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個七夕節
⑴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1)過個七夕節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⑵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專七日穿七孔針於屬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雲:「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在福建,七夕節時,姑娘們還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在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⑶ 為什麼要過七夕
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織女被王母分開之後,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這一天被人們稱為七夕,是中國傳統的節日
⑷ 七夕節應該怎麼過
七夕節天氣還不是很涼,這個日子可以選擇和自己心愛的人計劃一場戶外活動,兩個人開著車,拿著帳篷,拿著戶外用具。一起去登山看日出,當你們懂得去看日出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大自然是那麼美,原來守在自己身邊的人是那麼愛自己。
去海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海邊有風有浪還有愛的人,當你們光著腳踩在沙灘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對方的笑容是多麼燦爛。要想擁有兩個人之間的浪漫,還是要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因為愛你們才能在一起,因為浪漫你們之間才有更多的幻想。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美麗傳說並不是七夕的由來,七夕的由來是因為天空中真的有兩顆星星名為「織女星」「牽牛星」,現代學名為「天琴座的α星」和「天鷹座的α星」,其中織女星是肉眼可見的夜空第五亮的星星。
古人通過星空觀測到這兩顆星星,並起了兩個比較好記的名字,而民間則開始給星座附上傳奇色彩,將織女星旁邊的小星星幻想成織布用的梭子,而牽牛星旁邊的兩個星星幻想成他們的子女。就此,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流行開來。
⑸ 七夕怎麼過
七夕來節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自起度過甜蜜、快樂的時光。兩個人如果有單獨的住處,可以考慮這套方案,遠離喧鬧的人群,度過一個浪漫溫馨的情人節。
具體方案如下:
1、上午采購原料,打掃房間;當然,鮮花是必備裝飾材料。
2、中午及下午,兩個人一起製作愛心巧克力(蛋糕)及晚餐;網上有很多蛋糕或者巧克力的製作方法,兩個人一邊對照著製作方法一邊笨拙可愛的用心製作,空氣中都會散發愛的味道。
3、晚上燭光晚餐:兩項重點內容為「水果叮當迷」和「泰山大秘密許願瓶」。必備元素還有音樂和蠟燭。
「水果叮當迷」是指,買各種可愛又美味的水果,用刀切口,使裡面可以塞下小紙條,在裡面的小紙條裡面寫下想對對方說的話,或者對方找到就必須做的事情,藏在屋子裡面,讓對方找看誰找的多。
「泰山大秘密許願瓶」為,事先准備好一個許願瓶,當天兩個人許下願望,寫在裡面,不讓對方知道,把瓶子封好。在兩個人下一次有機會到泰山旅遊的時候,埋在一個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的地方,等願望實現的時候,再到泰山還願。當然,願望要有些技巧哦,要那種要好多年努力才能實現的願望。
⑹ 七夕節怎麼過
七夕節是我國的情人節,所以過節最好和愛人一起過。 七夕節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回度過甜答蜜、快樂的時光。兩個人如果有單獨的住處,可以考慮這套方案,遠離喧鬧的人群,度過一個浪漫溫馨的情人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⑺ 怎樣過一個有意義又有趣的七夕節
可以去做一些手工藝品,簽上自己的名字。
(7)過個七夕節擴展閱讀:七夕節既是拜祭七版姐的節日,也是愛情權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⑻ 七夕節都是怎麼過的
第一,提前做好計劃
1.在0點的時候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意味著七夕節的正式開始。
2.早上八點,把自己打扮好約愛人到一家小資的咖啡店喝咖啡,吃點心
3.早上九點,吃過早餐,在咖啡店也休息了一段時間,開始出發到下一個目的地——電影院
4.早上十點,你精心選的愛情電影開播,你們相依在一起吃著爆米花,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電影劇情,十指緊扣……
5.中午12點半,出發去提前訂好的餐廳
6.下午2點,兩人去商城逛街,參加商城的七夕節活動,順便買晚上一起做飯的食材
7.下午6點左右,回到住的地方,兩人一同幸福地准備今天的晚飯,然後一直宅在一起
這樣平淡卻又幸福的七夕節就在你們的滿滿愛意中度過了。
第二,選擇適合的禮物
1.玫瑰花和巧克力
情人節永恆的禮物。俠侶網小編覺得,如果有可能,巧克力最好是自己手工製作的,且不說味道和賣相如何,這份情誼就讓愛人很是感動。而玫瑰花送的朵數也很講究。以下,列舉幾個給你做個參考:
1朵:你是我的唯一
2朵:世界上只有你和我
3朵:ILOVE YOU
4朵:誓言、承諾
5朵:無悔
6朵:順心如意、順利、永結同心、願你一切順利
7朵:偷偷愛著你
8朵:貴彌補、歉意、彌補、深深歉意、請原諒我
9朵:長相守、堅定
10朵:十全十美
11朵:愛你一生一世
2.情侶裝
穿上情侶裝手牽手逛街吃飯,那股甜蜜亮瞎旁人!既然是情侶裝,那可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樣的衣服,得有自己特色的!不如在衣服上印刻對方的卡通形象!在衣服上寫上自己對對方的話!是不是很浪漫呢?
