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惠州情人節吃飯

惠州情人節吃飯

發布時間: 2022-06-22 23:51:02

1. 惠州 情人節 去哪裡好玩呢 丶

市區就去紅花湖,西湖,科技館 湯泉
大亞灣區的話就去大亞灣海邊(免費的)
博羅的話就去象頭山景區 羅浮山
惠東的話就去平海古城 海龜自然保護區

2. 情人節去哪裡吃飯

情人節能去吃飯的地方有很多呀,比如你們第一次約會的吃飯的地方,比如你第一次表白請她吃飯的地方,重新回味一下當時的美好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其實如果想表現你的誠意又很實惠的方法就是,在家裡你自己下廚為女友准備好吃的,至於禮物的話,我認為能讓你女友開心就好,我男友就是這樣,送給過我一款實名定製的樂維斯戒指,而且當時他還對我說以我之名,冠你指間,一生相伴,一世相隨。讓我覺得特別的開心,我覺得這樣的禮物就足夠表達他對我的愛了

3. 在惠州情侶去哪裡比較有情調

你在惠州哪裡,如果說出去玩 話,有個地方建議去。紅花湖,然後租自行車。
記住帶多點錢,因為 押金很貴。
休閑自行車 300(用身份證可免)
雙人車 500(用身份證減半)
高級變速跑車 1000 (同上)
紅花湖 全程18公里
慢騎一個半小時,風景不錯

4. 情人節去哪吃飯比較好

建議去吃火鍋
好不好不需要
但一定要頭情調

5. 惠州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惠州的過年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節前的准備,貼對聯、門神與福字,送灶主阿公上天,拜神,吃團年飯,守歲,燒鞭炮,舞龍,舞獅,穿新衣,換新碗箸,初一吃齋、開年、送窮,過人日,互相拜年等等。這些節俗,基本上是中國傳統習俗在惠州的體現,但也頗有一些惠州的地方特色。

轉載請注意來自http://www.chaoren.com

(一)年前的准備

悠遊潮州c h a o re n .co m

年前的准備可分為四大類:一為掃塵清潔房屋用物;二是備新衣著;三是備食用之物;四是備新碗箸。

潮人在線http://www.chaoren.com

1、「掃塵」

轉載請注意來自http://www.chaoren.com

清潔衣物被帳,打掃屋頂屋角,洗凈台凳桌椅的污垢,謂之「掃塵」。相傳它始於古代人們除疫祛災的一種迷信儀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吳自牧所作的記錄蘇杭民間風俗的《夢梁錄》雲:「十二月盡,……士庶人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去年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惠州現代的掃塵,其實是一次家庭大清潔,像碗櫥、衣櫃、床等平時常用但又不常刷洗耳恭聽的木製傢具,這時都清出戶外刷洗,晾乾再搬回屋內。此外,堆東西的牆角、屋頂屋角、床底等衛生死角,都是要重點清掃的地方。關於此俗,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有一戶人家平時很講衛生,每逢年前都要反廚房的環境和用具掃得乾乾凈凈,灶王爺每年也恰在這時要上天堂稟報人間善惡,於是反這家人的事稟報給玉皇傳旨,不許疫魔、災星進入這家人家。從此,這家人一年四秀無災無病,而鄰居卻災禍不斷,問為什麼,這家人便把自己的事向大家一說,於是,各家仿效,就有了年前搞清潔衛生的習慣。這個傳說說明掃塵之飛與人們去疫消災的觀點有關聯。

2、備新衣

惠州民間備新衣著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褲新鞋新襪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購齊新衣著,但至少應有一件新上衣。這一習俗在惠州民間甚為講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過的舊衣,或作其它用途用過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縫制好一件旁襟衣服,這也稱是一件新衣了。此習來由沒有很詳盡的記載,但和節前的「掃塵」是有聯系的,應該是由其衍生而來,同有「祈新歲之安」之意。據惠州民間的說法,過年穿新衣,來年就有好運,不穿新衣,來年就不好了。

