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元宵節也叫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也叫中國情人節嗎

發布時間: 2022-06-29 05:44:35

① 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但其實,元宵節是隱形情回人節!正月十五答的燈市上有各式各樣的花燈,在唐朝還有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全城狂歡。
2月19日是元宵節,華東師范大學 民俗研究所的張海嵐說,如果穿越回唐代,問一個女性最喜歡的節日,那一定是元宵節。元宵節期間,皇帝卻特許開禁三天,俗稱「放夜」。平素很少拋頭露面的女子元宵夜也可以和男子一樣步出家門。所以古時候的元宵節還雙擔著「情人節」,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從文學作品中依稀可以分辨出元宵節情人約會的影子。「醉里挑燈看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繞不開溫婉的上元佳節。他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最後一句,已經成為了各領域爭相引用的經典。
影視劇中,《大明宮詞》里的少女太平在元宵燈會上揭開了心上人薛紹的面具,《仙劍奇俠傳三》中徐長卿與紫萱的三世情緣起於元宵燈會的一見鍾情。中國古代並不歌頌自由戀愛,全因天時地利,元宵節便成了無冕情人節。

② 元宵節為什麼又叫中國情人節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回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答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註:此詩一說是朱淑真所做。)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③ 為什麼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西方情人節是2月14號

其實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專浪漫的一個,因為元屬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此為例證。

④ 元宵節是不是中國情人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而這天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

為什麼這么說?每年春節過後的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晚為「宵」,2000多年前漢朝時,漢文帝就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在家吃元宵、賞月,出門鬧花燈、猜燈謎。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在古代,平時年輕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元宵節由於開禁,各地都會製作花燈,街上人流如織,男女可以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燈會上演的愛情故事,不勝枚舉。

古代詩詞中,就有不少描寫元宵節情人相會的場景。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就是回憶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而今年元宵節不見去年人的痛苦。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樣描寫元宵夜男女相遇的情境:「眾里尋它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在中國古代就與愛情連在一起。所以,這一天不僅是團圓時刻,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既然是情人節,想好與你的Ta怎麼過了嗎?

一盞只屬於Ta的花燈

如果Ta說外面太冷,不想出去看花燈。那麼,考驗你的時候到了,能不能為Ta打造一個只屬於你倆的花燈會?米家床頭燈,一盞只屬於你們的花燈,如夢如幻,多彩光世界。特有的專利混光技術將各種顏色的燈光出色的表達出來,給你想要的不同色彩,渲染出浪漫氛圍,打造專屬你們二人的美好時光。

⑤ 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雖然說,這是一個以月圓為標志的佳節,然而,此時真正的熱鬧都是屬於人間的,並不屬於月亮。月兒一輪,只不過是高高懸於夜空,成為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背景點綴。

你會發現,在元宵節,人們贊頌的是燈會、追逐的是燈謎、品嘗的是元宵、期待的是元夕的浪漫約會,目之所及的重點,全都是地面光亮;而並不像八月十五中秋節那樣,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投注給了仰望皓月、賞月贊月的月主題活動。因此,我們就可以給元宵節三個定位——

第一,元宵節,是一個民俗的燈節。

在這一天,人們賞花燈、逛燈市,猜燈謎、放天燈,這實際上是在比圓月還亮堂的人間光亮里,點燃希望、祈福新年、放飛明天。

對於大街小巷上這種張燈結綵的景象,唐代詩人蘇味道的詩《正月十五夜》詩里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第二,元宵節還是屬於青年的情人節。

這得益於在很多戲曲小說、民間故事的描述里,男女主人公都是在難得可以自由走上街頭賞燈的上元夜,邂逅了彼此、相遇了緣分。

可以說,上元夜借喧鬧燈市的機緣,給了古代青年男女一個難得的、可以釋放自我的空間,讓他們去悄然地約會彼此,讓他們能難得地點燃青春。就像歐陽修的宋詞里講:「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第三,元宵節是春節奉獻給社會的最後一次全民狂歡節。

元宵節的晚上,火樹銀花,車水馬龍,熱烈至極,所以過元宵節也俗稱「鬧元宵」。

鬧元宵,這似乎是要在走上新一年工作起點之前,以豐盛收尾;吃元宵,又似乎是在農歷新年即將結束之前,再次用美食的形狀寓意來強調團圓。

所以辛棄疾的詞描寫元宵盛況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在這一晚,人們歡歌狂舞,人們賞燈遊街。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一次熱鬧收尾,吃了元宵,過了十五,這年,才算是過完了。

圖片

第四,元宵節,就是元宵節。

在今天,我們還要通過古今節日以及中西節日的對比,給出元宵節一個屬於它的坐標——或者說,通過很多的爭論聲音,來給它一個盡可能相符的文化坐標。

近年來,很多商家和媒體都會宣傳,說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但是,和七夕節相比,元宵節才更有情人節的意味。因為七夕節,那隻是閨閣女兒在自家院子里過的一個乞巧節,縱然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來作為這個節日的背景加持,但也並不能真正演化出七夕節有什麼約會屬性來——因

⑥ 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註:此詩一說是朱淑真所做。)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⑦ 元宵節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嗎從何時開始

古人寫元宵多情感類『『『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⑧ 元宵節,為何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為何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元宵節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是因為在古代沒有結婚的女子是不能隨便到處去的,只有元宵節這一天可以出來玩,賞花燈。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上元不禁夜,無論男女僧俗貧富貴賤都可上街夜遊通宵達旦,於是男子就借著這個元宵節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姻緣。

十四的晚上去逛街,發現有的商場在做元宵節的活動,在商場內開辟字謎游樂區,顧客無論是否購物都可以參與猜燈謎游戲,猜中燈謎的顧客可以領取一份小禮品,也可以進行現場互動小游戲,猜燈謎大比拼等。非常有趣,喜歡熱鬧的可以去看看。

⑨ 元宵節也算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賞抄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100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熱點內容
吃人的綠植 發布:2025-08-14 14:24:17 瀏覽:790
重瓣木槿花一朵開幾天 發布:2025-08-14 14:19:10 瀏覽:396
台灣梅花燒 發布:2025-08-14 14:08:52 瀏覽:664
野生蘭花蒿 發布:2025-08-14 14:07:08 瀏覽:848
梅花的美稱 發布:2025-08-14 13:56:22 瀏覽:933
巨花茶花 發布:2025-08-14 13:51:38 瀏覽:970
五月婷丁香文 發布:2025-08-14 13:50:08 瀏覽:404
浪花一朵朵喝的是什麼 發布:2025-08-14 13:46:58 瀏覽:643
院里栽丁香 發布:2025-08-14 13:17:34 瀏覽:516
環球蘭花圖片 發布:2025-08-14 13:16:20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