,一撇一捺學起,在臨摹逐漸提高水平的基礎上,開始自己獨立練習,持之以恆,總結經驗,不斷進步,逐漸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6. 中國最有名的畫家都有誰
例如: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國畫大師有:任伯年、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何海霞、陸儼少、石魯、趙望雲、林鳳眠、陳半丁等。
近現代以及當代還有一批對中國美術有巨大貢獻的國畫大家如:吳冠中、黃胄、蔣兆和、潘天壽、豐子愷、溥心畲、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黃君璧、劉奎齡、吳湖帆、於非闇、張善孖、關山月、黎雄才、錢松岩、宋文治、葉淺予、啟功、朱宣咸、亞明、梁樹年、胡潔青、白雪石、田世光、俞致貞、劉力上、秦嶺雲、董壽平、趙無極、王雪濤、崔子范、方濟眾、魏紫熙、
程十發
、賴少其、唐雲、謝稚柳、
陳佩秋、黃永玉、李斛、孫其峰、劉繼卣、張仃、陳大羽、尹瘦石、蘇葆楨、於希寧、關良、宗其香、黃苗子、郭傳璋、高希舜等。
當代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實力派國畫家如:劉大為、臧伯良、周思聰、盧沉、
范曾、張凡、付強
王明明、張潤生、薛宣林、宋滌、白啟哲、袁曉岑、馬振生、袁運生、袁運甫、李延聲、石齊、史國良、李小可、馮遠、於志學、劉文西、霍春陽、王為政、張立辰、何家英、李魁正、謝志高、:朱理存、王西京、李寶林、馮大中、宋雨桂、趙志田、韓美林、楊之光、方增先、賈又福、王子武、林墉、龔文楨
、喻繼高、劉寶純、秦劍銘、梁岩、一然、張道興、郭怡孮、金連經、劉勃舒、紀清遠、徐希、李燕、齊良遲、李行簡、施大畏、金默如、田黎明
盧禹舜
周彥生
等活躍於美術界,他們為中國的國畫創作與教育以及發展做出了巨大成績。
7. 七夕節的起源地
起源於漢代東晉。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一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草房,一頭老牛。
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草房內。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邊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最美麗的仙女,都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叢,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
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地點點了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
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走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8. 太倉七夕島服務怎麼樣
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
9. 太倉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太倉市有哪些旅遊景點牛郎織女廟:至今,在太倉瀏河鎮。南宋龔明之在《中吳紀版聞》中記載了太倉牛郎權織女廟的誕生。另外,明張采《太倉州志》記載了其變遷的原因。歷史文化價值:太倉七夕節由來已久,南宋時已有文字記載,以後每年在織女廟前舉行乞巧會,許多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都通過這一群眾性的活動得以保留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