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戲視頻

七夕戲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6-28 15:15:04

⑴ 湖南衛視七夕節晚會視頻如何下載

在金鷹網用迅雷下載

⑵ 七夕節的節目

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⑶ 沒有提到七夕的戲曲有哪些

1、四進士

四進士是京劇傳統劇目。也在秦腔,蒲劇,豫劇,越劇,湘劇中普遍傳唱。此劇情節曲折,感人至深。對封建官場貪污受賄、口是心非、草菅人命、官場腐敗的黑暗現象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人物性格鮮明生動,一直是受觀眾歡迎的劇目。

2、楊門女將

《楊門女將》是一部京劇。2020年9月21日,京劇《楊門女將》獲得第3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戲劇獎」提名。

3、櫃中緣

講述:一日,許門錢氏與子淘氣去娘家,欲托兄為女翠蓮擇配。去後不久,適有李都堂之子映南被害逃出,急藏於翠蓮櫃中。差人去後,其兄淘氣回家取物,發現櫃內有人,責妹行為不正,吵鬧起來。母在途中久等不見子來,急轉回家,見此狀,怒斥其女。後問明情由,遂以女許與李公子。

4、賣油郎獨占花魁

《賣油郎獨占花魁》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撰寫的一篇短篇擬話本小說,收錄於小說集《醒世恆言》。這篇小說講述了才貌雙全、名噪京城、被稱為「花魁娘子」的名妓莘瑤琴與賣油郎秦重之間的愛情故事。

5、玉簪記

該劇寫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沖破封建禮教和道法清規的約束而相戀結合的故事。金兀術南侵,少女陳嬌蓮在逃難中與母失散,入金陵女貞觀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張於湖赴任經過,曾向妙常挑逗,但為所拒。女貞觀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會試落第,亦來女貞觀。

陳、潘二人經過茶敘、琴挑、偷詩一番曲折後,終於私自結合。事為觀主覺察,乃逼必正赴試。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邊,雇船趕上,哭訴別情。後潘生登第得官,路出金陵,迎娶妙常歸家團聚。

⑷ 安徽衛視七夕晚會直播2012安徽衛視七夕晚會直播視頻完整版

要開始的啦,給你個地址:

全程視頻直播觀看:
http://www.dpytv.com/list/22.html
覺得好的記得採納哦~

⑸ 介紹七夕節(視頻版)

網路一下,你就上當!

⑹ 有沒有什麼戲劇是關於七夕的

《牛郎織女》、《天河配》 、《空守雲房 》。

《天河配》講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七月七日天河配,天上織女會牛郎。」據《荊楚歲時記》載:「傳玄《擬天問》雲:『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又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愉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唐代大詩人杜甫就在《牽牛織女》詩中寫過「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的名句。

啟示

《天河配》這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的美麗的神話故事,幾千年來,一直盛傳不衰。因為它表達了人們的願望。任何力量,哪怕是象徵天庭最高權威的王母娘娘,企圖硬將牛郎與織女隔開也是徒勞的。人們那樣熱烈地切望著:鵲雀搭成的天橋把銀河溝通,永遠不再有隔河相望的哀愁與悵惘。自然,人為的隔水相望,又何能久長。

⑺ 七夕的傳統節目有哪些

七夕神話圖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回的主要參與者是答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熱點內容
從荷花池 發布:2025-08-16 11:26:47 瀏覽:753
丁香花受 發布:2025-08-16 11:26:01 瀏覽:654
朵朵玫花藝 發布:2025-08-16 11:22:22 瀏覽:915
盆景禿頂 發布:2025-08-16 11:21:00 瀏覽:395
好看花盆景 發布:2025-08-16 11:20:56 瀏覽:169
丁香片鼻炎 發布:2025-08-16 11:12:56 瀏覽:585
深圳荷蘭花卉小鎮好玩嗎 發布:2025-08-16 11:07:47 瀏覽:11
七夕送花賀卡 發布:2025-08-16 11:07:05 瀏覽:246
學花藝宜賓 發布:2025-08-16 10:52:21 瀏覽:910
雙林盆景園 發布:2025-08-16 10:36:37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