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夜雨
㈠ 這三首詩是寫給誰的
《七夕》賞析
我們先看第一首詩:寫於七夕情人節。
「萬里碧空凈,仙橋鵲駕成。」這兩句是交代成詩的時間和天氣。「萬里碧空凈」指這天白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仙橋鵲駕成」,點明這天是架鵲橋的日子,即七夕節。可以看出是描寫這年的七夕情人節的白天萬里晴空的景象。
「天孫猶有約,人世那無情?」雍正在前面寫了這天應該是「仙橋鵲駕成」的好日子。然後接下來羨慕「天孫猶有約」,這里的「天孫」指織女星(牽牛星可稱為"河鼓二")。我分析,雍正羨慕這一天連織女和牛郎都能相會。然而自己呢,「人世那無情?」,一定是撈不著和親愛的在一起,隱隱發泄對老天的不滿意。可以看出這個佳人好像和雍正有緣無份,
「弦月穿針節,花陰滴漏聲。」這兩句話,把時間從白天移到了晚上。「弦月」指不圓的月亮,因為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因而晚上的月亮是弦月。我認為「弦月」這個詞在這里運用得很巧妙,有2個作用,一個作用是將時間移到了晚上,另一個用這個不圓的月亮來暗示自己和愛人不能團聚。「穿針節」是「七夕」的別稱,因為這一天有穿針的習俗。七夕節本應該是愛侶相聚你儂我儂的度過,然而這天晚上作者卻只能看著不圓的月亮高掛空中。「花陰」指花叢。(我不確定,作者是否也暗借李清照的《醉花陰》來表達佳節和愛侶分隔兩地的郁悶心情)「滴漏」:古代的計時器,和我們今天的沙漏一樣,只不過裡面裝的是水。要知道滴漏的水滴聲是很小的,作者能聽到「滴漏聲」,更加襯托七夕夜晚的寂靜。七夕夜晚,本應該和情人在花叢間漫步談笑,然而,作者卻只能聽到嘀嗒嘀嗒的滴漏聲度過漫漫長夜。的確夠郁悶的。
且看後面一句「夜涼徒倚處」,看看這用詞:「夜涼」有一種孤寂的感覺,如果情人在身邊,一定如沐春風,哪裡會感到涼。再說七夕節是農歷七月七日,本應該是炎熱的晚上,怎會感到涼呢?因而,我認為這個詞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作者此時的清冷孤寂的心情。接下來「徒」字的運用得很妙(鼓掌!),更能表達這種感情。我特意查了字典,徒果然有「獨、僅僅「的意思。「徒」字還有「徒然,枉然」的意思。既描寫了身的孤獨,又描寫了心的孤獨,妙哉!妙哉!那麼整句「夜涼徒倚處」,應該描寫雍正這天在清冷的晚上獨自倚在什麼地方思念有緣無份的佳人的孤獨無奈傷感的情形。而最後的那句「河漢正盈盈」寫得更妙。這句話里的「河漢」和「盈盈」二詞,語出於東漢末期的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這里的「河漢」指的是織女,而「盈盈」是指織女亭亭玉立的綽綽風姿。前後兩句運用對比的手法,前句的「冷」「徒」和後句的「盈盈」對比出作者心情冷熱兩重天。那麼「夜涼徒倚處,河漢正盈盈。」描寫的情況是,恍惚看見寒冷孤寂的夜晚獨自惆悵的倚著的地方,織女(引申指雍正思念不得團聚的佳人)正婷婷玉立的站在那裡。
這首詩感情細膩,遣詞優雅,意境非常優美。巧妙利用七夕節這一特殊日子,運用牛郎織女的詩詞及傳說,引申表達自己的情感故事。短短幾個字,將自己與情人悲歡離合的故事,有緣無份的遺憾,綿綿不絕的思念,清冷孤寂的心情,描寫得惟妙惟肖,讓人不忍釋卷。乃情詩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寒夜有懷》賞析
我們再來看第二首詩:寫於寒冷的夜晚.
