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花見天堂立意

一朵花見天堂立意

發布時間: 2022-07-02 20:52:03

① 」一粒殺沙里出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子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William Blake/威廉·布萊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 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 把握在你手心裡的就是無限, 永恆也就消融於一個時辰。 作為象徵主義的先驅,威廉·布萊克以這首詩給後來者豎起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傳統的理解認為:他表達了短暫與永恆,局限與無限的相對意義。感嘆了短暫的內在永恆性,而同樣感嘆永恆的脆弱。它使我們想起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愛情。使我們想起我們所遇到的一切。我們的生命使短暫的,然而我們短暫的生命卻蘊含著永恆的意義。我們想要的,或許就在哪更高的天空。那遙遠的嫵媚如同旗幟在那裡隨風飄揚。 在更深的一層意義上,詩歌還表達著有限與無限的轉換,表達了短暫與永恆的共同死亡。我們短暫的生命呵,賴以永生的是我們永恆的意義。然而無奈的是,這種意義的不斷轉換使永恆看起來是那麼的幼稚。譬如封建時代,做一個忠臣孝子是名留青史的先決條件。可是現在看來,這樣原本可以的永恆是多麼地可笑。試想一下,我們現在的為情為財而瘋狂可知有多麼傻。或許有人說意義並不在原因而在為意義上。這樣的說法其實在自欺欺人,你想你會覺得人體炸彈的恐怖分子會讓你覺得他們會永恆嗎?

採納哦

② 一粒沙里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國 手掌里盛住無限 一剎那便是永劫 這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再小的事物都有豐富的內涵,都有自己的世界。再小的瞬間都是非常重要的

③ 威廉.布雷克說的:"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國."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只是告訴我們,就算是一粒沙塵,一片綠葉紅花也能包羅整個宇宙,我們存在於一個宇宙,還有無數個宇宙,我們伸出手掌,手掌上有無數的細菌,即是有無數個宇宙,我們認為眨眼間的時間,也就是手中,花中,葉中的永恆,而我們,也許只存在於某人的手掌,鮮花,綠葉中.這首詩告訴我們兩個字:無限.

世界具有統一性,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這段話在講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它告訴我們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無限掌中置,最小的空間包含最大的空間,剎那成永恆,最短的時間包含最長的時間,這種理論被稱為全息論。

傳統的佛學經典語論中,被世人熟知的有這樣一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說的大概是: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佛學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那許多高深的哲理是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年輕的思想所無法參悟的。同樣,對於這句時常縈繞在耳邊的「名言」,我僅僅只能做一些字面上膚淺的猜想。
同時,不僅是在傳統的佛學中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紀,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也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暗示》的詩中這樣寫到:「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我想,不論是佛學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文學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們要表述的意思應該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然而,活著的人們是不甘落沒的,即便是痛苦,他們也希翼著。於是,一個人的希翼傳給另一個人就是兩個人的希翼,兩個人的希翼延續下去,就是一個民族的希翼,一個民族的希翼傳給另一個民族就是兩個民族的希翼,兩個民族的希翼再延續下去,那就是整個人類、整個宇宙的希翼。做為個體的、自我的個人來說,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個、千萬個卑微的希翼凝結在一起,就是一個物種巨大的生命力。人類的個體在一代代的更新著,人類的歷史在一天天的漫延著。多少朝代在我們的身邊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們的眼前生長又衰退?然而,生命這一物種卻穿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頑強的延續著。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那麼,有限的將是歲月時空不已的輪回,無限的卻是人類靈魂深處那有力的羈絆。當有限與無限已無所謂界線,那人類便無所謂永恆與收藏了,更無所謂個體的生與死,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④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該如何理解

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花花世界〕佛教關於「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業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生俗語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俗語花花之界源於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

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⑤ 一粒沙里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國 手掌里盛住無限 一剎那便是永劫 這句話什麼意思

1、意思:可以從一粒沙子里,看一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見一個天堂的美好。手掌里抓住無限的回憶,那一刻就是永恆的瞬間。

2、出自英國作者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原文: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翻譯:

一粒沙看出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

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遠。

(5)一朵花見天堂立意擴展閱讀

詩歌鑒賞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

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

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作者簡歷

1784年,在父親過世後,布萊克開始與著名出版商約瑟夫·約翰遜合作。在約翰遜的合作者中包括當時英國許多優秀人物,如:約瑟夫·普萊斯利、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和托馬斯·佩恩等等。布萊克同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很快成為了好友,並應邀為其作品創作插圖。

1788年後,他陸續出版了四本詩集。

1825年開始,布萊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後,他決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為但丁《神曲》的插圖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幾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後的幾個先令去買炭筆」,畫完最後一幅畫把它放下,說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

他一生中一面與妻子相依為命靠繪畫和雕版的勞酬清貧為生,一面繼續從事12歲就開始的詩歌創作,並配上自己的插圖出版。威廉·布萊克的一生極其簡單,沒有大書特書之處,只有一些一直延續的簡單事實和緊迫的藝術創作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真的預言

⑥ 一粒沙子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身摸意思.

就是從一粒沙可以縱觀一個世界,從一朵花里能感到天堂。不過這只屬於個人感覺,每個人看到都有不同感受,所以沒必要太去深究

⑦ 一粒沙里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堂作文立意

有些東西是缺乏語言來表達的,

有些東西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

比如情感。

這段話

含義只能自己體會

因為任何語言

在自己的感覺下都是蒼白的

多讀讀它

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

⑧ "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國."意思是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一朵花里有一個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And Eternity in an hour.永恆寧非是剎那時光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著,台灣的散文家陳之藩譯。

還有另外幾個譯本: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梁宗岱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李叔同)

天涯上有篇文章寫了與之相似的典故,現摘錄如下: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惟迦葉微笑什麼意思?)。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⑨ 什麼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意思是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是一個隱喻。強調的是個人體驗。有的人觀察一粒沙,以為看到了整個世界。看到一朵花,聯想到了天堂。不管生活的環境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見天國。

在你掌里盛住無限,一時間里便是永遠。

(9)一朵花見天堂立意擴展閱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⑩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意義可以告訴我嗎

傳統的佛學經典語論中,被世人熟知的有這樣一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說的大概是: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佛學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那許多高深的哲理是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年輕的思想所無法參悟的。同樣,對於這句時常縈繞在耳邊的「名言」,我僅僅只能做一些字面上膚淺的猜想。
同時,不僅是在傳統的佛學中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紀,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也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暗示》的詩中這樣寫到:「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我想,不論是佛學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文學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們要表述的意思應該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然而,活著的人們是不甘落沒的,即便是痛苦,他們也希翼著。於是,一個人的希翼傳給另一個人就是兩個人的希翼,兩個人的希翼延續下去,就是一個民族的希翼,一個民族的希翼傳給另一個民族就是兩個民族的希翼,兩個民族的希翼再延續下去,那就是整個人類、整個宇宙的希翼。做為個體的、自我的個人來說,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個、千萬個卑微的希翼凝結在一起,就是一個物種巨大的生命力。人類的個體在一代代的更新著,人類的歷史在一天天的漫延著。多少朝代在我們的身邊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們的眼前生長又衰退?然而,生命這一物種卻穿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頑強的延續著。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那麼,有限的將是歲月時空不已的輪回,無限的卻是人類靈魂深處那有力的羈絆。當有限與無限已無所謂界線,那人類便無所謂永恆與收藏了,更無所謂個體的生與死,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熱點內容
花卉防菌 發布:2025-08-09 05:51:04 瀏覽:905
西裝口袋插花 發布:2025-08-09 05:45:48 瀏覽:179
小茶盆栽 發布:2025-08-09 05:45:47 瀏覽:871
陽台盆栽葡萄種植方法 發布:2025-08-09 05:45:41 瀏覽:905
仙若花藝 發布:2025-08-09 05:40:50 瀏覽:402
男生送女生百合 發布:2025-08-09 05:40:07 瀏覽:431
lovelive巧克力情人節 發布:2025-08-09 05:29:31 瀏覽:496
東莞小盆栽 發布:2025-08-09 05:23:49 瀏覽:82
教師節送一朵花 發布:2025-08-09 05:16:07 瀏覽:256
一朵喇叭草 發布:2025-08-09 05:07:36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