3、備食、用之物

新年前備食用之物,按惠州的習慣首為備雞。早在農歷七月十四左右,名家各戶便開始備養過年用雞,一般是購進雞苗,舊過還多有人家自己孵育。養月余後,雄雞施行閹術,惠州習慣稱為「閹雞」,養到過年之時往往養成數斤重甚至十多斤重的大閹雞,這就是惠州民間傳統中過年的主要用雞。惠州的傳統對春節用雞十分看重,視作「排場」的象徵,民諺中說:「年三十晚(或年初二)才知道誰排場,」此中「排場」,即是指「看誰家的雞大」,或「誰家的雞多」。除雞以外,過年准備的食物就多為一些乾菜果品類,如魷魚、津絲、冬菇、花生、瓜子、紅豆、臘肉、蛋、水果;還有糖餞食品如糖蓮子、糖瓜條、糖蓮藕;油炸食品如糖環、蛋散、米糕等。惠州民間過年習慣蒸大籠()、斂糕等,故年前各家各戶多自己備好粘米和糯米,將其磨成米粉,這項工作勞動量大,工作繁瑣,幫年前的准備工作中,這件事往往佔了許多人的較多時間。由於春節有慶豐收及慶賀春至的意思,所以節前備食物的時間往往占上了十分大有的比重。一般人家,往往公傾一年之積蓄,竭盡財力、人力、物力,將過年所需的食物一一購齊。

購備用之物,則主要是對聯、門神、福字、年畫、紙寶、蠟燭、鞭炮等。

4、備新碗箸

這是惠州民間一種特有的風俗習慣,惠州話謂「備新碗箸過新年」。惠州的習慣是,即使家中一點也不缺碗筷,也要購買一套。購新碗筷要講究配套,即致同樣的花紋釉色,碗、匙各一份然後再購買相應數量的筷子;購買的數量多為「十」。在惠州民間,「十」為吉祥數字,有「十足十」、「滿」的意思。購新碗箸的意思,按惠州民間的說法大致有二:一是「添丁添碗」,以示子孫滿門,寓「福」;二是「添新碗,置新箸,來年米穀停無住」,寓「財」。福、財二字,在惠州民間老百姓中,均是最為令人重視而又實惠的兩個字。

(二)習俗

一般人認為,過年就是指從老歷年三十晚到年初五。過了初五,人們已是「吃了年飯去耕田」即又開始工作了。其實,惠州過年的時間並非如此短暫,它起自農歷十二月廿三晚的「送灶君」,止於春節最後的喜慶活動「鬧元宵」。現將過年的各種習俗簡述如下:

1、送灶君

以前,不論貧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間視察善惡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貼大紅紙寫的「灶君之神位」幾個大字;兩旁有一副小對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紅紙下有一小型香爐,是戶主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過節拜祭時插香燭用。到了灶君上天的十二月廿三晚,一些生活過得去的人家還要買一對用金紙剪塑成、高約12公分的灶花插在香灶兩邊,令昏暗的灶壁熠熠生輝。灶君坐鎮人間,受每家之香火亦負起保護每家人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玉帝面前稟奏一家人的功與過。功大於過,天宮會賜福,反之會降災禍。這天一大早,人們就會買兩根帶蔗葉的甘蔗,以作天梯;還要買拜祭的雞、魚、豬肉等三牲,有茶有酒,讓他吃飽喝醉,以便在玉帝前說吉利的話。民間傳說灶君是大老粗,不識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二個柑或大橘,兩片紅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說好話,又因他是粗人,故當晚又要到香燭店買刻印好的「奏歲」形如一紙報告書文。在寫好的「奏歲」文章的空白處填寫全家的門牌號碼、人口、姓名及犯有某些對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脫衣服、說粗話等),請其原諒等字眼,折好放入專門的信封(買「奏歲」時已備有)。