「夜寒漏永千門靜,破夢鍾聲度花影。」「夜寒」指寒冷的夜晚,這個「寒」字既是溫度的寫照,也是作者心情的寫照。「漏永」指深夜,「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計時器。我認為這里「漏永」這個詞用得很妙,它有3個作用,一個作用是交代成詩的時間是深夜,另一個作用是用滴漏的聲音來襯托深夜的寂靜,還有一個作用是表達作者孤寂惆悵的心情。「千門靜」,這里的「千門」是泛指,意思是家家戶戶,「千門靜」描寫深夜家家戶戶寂靜無聲。「夜寒漏永千門靜」整句描寫的景象是:在寒冷的深夜,家家戶戶悄無聲息,懷著孤寂的心情,聽著滴漏的小水滴嘀噠嘀噠的落下。短短的幾個字,烘托出一個非常安靜非常冷清的夜晚環境。「破夢」的「破「字是一個瞬間性動詞,形象的描寫了夢被驚醒的一剎那。「破夢鍾聲度花影」整句描寫的景象是:當當當的鍾聲把作者從夢中驚醒,眼前浮現花影。(這里的「花影」到底是指作者睡得迷糊突然被驚醒眼睛有些花?還是迷糊依稀看到佳人的身影?還是二者兼而有之?本人拿不準,請各位大人們賜教)前面兩句話,一靜一動,一靜一吵,襯托寂靜的滴漏聲與突然響起的鍾聲,運用對比的手法,把這夜的成詩環境,維妙維肖的展現了出來。
「夢想回思憶最真,那堪夢短難常親。」這兩句很好理解,平鋪直敘交代了做了什麼夢和做夢以後的心情。作者想起剛才夢境中往事歷歷在目,可惜美夢太短暫而且不容易常常做。
「兀坐誰教夢更添,起步修廊風動簾。」這兩句話也很好理解,也是平鋪直敘的交代了做夢驚醒後的行為。「兀」是「茫然無知、痴痴獃獃的樣子」。(夢驚醒後)迷迷糊糊的坐著,半夢半醒,誰知道夢一個接一個。於是起來到廊上溜達溜達清醒清醒,風吹動廊上的簾子。
「可憐兩地隔吳越,此情惟付天邊月。」這兩句話可給咱們點八卦線索了,嘿嘿。「可憐兩地隔吳越」這句點出了佳人的居處。「吳」指江蘇。「越」指浙江。「可憐」體現了有情人相隔千里的慘狀。我認為,佳人有可能在福建或廣東。「此情惟付天邊月」,看來兩個人團聚是沒有機會了,只能將感情交給晚上唯一兩個人都能看見的東西(月亮)這一辦法來寄託綿綿的思念了。頗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味。同時,這天邊的月亮的明,象徵著作者可以以此來交付感情的喜悅夢想,而月亮的明益發襯托夜晚的暗,也暗示作者與佳人無法相守的無奈現實。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夜晚夢見美好的愛情往事被驚醒後對無法相守的愛情的無限惆悵之情。入夢,聽漏,鍾鳴,驚醒,兀坐,起步,風起,簾動,慨嘆,望月,一個個動作描寫細膩而生動。在寂靜黑暗的夜晚之景中見孤寂無奈之情,是所謂觸景生情。此詩亦是情詩中的佳作。
=============================
《仲秋有懷》賞析
我們再看最後一首詩:寫於仲秋佳節。本應該是夫妻團圓之日。我發現,一到這種情人相聚之時,老四就開始思念佳人長吁短嘆了。(定時抽風,呵呵)
「翻飛挺落葉初開,悵怏難禁獨倚欄。」 「翻飛挺落葉初開」描寫葉子的情形,點明成詩的時間。「悵怏難禁獨倚欄」這里「悵」指「惆悵」,「怏」指「悶悶不樂、郁悶」。整句話的意思是,獨自倚靠在憑欄上,郁悶惆悵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想停都停不下來。(這個老四,一到情人節、仲秋節,就傷感得靠著欄桿獨來獨往,讓他的老婆們多沒趣,該打,嘿嘿)
「兩地西風人夢隔,一天涼雨雁聲寒。」這里的「兩地」指的是作者和他思念的對象分居兩地。「西風」乾燥寒冷,襯托作者的心情。「人夢隔」兩地遠到做夢都沒辦法相會。(老四心裡貓抓般的難受吧)「涼雨」的「涼」和「雁聲寒」的「寒」絕對是作者心情的寫照。以前是觸景生情,這里是以情感景。客觀的來說,那天的雨可能是溫的,大雁的叫聲也可能是令人愉快的。然而,作者的主觀情緒影響了他對周圍環境的感覺,因而他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傷感的。
「驚秋剪燭吟新句」從字面意思看是驚覺秋天的到來剪燭花寫了新詩。但是這里需要注意是「剪燭」和「新」這兩個字,好像透漏著玄機。「剪燭」出自「剪燭西窗」的典故,(源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剪燭西窗」和「巴山夜雨」都是描寫夫妻閨房中溫馨浪漫的的詞語。那麼我就有些疑惑了,作者是一個人剪燭?還是和另一個人剪燭?還是驚聞愛人和別人剪燭?需要注意的是,吟了「新」句。
「把酒論文憶舊歡」喝著酒談論著詩文(或可能是獨自,或可能是和新婦),回憶起了和老情人把酒論詩的溫馨畫面。(這個老四,我真服了他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舊」字,是不是指老情人這么簡單?因為前面出現了「新」字,是不是指前面那個「新」字有「新人」的含義?或者是不是指二人的感情由於某種原因沒有結果,因而只能成為了「舊人「?
