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一朵草
㈠ 廣東那邊的一種草葯,一棵只有一片葉子一朵花
【瓶爾小草】中葯名。為瓶爾小草科植物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L.[O. nipponicumMiyabe et Kudo]的全草。瓶爾小草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和陝西南部。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鎮痛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肺癰,肺癆吐血,小兒高熱驚風,目赤腫痛,胃痛,疔瘡癰腫,蛇蟲咬傷,跌打腫痛。
別名:獨葉一枝槍,一支箭、一枝槍、一矛一盾、矛盾草、撥雲草、蛇頭一支箭、獨葉一支箭,蛇須草、獨葉一枝蒿,蛇舌草、單槍一支箭。多年生小草本,植株高10-20cm。根莖圓柱形,短而直立;自根莖從生肉質粗根。具總梗1-3個,長10-20cm,營養葉1枚,肉質或草質,出總柄5-10cm處生出,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鈍圓或銳尖,全緣,基部長楔形而下延,無柄;葉脈網狀。孢子囊穗呈柱狀,自總柄頂端生出,柄長6-15cm,先端具突尖,遠長於營養葉;孢子囊扁球形,無柄,無環帶,熟時橫裂;孢子呈球狀四面體。
生於海拔350-3000m的林下潮濕草地、灌木林中或田邊。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和陝西南部。用於肺熱咳嗽,肺癰,肺癆吐血,小兒高熱驚風,目赤腫痛,胃痛,疔瘡癰腫,蛇蟲咬傷,跌打腫痛。同屬植物尖頭瓶爾小草O. penculosumDesv.又名一支箭,與瓶爾小草同等葯用。
㈡ 汕尾有什麼好玩的 汕尾旅遊景點介紹
紅海灣遮浪半島旅遊區是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突入海的一個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遮浪半島突入海面,有如屏障似地擋住了東西兩面風浪,在半島兩側不管風向何方,景象迥然不同,當一邊波濤滾滾,巨浪空,萬馬奔騰,另一邊則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波光粼粼,遮浪因而得名。半島南面有燈塔島,建有國際航標燈塔;半島兩側海灘各連綿約2公里,沙白水清,是海水浴理想去處。這里湖泊、島嶼、港灣交錯,沙灘蜿蜒連綿,沿岸礁岩多姿,濱海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具有獨特的亞熱帶海濱風光,發展旅遊前景十分廣闊。開發區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線72公里,同時擁有優良的深水岸線,海岸水深最深處達一16米。白沙湖、後江灣一帶多處可建1一10萬噸泊位碼頭,且港灣避風條件好、受海潮影響小,一年四季萬噸以上輪船均可進港,素有「百裏海灣盡良港」之美稱。
玄武山
玄武山位於陸豐市碣石鎮,元山寺建在玄武山南麓,佔地15公頃, 是佛道兩教合一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粵東地區一處歷史悠久、馳名海 內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名勝古跡,並且是閩南語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寺內保存有大量寺藏歷史文物,現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山寺原民玄山廟,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距今已有870 多年歷史。該廟供奉「北極真武玄天上帝」,與湖北武當山祖庭、佛山祖 廟一脈相承。且加供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大佛、達摩祖師等佛像, 故廟跡廣為傳揚。清清康熙時,為避玄燁名諱,改「玄」為「元」,故名為元山寺。
元山寺與古代碣石衛的歷史息息相關。明清兩代以後,大量珍貴寺藏文物記載著中華民族、特別是廣東沿海人民 抗擊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史實。朝廷欽差、官員和名人達士到這里防務聚會、游覽觀光、朝山瞻奉,留下許多摩崖石 刻和題匾。現保存有南宋北極真武銅像、明代釋迦牟、達摩、彌勒等木雕像和宣德銅爐,還有大批楹聯壁畫、石刻、傳 統書畫藝術,以及40多面歷代名人題贈匾額。其中有三面匾額被確定為中華文化名匾。清同治穆宗帝欽賜「微宣嶺表」 匾,乃慈禧太後親筆所題;另外兩匾是林則徐所題「水德靈長」和黑棋軍首劉永福所題「靈聲滿道」。
風車島
風車島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半島,島上有3個自然村,施公寮村就是外地人和婚紗影樓所指的風車島。風車島上有個風力發電場,建有很多雪白的風車,在萬里無人的海灘上,有草亭伶仃的立著,白色的風車,湛藍的天空,有一種愛琴海的味道。
龜齡島
