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李白的一朵花

李白的一朵花

發布時間: 2022-06-22 22:04:44

㈠ 李白寫的很著名的詩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秋浦歌(李白)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㈡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

譯文如下: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2)李白的一朵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作品賞析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

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

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

㈢ 描寫山上孤零零一朵花的詩句

描寫山上孤零零一朵花的詩句有

1.《待酒不至》

年代:唐作者:李白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
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2.《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年代:宋作者:釋祖欽

插鍬而立,去死十分。
拔鍬便去,弄鬼精魂。
山鳥山花笑殺人,慚惶炷此一爐薰。

3.《頌古四十四首》

年代:宋作者:釋師范

山花似錦水如藍,突出乾坤不露顏。
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異人間。

4.《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年代:宋作者:釋師范

春日晴,黃鶯鳴。
山花似錦,汀草如茵。
堪悲堪笑,公塘寨裹王節級到處巡捕,
自已不知不覺,打失一雙眼睛。

5.《偈頌一百零一首》

年代:宋作者:釋慧性

本犀花散一山秋,更約清風作騰游。
笑傲幽香翻葉底,西來祖意在枝頭。
沒回互,興悠悠,
遼天鼻孔齊穿卻,更嫌何處不風流。

6.《聲聲慢 內鄉淅江上作 以上強村叢書校明弘治》

年代:元作者:元好問

林間雞犬,江上村墟,扁舟處處經過。袖裡新詩,買斷古木蒼波。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任人笑,甚風雲氣少,兒女情多。不待求田問如何。朝來斜風細雨,喜紅塵、不到漁蓑。一尊酒,喚元龍、來聽

7.《喝馬一枝花·雨過山花綻》

年代:宋作者:無名氏

雨過山花綻。霧斂雲收天漢。清閑幽雅處遊玩。古洞岩前,時把金丹煉。不愛乘肥馬,富貴榮華,是非都不管。獨坐茅齊齋看古傳。把道經時轉。橫琴膝上撫,鶴來見。紫綬金章,是則是,官高顯。五更忙上馬,爭如我仙家,日午柴門猶掩。

8.《早花》

年代:唐作者:杜甫

西京安穩未,不見一人來。臘日巴江曲,山花已自開。
盈盈當雪杏,艷艷待春梅。直苦風塵暗,誰憂容鬢催。

㈣ 李白的詩是怎樣煉成的

我認為大致形成因素有六:
1. 家庭背景
2. 社會背景
3. 文學基礎
4. 儒家思想
5. 宗教影響
6. 地域文化
李白的詩是唐朝盛開的一朵花,綺麗、飄逸、豪放、浪漫。為每一個中華兒女所熟知,談到李白的詩歌,無不信手捻來幾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等等。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李白的詩歌。其詩歌,忽而奔放,忽而秀麗,忽而雄壯,忽而悲凄。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奔騰不息的創造力、歷久彌新的生命力,使得李白的詩歌成為中華文明史上最璀璨耀眼的一顆明珠。

㈤ 李白詩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煙花」是什麼

這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是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是他寫給孟浩然作品。

這首詩是一首送行詩,是李白前去給孟浩然送行,孟浩然要去出門游歷。

所以才會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只有煙花般短暫美好才能形容出他們之間美好時光。

最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見長江天際流’。一下就寫出作者寂寞,老朋友走了,雖然還是能在見面,可是仍舊捨不得讓老朋友離開。

作者能有一個知己朋友談心,把酒言歡,還能欣賞美景,這樣美好時光誰能捨得?作者心情一下沉重,很寂寞,老朋友離開後又是自己一個人了。感覺很孤獨,很寂寞。

㈥ 用比喻句形容李白

李白就像一個決世劍客,斗酒詩百篇,三分釀成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㈦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州。 一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盪盪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㈧ 詩句什麼寫出了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別孟浩然後看到船帆漸漸消逝的情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1] 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 唯見長江天際流。[4]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參考地址:http://www.shici8.com/article_2361.html ADH.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盪盪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㈨ 李白的哪兩句詩是以景寫情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潭水三千尺,不及王倫贈我情
贈汪倫
[ 唐 ]  李白
lǐbáichéngzhōujiāngyùxíng
李白乘舟將欲行,
hūwénànshàngtàgēshēng
忽聞岸上踏歌聲。
táohuātánshuǐshēnqiānchǐ
桃花潭水深千尺,
bùjíwānglúnsòngwǒqíng
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全譯逐句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中國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熱點內容
丁香茶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8-20 19:20:54 瀏覽:643
情人節的霸氣句子 發布:2025-08-20 19:12:50 瀏覽:372
室內盆栽組合 發布:2025-08-20 19:06:44 瀏覽:528
養玫瑰枝叉 發布:2025-08-20 19:01:50 瀏覽:387
櫻花校園器公主版最新版 發布:2025-08-20 19:01:50 瀏覽:632
鮮蘭花菜 發布:2025-08-20 18:47:29 瀏覽:32
魔法戰爭櫻花 發布:2025-08-20 18:45:47 瀏覽:545
盆栽展成都 發布:2025-08-20 18:37:07 瀏覽:520
情人節手聯手 發布:2025-08-20 18:32:03 瀏覽:709
松桃六月六情人節 發布:2025-08-20 18:27:44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