「辜負此時曾有約,桂花香好不同看。」注意,這句話也給我們提供了些八卦素材。「曾有約」說明二人有過約定,可能是婚約,可能是私奔(不大可能,老四還惦記著江山呢),也可能是相聚賞桂花。「辜負」說明好事沒成,誰辜負誰?如果是婚約,看老四那郁悶的樣子,八成是琵琶別人抱,或者也可能老四因為政治需要犧牲了愛情當了負心漢也沒准。如果是相約賞花,老四現在眼前的就是桂花,那一定是老四被放了鴿子。「桂花香好不同看」的意思是,桂花還是和從前一樣的香一樣的美,只是因為陪同欣賞的人不見了,而索然無味了。體現了一種物事人非的凄涼感。(估計作者想表達,就算新人一樣會吟詩品酒,也無法和作者心中的故人相比)
這首詩,採用白描的手法,描述昔日情侶今日相隔千里無法結合的無奈事實。表達了作者對於這段感情的追憶珍惜和對於有緣無份結局的傷感幽怨之情。
回答者:zhangdzl146 - 試用期 一級 7-20 17:10
出自雍邸集吧
謹案《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凡文二十卷、詩十卷。文分十三體。詩則前七卷曰《雍邸集》,皆康熙壬寅以前作,後三卷曰《四宜堂集》,則御極以後作也。
這是雍正做皇子時所作。至於寫給誰的,那就真無從考證了,有人說是年妃(年庚堯的妹妹叫年永月,有傳年永月被雍正看中,冊封為妃)。孰真孰假,無從考證,無從考證啊。
回答者:wxhning - 試用期 一級 7-20 17:14
這個是出自四庫全書的雍邸集
至於具體寫給誰的
無從而知
不過留給後人很多的猜想
至於樓上這位說的 回答者:wxhning - 試用期 一級 7
什麼年永月,是二月河杜撰的
年妃確實是雍正比較寵愛的一位妃子
這個你只要看過一些史集
不可能說是很直白的告訴你
但是都能從中看出來
㈡ 何惜今夕是七夕,鵲橋相會搖無期,巴山夜雨西窗,話盡獨孤與別離,,,求意思
可惜了今天是七夕,與相愛之人見面卻遙遙無期 巴山夜雨西窗 寫景 和別人把心裡的孤獨和傷感 說出來
㈢ 請問有誰知道中國古代經典的詩詞穢有誰了解的告訴下喲,傳
《絕句二首 其二》
《喜雨》
《寓意詩五首》
《自河南經亂,關內..》
《秋夕》
《山居》
《感事》
《中秋月》
《遣懷》
《藍橋驛見元九詩》
《秋晚》
《秋晚》
《偶作》
《偶作》
《偶作》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
《繚綾》
《除夜》
《除夜》
《除夜》
《悲哉行》
《池上篇》
《讀史五首》
《白發》
《舟中讀元九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
《白發》
《白發》
《桐花》
《秋日》
《勤政樓西老柳》
《秋雨夜眠》
《賀雨》
《南浦別》
《杭州春望》
《逍遙詠》
《閑游》
《閑游》
《江樓夜吟元九律詩..》
《雜興三首》
《感舊》
《夜歸》
《中隱》
《夜歸》
《與夢得沽酒閑飲且..》
《八駿圖》
《放言五首並序》
《續古詩十首》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
《送春》
《寄遠》
《送春》
《村居苦寒》
《李夫人》
《山石榴,寄元九》
《歲暮》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
《歲暮》
《歲暮》
《失題》
《秋霽》
《馬上作》
《首夏》
《母別子》
《首夏》
《春日閑居三首》
《惜花》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十二時行孝文》
《望驛台三月三十..》
《歲晚》
《歸田三首》
《感時》
《病中作》
《隋堤柳》
《江樓月》
《春寒》
《東坡種花二首》
《宿紫閣山北村》
《竹枝》
《竹枝》
《竹枝》
《竹枝》
《重賦》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
《新秋》
《新秋》
《霓裳羽衣歌和微..》
《春風》
《送毛仙翁江州司..》
《覽盧子蒙侍御舊詩..》
《長恨歌》
《琵琶行》
《憶江南》
《憶江南》
《憶江南》
《錢塘湖春行》
《暮江吟》
《觀刈麥》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賣炭翁》
《長相思》
《長相思》
《賦得古原草送別》
《池上》
《花非花》
《大林寺桃花》
《問劉十九》
《宮詞》
《秋思》
《秋思》
《夜雪》
《即事》
《行香子》
《江樓夕望招客》
《采蓮曲》
《雜感》
《竹枝詞》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江南春》
《村夜》
《對酒》