民諺一首:鐵索連方舟,靈龜海上狩。任憑天下亂,此地永無憂。 龜齡島,北緯22°39′,東經115°25′。位於汕尾市城區東北面14公里。北距大陸3公里。香港至粵東航線經此,航程2-3小時。該島面積0.2平方公里,形狀酷似海龜,故名。礁石數處,人稱龜蛋。島上綠樹婆娑,雜草亂花。覆蓋率達60%。有淡水井三口,甘冽可口。日產淡水100噸。三面岩岸,島近處,盛產鮑魚,龍蝦,海膽等珍貴海鮮。西北側沙岸,可泊大小船隻數十艘。避9級以下大風。歷史曾經有過三街六巷,商鋪林立。吃、喝、玩、樂,一應俱全。茶樓、酒館、堵坊,應有盡有。漁船、商船、遊艇、兵船,都有到龜齡島休息,補給、候風、避浪。商家雲集,貨如輪轉。商路東洋至台灣、日本;西洋至南洋、新加坡。 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有石器出土。宋時為半島。元明之後,才成離島。扼遠洋航線之咽喉,有永不沉沒的兵艦之稱。同時,又是一處可以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寶島。
鳳山祖廟旅遊區
鳳山祖廟旅遊區位於廣東省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該景區主建築由鳳山公園、鳳山祖廟、鳳儀台媽祖(天後聖母)石像三大部分組成。這個景區既是汕尾市著名的風景區,也是粵東地區百姓尤其是沿海漁民朝拜媽祖的地方。
紅宮紅場
紅宮紅場是中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誕生的地方,彭湃同志在這里掀開了中國革命光輝的一頁。紅宮原為明代學宮。於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29年)海豐知縣鄭源所建,現存建築有靈星門、拱橋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稱「文廟」) 和兩廂配殿,大成殿是紅宮主體結構,兩廂配殿現保存許多革命文物。
㈢ 汕尾旅遊推薦
1、紅海灣旅遊區2、汕尾風車島3、遮浪半島4、汕尾海豐蓮花山5、龜齡島6、紅宮紅場推薦理由:紅宮紅場是中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誕生的地方,景區內建築歷史悠久,而且還有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
7、鳳山公園8、玄武山旅遊區9、南海觀音廟
首先 汕尾分成陸豐、海豐、陸河、汕尾城區 四個地方
陸豐市我的地方。有很多寺廟,這個是亮點。比如說青雲山,碣石鎮的玄武山。還有嘩鄲糕肝蕹菲革十宮姜觀音領-烏坎那邊之類的。逛街的話,當然是去東海鎮的馬街了。那裡有很多小吃。
海豐呢 去蓮花山看瀑布啦
陸河不是很清楚。
汕尾城區,當然是紅海灣 那邊地方很好。是海。去那邊要記得帶防曬霜。那邊很好玩的。
一飯千秋
一飯千秋位於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上,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亭為六柱八角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覆蓋著一座廡殿頂古石亭,上刻「方飯亭」三字,內豎立石碑刻有半身畫像,像上方陰刻小籇《衣帶銘》:亭柱刻有明潮州所撰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亭前有五層34級台階通於嶺下草埔,當中橫置著「一飯千秋」的石刻碑,兩旁豎立著歷代重修碑記,周圍竹木蔥蘢,蟬鳴鳥唱,環境幽雅。
2\玄武靈聲
玄武山位於廣東陸豐碣石鎮北郊,依山瀕海,是著名的旅遊名勝風景區。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於明洪武27年(1577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教開放場所。玄武山福星塔聳立在元山寺後山,三層可登。塔周有麒麟石、起龍岩,石上有明、清名人題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覽海城勝景,自古「碣台觀海」為陸豐八景之一。蒼榕簇抱之中,四美亭、自得居等景物分布其間。後山園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適開闊。並有齋菜館、停車場、遊客中心等。
玄武山周邊有觀音嶺水月宮、海灘浴場、摩崖題刻群、海石花園、古炮台遺址、南關公園等諸多景點,使人盡怡游興。
玄武山以其悠久的歷史,珍貴的文物,豐厚的文化蘊層和神秘的宗教氣氛及周邊的名勝風光,千百年靈聲遠播,享譽海內外,慕名而來的國內外信眾,每年達100多萬人次。
【3】
紅場星火
海豐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宮原為「學宮」,1927年在此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政權——海豐政府,並於紅場召開5萬人大會熱烈慶祝。舊址有海豐農民運動陳列室,銅像,
紅宮紅場和故居有機地組合成環境優美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年均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
