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茱萸

一朵茱萸

發布時間: 2022-06-26 05:47:46

㈠ 睥睨怎麼讀

睥睨的漢語拼音是:pì nì

單獨解釋

睥:〔睥睨〕同上「睥睨」。如「睥睨一切」。

睨:斜著眼睛看:睨視。睥睨。

整體解釋

(1)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2) 窺伺。

(1)一朵茱萸擴展閱讀

1、捭闔組詞:縱橫捭闔


讀音:zòng héng bǎi hé


意思:指國際錯綜復雜的政治和外交斗爭。


出自:漢·劉向《戰國策序》:「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譯文:蘇秦倡導合縱,張儀舉薦連橫,連橫則使秦國建立帝業,合縱則使楚國建立王業,他們服務的諸侯國就會被重視,離開的諸侯國家就會被輕視。


2、睥睨組詞:睥睨天下


讀音:pì nì tiān xià


意思:形容輕視一切,同傲視。


出自:郭沫若的《雷電頌》:「因有腳鐐,行步甚有限制,時而佇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舉動時,必兩手同時舉出。如無舉動時,則拳曲於胸前。」


譯文:因為有腳鐐,行動被限制,時而站立斜視,眼睛裡含著怒氣。手舉起時,雙手必然一起舉起,不舉手時,就在胸前捶胸。

例句

1、小華即使成績全班第一,也不該睥睨同學或朋友。

2、他這人雖然工作起來有點虐待自己的傾向,但是在商場上具有睥睨一切的氣勢,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

3、玉樹般挺拔的身軀儼如高垣睥睨的城牆巍然屹立。

㈡ 一什麼茱萸

一什麼茱萸,可以說:

一片茱萸,
一棵茱萸。
望採納,謝謝

㈢ 睥睨是怎麼讀

一共有兩種意思,①讀音為:bìnì,斜著眼看,側目而視,有厭惡或高傲之意。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城山記:「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bìnì梁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奇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也」。②讀音為:pìnì,是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的意思;睥睨眾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圖》
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信陵君列傳》。讀pìnì時還有這一種解釋,古代城牆上的矮牆。唐˙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樓詩:睥睨三層連步障,茱萸一朵映華簪。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亦作俾倪、埤堄。還有一個意思是窺伺,即暗中觀望動靜,等待下手機會。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睥睨宮閫,幸災樂禍。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惜乎天道好還,得國之後,坐席未溫,而郭威睥睨其間,已挈漢鼎而為周矣。

㈣ 關於茱萸的詩詞

有關的「茱萸」名篇名句
宋朝洪邁《容齋隨筆 》卷四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唐朝詩人劉夢得(劉禹錫)說:「在詩中用茱萸這個名字的共有三人。杜甫詩『醉把茱萸子細看』,王維詩『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詩『學他年少插茱萸』,三個人所寫有關茱萸的詩句中,杜甫的最好。」
其實,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洪邁的結論顯而易見被推翻了。如果隨便抽幾個人來背上面三首唐詩,絕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能夠背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庄》的,相對就比較少一些: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而能夠背朱放的《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
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
其實,唐詩中涉及「茱萸」的數不勝數。洪邁《容齋隨筆 》卷四中僅列了10多個人,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現將其餘的相關的七言和五言詩句羅列如下:
其一:七言
王昌齡《九日登高》:茱萸插鬢花宜壽,
翡翠橫釵舞作愁。
戴叔倫《登高回乘月尋僧》:插鬢茱萸來未盡,共隨明月下沙堆。
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樓》:睥睨三層連步障,茱萸一朵映華簪。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觥盞艷翻菡萏葉,舞鬟擺落茱萸房。
《九日寄微之》:蟋蟀聲寒初過雨, 茱萸色淺未經霜。
其二:五言
萬楚《茱萸女》:山陰柳家女,九日采茱萸。
徐鉉《茱萸詩》: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
當然,這里僅僅只是列舉了其中的一部分,與大家共同賞析。但比較有故事性的,要數儲光羲的登臨懷古之作《登戲馬台作》,寫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項羽曾經戲馬的彭城(今江蘇徐州)城南,重陽節時宴群僚於戲馬台上,把茱萸當作犒賞全軍的獎品的故事。全詩如下:
君不見宋公仗鉞誅燕後,英雄踴躍爭趨走。
小會衣冠呂梁壑,大征甲卒碻磝(què áo)口。
天開神武樹元勛,九日茱萸饗六軍。
泛泛樓船游極浦,搖搖歌吹動浮雲。
居人滿目市朝變,霸業猶存齊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縣。
滄海沉沉晨霧開,彭城烈烈秋風來。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蕭條登古台。

㈤ 睥睨與埤堄

睥睨bì nì 基本解釋
睥睨 bìnì 斜著眼看,側目而視,有厭惡或高傲之意睥睨 pìnì
1. 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睥睨眾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圖》
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信陵君列傳》2. 窺伺
睥睨宮闈