《對酒》
《對酒》
《白雲泉》
《輕肥》
《杜陵叟》
《夜坐》
《夜坐》
《七夕》
《七夕》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詠懷》
《自詠》
《自詠》
《自詠》
《自詠》
《自詠》
《楊柳枝》
《楊柳枝》
《楊柳枝》
《楊柳枝》
《楊柳枝》
《自詠》
《自詠》
《二》
《秋懷》
《有感》
《短歌行》
《短歌行》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
《邯鄲冬至夜思家》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
《遺愛寺》
《買花》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
《夜雨》
《夜雨》
《春詞》
《楊柳枝詞》
《閑居》
《閑居》
《閑居》
《閑居》
《井底引銀瓶》
《早春》
《和《大嘴烏》》
《早春》
《後宮詞》
《後宮詞》
《夏日》
《春雪》
《春遊》
《寒食》
《冬夜》
《昭君怨》
《落花》
《夜箏》
《喜雨》
《春日閑坐》
《冬日梅窗書事四首..》
《新春》
《書窗即事》
《春宵》
《約游春不去》
《約游春不去》
《長宵》
《初冬書懷》
《春日亭上觀魚》
《春燕》
《春陰古律二首 其..》
《對秋有感》
《海棠》
《長宵》
《初秋雨晴》
《春遊西園》
《答求譜》
《冬至》
《晚春會東園》
《春晝偶成》
《寄情》
《愁懷》
《舊愁》
《冬夜不寐》
《窗西桃花盛開 /..》
《春恨 選二..》
《春曉雜興》
《芙蓉》
《和前韻見寄 其一》
《賀人移學東軒》
《畫眉》
《寄大人二首 其一》
《寄大人二首 其二》
《絕句二首 其一》
《長春花》
《春日行》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雨 / 雨中寫懷》
《代送人赴召司農》
《冬日梅窗書事四首..》
《獨坐》
《秋夜牽情》
《春日感懷》
《圓子》
《新秋》
《悶懷》
《春日書懷》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次韻見贈簡吳夫人》
《得家嫂書》
《和前韻見寄 其二》
《會魏夫人席上 其..》
《會魏夫人席上 其..》
《寄別 / 寄恨》
《江上阻風》
《酒醒》
《舊愁 其二》
《吊林和靖二首 其..》
《吊林和靖二首 其..》
《秋夜有感》
《春睡》
《除日/除夜》
《春色有懷》
《恨別》
《冬日雜詠》
《春夜》
《獨坐感春》
《對景漫成》
《對竹一絕》
《後庭花》
《湖上詠月》
《春夜感懷》
《春半》
《春詞二首 其一)》
《春恨 選二 ..》
《端午》
《對雪一律》
《二色梅》
《寒食永懷》
《白菊》
《初夏二首 其二》
《二色梅》
《蝶戀花》
《菩薩蠻》
《菩薩蠻》
《菩薩蠻》
《菩薩蠻》
《菩薩蠻》
《減字木蘭花》
《浣溪沙》
《西江月》
《鷓鴣天》
《鷓鴣天》
《點絳唇》
《點絳唇》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清平樂》
《清平樂》
《清平樂》
《念奴嬌》
《念奴嬌》
《念奴嬌》
《秋夜》
《江城子》
《江城子》
《卜運算元》
《眼兒媚》
《鵲橋仙》
《謁金門 春半》
《憶秦娥》
《憶秦娥》
《落花》
《落花》
《初夏》
《會魏夫人席上 其..》
《失調名》
《會魏夫人席上 其..》
《絕句》
《絕句》
《有感》
《即事》
《元夜》
《除夜》
《除夜》
《春晴》
《笛 / 中秋聞笛》
《恨春五首 其二》
《初夏 / 即景 / 清晝》
《圈兒詞》
《自責》
《自責》
《舟行即事》
《舟行即事》
《舟行即事》
《舟行即事》
《舟行即事》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日雜書十首 其..》
《傷春》
《春日有作》
《傷春》
《春日即事》
《春日即事》
《春日雜書十首 其..》
《黃花》
《愁懷 其二》
《春歸五首 其二》
《冬日梅窗書事四首..》
《春歸五首 其四》
《春霽》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春日雜興》
《恨春五首 其三》
《春歸五首 其一》
《春歸五首 其五》
《冬日梅窗書事四首..》
《東馬塍》
《春日雜書十首 其..》
《恨春》
《中春書事》
《東馬塍》
《春歸五首 其三》
《春園小宴》
《代謝人見惠墨竹》
《膏雨》
《恨春五首 其五》
《會魏夫人席上 其..》
《春園小宴》
《月華清》
《浣溪紗/浣溪沙》
《夜雨》
《春日雜書》
《柳》
《春詞二首 其二》