【4】
【5】
金廂銀灘
金廂銀灘位於陸豐市區20公里的金廂鎮省級風景名勝區——金廂灘濱海旅遊區,有沿海公路可直達。該景區是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濱海風光於一體的旅遊觀光游覽區,有呈S型長約8公里、寬60米的海沙灘,灘上沙質以石英沙為主,不含礫石、貝殼,細軟白凈。海水清澈透明無污染、無海泥,坡緩浪少,為粵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海泳浴場。海沙灘周圍奇礁異石千姿百態,古今名人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有著名的「鎮海石」、「觀濤」、「真趣」,有搶渡碣石灣的紀念碑和著名書畫家題刻「龍石」等分布其間,有歷史悠久的古跡「水月宮」和古官道,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灘上「神、海、沙、石」兼備,享譽海內外。著名地理學家稱譽該景區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由著名書法家題石立記。黃金海岸、銀白的沙灘,湛藍的大海以及翠綠的古松和潺潺山泉,諸多景色編織成一道絢麗的風景線,鑲嵌在碣石灣畔。來到這里,置身於大自然之中,將會更加感悟到超然脫俗,反璞歸真的高尚情操。
【6】
蓮峰疊翠
位於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南麓坡面上,層巒疊嶂,翠綠相間,堆疊而起,層次分明,形成「蓮峰疊翠」的天下奇景。
境內雲霧繚繞,森林密布,生長著仙人茶、羅漢松、白木香、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飛瀉著玉龍噴須、三井迴音、龍潭飛瀑、七星疊瀑、雙龍瀑、迴音瀑等十八處瀑布;並分布著召貢、埔仔等溫泉以及大、小東門、天池、如來盤石等自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之特色,是廣東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時期,有高僧在此創建雞鳴寺、雲蓮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發達,被譽為「蓮花佛國」。
1995年3月,經省林業廳批准,建立「廣東蓮花山森林公園」。近年來興建了度假山莊、第一泉、茶莊等旅遊新區,使蓮花山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紅色景觀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名勝景區。
【7】
有鳳來儀
鳳山,是汕尾地方的著名旅遊區,位於市區東南面。鳳山、小島山、鼎蓋山,三山同列,品清湖環繞。山美,水美,景美。故有「有鳳來儀」的美稱。媽祖面前,長堤蜿蜒,夜輝映月,風平浪靜。放眼望去,風檣雲集,汽笛悠揚,海鳥翩翩。站在鳳儀台上,眺望汕尾市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人如流水,車似龍翔。特別是夜色降臨,華燈初上,火樹銀花,有如人間仙景。當你站在鳳儀台上,觀賞通高16.83米的媽祖藝術石雕像時,你可以看到一位妙齡慈祥,神彩飛揚的女神,駕風而至。這是廣東通高第一的藝術石雕像。媽祖文化廣場,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氣派恢宏,為世界第一的專業廣場。若漫步海濱路,小吃街上的特色濱海小吃,必令你垂饞。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九月九日的媽祖升天紀念日,舉行廟會,人山人海,你可以看到三個「國家稀有劇種」的精湛表演;可以聽到極具海韻特色的漁歌演唱。以及多種唐音宋韻的歌舞串演。這些,都是獨步天下的藝術精華。
平日間,來自省港澳、珠三角、市區內的信眾,求簽問卜,祈神求福,絡繹不絕。正是:三月村莊農事忙,忙中一事至難忘。攜兒偕伴車舟載,好向天後廟進香。
【8】
南萬椎濤
陸河綠色走廊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位於全國最大的紅椎林母林采種基地——南萬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內。公園內,山巒起伏,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溪流汩汩,飛瀑直瀉,百鳥爭鳴。這里有存活距今一億六千萬年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恐龍的食物——桫欏群;有滿山百年紅椎樹林;有350多年樹齡的「紅椎王」,其高十有餘丈,其大六人難以合抱;還有山菊、山茶、石松、幽蘭遍布其間。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四季飄香,滿園都是綠的海洋、綠的世界,是一處含負離子極高的天然氧吧。公園以森林生態旅遊為特色,以山水幽情為主題,是人們休閑、避暑、探險的好去處。置身其中,給人以回歸自然、反璞歸真之感。進入園中的人,無不心胸寬廣,豁然開朗,一塵不染。有什麼人生坎坷不能跨越!有什麼恩怨不能消除!
