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快樂牛郎織女

七夕節快樂牛郎織女

發布時間: 2022-06-24 11:59:28

七夕節和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願,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Ⅱ 牛郎織女相會那天叫什麼節

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民間習俗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Ⅲ 和《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有關的節日是什麼它的日期是什麼

七夕節。牛郎織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其餘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與該傳說相關的節日是七夕節。

2008年,牛郎織女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

「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因此「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Ⅳ 七夕節快樂結束束牛郎和織女會說些什麼

我覺得他們之間會說,一些來年,再見或者是希望下次早點見面,因為這次見面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

Ⅳ 牛郎織女會七夕的故事是怎樣的

相傳很早的時候,伏牛山下有個聰明忠厚老實的看牛娃,人們叫他牛郎。牛郎聽說伏牛山中卧著一頭老黃牛,病得快要死了。他覺得那頭老牛很可憐,就翻山越嶺跑到那裡,果然見到一頭皮包骨頭的老病牛,可憐巴巴地在一塊大石頭上卧著。牛郎說:「牛大伯,請你跟我走吧!」老黃牛睜開眼看看他,沒說話,又合上了眼。他看那老黃牛無精打採的樣子,心想它可能是餓了,就去割草給老黃牛吃。他割了一捆又一捆,老黃牛總是吃不飽。就這樣,他連餵了老黃牛三天,老黃牛終於開口對他說:「後生仔,多謝你救了我。我本是住在天宮里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地上沒有五穀,我偷了天倉的谷種撒下來,惹怒了玉帝,他一腳把我踢下天庭。我摔壞了腿不能動彈,在這里可憐地躺了幾千年了。我的傷很重,要用百花上的露水塗洗一百天才會好。」牛郎聽了,決定留在山上為老牛治傷。他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山泉。每天早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治傷,夜裡和老黃牛躺在一起。這樣整整治了一百天,老黃牛的傷好了,就跟著牛郎回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黃牛形影不離,他們成了相依為命的好朋友。

牛郎長大了,哥嫂要與他分家。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只要了老黃牛和一輛破車,到村外搭了一個草棚安了家。老黃牛從嘴裡吐出一粒葫蘆籽給牛郎,牛郎把它種在門前。第二天發芽了,第三天長藤了,牛郎馬上搭了個葫蘆架,沒過幾天,滿架子就鋪上了葫蘆藤。老黃牛對牛郎說:「你夜裡藏在葫蘆架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們也能看見你。要是哪位仙女連著偷看你七個夜晚,就表示她願意做你的妻子,我就拉著車子帶你上天,把她接來與你成婚。」

這天夜裡,牛郎站在葫蘆架下向上望去,真的看見一群仙女在御池洗澡。臨走時,有一個仙女向下偷看他一眼。第二天夜裡,牛郎看見那個仙女獨自來到御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仙女向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裡向牛郎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子蠶,第六天夜裡又搬出一架織布機,到了第七天夜裡,仙女手拿布梭向牛郎招手。就這樣他們兩人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經過了七個夜晚的眉眼傳情,相互愛慕。不久,從天上飛來一隻喜鵲,停在老黃牛的頭上,吱吱喳喳地叫著。老黃牛明白這是仙女派來傳信的天鵲,就叫牛郎套上車,老黃牛四蹄騰空,一會兒就馱著他來到御池。牛郎和織女一起抬起織布機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和牛郎一起上了車。老黃牛又騰起四蹄,不一會兒就把他們馱回了家。

牛郎和織女成親了,大家都來賀喜。織女把帶來的蠶分給姐妹們,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綢緞。第二年,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他們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幸福又和睦。

不料這事終於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氣。有一天,牛郎正在犁地,忽聽晴空一陣響雷,只見老牛流著淚對牛郎說:「我把織女接下天來與你成親,犯了天規,現在天鼓在響了,我已難活,我死後王母娘娘會來拆散你們夫妻倆。你記著,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肉吃了能脫凡成仙,皮做成靴子穿上就能騰雲登天。」老黃牛說完倒下死了。牛郎哭了一陣,就照著老黃牛說的話做了。