《春陰古律二首 其..》
《燈花》
《讀史》
《九日》
㈣ 李白寫的有關「七夕」的全詩有哪些
1. 《擬古其一》
【作者:李白】
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閨人理紈素,遊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遠客。客似秋葉飛,飄颻不言歸。
別後羅帶長,愁寬去時衣。乘月托宵夢,因之寄金徽。
2. 《游泰山六首》
【作者: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攬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雲鬟。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盪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暝。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葯,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關。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玉真連翠微。想像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
㈤ 白居易的詩
1、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話翻譯: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2、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話翻譯: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池上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話翻譯: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4、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話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5、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話翻譯: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㈥ 關於七夕的詩句古詩有哪些
關於七夕的詩句古詩有:
1、唐·林傑《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內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容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唐·孟浩然《他鄉七夕》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3、宋·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4、宋·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㈦ 七月七日長生殿 指哪個節日
「七月七日長生殿」指的是七夕節。這句詩回憶了每年七夕唐玄宗和楊貴妃甜蜜的往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婦女穿針乞巧: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因此在過去農村婦女通過各種儀式,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其中,在不少的農村,婦女通過穿針引線來驗證。
七夕鬥巧:既然是乞巧節,在農村一些地方,舉辦「鬥巧」活動,來慶祝「乞巧節」的到來。
為牛慶生:在農村有神話傳說,牛郎與織女被王母分開,老牛不惜犧牲用自己的牛皮,帶著牛郎去見織女,在農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舉辦「為牛慶生」的儀式!