補充:
遮浪奇觀
汕尾遮浪南澳半島瀕臨南海素稱「粵東麒麟角」,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海水由於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島東西兩邊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當這邊的海面波濤滾滾、巨浪排空,尤如萬馬奔騰「捲起千堆雪」之時,那邊的海面卻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恬靜宜人,一動一靜,令人贊不絕口,實為不可多得的「奇觀」。這里還是國家級天然浴場,數次被作為國際和國內帆板賽比賽場。她不僅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而且還成為許多電視劇和電影外景拍攝的好地方,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㈣ 汕尾有什麼特色小吃
汕尾的特色小吃有
1.菜茶
菜茶又稱壯丁茶、男丁茶、丁茶。是廣東省汕尾市地區傳統的小吃,屬於節日食品,一般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十到二十,這幾天是該地區的傳統節日「男丁節」。「男丁節」並非事實上的節日,以前該地區的人只要添了男丁的,來年的這段時間內(具體時間各村、各鄉不盡相同),就會泡製菜茶來宴請同鄉,以示慶賀。現在由於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大部分地方就把它當作「年度」節日了。
2.菜頭丸
它是汕尾的一種傳統小吃。"菜頭"是陸豐本地話,即蘿卜。"菜頭丸"其實就是"蘿卜丸",用白蘿卜做成的丸子。 "菜頭丸"的製作材料主要是白蘿卜、番薯粉(地瓜粉)、花生米。製作方法說起來並不繁雜,不過,當真做起來,工作也是相當瑣碎。蒸熟後的"菜頭丸"外表晶瑩剔透,還極有嚼勁,味道也是清香甘甜。據說這種食品還有祛火除痰、消食開胃的功效。
3.薯粉餃(小米)
這是汕尾地區的特色美食——薯粉餃,但是汕尾當地的居民都習慣稱薯粉餃為小米。小米是汕尾海豐縣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它是以一層皮包著肉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優質美味的小米一定要皮薄而軟,小米是半透明則更佳;肉要爽口彈牙,肉餡內有少量汁液,全只小米要夠熱則為最佳。
4.牛肉餅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潮汕的牛肉丸,但是海陸豐的牛肉餅可能就沒多少人聽說過了。牛肉餅不同於牛肉丸,因為呈現的是較扁平的餅狀所以有了牛肉麵這個名字。牛肉餅肉質纖維分散,筋肉相間,嚼起來有種彈性的膠質,再蘸點辣椒醬更是惹味,超級有彈性,牛肉餅加辣椒醬,簡直是人間美味。
5.九毛膏
九毛膏是汕尾市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汕尾菜的代表,也稱為「狗毛膏」,製作九毛膏需用一種稱為九毛膏草的植物,這一小吃看似白涼粉,材料和口感又有別於白涼粉,咬起來又爽又脆;享用時伴上糖漿和煉奶,冷藏後口味更佳,在炎炎的夏天裡成為人們解暑的首選。
6.汕尾薄餅
汕尾薄餅是廣東汕尾地區知名的傳統小吃,是廣東省汕尾市深汕區鮜門鎮的特色代表小吃。汕尾薄餅過去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 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薄餅也分為甜咸兩種,卷好的薄餅通常是很大一卷,一大口咬下去,餅的清香加上配料的美味,實在太美味了。而現在,無論你什麼時候想吃,街頭巷尾都是有出售的。
㈤ 汕尾特產
汕尾的特產大部分是海產品,因為它靠近海邊,但還是有其他可以帶的特產的,比如海豐公平的牛肉乾,梅隴的菜果,等等還有很多,你問下人家就行了,,,
㈥ 廣東汕尾市陸豐縣和陸河縣有一種植物,客家方言叫它為「貨老麻」。它被用來煲湯。請問它的學名是什麼
蕁麻。
貨老麻即蕁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葉片近膜回質,寬卵形、答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三角形或長圓形,上面綠色或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葉柄密生刺毛和微柔毛。
蕁麻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於海拔約100米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
(6)汕尾一朵草擴展閱讀:
蕁麻雌雄同株,稀異株,雄花序近穗狀,纖細,生上部葉腋,長達8厘米;雌花序近穗狀,生下部葉腋,較短,纖細,稀縮短成簇生狀,小團傘花簇稀疏地著生於序軸上。雄花無梗或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毫米,開放後徑約2毫米。
瘦果卵形,雙凸透鏡狀,長近1毫米,頂端稍鈍,熟時變灰褐色,多少有疣點,果梗上部有關節;宿存花被片4,在基部合生,外面疏生微糙毛,內面二枚橢圓狀卵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狹卵形,或倒卵形, 伸達內面花被片的中下部。花期6-8月,果期8-9月。
㈦ 汕尾的小吃有哪些啊!