拜祭時,用紙做的黑色灶君衣是送給他去見玉帝時穿的新衣,與「奏歲」信,隨紙寶香燭一齊燒掉,燒完後將糖與大橘放大米缸留待灶君年三十晚回來享用。

2、忙年關

送灶後,人們便為過年而忙碌,俗稱「忙年關」。其做法大致有清潔掃除、自製油角年糕、買年貨、買年畫、貼春聯等。一般清潔的日期定為「年廿三、廿四、清洗衣衫、掃瓦面牆角,年廿七、廿八,將室內各物洗滌,擺放好,可有可無之物要除去或藏好。各應用物要放置規范美觀,隨後是全屋連同屋前後的地方都大掃大洗一遍,乾乾凈凈迎新年。

過年,惠州人很注重吃和玩,所以過年前准備可口的小食品也是家家必須忙碌的。例如炸油角炸煎堆。惠州有句很流傳的歇後語:「年晚煎堆人人有份」。可見它在春節期間的普遍性,此外,還有炸糖環、蛋散等,特別糖環基本上也是家家必炸的。它是用糖和糯米粉和勻後,靠民間的木刻印模印出來再放到油鍋去炸到金黃色,甜而酥香,很引人食慾。年廿四晚蒸糕,寓意新年「步步高升」。不但有客家人喜歡的蝦米蘿卜糕,還有馬蹄糕等,有的還蒸發糕、水 。

至於買年貨,除了購一些拜神用的紙寶、香燭、爆竹等物,津絲、池菇、冬姑、腐竹、魷魚、發菜、蝦米等都是必需的。而過年要吃點「臘味」也是惠州人的習慣,「臘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臘腸、臘肉、臘豬頭皮、金銀潤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年貨,除了糖果之外還有小食,如「麻雀春」、花生糖,瓜子等。替小孩買新衣、新鞋是萬萬不能忘記的,小孩穿新衣是惠州人過年的標志之一,即使窮人,借錢也要為小孩置套新衣鞋,而大人穿得舊些倒無所謂,吃的東西少些亦無妨。

年畫、春聯,年廿九就要貼好,年畫主要是貼大廳或房間的牆上,年畫種類繁多,有歷史故事、戲曲、山水花鳥、人物等。有木版刻印也有機印,看各人喜歡而定,春聯貼在大門與房門兩側,灶君與地主神位也要貼新寫的大吉紅紙。自灶君上天日起,幾乎處處都有人寫與賣春聯,有用墨水寫,也有用金粉開膠水寫金字,其內容多是寓意平安、健康、家庭幸福等字眼,生意人家則多貼「恭喜發財」等。門神是守大門的,多是畫武將,兩人的面是相向的,但不能貼成面孔向外。惠州有句俗語「貼錯門神」大家有意見,不和好之意,就源於此。

年廿九前,男人定要去理發店理發,女人也要洗凈頭發。年廿九是市場、商店最忙的日子,一般年三十晚都停業迎新年,各人的購物都少不了的是:買一把帶根須的生菜和一根帶須帶葉的甘蔗,寓意「生財」「從頭發到尾」。生意人家還特別要買條生鮮的大鯉魚寓意「生意興隆」;一般人家多買二條土鯪魚煎好上碟,放在米缸上,一直放到年初七才吃,這叫「責年」,責即壓的意思,寓意「豐衣足食年年有餘」。此外,很多人家都要去花市買盆年桔、臘梅,菊花之類點綴客廳迎春。

團年飯是惠州人最看重的,也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大家忙了一年,難得人齊團聚,三牲與各式美味應有盡有,但最忌「炒魷魚」(意被人家辭工),因此絕對沒有炒魷魚這一味菜的。吃過年飯,小孩即洗好澡,滿街跑,顯示他們的新衣服;大人團團圍坐論生活、談人生,也要再環視全屋,看有無疏漏(即有無過年准備不足的地方以再做好),大人要守歲,備好爆竹、香燭,零時差一分,即要燒爆竹。此時家家爆竹齊鳴,此起彼復,硝煙彌漫紅紙飛揚,滿街紙屑(幸好此風俗近年已消除)。