食巧果:在我國,但凡遇到節日,都離不開「吃」這個話題!在七夕,主要以食「巧果」為主,「巧果」是一些點心,通過精細的製作,不同的形狀,反映出製作者「心靈手巧」之意!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㈧ 劍三七夕掛件的夜雨沁荷的曲子是什麼
大俠您好:
你們倆一起做完七夕任務,得到那個掛件。
裝備上就會顯示兩個人的名字;
卸下放在背包或者倉庫就不會顯示兩個人的名字。
如幫助到您,還
㈨ 《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怎麼獲取
《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怎麼獲取 《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獲取攻略,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關於《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怎麼獲取 《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獲取攻略的信息,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編帶給大家有關《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怎麼獲取 《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獲取攻略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八周年嘉年華遇上七夕佳節,今年的劍網3七夕又是一個大動作!今年的七夕掛件夜雨沁荷是定製的可彈奏掛件,那麼這么酷炫的掛件該怎麼獲得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七夕掛件獲取攻略。
夜雨沁荷
前置准備
1.有一個好感度達到三重(策馬同游)的好友;
2.准備好大量的除滯散、戰狂牌和旋返書(如果好感達到6重可以使用義金蘭);
3.如果是親傳師徒也是可以的,雙方互召;
4.保證雙人同時在線,如果雙開做任務的話也要保證雙方維持跟隨狀態;
5.建議任務接取和交任務的時候都到揚州做。
任務流程
1.收到官方給的郵件,中間有可以加好感度的鴛鴦帕,方便玩家刷好感;
2.前往主城節日大使處接取七夕節日任務,找到賀蘭楓完成;
3.對話NPC賀蘭楓再找江小漓完成,這里的任務幾乎可以直接過去,每年都是要撮合他們倆玩家都熟了;
4.找到若初繼續任務,這里需要玩家對好感度三重及以上的玩家使用姻緣草,確定心上人;
5.至此,主城任務全部完成,轉戰純陽,純陽有兩個任務,救助小鳥和採集歲月花,兩個任務地點之間相隔比較遠,沒有先後順序,唯一的注意點就是兩個人相隔不能超過4尺,不然就做不了任務;
6.這之後,一般來說,神行是CD的,可以用旋返書回主城找若初交任務;
7.做完純陽任務之後接著的就是到萬花做任務,這個任務要求玩家雙方同時從摘星岩跳下來,並且同時落地,落地時相距不超過4尺,要點是可以由一方騎著雙騎帶另外一個人跳下,控制好馬落下的地方即可,另外也可以通過雙飛、兩人都用輕功或者師徒召喚;
8.如果萬花任務的時候是坐的馬車或者使用戰狂牌的,這個時候神行CD差不多好了,可以直接神行楓華谷(老楓華和戰亂楓華都可以),如果沒有的就吃個除滯散,神行點是地圖右上的平頂山,到了之後飛往紅葉湖即可;
9.回主城找若初交任務,這個時候要前往揚州擂台開鴛鴦寶箱,依然是雙方不能超過4尺,開三個箱子中的一個就可以了,可以雙飛過去;
10.回到若初接後續任務,前往揚州信使邊找到江小魚,然後到旁邊雜貨商邊上的蘇悅容處放煙花;
11.放完煙花繼續找江小魚,江小魚絮絮叨叨完之後,接到後面的任務是去金水鎮找三種材料,這個時候一般玩家的除滯散和神行都是CD狀態,可以選擇直接馬車過去金水鎮,或者雙騎過去,因為有一個任務點離揚州和金水的地圖點上;
12.找完三個道具(注意4尺的距離),玩家再跑回去找賀蘭楓,把東西給江小漓,然後來回跑一陣,接下來玩家就得去洛道解救證明自己的賀蘭楓,完成後會得到終成眷屬成就;
13.最後,回到主城完成“若初的委託”任務,獲得成就“連理枝”,獲得掛件“夜雨沁荷”和道具“渡情香”,後者拿到之後找主城節日大使可以進入星海幻境。
看了上文鐵骨小編帶來的《劍網3》七夕掛件夜雨沁荷獲取攻略,你是否了解了相關內容信息,知道了呢!更多最新最好玩的手機游戲就來鐵骨下載吧!