汕尾小吃
汕尾吃蝦蛄
到過汕尾市旅遊參觀的人,都會吃到肉鮮味美的蝦蛄。或油炸、或清蒸,或生煮,多種吃法,各具風味。唯有一種吃法,內陸人望而生畏,不敢問津,汕尾人卻無論男女老少,都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把剛從海中捕到的活生生的蝦蛄,用鹽腌一兩天,取來便吃。汕尾人喜歡用這種咸蝦蛄來送番薯粥,其味無窮,恰到好處。
過去,窮苦人家才這樣吃,有錢人是不屑一顧的。就是改革開放以前,咸蝦蛄不能登大雅之堂。改革開往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飲食已有新的追求。咸蝦蛄、咸蝦、咸蟹、咸魚、鹹菜等等,紛紛躋身於濱海酒樓的雅座,是有錢人才著意享受的菜式。為此,汕尾市的一船酒家,酒樓賓館都藏有咸蝦蛄。即使是盛大宴會,賓客在酒醉菜膩之後,也還是要來一碟咸蝦蛄、一兩碗蕃薯粥。不然就會大失望,深感美中不足。
據汕尾人傳說,蝦蛄的祖先,在歷史上還有很大的功勞。相傳宋朝末年,元兵大舉南侵,宋端宗在大將陸秀夫的護衛下,逃至海陸豐的甲子港,元兵大隊人馬追殺而來。眼前是洶涌澎湃的太平洋,又無渡船過海。宋端宗仰天長嘆:「天絕我也。何人能救駕,是將皇位讓之。」話音剛落,大洋登時風平浪靜。只見海面上,一隻蝦蛄王,帶領數百小蝦蛄,游至岸邊,望宋端宗便拜。一會兒,變成百隻大小漁船,載著宋朝群臣將土,安然過海。待元兵追到,他們已登上彼岸。宋朝群臣拜謝欲去,蝦蛄王突然開口道:「啟奏萬歲,還未賜封呢?」宋端宗方想起許下之願,便隨手脫下頭上帽子,拋入海中。從此,蝦姑的頭就象戴著皇帝帽一樣,非常好看。至今,甲子港的大膽山上還留有紀念墓碑。
蝦蛄學名叫管蝦,也叫琴蝦。蝦目蟹足,狀如蜈蚣,觸角兩對,第一對較長,呈鐮刀狀,體蒼灰色,尾節紅色。大者長及尺,小者兩三寸,產於淺海沙底,一年四季都可捕撈,春季是盛產期,這時的蝦蛄,肥大鮮嫩,肉中含有一條蛋黃,稱為「紅心蝦蛄」,最好吃。蝦蛄含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具有壯陽補腎,活血生津等功能。如吃咸蝦蛄,效果更佳。沒吃過蝦姑的人還不知如何吃法,手指還可能被刺出血。汕尾人有個吃法,叫做「先按摩,後脫衣,雙手要並舉。」蝦蛄拿起來後,先用手指周身揉捏,然後雙手並用,按住兩邊,剝去硬殼,便可吃了。
趣談汕尾小食菜稞
風味小食,各地皆有。品種食法多樣,各具地方特色。濱海小城汕尾市的小食,早已遠近聞名。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每近中午時分,各類食店攤檔,遍布街巷;各種風味小食,紛紛上市。甜的、鹹的、酸的、辣的,諸味俱全,引人垂涎;蒸的、炒的、煎的、炸的,香氣撲鼻,催人食慾。除其他街市常見的面條、粉絲、包點、餃子之外,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各種各樣的菜稞:包括豬腸稞、重糕稞、菜頭稞、薯粉稞、油炸稞、鼎溜稞、升煽稞、鴨藍稞、銅盤卷、發稞、菜包稞、碗仔稞,還有各式各樣的稞條湯,糯米丸、尖米丸之類,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些菜棵或由米粉為皮,花生米、蝦米、瘦肉絲、魷魚絲以及香料蔬菜為餡,蒸熟後放著,吃時再用油煎,又酥又韌,味美肉香,極其可口;或者直接由米漿和蝦仁、肉丁、蔬菜等拌在一起,蒸一層,放一層,重迭而蒸,叫做重(疊)糕稞。吃時直切成一塊塊,佐以生油配料,又熱又燙,鮮嫩甜滑,非常可口。而油炸稞、菜頭丸一料,則以蘿習絲、蔥頭或蒜頭、蝦仁、魷絲,用米漿拌和,顧客來時,用一鐵漏子盛著,放人油鍋里炸,邊炸邊賣。蘸上醬醋,吃起來脆香酸甜,回味無窮,十分開胃。這些萊稞,因其製作精功,配料講究,又好吃,又便宜,加上種類繁多,任君選擇,很是招徠顧客。
汕尾吃菜稞,中午才熱鬧,這已是有很長的歷史了。很久很久以前,汕尾是一個海灘,漁民從福建、從潮汕、從香港各地出海打魚,途經此處,或上岸歇息,或曬網賣魚,慢饅地定居下來,逐漸形成一個埠市。許多漁民因中午不能及時回家吃飯,便在埠市上買些點心吃。這佯,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稞便應運而生。可是,在改革開放以前,一般只是漁民上岸,或村民赴圩,或親戚朋友來家做客,或來不及回家吃午飯,人們才到街市上買點菜稞回家吃。而今,生活改善,人們講究工作與休息,一般都不花時間做飯,並逐步成為習慣。
