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木槿花感悟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花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意義的感悟
⑵ 散文美的三個層次
首頁 語文資訊 文學雜談 正文
散文的層次美
zhangwei19910302 2015-06-10 02:52:00 612
作者:重慶榮昌許溪中學;昌元教管中心楊品利葉春金
散文被稱譽為「美文」,教材中文質兼美、豐富多樣的散文佔了很大比例,這些課文是語文教材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基地。散文家梁衡指出,散文之美有三個層次:一是敘述之美,寫景狀物描寫准確、干凈;二是意境之美,要寫出感覺、感情;三是哲理之美,寫出新的思想。筆者認為《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正是把散文的層次美逐漸展現在讀者面前。
一、敘述之美
宗璞是一個描寫花的高手,在她的散文中,如《丁香結》《花的話》《好一朵木槿花》中都有大量描寫花朵的句段。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更是把紫藤蘿描寫得生動細膩。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來寫花的形狀,「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同時也寫出了花的動態之美,比如文中寫道「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作者用工筆細描法,准確生動地寫出了藤蘿花的形狀、顏色、香味,把每一朵都描寫得活靈活現,充滿著生命力,讓讀者無時不感到花的美麗,帶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意境之美
「一切景語皆情語」,但凡優秀的文章,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感總是相輔相成,融合為一體,而對於「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更是需要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感。
課文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被花的繁盛、生機而驚嘆贊美,接著對花的描寫「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花的喜愛之情。作者忍不住贊美花里裝的是仙露瓊漿,情不自禁地想去摘一朵下來,這樣的情感是如此強烈而又自然,更是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個讀者。
隨著對花描寫的深入,作者對花的情感也進一步發展,「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此時的藤蘿花在作者的眼裡,不單單是喜歡,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撫慰,花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它是心靈的一劑良葯。課文的最後點睛之筆,由花及人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恆,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對花的感激敬佩之情,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全文作者對花的情感由淺及深,由淡到濃,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景中有情,情寓於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三、哲理之美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景美,情美,還無法從思想審美上提升文章的品味,單純的寫景文章是沒有審美高度的。生命向來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如《前赤壁賦》《岳陽樓記》《秋聲賦》這樣的名篇,無不透露著作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紫藤蘿瀑布》文章結尾,由花想到自己,想到生命,從而感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作者歷經十年「文革」浩劫,強忍親人離去的悲痛,由花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美好,從而激勵自己微笑面對生活。這樣的人生哲理寫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思考,也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敘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這三個層次是遞進的關系,他們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這篇文章的美點。散文如同一面多棱鏡,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發現,人生有多豐富,散文的美就有多豐富,只有用心去體驗感受,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人文素養,讀出散文真正的美。
相關推薦
「語文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味道?
08-14
文學大家大師盤點
07-01
初中語文下學期期末備考秘籍
06-03
高考語文考前知識點回眸
05-21
緊湊的結構閑雅的情致——梁實秋《雅舍》解讀
06-04
更多
⑶ 《好一朵木槿花》表達的主旨與《紫藤花瀑布》有什麼相似之處
《好一朵木抄槿花》是宗璞寫的一篇散文 ,作者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一株生長在鋼筋磚塊中的紫色的木槿花,環境的艱難扼制不了它的生機,它就那樣倔強地挺立著。在這里,木槿花儼然已成為不屈不撓、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的化身。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⑷ 宋璞寫的《好一朵木槿花》的讀後感520字