㈩ 關於七夕的雨的詩或文章
寫雨的詩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一個「好」字,把作者的見春飄然而下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頗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隨著微風夜來,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寫春雨的作用,筆墨細膩。末兩句寫清晨看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潤下,紅潤一片,花因飽含雨水而重、而濃,寫的情深意切。全詩通篇無一「喜」字,但喜悅之情卻溢於言表。
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以飽滿的激情盛贊小雨,於小中見大,於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最後歸結為」一年春好處「,連帝王宮苑的景色也比不過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繪的細膩真切。
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
蘇軾《有美堂暴雨》:「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灧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全詩生動地寫出了暴風驟雨來臨前後的景象:雷聲轟鳴,烏雲密布,黑風從天外刮來,大海為之豎立,足見其兇猛;大雨隨風飛騰,由浙東橫過大江,足見其急驟。湖海水漲,雷聲鏗鏘,詩人的才思也在暴風雨的催促下迸發出來。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寫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葯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嬌態可掬。雖主要寫雨後的景緻,卻透露出對春雨滋潤之功的稱頌。
除了專門寫雨的詩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詩作中多有描寫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騰雲似涌煙,密雨如散絲。」(晉•張協《雜詩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絲線一般密集。
「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後湖泛舟》》寫夏日驟雨初停,斷虹出現在天邊,上漲的湖水從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志南《絕句》)杏花綻開時節的細雨,親切地將要打濕衣服;揚著柳枝的微風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詩人即景寓情,給人以禪的意境。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飄灑,籠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橫生;好風吹來,襟袖都生溫馨之意。
「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岩寺》)描寫了詩人在靈岩寺(坐落於濟南市郊長清縣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見的雨中山間景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細雨濕衣,不顯其形;閑花落地,不聞其聲,可謂描寫入微。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唯「細雨」,魚方上浮,若大雨則伏而不出;唯「微風」,燕子方斜,若大風亦伏而不翔。對微風細雨中的景物體察入微,描繪的情趣盎然。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以颯颯的雨聲比喻高松搖晃之聲,使得景物饒有意趣。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柳枝帶雨,枝葉增重,煙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怒漲,暮雨急驟,行人斷蹤,野渡舟橫,動靜相映,更顯出野渡的清幽。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宋•趙師秀《有約》)描繪了江南黃梅天多雨、處處蛙鳴的鄉村景緻。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遠處鳩聲悅耳,近處杏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展現出江南農家雨後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一)春風春雨,滋潤大地,草木萌發,百花開放,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寫烏雲翻滾如墨,夏日的陣雨雲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動的珍珠般的雨點也撲天蓋地地打向了船艙。
「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宋•陸游《大風雨中作》)寫出了風狂雨猛的態勢。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明•李攀龍《廣陽山道中》)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注,煙雲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寫出了大雷雨的氣勢。
「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清•查慎行《登寶婺樓》)上句寫暴雨來臨,大雁疾飛避雨;下句寫暴雨來勢迅猛,萬山似在雨中浮動。
另外,借雨起興抒情的詩也不少。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原是寫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的情景,現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會清明的狀況。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濱,秋風勁吹,荷花競發,景色頗佳;而千村萬戶,野蔓滿牆,籠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蕭索。兩句相對,以佳景更襯生民艱難憔悴之意。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人望著窗外綿綿不斷的秋雨,不禁心神飛馳,想像著歸家後與妻子在西窗下剪燭夜話,訴說自己在巴山夜雨時長夜難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塵雨打萍。」(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元兵侵宋,國家遭難,山河破碎如風吹柳絮,個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隨時有沉沒的危險。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借在蒙蒙細雨中傲獨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與強暴勢力不妥協的精神。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真切地寫出了山雨來臨前城樓風狂的情景,後來喻指重大事件即將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春夜幽居小樓,整夜聽著風雨之聲,想到杏花得雨綻蕾,明晨雨霽,叫賣杏花之聲傳來,心境不禁這之開朗。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宋•徐俯《春遊湖》)春雨中游湖,橋斷被阻,何其悵惘;忽然間,柳陰下小舟悠悠而來令人喜出望外!未言情,而情卻微妙地表達於曲折的細節描述之中。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虞集《聽雨》)詩人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當年那樣那樣對故鄉有強烈的思念,但思鄉之情一直郁結在心頭,那一陣淅淅瀝瀝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對江南春色的思戀。