汕尾吃「擂茶」
入夏以來,汕尾市的鄉村圩鎮,時興吃擂茶。每當親戚朋支來訪,熱情好客的海陸豐農民,便立即動手製作擂茶招待,倍感親切。
擂茶,也叫咸茶。全國農村吃擂茶的地方並不多,廣東的山尾市和揭西縣以及桂、贛、湘西的部分地區,才有此習俗。吃擂茶時,先將綠茶葉、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進擂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牙紋的陶缽),用石榴木做的擂槌,來回攪拌搗碎成稀粉糊,放入少許的羌鹽,然後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擂茶。海豐縣城以及沿海一帶的鄉鎮,吃擂茶時,還加進加工好的芹菜、蔥、蒜、蝦米、魷絲,味道極佳,刺激食慾。陸河、揭西一帶的農村,卻喜歡拌人炒米花,外佐以一碟酸浸蒜頭或蕎頭,清脆爽口,別有風味。著名民間文學家鍾敬文的故鄉海豐縣公平鎮一帶,習慣將剛煮熟的大米飯泡在咸茶里,加進各樣香菜配料,他們叫做「飯茶」,權作點心,解渴充飢。
吃擂茶的習俗,古已有之。清代茹敦和在其所著《越言釋》中記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遣制,有存古意。」清代知名舉人海豐的「阿凡提」黃漢宗曾寫一詩:「海豐時俗尚咸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
盛夏吃擂茶,能消暑止渴,生津潤肺,又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寒冬吃擂茶,可促進新陳代謝,卸寒保暖。
別具風味的生地水蟹湯
汕尾人請佳客,點的第一個菜就是「生地水蟹湯」。按粵式宴席上菜,上的第一個萊是湯。白色的瓷盆盛著一盆血黑色的湯水,湯的上面露出幾個紅紅的蟹足,殊有特色,別具風味。當各人均舀過湯後,盆底會露出了幾片生地黃。
若你喝一口湯,就會感到苦而後甘,咸而後香,頓覺津生渴止。因為,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清熱涼血,養陰生淳,能治陰虛內熱、虛煩不眠、濕熱斑疹、口渴唇燥。加幾片生地黃與水蟹同煮,既吃海鮮,又可解燥熱,據說更是治禿發、白發的秘方。
而吃生地水蟹湯,最有情味的,莫過於扯一個大螫,用牙咬掉關節後,把殼里的肉和湯一同吸進嘴裡,回味無窮。
㈧ 汕尾八景的八景介紹
五坡正氣,也叫一飯千秋,位於汕尾市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上,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亭為六柱八角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覆蓋著一座廡殿頂古石亭,上刻「方飯亭」三字,內豎立石碑刻有文天祥半身畫像,像上方陰刻小籇《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兩側亭柱刻有明潮州狀元林大欽所撰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亭前有五層34級台階通於嶺下草埔,當中橫置著「一飯千秋」的石刻碑,兩旁豎立著歷代重修碑記,周圍竹木蔥蘢,蟬鳴鳥唱,環境幽雅。
此亭始建於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為紀念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在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至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聞名於全國的著名文物景點,歷年來遊人不絕前來瞻仰。亭前原有主建築「表忠祠」和「忠義牌坊」,1938年秋遭侵華日軍飛機炸損。