3、過大年

大年初一,要吃素。有「初一吃素,相當一年吃素敬神之說」。初一大人小孩要給長輩拜年,老者要給晚輩派「利是」。有些年紀大的人沒結婚,他(她)也會得到「利是」,但不用派「利是」給其晚輩。初一的禁忌較多,主要有:不要掃地、不要打爛物品,見面要說吉利話等。萬一不小心打爛東西或吃飯時小孩子無意跌了筷子,也要說句「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筷落(快樂)」;如果小孩說錯了話,大人即在旁說:「小孩子不知世界,莫怪」(小孩不懂世情,原諒他吧),以此趨吉避凶,是過年的特色,也是惠州人的聰慧。

初一這天,惠州人舉家出動,到西湖、白鶴峰、東坡祠踏春,到元妙觀、准提閣許願還神、燒香,到處人山人海。

初二又俗稱「開年」,主要是走親戚,要早起,其菜式也十分豐盛。初二後可免去過年禁忌,即掃地搞清潔、洗澡等。商家更習慣在這天擺酒席請員工吃飯;如要辭退工人,也是在這天提出,夾一塊雞肉到你碗中,再給你一包「利是」,即示意你已被辭退。

過了年初五,年味已減。到初七,又稱人日,氣氛又回升,也是百姓傳說要出去遊玩避災難的日子。當日大家喜歡結伴到街上或本地景點郊遊,人人帶些小食品,隨處吃喝玩樂,倒也其樂陶陶。

正月十五稱為元宵,鬧過元宵節,民間意義的春節才算結束,各行各業又開始辛勤勞作。元霄主要特點是當晚大擺花燈、擊鼓樂、大巡遊、舞龍舞鳳舞獅,還興高采烈猜燈謎。當晚,年青人最為高興,因為元宵節又稱中國的情人節。在「燈樹插光照,花焰七枝開」「一夜魚龍舞」的盛況中,年青人可以遊玩通宵,整夜不歸也不會被大人責備。

(三)舞龍

惠州民間習慣在春節喜慶之時舞龍,年前多要到元妙觀「開眼」、搶青,而後正式舞龍,一般都舞至正月十冬臘月五日才結束,這在清代末年,民國初年,直至抗戰時期皆甚行。

舞龍是中國民間傳統「耍龍燈」的一種,是春節時的一項傳統活動。舞龍始自何時,史載不詳,但古人很久以前就把龍、鳳、麒麟、龜稱為四靈,而對龍崇拜和信仰的歷史則更為悠長。據記,我國漢代便有了龍舞,多為戲龍和舞龍。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宋《夢梁錄》中記曰:「草傅成龍,用青木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婉蜒如雙龍之狀。」這就是一種舞龍。

惠州民間的舞龍為典型的廣東風格,疑從廣佛地區或潮汕地區傳入。所舞的龍由自己扎造。以竹料為主骨作架,外表糊紙上漆,彩布作龍身。紮好的龍,龍頭往往重達25公斤,龍身長13丈。舞龍時,由一人擎彩珠引路,一人舞龍頭,十餘人舞龍身龍尾。動作包括行龍、穿龍架、跳龍門、打龍餅、卧龍待後有「獵龍公」和「派龍貼」。惠州舞龍不僅在中秋和春節等喜慶活動中出現。按以前的習慣,凡扎造好新龍之日,以及自然災害嚴重的時侯,都有舞龍的活動,前者為「成龍擇吉」,後者自然是「驅邪去災」了。

據有關資料,惠州的舞龍活動,在明清時期及民國初年最為興盛,清末至民國初年,更發展為一種綜合性民間活動。除了舞龍外,往往伴以舞鳳、舞獅、舞鰲魚、舞雜水等。出龍時,按路程牌、日月牌、匾額、宮燈、扮色隊(化裝人)、鰲魚、鳳、獅、雜水(人扮的魚蝦蟹蚌等)為序,最後為龍。人數眾多,聲勢浩大,一路鼓樂不斷,龍飛鳳舞,穿街過巷,觀者如雲。舊時在惠州古城內凡一出龍,都是滿城轟動。有些老人,更是攜孫帶幼在龍的肚子下鑽來鑽去,謂「鑽龍架」,意思是「望子成龍」,為惠州民間一俗。