參考資料:寫雨的詩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時節,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潤的時節。但春雨貴如油,春天下雨,豈不是「好雨」?!一個「好」字,把作者的見春飄然而下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頗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隨著微風夜來,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寫春雨的作用,筆墨細膩。末兩句寫清晨看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潤下,紅潤一片,花因飽含雨水而重、而濃,寫的情深意切。全詩通篇無一「喜」字,但喜悅之情卻溢於言表。
韓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以飽滿的激情盛贊小雨,於小中見大,於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潤澤,連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細雨中草色微綠,近看不覺而遠視泛青。最後歸結為」一年春好處「,連帝王宮苑的景色也比不過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繪的細膩真切。
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
蘇軾《有美堂暴雨》:「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灧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全詩生動地寫出了暴風驟雨來臨前後的景象:雷聲轟鳴,烏雲密布,黑風從天外刮來,大海為之豎立,足見其兇猛;大雨隨風飛騰,由浙東橫過大江,足見其急驟。湖海水漲,雷聲鏗鏘,詩人的才思也在暴風雨的催促下迸發出來。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寫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葯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嬌態可掬。雖主要寫雨後的景緻,卻透露出對春雨滋潤之功的稱頌。
除了專門寫雨的詩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詩作中多有描寫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騰雲似涌煙,密雨如散絲。」(晉•張協《雜詩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絲線一般密集。
「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後湖泛舟》》寫夏日驟雨初停,斷虹出現在天邊,上漲的湖水從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志南《絕句》)杏花綻開時節的細雨,親切地將要打濕衣服;揚著柳枝的微風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詩人即景寓情,給人以禪的意境。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飄灑,籠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橫生;好風吹來,襟袖都生溫馨之意。
「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岩寺》)描寫了詩人在靈岩寺(坐落於濟南市郊長清縣方山之陽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見的雨中山間景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細雨濕衣,不顯其形;閑花落地,不聞其聲,可謂描寫入微。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唯「細雨」,魚方上浮,若大雨則伏而不出;唯「微風」,燕子方斜,若大風亦伏而不翔。對微風細雨中的景物體察入微,描繪的情趣盎然。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以颯颯的雨聲比喻高松搖晃之聲,使得景物饒有意趣。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柳枝帶雨,枝葉增重,煙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怒漲,暮雨急驟,行人斷蹤,野渡舟橫,動靜相映,更顯出野渡的清幽。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宋•趙師秀《有約》)描繪了江南黃梅天多雨、處處蛙鳴的鄉村景緻。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遠處鳩聲悅耳,近處杏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展現出江南農家雨後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一)春風春雨,滋潤大地,草木萌發,百花開放,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寫烏雲翻滾如墨,夏日的陣雨雲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動的珍珠般的雨點也撲天蓋地地打向了船艙。
「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宋•陸游《大風雨中作》)寫出了風狂雨猛的態勢。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明•李攀龍《廣陽山道中》)雷聲轟鳴,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傾注,煙雲滾滾,似萬座山峰迎面撲來,寫出了大雷雨的氣勢。
「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清•查慎行《登寶婺樓》)上句寫暴雨來臨,大雁疾飛避雨;下句寫暴雨來勢迅猛,萬山似在雨中浮動。
另外,借雨起興抒情的詩也不少。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原是寫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的情景,現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會清明的狀況。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濱,秋風勁吹,荷花競發,景色頗佳;而千村萬戶,野蔓滿牆,籠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蕭索。兩句相對,以佳景更襯生民艱難憔悴之意。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人望著窗外綿綿不斷的秋雨,不禁心神飛馳,想像著歸家後與妻子在西窗下剪燭夜話,訴說自己在巴山夜雨時長夜難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塵雨打萍。」(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元兵侵宋,國家遭難,山河破碎如風吹柳絮,個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隨時有沉沒的危險。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借在蒙蒙細雨中傲獨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與強暴勢力不妥協的精神。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真切地寫出了山雨來臨前城樓風狂的情景,後來喻指重大事件即將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春夜幽居小樓,整夜聽著風雨之聲,想到杏花得雨綻蕾,明晨雨霽,叫賣杏花之聲傳來,心境不禁這之開朗。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宋•徐俯《春遊湖》)春雨中游湖,橋斷被阻,何其悵惘;忽然間,柳陰下小舟悠悠而來令人喜出望外!未言情,而情卻微妙地表達於曲折的細節描述之中。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虞集《聽雨》)詩人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當年那樣那樣對故鄉有強烈的思念,但思鄉之情一直郁結在心頭,那一陣淅淅瀝瀝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對江南春色的思戀。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7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