作者筆下經常出現如丁香、二月蘭、木槿花等很平常的事物,並在作品裡表現出了對這專些平凡花草的特殊興趣屬。因為它們不富貴、不驕奢、不奪人耳目,但自有一份清白、高雅、坦誠、溫馨,一種堅實的甚至抗爭的生命力。作者也正是從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的。花的生命之旅也許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著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著社會的興衰與變遷。或許,作者就是通過那朵木槿花告訴我們,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
⑸ 好一朵木槿花讀後感300字 急
作者筆下經常出現如丁香、二月蘭、木槿花等很平常的事物,並在作品裡表現出了對這些平凡花草的特殊興趣。因為它們不富貴、不驕奢、不奪人耳目,但自有一份清白、高雅、坦誠、溫馨,一種堅實的甚至抗爭的生命力。作者也正是從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的。花的生命之旅也許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著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著社會的興衰與變遷。或許,作者就是通過那朵木槿花告訴我們,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 宗作者先說木槿以前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說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它卻得全性命,據說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總比草根樹皮好些吧才留了下來。而緊接著描繪了這留下來的木槿兩度開花的經歷帶給作者的深刻思考。於是,一朵在逆境下綻放的充滿強韌生命的木槿花形象就一直在讀者腦海里閃現,而那因寄託了宗璞的念想和意志的童話般的花朵也越來越顯美麗,越來越有魅力。 2. 近兩年木槿在這小園中兩度花發,不同凡響。 前年秋至,我家剛從死別的悲痛中緩過氣來不久,又面臨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 們不知道下一分鍾會發生什麼事,陷入極端惶恐中。我坐立不安時,只好到草園中 踱步。那時園中荒草沒膝,除我們的基本隊伍親愛的玉簪花外,只有兩樹忍冬,結 了小紅果子,瑪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掛著。我沒有指望還能看見別的什麼顏色。 忽然在綠草間,閃出一點紫色,亮亮的,輕輕的,在眼前轉了幾轉。我忙撥開草叢 走過去,見一朵紫色的花綴在不高的綠枝上。 這是木槿。木槿開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種顏色,以紫色最好。那紅色極不正,好象顏料沒 有老夥伴玉簪已經夠了。最願見到的是紫色,好和早春的二月蘭、初夏的藤蘿相呼 應,紫色的幻想充滿在小園中,讓風吹走悲傷,讓夢留著。 驚喜之餘,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圍的雜草,作出一個淺坑,澆上水。水很快滲下去了 。一陣風過,草面漾出綠色的波浪,薄如蟬翼的嬌嫩的紫花在一片綠波中歪著頭, 帶點調皮,卻絲毫不知道自己顯得很奇特。 去年,月圓過四五次後,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園旁小興土木,蓋一座 大有用途的小樓。泥土、磚塊、鋼筋、木條全堆在園里,像是零亂地長出一座座小 山,把植物全壓在底下。我已習慣了這類景象,知道毀去了以後,總會有新的開始 。盡管等的時間會很長。 沒想到秋來時,一次走在這崎嶇山路上,忽見土山一側,透過磚塊鋼筋伸出幾條綠 枝,綠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顫顫地開放! 我的心也震顫起來,一種悲壯的感覺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我跨過障礙,走近去看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仍是嬌嫩的薄如蟬翼的花瓣, 略有皺折,似乎在花蒂處有一根帶子束住,卻又舒展自得,它不覺得環境的艱難, 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中的花,拿著它,任何願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 一切苦難的勇氣。 紫色的流光拋散開來,籠罩了凌亂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著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著我。今年果然又有一個開始。小園經過整治,不再以草為主,所以有了對美人蕉的新認 識。那株木槿高了許多,枝蘩葉茂,只是重陽已屆,仍不見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著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它不再來。 即使再有花開,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許需要紀念碑,紀念那逝去了的,昔日 的悲壯?
⑹ 求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 讀後感 急急急!!!
《二十四番花信》讀後感
宗璞是一位頑強樂觀的作家,我在課文中第一次讀到她的作品《紫藤蘿瀑布》時,我就深深被她的文章所吸引了,文中蘊含的積極情懷和對未來的希望感染著我。最近我又讀了她的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她的文章再一次震撼了我的心靈。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一本書要經得起反復讀,才算得上是好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就是這樣經得起讀的一本好書。宗璞的散文總是像詩一般優美,但是卻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她總是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熾烈的情感,總是能給人以心靈的觸動。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報秋》這篇文章,玉簪花生命力頑強,懂得謙讓,高潔又默默無聞的奉獻清香,它的精神讓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在寫玉簪花精神的同時,也告訴我們時光易逝,我們要珍稀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更加不能虛度光陰,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們珍惜,每時每刻我們都可以向夢想前進,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是一種成功。