惠州民間傳統的舞龍活動皆不是官辦,多是一街一龍,由居民自發組織扎造和組織活動。在經濟不甚發達,居民多屬窮苦的狀況下,組織起規模如此大的舞龍活動,是令人驚嘆的。此俗在廣東的佛山地區、潮汕地區均有表現,形式相近,但惠州民間舞龍的組織形式,舞龍時的「獵龍公」、「派龍貼」等,均頗有惠州地方特色。

(四)舞獅

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在惠州亦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且延續至今,尚有方興未艾之勢。

中國不是獅的產地,故舞獅應該是舶來品。相傳漢代道教天師派鼻祖張天師居龍虎山,坐騎是虎,故漢代百姓是舞虎而不舞獅。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我國;到了南北朝,佛教大興,據說佛教文殊菩薩的做騎是獅,隨著佛教的流傳和影響,獅子受民間崇敬,所以舞獅便逐步代替舞虎。據記,南北朝以後,舞獅在民間日益盛行,盛唐時期更是發展到了鑼鼓伴舞。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就記曰:「西涼伎,假面鬍子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明清以後,逐步分成南北兩派,北派全身包裹,儼然真獅模樣;南派以廣東獅為主,一人舞獅頭,一人舞弊獅尾,舞獅者往往著唐裝、燈籠褲,人外露,主要顯示武功。

惠州民間的舞獅當屬廣東獅,近現代在惠州流行的獅主要有4種,

一是「大頭狗」,謂「大頭狗獅」;

二是「麒麟」,謂「麒麟獅」;

三是扁鼻獅;

四是鬥牛獅;

這4種獸類與西域傳入的獅子,在種類上已起了變化。已完全沒有了獅的影子了。4種獅中,「大頭狗」疑從開平、南雄、順德、中山等地傳入;「麒麟獅」屬客家獅,而「鬥牛」、「扁鼻」等獅種,以淡水、龍川等地居多。從一些資料看,惠州的土獅種應該是「大頭狗」和「麒麟」。

惠州民間舞獅活動亦和舞龍有相同特點,均是自己扎造,平時以街(村)為單位自發組織獅隊。舊時在 新獅扎造好後,往往到元妙觀點睛,謂「開眼」,並進行「搶青」活動。春節期間是舞獅活動最多的時候。除此外,一些大戶在喜事及店鋪的開張之日,為「驅邪保安」,經常也請獅往舞。

惠州民間舞獅的特點是,獅爺攜匣領路,繼而是獅子,之後是鑼鼓鑔鈸,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術隊殿後。

舞獅的傳統動作有行進、瞌睡、抓癢、登高搶青、搶炮仗等。鼓點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聲鼓節奏。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獅隊穿家過巷的時侯,住戶鞭炮相迎,並封紅包,獅隊則在家居中的門庭中舞耍,給戶人帶來吉祥好運,完後居民鞭炮相送。春節舞獅之習,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6. 惠州七夕哪裡好玩2019

景點推薦 美食推薦

七夕節了,小夥伴們有沒有想好去哪裡遊玩呢?在惠州其實還是有幾個不錯的遊玩景點比較推薦,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哪些地方適合去遊玩或者是去品嘗美食。

景點推薦

1、巽寮灣

AAAA級景區,依山傍海,海天交融。總長16公里的海岸線內、有八個海灣,海面隱隱約約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十個洲。潔白的沙灘,海水清澈透明,是盛夏海濱旅遊得天獨厚的勝地。除了海灘常備的游泳、坐船,還有雜技表演、真人CS、遊艇、直升機等各種項目。讓你度過一個清涼難忘的情人節~

地址:惠州市巽寮灣海公園海趣館

2、雙月灣

在雙月灣,你可以看一半平靜一半洶涌的雙月型海灣,左灣水平如鏡,右灣波濤洶涌。南海更是原生態漁港,三面環海,風景如畫。在這里有出海撈魚、浮潛深潛項目,還有休閑輕松的海灘篝火、海灘燒烤項目!