七月七那天,牛郎正在鋤地,兩個孩子哭著跑來對他說:「爸爸快回去,媽媽被一個老太婆拉走了。」牛郎扔下鋤頭,穿上靴子,一手拉一個孩子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劃,一條波浪滔滔的大河出現在牛郎面前。牛郎拉著孩子站在河邊哭,哭聲驚動了玉帝。玉帝見一雙孩子怪可憐的,就讓他們一家人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從此,每年到了七月七日的夜晚,人們就會看見滿天喜鵲向銀河撲去,它們互相咬著尾巴,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拉著一雙兒女在橋上和織女相會。

Ⅵ 牛郎織女節日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習俗:

據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書籍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示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瓏輕飄的小羅帳。

還有特製的蓮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

Ⅶ 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什麼關系

牛郎織女是中華民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一共是四個愛情故事,一個是《白蛇傳》,還有一個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一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就是第四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從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名字演化而來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年的七夕節,就是因為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才會有我們每一年的鵲橋相會七夕節。

Ⅷ 牛郎織女是什麼節

牛郎織女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習俗: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

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

Ⅸ 七夕牛郎織女的典故怎麼來的

牛郎織女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早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即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t天畢,載施之行」的詩句。
後世經過不斷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傳說,鍾嶸在《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這一論斷說明了詩歌創作的直接源起,即「物之感人」。而外物又包括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隨著傳說的逐漸定型故事化、普及化,以及相關風俗的流傳,牛郎織女故事逐漸浸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影響日深的人事「事象」
而《詩經·小雅》中的《大東篇》雲:「維天有漢,藍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說明牛郎織女傳說最初是作為兩顆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左傳·昭公九年》中雲:「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東土也。薄姑齊也,商奄魯也。」以上兩則文獻,證明「大東」乃指齊地。而山東省淄博市的沂源縣,介於齊魯兩地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當屬大東的核心地區。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會天河的故事情節是從天象演義而來的,是上古觀天象的反映。織女是七月之星,在男耕女織的古代,此時正是婦女夜以繼日紡織的時候。那麼牽牛之得名又跟時令有何關系呢?《史記·天官書》雲:「牽牛為犧牲。」八月仲秋之月,飼養的牛、羊等牧畜體格漸豐,可以作為祭祀之物。此時的黃昏時分,明亮的織女星已經離開頭頂向西滑落,而銀河東岸與其相對的另一顆星則隨其後升上天頂,被視為犧牲之月的標志,並被順理成章地命名為「牽牛」。正是基於對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結合農耕生活才產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因此,沂源人民在七夕節這天仰望星空向牛郎織女拜祭的時候,都不忘從織女那裡祈求紡織的手藝,希望能有像織女一樣靈巧的雙手、善良聰慧的心靈,祈禱愛情幸福美滿。故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D6

Ⅹ 七夕節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嗎

七夕節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回節,也有人答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熱點內容
婚禮綠植擺放涉及 發布:2025-08-17 22:19:36 瀏覽:790
開槍一朵花 發布:2025-08-17 22:15:16 瀏覽:302
小和尚綠植 發布:2025-08-17 22:00:00 瀏覽:507
情人節有創意的禮物 發布:2025-08-17 21:59:17 瀏覽:112
肖戰櫻花舞 發布:2025-08-17 21:46:45 瀏覽:368
水彩櫻花圖 發布:2025-08-17 21:33:09 瀏覽:896
成都櫻花燃氣灶售後 發布:2025-08-17 21:29:20 瀏覽:754
熔岩綠植怎麼養 發布:2025-08-17 21:29:16 瀏覽:994
康大海棠灣 發布:2025-08-17 21:24:03 瀏覽:385
櫻花刷錢 發布:2025-08-17 21:21:05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