夢想是春天播種的希望,夢想是民族復興的畫屏,所以我們也要趁早確定一個理想,一個遠大的目標,並為之而奮斗。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為祖國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丁香結》這篇散文寫的是丁香花的形象「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古人總是賦予丁香結憂愁的意思,而宗璞先生卻說「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順著思路進一步想,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不順心的事是經常的,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補充,這樣,我們就會覺得充滿樂趣了。追逐夢想的道路不正是這樣,充滿艱難和坎坷,微笑面對,正視困難。生命長河盡管有一些挫折,但它永遠奔流向前。《好一朵木槿花》讓我看到了木槿花在重壓之下頑強掙扎的勇氣。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嬌嫩卻頑強,重壓之下艱難掙扎,勇敢面對一切苦難,處於困境和絕望,依然擁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強大和偉力。就像一個與困難頑強搏鬥的人一樣。宗璞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一生命運坎坷,但她從來不放棄對未來的希望,也不斷創作著,她說「若能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點抉擇的力量,或僅只減少些許抉擇的痛苦,我便心安」她就是這樣一個堅強的人。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在心頭,要面對生活,振奮精神,以新的姿態面對新生活。
二十四番花信
宗璞
今年春來早,繁忙的花事也提早開始,較常年約早一個節氣。沒有乍暖還寒,沒有春寒料峭。一天,在鍾亭小山下散步,忽見,乾隆御碑旁邊那樹桃花已經盛開。我常說桃花冒著春寒開放很是勇敢,今年開得輕易不需要很大勇氣,只是襯著背後光禿的土山,還可以示出它是報春的先行者。迎春、連翹爭先開花,黃燦燦的一片。我很長時期弄不清這兩種植物的區別,常常張冠李戴,未免有些煩惱,也曾在別的文章里寫過。最近終於弄清。迎春的枝條呈拱形,有角棱。連翹的枝條中空,我家月洞門的黃花原以為是迎春,其實是連翹,這有仲折來的中空的枝條為證。
報春少不了二月蘭。今年二月蘭又逢大年,各家園子里都是一大片紫色的地毯。它們有一種淡淡的香氣,顯然是野花的香氣。去冬,往病房送過一株風信子,也是這樣的氣味。
榆葉梅跟著開了,附近的幾株都是我們的朋友,哪一株大,哪一株小,哪一株顏色深,哪一株顏色淺,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園邊一排樹中,有一株很高大,花的顏色也深,原來不求甚解地以為它是榆葉梅中的一種。今年才知道,這是一棵硃砂碧桃。「天上碧桃和露種」,當然是名貴的,她若知我一直把她看做榆葉梅,可能會大大地不高興。
緊接著便是那若有若無的幽香,提醒著丁香上場了。窗下的一株已伴我四十餘年。以前伏案寫作時只覺香氣直透毫端,花牆邊的一株是我手植,現在已高過花牆許多。幾樹丁香都不是往年那種微雨中淡淡的情調,而是盡情地開放。滿樹雪白的花,簡直是光華奪目。我已不再持毫,纏繞我的是病痛和焦慮,幸有這光亮和香氣,透過黑夜,沁進窗來,稍稍撫慰著我不安的夢。
我們為病所拘,只能就近尋春。以為看不到玉蘭和海棠了。不想,舊地質樓前忽見一株海棠正在怒放,迎著我們的漫步。燕園本來有好幾株大海棠,不知它們犯了何罪,「文革」中統統被砍去,現在這一株大概是後來補種的。海棠的花最當得起花團錦簇這幾個字。東坡詩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照的就是海棠。海棠雖美,只是無香,古人認為這是一大憾事。若是無香要扣分,花的美貌也可以平均過來了。再想想,世事怎能都那麼圓滿。又一天,走到臨湖軒,見那高松牆變成了短綠籬,門開著,便走進去,晴空中見一根光亮的蛛絲在裊動,忽然想起《牡丹亭》中那句「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這句子可怎麼翻譯,我多管閑事地發愁。上了台階,本來是空空的庭院,現在覺得眼睛裡很滿,原來是兩株高大的玉蘭,不知何時種的,玉蘭正在開花,雖已過了最盛期,仍是滿樹雪白。那白花和丁香不同,顯得凝重得多。地下片片落花也各有姿態,我們看了樹上的花,又把腳下的花看了片刻。
蔡元培像旁有一株樹,葉子是紅的,我們叫它紅葉李,從臨湖軒出來走到這里,忽見它也是滿樹的花。又過了兩天,再去詢問,已經一朵花也看不見了。真令人詫異不止。
「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花朵怎能老在枝頭呢。萬物消長是大自然的規律。柳絮開始亂撲人面。我和仲走在小路上,踏著春光,小心翼翼地,珍惜地。不知何時,那棵硃砂碧桃的滿樹繁花也已謝盡,枝條空空的,連地上也不見花瓣。別的花也會跟著退場的。有上場,有退場,人,也是一樣。
⑺ 求宗璞的《丁香結》或者《燕園樹尋》或者《好一朵木槿花》其中任意一篇的讀後感200-300字!求!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作者筆下的丁香,如同戴望舒筆下撐著油紙傘在雨巷逢著的幽怨的姑娘,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
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⑻ 分析一下紫藤蘿瀑布和好一朵木槿花中作者表達感情相似之處的句子有哪些
《紫藤蘿瀑布》是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好一朵木槿花》是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一株生長在鋼筋磚塊中的紫色的木槿花,環境的艱難扼制不了它的生機,它就那樣倔強地挺立著。木槿花儼然已成為不屈不撓、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的化身。
⑼ 好一朵木槿花概括
琮璞的《好一朵木槿花》
又是一年秋來,潔白的玉簪花夾著涼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這時開放
了.紅的黃的花,聳立在闊大的綠葉上,一點也不在乎秋的肅殺.以前我有"美人
蕉不美"的說法,現在很想收回.接下來該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這以草為主的小
園中,它們就偶然地生長起來.紫薇似嬌氣些,始終未見花.木槿則已兩度花發了
.