地址:惠州市惠東縣港口鎮

3、羅浮山

AAAAA級景區,山勢雄偉壯觀,植被繁茂常綠,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脫俗,景區本身已經很美。但小編要推薦的是羅浮山的漂流,現在夏季去正好,清涼刺激,正好也是兩人一船,非常適合情侶一起去!

地址: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瀾石村瀾石河

4、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應該算是惠州的一張名片。在歷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合稱為中國的三大西湖。惠州西湖景觀由「五湖六橋十八景」組成。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惠州西湖都成為了惠州人或外地人遊玩的一個勝地。七夕一起去散步、劃船、聊天,非常輕松舒適~

地址:惠州市惠城區環城西路

5、南崑山溫泉大

雖然是夏天,但是水溫35~43度並不熱,而且女孩子比較怕冷,所以去泡溫泉是比較養生貼心的約會方式。裡面還有魚療池、水上樂園、各種養顏湯可以泡。

地址: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油田村

美食推薦

1、明記海鮮大排檔

惠州當地熱門餐館,惠州當地必打卡餐館之一。菜品味道是沒得說,海鮮鮮嫩多汁。但由於是大排檔系列,比較適合帶追求美食,而不是追求精緻環境的伴侶前往,也很適合老夫老妻!

地址:惠東巽寮鎮聽海路與金海灣大道交叉口東行50米

2、雙月飯店(海邊店)

惠州網紅餐館,主要也是吃海鮮為主。菜單沒有價格,海鮮都是時價,新鮮可口。店面很大,都是落地玻璃窗,而且正對著海邊大概兩百米,邊吃飯邊看海也太浪漫了吧?

地址:惠東210縣道雙月灣度假村旁

3、澳門星記豬骨

惠州必吃餐館之一。招牌是豬骨煲,高湯是奶白色,濃郁鮮美,豬骨筋多肉少,滿滿的膠原蛋白,美顏養生。而且用餐環境設計的很有風格,澳門復古風情,很適合約會。

地址:文昌一路華貿天地B1層九號街0501-0502號

4、花悅·雲蝶農庄

惠州非常有特色的餐館,主要是吃客家菜。菜品有當地特色,價格實在,分量很足,性價比很高。附近是溫泉景點,還可以順便泡個溫泉~

地址:龍門縣119省道富力嶺南花園溫泉度假山莊斜對面

5、木屋燒烤(惠陽華潤小徑灣店)

在惠州的連鎖店,但小編今天推薦的是惠陽華潤小徑灣店,這家店在海邊,外帶或堂食都可以。食材新鮮,烤出來爽脆多汁,味道也很不錯。在這里,吹著海風吃著燒烤再喝點啤酒,又舒服又浪漫~

地址:惠陽大亞灣霞涌辦事處華潤小徑灣S1-112/212鋪

7. 惠州春節的習俗

惠州的過年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節前的准備,貼對聯、門神與福字,送灶主阿公上天,拜神,吃團年飯,守歲,燒鞭炮,舞龍,舞獅,穿新衣,換新碗箸,初一吃齋、開年、送窮,過人日,互相拜年等等。

這些節俗,基本上是中國傳統習俗在惠州的體現,但也頗有一些惠州的地方特色。

年前的准備可分為四大類:一為掃塵清潔房屋用物;二是備新衣著;三是備食用之物;四是備新碗箸。

1、「掃塵」

清潔衣物被帳,打掃屋頂屋角,洗凈台凳桌椅的污垢,謂之「掃塵」。相傳它始於古代人們除疫祛災的一種迷信儀式。唐代盛行此俗。

2、備新衣

惠州民間備新衣著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褲新鞋新襪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購齊新衣著,但至少應有一件新上衣。