詳細解釋
1.
斜視。有厭惡、傲慢等意。
《淮南子·修務訓》:「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魏書·蕭衍傳》:「 蕭衍 輕險有素,士操蔑聞,睥睨君親,自少而專,好亂樂禍,惡直丑正。」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允娶》:「你青年出家,終招睥睨。」 梁啟超 《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自是刻苦砥礪,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嶄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2.
窺視;偵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宮閫,幸災樂禍,首為逆亂,詿誤善良。」《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敵又睥睨 金陵 、 鎮江 ,守把舟船,而大雨連降,平地水發,道塗泥濘,馬步俱不能進。」
3.
監視。
宋 蘇轍 《代毛筠州祭王觀文韶文》詩之二:「從軍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踐荒梗。」
4.
城牆上鋸齒形的短牆;女牆。
南朝 梁 王筠 《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罘罳分曉色,睥睨生秋霧。」 唐 杜甫 《南極》詩:「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楊倫 鏡銓引《古今注》「女牆,城上小牆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長立睥睨間,盡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詞:「睥睨迎秋,轆轤破曉,人在小窗敲句。」
5.
古代皇帝的一種儀仗。

埤堄 pí nì

1. 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牆。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壘》:「發者,所以當埤堄也。」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計關城埤堄三千有奇,量埤堄為信地。」
2. 泛指城牆、圍牆。 唐 李德裕 《懷崧樓記》:「此地舊隱曲軒,傍施埤堄,竹樹陰合,檐檻晝昏。」 宋史·儀衛志六》:「睥睨,如華蓋而小。」

㈥ "睥睨"怎麼讀 在古漢語詞典中是讀 bi ni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讀 pi ni 那是怎麼回事

睥睨應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規范讀音。
睥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pì nì。意思是眼睛斜著看,表示傲視或厭惡;窺視,偵伺;監視;城牆上鋸齒形的短牆,女牆;古代皇帝的一種儀仗。出自《淮南子·修務訓》:「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㈦ 茱萸怎麼讀

茱萸的讀音是zhū yú。

表達意思:茱萸是山茱萸科的落葉喬木,高度約為6米,會在每年的9-10月份時結果,其果實呈現長橢圓形,顏色為紅色或者紫紅色,且茱萸適宜生長在海拔400-1500米的地區中,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福建、廣東、四川等地方。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詞,作為主語或賓語。

例句

1、結果佛坪是山茱萸的道地產區,大氣、土壤、灌溉水等環境因子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2、九九重陽來,簡訊送關懷;攜一縷秋風,拂去秋日的憂愁;斟一杯菊酒,品味節日的濃厚;佩一支茱萸,除去生活的晦氣;發一條信息,帶去重陽的驚喜!

3、一絲秋雨秋意濃,一縷秋風秋情動,一輪明月誰與共,一份思念遙相送,一枝茱萸情義重,一朵菊花香入夢,一條簡訊你會懂,一片真情重陽祝福中。

㈧ 9月9日是什麼節日,古人在這一天有什麼的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8)一朵茱萸擴展閱讀:

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豐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時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謝天皇和先祖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節的最初形式。重陽節起源於古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西漢盛行,盛唐以後。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續到今天。崇陽祭祖民俗源遠流長,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古老民俗。重陽節和除夕、清明節、七一半月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

㈨ 在林妹妹葬花的當天,其他女子為什麼都把花插在樹梢上呢為什麼又叫「餞花之日」

賈寶玉和大觀園里的一些女兒們在大觀園裡面舉行一個活動。就是那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節,據書中說,她們把這一天當作餞花節,跟花神告別,就是百花開到這個時候,紛紛都要退場了。這一天大觀園兒女們就舉行了這樣的跟花神餞行的活動。黛玉葬花就是在這一回里展現的。「黛玉葬花」成為概括主人公個性的最富典型意義的畫面。「黛玉葬花」場景的出現,先有餞花之日明媚歡快的氣氛作鋪墊和反襯。

㈩ 有關茱萸的詩句

茱萸詩
年代:【唐】 作者:【徐鉉】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芳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
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行路難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落花落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紛漠。綠葉青跗映丹萼,
與君裴回上金閣。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撩亂入中帷。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台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盛年不再得,
高枝難重攀。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台上起雙鬟。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年代:【唐】 作者:【張說】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九日
年代:【唐】 作者:【張諤】
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游事也均。絳葉從朝飛著夜,
黃花開日未成旬。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
城遠登高並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山茱萸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九日
年代:【唐】 作者:【耿湋】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步蹇強登游藻井,
發稀那更插茱萸。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秋園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傷秋不是惜年華,別憶春風碧玉家。
強向衰叢見芳意,茱萸紅實似繁花。

