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頭發
① 七夕節風俗習慣
② 七夕節,中國人有什麼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節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體也罷,包括熱戀中的男男女女們,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單身狗說:我不care!Ok,祝你緣封不動,高興就好。
不管怎麼說,七夕是咱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多豐富的節日活動,但這些傳統的節俗,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們今天所謂「過七夕」,或者叫「中國情人節」,其實大多數的節日符號都是從西方情人節復制過來的,諸如巧克力啊、燭光晚餐啊等等。雖然也挺熱鬧,但總歸少了些「中國范兒」。那麼,傳統的中國人是怎麼過七夕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必也正名」,七夕節的傳統名稱咱中國人講究「名正言順」,所以在介紹七夕的節俗之前,先跟大家聊聊這個節日的名稱問題。
七月初七,這最早當然是農歷中的一個日子,據民間傳說,在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在天上相會。將天空中的星象附會成神話故事,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種敘事方式,咱們中國也不例外。據考證呢,牛郎織女的傳說大約產生於西周時期。七月七是牛女相會的日子,這便是這個日期最早的含義。
《長生殿》
當然,文學作品是男性構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麼主要由女性俚語構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國甘肅西和女性乞巧節的歌本),則將女性的真實訴求表達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樣的戥子一樣的銀,女子不如兒子疼。
十二三上賣給人,心不情願不敢嗯」;有抱怨抓壯丁的:「半夜裡射門心上驚,保長領人進了村」;等等。
對愛情、對美好婚姻、甚至對男女平等,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處的乞求,又豈是一個「巧」能涵蓋的呢?
③ 七夕忌做什麼事,可以剪頭發嗎
可以剪頭發。七夕「中國情人節」,男女朋友送東西給對方,要有禁忌:回凡是對感情婚姻不答好的東西都不能贈送,比如:鞋子、鍾表、照片、花草、繩子(皮帶)等。違背禁忌,送出去了,那麼,恐怕你將自己的感情婚姻就送沒了。
④ 我們這七夕的時候為什麼要洗頭啊
七夕為什麼要洗頭?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
還有些地區的未婚女子,喜歡在節日時用皂角樹等樹的液漿或枝葉汁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以前,廣西靖西等地的壯族婦女於七夕日喜歡下河洗發。據民間傳說,七夕日仙女下凡人間,洗澡於江河,因而這天的水特別清沽甘甜並有神奇功效。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儲存在干凈的水缸壇罐中,以供一年內特殊之用。
習俗認為,「七水」有神效:用來染布,布發亮並永不褪色;用來制醋,醋清酸爽口。可長期保存而不變質,名為「七醋」,以前副食商店多以「七醋」之名出售酸醋;用來釀酒,酒味香醉,可作保健飲料,名為「長壽酒」;用來洗發,發黑亮不脫落。
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這當中除了女性祈願仙子佑護之外,也有一定的醫學道理。如皂角樹枝葉煎湯沐發,能夠清熱化濕、祛除多餘脂肪、通暢毛囊,對防脫發和烏發效果頗佳,不會刺激頭皮。再如黑骨木樹漿黑發功效也是極佳。
「七夕」用槿葉洗頭,是江南的習俗。接了解,槿樹是一種矮矮的樹木,在江南的農村隨處可見。用木槿花煎水洗臉,可美化容顏;用葉子汁洗頭可治頭皮癬,頭發容易梳通,滋潤秀發,能讓頭發自然烏黑而且能除去頭皮屑。
現在,樹液洗發恐怕現在不大容易,畢竟切樹皮萃樹液要被視為環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幾片樹葉放入浴湯中就可以了。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節,我國各地也有不同的過節方式,如廣東的「七娘會」,台灣的「拜床母」,嘉興的「七夕香橋會」,湖南、浙江的「婦女洗發、接露水」,膠東的「拜七姐神」,陝西的「結扎巧姑」,山東的「種巧菜做巧花」,紹興的「南瓜棚下聽悄悄話」等。
⑤ 女孩子七夕能剪頭發嗎會有什麼不好嗎
今天是女孩女孩最漂亮最浪漫的日子,女孩在這天剪發打扮是上天給予的,吉利!
⑥ 七夕節要用什麼樹的樹葉洗頭
槿樹
據相傳:七夕節要以槿樹葉汁洗去一年的煩擾的青絲。
農歷的七月初七,眾所周知那是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這個動人的神話故事至今流傳了千年。做為中國的「情人節」,在農村,還有「牛郎織女相會,槿樹葉洗頭」一說呢!每年的七夕,都要用一種叫槿的樹葉洗頭,在鄉間,農家屋後有這樣一種做籬笆的樹木。
槿樹是一種矮矮的樹木,江南的農村隨處可見。菜園子的籬笆,家家戶戶的後院,到處都有她鬱郁蔥蔥地長著。到了秋天它會開淡紫或粉紅的象喇叭花一樣的花,花色美觀。
為何到了七夕要用槿樹葉洗頭?有這樣一個典故: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那是說不完的離別之情,道不完的相思之苦,織女幫他洗凈了一年的碗,時間也到了,他們只好含淚告別期盼來年的七夕,而來年的七夕又有一年的碗要洗,年年歲歲,織女總是含淚洗碗,那長長的相思,灑在了槿樹葉上,從前的人是很少洗頭的。若洗了頭,倒在地上的洗頭水,去世的父母在陰曹地府是要喝這些水的,惟有那天洗頭的水,倒在地上,是不用喝的。所以,到了那天,農村的女孩子,都會挎個竹籃去摘槿樹葉,把它揉碎,用它的汁液洗頭,(據說,那是神仙給的)也算是孝敬父母吧。
每年七夕了,牛郎織女又可以相見,那做籬笆用的槿樹,繁茂而密植!