這一習俗在惠州民間甚為講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過的舊衣,或作其它用途用過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縫制好一件旁襟衣服,這也稱是一件新衣了。

此習來由沒有很詳盡的記載,但和節前的「掃塵」是有聯系的,應該是由其衍生而來,同有「祈新歲之安」之意。據惠州民間的說法,過年穿新衣,來年就有好運,不穿新衣,來年就不好了。

3、備食、用之物

新年前備食用之物,按惠州的習慣首為備雞。早在農歷七月十四左右,名家各戶便開始備養過年用雞,一般是購進雞苗,舊過還多有人家自己孵育。

養月余後,雄雞施行閹術,惠州習慣稱為「閹雞」,養到過年之時往往養成數斤重甚至十多斤重的大閹雞,這就是惠州民間傳統中過年的主要用雞。

惠州的傳統對春節用雞十分看重,視作「排場」的象徵,民諺中說:「年三十晚(或年初二)才知道誰排場,」此中「排場」,即是指「看誰家的雞大」,或「誰家的雞多」。

除雞以外,過年准備的食物就多為一些乾菜果品類,如魷魚、津絲、冬菇、花生、瓜子、紅豆、臘肉、蛋、水果;還有糖餞食品如糖蓮子、糖瓜條、糖蓮藕;油炸食品如糖環、蛋散、米糕等。

惠州民間過年習慣蒸大籠、斂糕等,故年前各家各戶多自己備好粘米和糯米,將其磨成米粉,這項工作勞動量大,工作繁瑣,幫年前的准備工作中,這件事往往佔了許多人的較多時間。

由於春節有慶豐收及慶賀春至的意思,所以節前備食物的時間往往占上了十分大有的比重。一般人家,往往公傾一年之積蓄,竭盡財力、人力、物力,將過年所需的食物一一購齊。

購備用之物,則主要是對聯、門神、福字、年畫、紙寶、蠟燭、鞭炮等。

4、備新碗箸

這是惠州民間一種特有的風俗習慣,惠州話謂「備新碗箸過新年」。惠州的習慣是,即使家中一點也不缺碗筷,也要購買一套。購新碗筷要講究配套,即致同樣的花紋釉色,碗、匙各一份然後再購買相應數量的筷子;購買的數量多為「十」。

在惠州民間,「十」為吉祥數字,有「十足十」、「滿」的意思。購新碗箸的意思,按惠州民間的說法大致有二:

一是「添丁添碗」,以示子孫滿門,寓「福」;

二是「添新碗,置新箸,來年米穀停無住」,寓「財」。福、財二字,在惠州民間老百姓中,均是最為令人重視而又實惠的兩個字。

8. 今天是 7.14 情人節 。。。 我想知道 去哪裡 吃飯 比較適合

看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喜歡熱鬧的地方那,就去酒吧
喜歡清靜點的那,就去咖啡店,或者去茶樓,無限暢飲那種~

9. 惠州市博羅縣晚上情人節情侶去的地方嗎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中心區域;景區范圍 3.2平方公里,水域 1.46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山水資源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城市型湖泊類風景名勝區,形成發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4公里,南北最長達6公里,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

熱點內容
七夕體彩 發布:2025-08-20 15:11:20 瀏覽:804
插花社室內 發布:2025-08-20 15:10:47 瀏覽:766
江百合老公 發布:2025-08-20 14:56:30 瀏覽:540
牡丹花紋身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20 14:56:29 瀏覽:362
攝鎮荷花 發布:2025-08-20 14:42:57 瀏覽:258
獨寵剩女一朵花的作者 發布:2025-08-20 14:28:32 瀏覽:653
玫瑰花燈圖片 發布:2025-08-20 14:19:51 瀏覽:963
茶花會發型 發布:2025-08-20 13:50:09 瀏覽:719
海棠彩塘 發布:2025-08-20 13:29:09 瀏覽:151
有芷蘭花嗎 發布:2025-08-20 13:22:01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