1955年海豐縣政府撥款重修方飯亭,並加蓋八角大亭予以保護。1957年5月被縣政府頒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縣政府擬配套建造一個集歷史文化、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天祥紀念公園」供遊人參觀瞻仰。 位於汕尾市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南麓坡面上,層巒疊嶂,翠綠相間,堆疊而起,層次分明,形成「蓮峰疊翠」的天下奇景。
境內雲霧繚繞,森林密布,生長著仙人茶、羅漢松、白木香、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飛瀉著玉龍噴須、三井迴音、龍潭飛瀑、七星疊瀑、雙龍瀑、迴音瀑等十八處瀑布;並分布著召貢、埔仔等溫泉以及大、小東門、天池、如來盤石等自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之特色,是廣東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時期,有高僧在此創建雞鳴寺、雲蓮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發達,被譽為「蓮花佛國」。歷來有白玉蟾、劉克庄、文天祥、丁日昌等名人在此隱居或經過,寫有贊美的詩篇。近代又有周恩來、彭湃、徐向前、古大存等在此開辟和建立革命武裝根據地,留下紅四師師部遺址等。
1995年3月,經省林業廳批准,建立「廣東蓮花山森林公園」。近年來興建了度假山莊、第一泉、茶莊等旅遊新區,使蓮花山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紅色景觀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名勝景區。 海豐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宮原為「學宮」,1927年在此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海豐蘇維埃政府,並於紅場召開5萬人大會熱烈慶祝。舊址有海豐農民運動陳列室,彭湃銅像,紅二、四師會師紀念亭,大成殿和五代祠,鐫刻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的「碑廊」等。
「彭湃故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農民運動的搖籃。東征時周恩來和革命軍蘇聯顧問鮑羅廷及加倫將軍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周邊有得趣書室、大榕樹、赤山約農會、海豐縣總農會、海豐縣農民運動講習所、海豐縣婦女解放協會等革命舊址。現配套龍舌埔廣場,有 「燒田契」和「六人農會」兩組雕像等旅遊景觀。
紅宮紅場和彭湃故居有機地組合成環境優美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年均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 玄武山位於 汕尾市陸豐碣石鎮北郊,依山瀕海,是著名的旅遊名勝風景區。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於明洪武27年(1577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教開放場所。寺內殿堂廡廊,僧舍廳室,共99間。其雕屏彩棟等均具有精美的高工藝觀賞效果。寺中供奉北極真武元天上帝、釋迦牟尼等神像、佛像,釋道匯流。殿內有清代林則徐題獻的《水德靈長》和劉永福鎮碣時題獻的《靈聲滿道》題匾,該二面匾額被國家列為中華名匾。並有同治皇帝及提督、總兵等題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