木槿以前給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它卻是全性命,陪伴著
顯赫一時的文冠果,免得那欽定植物太孤單.據說 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總
比草根樹皮好些吧.學生浴室邊的路上,兩行樹挺立著,花開有紫、紅、白等色,
我從未仔細看過.
近兩年木槿在這小園中兩度花發,不同凡響.
前年秋至,我家剛從死別的悲痛中緩過氣來不久,又面臨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
們不知道下一分鍾會發生什麼事,陷入極端惶恐中.我坐立不安時,只好到草園中
踱步.那時園中荒草沒膝,除我們的基本隊伍親愛的玉簪花外,只有兩樹忍冬,結
了小紅果子,瑪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掛著.我沒有指望還能看見別的什麼顏色.
忽然在綠草間,閃出一點紫色,亮亮的,輕輕的,在眼前轉了幾轉.我忙撥開草叢
走過去,見一朵紫色的花綴在不高的綠枝上.
這是木槿.木槿開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種顏色,以紫色最好.那紅色極不正,好象顏料沒有調好;白色的花,
有老夥伴玉簪已經夠了.最願見到的是紫色,好和早春的二月蘭、初夏的藤蘿相呼
應,讓紫色的幻想充滿在小園中,讓風吹走悲傷,讓夢留著.
驚喜之餘,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圍的雜草,作出一個淺坑,澆上水.水很快滲下去了
.一陣風過,草面漾出綠色的波浪,薄如蟬翼的嬌嫩的紫花在一片綠波中歪著頭,
帶點調皮,卻絲毫不知道自己顯得很奇特.
去年,月圓過四五次後,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園旁小興土木,蓋一座
大有用途的小樓.泥土、磚塊、鋼筋、木條全堆在園里,像是零亂地長出一座座小
山,把植物全壓在底下.我已習慣了這類景象,知道毀去了以後,總會有新的開始
.盡管等的時間會很長.
沒想到秋來時,一次走在這崎嶇山路上,忽見土山一側,透過磚塊鋼筋伸出幾條綠
枝,綠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顫顫地開放!
我的心也震顫起來,一種悲壯的感覺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我跨過障礙,走近去看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仍是嬌嫩的薄如蟬翼的花瓣,
略有皺折,似乎在花蒂處有一根帶子束住,卻又舒展自得,它不覺得環境的艱難,
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中的花,拿著它,任何願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
一切苦難的勇氣.
紫色的流光拋散開來,籠罩了凌亂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著明亮的紫霞,微
笑地俯看著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個開始.小園經過整治,不再以草為主,所以有了對美人蕉的新認
識.那株木槿高了許多,枝蘩葉茂,只是重陽已屆,仍不見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著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它不再來.
即使再有花開,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許需要紀念碑,紀念那逝去了的,昔日
的悲壯?
寫是是應用愛心關注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賞所有生命的靈性.這是只有熱愛生活的人能夠做到.在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牡丹高貴、蘭花清秀,菊花票逸、蓮花高潔……這些自是不必贅述.然而美人蕉、紫薇、木槿,這些大眾化的並不名貴的小花,在作者眼裡依然動人美麗,美得平凡,美得有個性,有勇氣
⑽ 好一朵木槿花表達的主旨與紫藤蘿瀑布有什麼相似之處
《好一朵木槿花》作者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一株生長在鋼筋磚塊中的紫色的木槿花,環境的艱難扼制不了它的生機,它就那樣倔強地挺立著。在這里,木槿花儼然已成為不屈不撓、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的化身。
《紫藤蘿瀑布》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