漁家傲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落帽台高開雅宴。芳尊滿。挼花吹在流霞面。桃李三春雖可羨。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醉蓬萊
年代:【宋】 作者:【蘇軾】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謝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丹楓樓外搗衣聲。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尊前誰整醉冠傾。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

吳宮怨
年代:【唐】 作者:【張籍】
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吳王醉後欲更衣,
座上美人嬌不起。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
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滿宮紅實垂,
秋風裊裊生繁枝。姑蘇台上夕燕罷,他人侍寢還獨歸。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

九日
年代:【唐】 作者:【楊衡】
黃菊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九日與友人登高
年代:【唐】 作者:【鮑溶】
雲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幾回為客逢佳節,
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

九日越台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黃花羅粔籹,絳實簇茱萸。
病久歡情薄,鄉遙客思孤。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對菊
年代:【唐】 作者:【齊己】
蝶醉風狂半折時,冷煙清露壓離披。欲傾琥珀杯浮爾,
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應者是,鳳凰金翠更無之。
何因栽向僧園里,門外重陽過不知。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月入秋帷病枕涼,霜飛夜簟故衾香。
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
不作雍容傾座上,翻成骯臟倚門旁。
人間此會論今古,細看茱萸感嘆長。

秋夜
年代:【宋】 作者:【陸游】
老覺人間歲月遒,愔愔窗戶一燈幽。
讀書已廢虛長夜,護塞無共負盛秋。
病齒何堪食粱肉,殘軀惟念制衣裘。
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

重陽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風卷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

九日置酒
年代:【宋】 作者:【宋祁】
秋晚佳辰重物華,高台復帳駐鳴笳。
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溪態澄明初畢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重陽
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
茱萸半紫菊花黃,時節催人日夜忙。
便使老夫年滿百,無過二十二重陽。

九日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鬥一枝枝。
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
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
登高回處狂多少,笑殺襄陽拍手兒。

臘月菊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九日侵尋蠟口徂,金鈿尚可泛屠蘇。
鑿冰池畔枝尤勁,栽竹林邊蕊不枯。
同味遲生新枸杞,齊名久謝舊茱萸。
土龍棄我登高侶,端肯趨時媚我無。

九日獨酌
年代:【宋】 作者:【韓元吉】
茱萸滿把半青紅,強擬登臨少客同。
碧樹池塘秋色里,黃花時節雨聲中。
官閑覓句能消日,酒薄看山尚怯風。
高李故人今健否,一樽懷古意無窮。

別賦一首
年代:【宋】 作者:【劉克庄】
平蕪盡處即滄溟,身寄區中等一萍。
種杞菊翁猶老健,插茱萸伴半凋零。
去年勅設塵飛鞚,今日村酤草塞瓶。
卻笑痴人妄分別,何人未必勝劉伶。

重陽寄雪窗從叔
年代:【宋】 作者:【樓鑰】
秋意未教籬菊知,不妨烏帽著風吹。
絕憐對酒君歸矣,更欲登高誰共之。
風雨滿城千里夢,茱萸綴席一年期。
君非俗物敗意者,莫為催租便不詩。

和岩壑兄九日
年代:【宋】 作者:【蘇泂】
華顛可笑插茱萸,兒女歡然競挽須。
故國黃花元自好,荒台青草孰為娛。
舉觴感慨悲歌有,落帽風流蘊藉無。
粘起半生鐵如意,今愚何似古之愚。

茱萸詩
年代:【宋】 作者:【徐鉉】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
房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
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
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曲江重陽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煙描水寫老秋容,嶺外秋容也自濃。
如見大賓新露菊,若歌商頌曉風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發慵登帽子峰。
莫問明年衰與健,茱萸何處不相逢。

屏風曲
年代:【唐】 作者:【李賀】
蝶棲石竹銀交關,水凝綠鴨琉璃錢。
團回六曲抱膏蘭,將鬟鏡上擲金蟬。
沈香火暖茱萸煙,酒觥綰帶新承歡。
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熱點內容
荷花定淀派 發布:2025-08-17 11:39:43 瀏覽:516
茶花梨沙發 發布:2025-08-17 11:34:41 瀏覽:388
琴簫梅花三弄 發布:2025-08-17 11:28:08 瀏覽:429
描寫花及花語 發布:2025-08-17 11:25:42 瀏覽:808
小資與玫瑰 發布:2025-08-17 11:21:37 瀏覽:755
篆刻玫瑰 發布:2025-08-17 11:03:47 瀏覽:64
室內盆栽種植方法 發布:2025-08-17 11:02:13 瀏覽:160
百合煮枸杞 發布:2025-08-17 10:58:53 瀏覽:435
深圳海棠果 發布:2025-08-17 10:54:49 瀏覽:561
七夕節名俗 發布:2025-08-17 10:45:53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