玄武山福星塔聳立在元山寺後山,三層可登。塔周有麒麟石、起龍岩,石上有明、清名人題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覽海城勝景,自古「碣台觀海」為陸豐八景之一。蒼榕簇抱之中,四美亭、自得居等景物分布其間。後山園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適開闊。並有齋菜館、停車場、遊客中心等。
玄武山周邊有觀音嶺水月宮、海灘浴場、摩崖題刻群、海石花園、古炮台遺址、南關公園等諸多景點,使人盡怡游興。
玄武山以其悠久的歷史,珍貴的文物,豐厚的文化蘊層和神秘的宗教氣氛及周邊的名勝風光,千百年靈聲遠播,享譽海內外,慕名而來的國內外信眾,每年達100多萬人次。 鳳山,是汕尾地方的著名旅遊區,位於 汕城區東南面。鳳山、小島山、鼎蓋山,三山同列,品清湖環繞。山美,水美,景美。故有「有鳳來儀」的美稱。媽祖面前,長堤蜿蜒,夜輝映月,風平浪靜。放眼望去,風檣雲集,汽笛悠揚,海鳥翩翩。站在鳳儀台上,眺望汕尾市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人如流水,車似龍翔。特別是夜色降臨,華燈初上,火樹銀花,有如人間仙景。當你站在鳳儀台上,觀賞通高16.83米的媽祖藝術石雕像時,你可以看到一位妙齡慈祥,神采飛揚的女神,駕風而至。這是廣東通高第一的藝術石雕像。媽祖文化廣場,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氣派恢宏,為世界第一的專業廣場。若漫步海濱路,小吃街上的特色濱海小吃,必令你垂饞。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九月九日的媽祖升天紀念日,舉行廟會,人山人海,你可以看到三個「國家稀有劇種」的精湛表演;可以聽到極具海韻特色的漁歌演唱。以及多種唐音宋韻的歌舞串演。這些,都是獨步天下的藝術精華。
平日間,來自省港澳、珠三角、市區內的信眾,求簽問卜,祈神求福,絡繹不絕。正是:三月村莊農事忙,忙中一事至難忘。攜兒偕伴車舟載,好向天後廟進香。 勤王御敵苦顛連,方飯遭擒正氣然;
不受榮華甘授首,忠魂笑舞五坡山。 層巒疊翠矗蓮峰,紅紫赤橙綴若虹;
流水小橋禪韻美,溫泉美食苦茶濃。 金廂綠帳映銀灘,水月庵前虎下山;
神石安瀾平似鏡,逐波戲浪此無雙。 英雄樹艷伴彭公,星火燎原片片紅;
燒契風雷催變革,笑窺田仔勝田公。 南國起龍玄武靈,億年頑石戀禪音;
奇花福塔先賢墨,帝德喧威紫氣臨。 三山聚秀鳳來儀,天後惠風沐庶黎;
新港品清千艇集,銀花火樹耀長堤。 麒麟分水顯奇功,兩側情形各不同;
左看輕潮嬌撫岸,右觀巨浪卷千重。 椎林涌濤浪追風,千載桫欏映日紅;
魚躍山溪嬉百鳥,風情萬種美無窮。
㈨ 汕尾奎山公園作文700字
美麗的奎山公園無論春夏秋冬,它都是那麼美麗,那麼迷人。
春天,公園里的顏色是綠色的,那綠色淡淡的。小草變綠了,竹子變綠了,許許多多的樹枝上冒出了芽來,迎春花開了,迎春花開了的樣子像一串黃色的風鈴。燕子和大雁從公園的上空飛向遙遠的北方。
夏天,公園里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樹上的葉子顏色從淡綠變成子深綠。小草也更綠了,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開在綠色的地毯上,五顏六色的小花就像地毯上的圖案。這時,一群群小朋友三五成群的來到草地上放風箏,風箏的圖案也很多:有蝴蝶形狀的,有老鷹形狀的,還有蝙蝠、蜈蚣、老虎、蜻蜓等形狀的風箏。在百花池裡,荷花的顏色就更多了,有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皮膚色的。
秋天,公園里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大樹的葉子脫下了綠襯衫,換了黃襯衫。一盆盆菊花在爭奇斗艷:紅的像火,黃的似金,白的如雪……它們一朵看的比一朵美,好像在舉行選美比賽一樣。草坪上,有些小草已經枯黃,有些小還是綠的,遠遠望去,像一張黃綠相間的地毯。
冬天,只有小朋友們在公園里嘻戲打鬧為公園增加了一絲活力。
奎山公園啊!你是那樣的美,那樣的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