3.香水
如果她是一個時尚的人,不如送她一瓶香水,那股味道,獨屬於她。
4.抱枕
印有對方照片的情人抱枕,抱在懷里倍感幸福!
5.小動物
如果對方喜歡小動物,不如在這天為ta送上一隻寵物,然後你們一起精心呵護它,照顧它。
⑼ 七夕節的習俗是什麼
第一個習俗是吃七巧果。
每到傳統節日,都會有獨特的美食參與,七夕節當然也不例外,七夕節的專屬美食就是七巧果。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並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樣。《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經有七巧果出售了。
第二個習俗是祭拜織女。
這個活動一般都是女性參加,幾個人提前約好時間,大部分是在晚上舉辦。晚上在月光下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置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
第三個習俗是穿針乞巧,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走出家門,大家聚在一起,一邊猜測牛郎織女的相會場景,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
第四個習俗是曬書曬衣服。
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會在七夕節這一天曬書曬衣服,去去霉氣。不過這種習俗逐漸演變成了豪門富士炫耀財富的場景了,引來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鄙視。
第五個習俗是為牛賀生。
七夕節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對此不會很陌生,而作為其中的關鍵,老牛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據傳說,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來,借著牛皮過天河見織女。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人們每逢七夕節就會給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第六個習俗是種生求子。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入碗中,等它長出嫩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成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叫「泡巧」。
第七個習俗是拜魁星。
不過這個節日和七夕節沒有太大的關系。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要考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為了能金榜題名,讀書人會在這一天祭拜魁星。魁星就是魁斗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課,也叫魁首。古代士子考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裡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
⑽ 七夕節,中國人有什麼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節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體也罷,包括熱戀中的男男女女們,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單身狗說:我不care!Ok,祝你緣封不動,高興就好。
不管怎麼說,七夕是咱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多豐富的節日活動,但這些傳統的節俗,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們今天所謂「過七夕」,或者叫「中國情人節」,其實大多數的節日符號都是從西方情人節復制過來的,諸如巧克力啊、燭光晚餐啊等等。雖然也挺熱鬧,但總歸少了些「中國范兒」。那麼,傳統的中國人是怎麼過七夕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必也正名」,七夕節的傳統名稱咱中國人講究「名正言順」,所以在介紹七夕的節俗之前,先跟大家聊聊這個節日的名稱問題。
七月初七,這最早當然是農歷中的一個日子,據民間傳說,在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在天上相會。將天空中的星象附會成神話故事,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種敘事方式,咱們中國也不例外。據考證呢,牛郎織女的傳說大約產生於西周時期。七月七是牛女相會的日子,這便是這個日期最早的含義。
《長生殿》
當然,文學作品是男性構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麼主要由女性俚語構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國甘肅西和女性乞巧節的歌本),則將女性的真實訴求表達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樣的戥子一樣的銀,女子不如兒子疼。
十二三上賣給人,心不情願不敢嗯」;有抱怨抓壯丁的:「半夜裡射門心上驚,保長領人進了村」;等等。
對愛情、對美好婚姻、甚至對男女平等,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處的乞求,又豈是一個「巧」能涵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