⑦ 七夕節梳什麼古代發型比較好
自古以來,中國人在七夕節有把梳子作為禮物送給愛人的習俗,為什麼七夕一定要送梳子專,很多人屬不知道這個習俗的由來。
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在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在凡間的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情話。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古人用頭發寄託相思之情,而梳理頭發用的梳子也成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在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白頭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讓家人為其梳頭的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願,也是一種愛意的傳遞。
七夕送梳子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還賦予了更豐富的寓意:梳子代表相思;梳子每天都梳理頭發,也代表著他與你的親密關系,有白頭攜老之意;梳子代表愛情,古代一般用作定情信物;梳子也寓意打開心結,讓煩惱一掃而光……
七夕,這份浪漫華夏情懷在千百年前甚至飄洋過海流傳到了韓國、日本等東方國家,七夕節送梳子的習俗也在這些國家代代流傳了下來。
⑧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的風俗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穿針乞巧、游七姐水、染指甲等。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的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拜七姐
舊時代女性會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是「鬥巧」。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祭拜,稱為「拜仙禾」。
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⑨ 七夕忌做什麼事,可以剪頭發嗎
按老年人演講,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只是七月十五不能剪頭發
⑩ 七夕節的主要活動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日是中國的七夕節,近些年被演繹成中國的情人節來過。其實七夕節也被稱作為乞巧節,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且在我們國家很多地區,乞巧節是很被重視的,特別是被廣大的女性們。關於七夕節的風俗多種多樣,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關於七夕節的那些風俗傳統活動吧:
七夕節
種生求子
這是舊時候的一些習俗了,要在七夕節的前些日子,在土裡種下粟米的種子,幾天後就會長出小嫩苗了。然後就像是孩子玩積木游戲一般,把一些類似於小木屋子啊,或者一些類似於家裡花花草草之類擺起來,打造成一種小村落人家的樣子,被稱之為殼板。或者是將綠豆紅豆小麥等等放在碗里或盆里催芽,等到長出嫩芽之後,在七夕節這天,用一些紅繩紮起來成一束,整個行為被稱為種生。
拜織女
七夕節的風俗活動基本上都是女子們的事情,而且大都是年輕一些的女子喜歡做的事情。一般都是幾個相處的很好的女孩子聚在一起,相約在七夕節那天相聚,一起做這些儀式。一般都是在七夕節月亮升起之後,就像是我們招呼自己的好友閨蜜在一起聚會一般,鮮花裝點環境,桌子上什麼酒啊茶啊水果啊之類,統統擺在桌子上。但有幾類是必須要擺放的,那就是所謂的「五子」,即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這五類,這五類算是一種祭品的,絕對不可缺少。等到相約的一群人都到齊之後,點上香爐,面對織女星的位置,在心裡默念自己的希望或者心事。這種儀式其實是女子們祈求織女保佑自己心想事成的一種美好希望吧。
拜魁星
在民間有傳說,說是農歷的七月初七日是天上的魁星生日。所以在這一天的那些學子們,或者家裡有學子的家庭,就會祭拜魁星的,保佑自己學業有成、考運亨通,能夠光宗耀祖有一個好的前程。
七姐誕
這個節日在別的地區不常見,這是屬於廣州地區女子們的七夕風俗。這個風俗只能是未婚女子參加,已婚女人是不能夠參加的,所以這個節日也被稱作為姑娘節。一般是幾個未婚的女孩子聚在一起祭神,擺放上牲醴、紅蛋、酸姜,用來祭拜天上的織女星。
染指甲
這個風俗一直沿襲至今,一般在我們的西南一帶有這樣的七夕風俗。在七夕節的這天,年輕的女子們成群結隊的在一起,用樹的液漿用來兌水給自己洗頭發,據說這樣做能夠永遠保持年輕美麗,未婚女子這樣做,能夠盡早的找到自己中意的郎君。還會有一些花花草草的汁液,拿來染指甲,可以自己給自己染指甲,也可以相互的染。據說這種行為,是一種神秘的生育信仰。
洗發、接露水
這些習俗在我們國家的湖南以及江浙一帶比較盛行,據說女子在七夕節這天洗頭發,用的水都是銀河裡的聖水,這樣織女神就能夠包郵這些女子心想事成。另外在七夕節的早上,女子們還會用臉盤去接露水,據說在七夕節這天的露水,就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彼此流下的眼淚,如果用來洗眼睛,會使眼睛明亮漂亮的。
結扎巧姑
這是流行的我們國家的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這天的晚上,女子們要結扎穿著花衣的草人,俗稱為巧姑。在這天晚上不但要供奉新鮮水果,還要把豆苗或者青蔥剪下來,投入到手裡捧著的一碗清水裡,用來占卜巧拙之命。有些地區還會舉行剪窗花之類比賽誰的手巧的活動,是女子們非常熱衷的。
吃巧果
不管在哪個地區舉行的氣息風俗,都會有一些食物進行供奉的,所以延續下來就有一種風俗叫做吃巧果。主要的做法就是用麵粉加糖做成各種格式的面果子,在油里炸。也有不少手巧的女子,會把面捏成一些七夕節里相關的任務形象,這是非常受大家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