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朵花簪
A. 在水滸中,大老爺們頭上戴一朵花是一種時尚嗎
水滸傳中,諸多綠林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硬漢和那放盪不羈的灑脫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過,當我們回過頭來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令人咋舌的一幕,那就是這樣一群豪氣沖天的男人們頭上竟然都少不了要戴一朵花。
對於戴花成風的宋朝來說水滸英雄們簪花算得上是順應時代潮流,而如今要是想尋找能夠像他們一樣坦然戴花的男人,那就得去時裝周上才能看到。
B. 簪,釵,步搖有什麼區別
1、造型不同
簪,象針形頭飾形,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
2、材料不同
簪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多加以珠寶裝飾。
釵材料主要有金、玉、銅等。
步搖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3、式樣不同
發簪式樣十分豐富,主要變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愛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常見的花種有梅花、蓮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以動物為簪首的發簪,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其中以鳳簪最多,製作也最為精緻。
釵式樣主要有金釵、玉釵、寶釵、裙釵(舊指婦女,亦稱「釵裙」)等等。
步搖一般式樣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流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步搖。
C. 請問簪和釵有區別嗎
簪和釵有區別。
1、造型不同
簪,象針形頭飾形,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形狀為兩條金屬絲到最後絞成一股、在裝飾物的結尾處必定有流蘇吊墜來襯托。
2、材料不同
簪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多加以珠寶裝飾。
釵材料主要有金、玉、銅等。
3、式樣不同
發簪式樣十分豐富,主要變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愛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
釵式樣主要有金釵、玉釵、寶釵、裙釵(舊指婦女,亦稱「釵裙」)等等。
(3)愛一朵花簪擴展閱讀:
簪的本名叫「笄」。古代的女人們喜歡將頭發挽成髻鬟,還要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也就有了用簪的習慣。雖然發釵和作用與發簪一樣,都用來插發,但發簪作成一股,發釵則作成雙股,它們的造型也有所區別。
在中國的封建時代,女子插「笄」,被視為標志成年的人生大事,還需要舉行儀式,稱為「笄禮」。也就是說,當女孩子在她們的發上插入一枚長簪,就意味著一朵鮮花最美麗的盛放。簪子是東方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
通常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
D. 在很多影視劇當中西門慶都會戴一朵花,歷史上也是這樣嗎
西門慶每一次出場都會頭戴一朵大紅花,有時候也會是大黃花。到古代男子頭戴紅花,其實跟當時的宋朝有關系,因為從唐朝開始那些官人和貴人們把頭上戴花看成是一種富貴裝飾的象徵,就連宋朝的皇帝也極為喜歡。
不僅是流傳於官商中間,民間也開始盛行,甚至成為當時的婚俗。頓時,不管是朝廷中還是民間,簪花儼然成了一個十分受歡迎的物品。因此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的西門慶佩戴簪花的樣子確實是真實的習俗,雖然有些男子看起來確實不倫不類,但是可能真的是我們誤會他們了。
E. 甄嬛傳:浣碧在鬢邊插了一朵花,甄嬛為什麼咒她沒有好下場
導語:愛情是自私的,即便是親姐妹也不願意分享。甄嬛亦如此,早在甘露寺和凌雲峰的時候,甄嬛就已經察覺到浣碧對果郡王有暗戀之情了。只是,當時的甄嬛無權無勢,一無所有,而浣碧卻還甘願跟她受苦,總不好撕破臉的。所以,她暫把那份醋意深深隱藏在心中,即便憤怒,也只能暗暗詛咒罷了。
因而,甄嬛選擇了沉默,但心裡的那份忌憚與嫉妒,甄嬛卻是難以釋然的,因而才百般剖析「杜鵑花的悲涼寓意」。要麼如杜鵑啼血,要麼是薄命早喪,總之沒有什麼好下場。
甄嬛的預言很准,最終,在她的精明運作下,果郡王死了,浣碧也死了,唯獨她活了下來,而且還稱霸後宮、耀祖光宗。果然是「女人不狠,地位不穩。」能在後宮稱霸的女人,沒有一點非常手段和非常人性,是很難笑到最後的。
F. 甄嬛傳:為什麼皇後每天清晨,都必須戴一朵花
說起甄嬛傳裡面的皇後,真是有非常多的話能說。因為針對皇後導演設置的細節非常多,比如皇後的宮中最常見的兩種顏色是明黃和大紅,又比如皇後的衣服經常是華貴的香檳色。還比如皇後的某些小動作及言語。總之導演為了打造皇後這個隱形的反派boss,沒少用心思。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皇後簪花的習慣。
經常制香的皇後知道香料有很多的功用,比如安陵容的暖情香,比如華妃的歡宜香。所以皇後的宮中從來不使用香料,為的就是防止別人的陷害。而簪花不僅保持著自己的身上有花朵的香味,芬芳襲人,還能有多重效果,皇後為什麼不選擇更雅緻的簪花呢?所以不要小看皇後的任何一個小細節哦。
G. 《宋史·列傳第九十五》文言文翻譯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司馬光,字君實,是陝州夏縣人。他的父親司馬池,在天章閣等待錄用。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大人一般,聽到講解《左氏春秋》,很喜歡,回到家裡向家裡人講,就能夠知道大概。從這以後就手不釋卷,達到不知飢飽冷熱的程度。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個小孩爬到缸上,不小心跌入水中,其他的小孩都跑了,司馬光拿著石頭把水缸砸破,水湧出來,小孩得以活命。之後,這件事在京城、洛陽被畫成了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長大後,不喜歡奢侈萎靡,只要是喜宴就不戴花,一同的人對他說:「這是皇上賜的不能違背」,才別上了一朵花。
H. 為什麼宋朝男人喜歡簪花
宋朝的潮流有時候真的讓人看不懂,就好比宋朝皇後畫像中額頭太陽穴臉頰都貼著珍珠花鈿的妝容是真的讓人看不懂啊,就這樣紀梵希竟然還出了仿妝。女人的妝容已經蜜汁難懂了,男人竟然也緊跟潮流開始戴花了。宋朝時男人戴花可是一種流行,不管是西門大官人還是揚雄燕青這類的熱血肌肉漢,竟然都喜歡戴花,為什麼宋朝男人都這么喜歡簪花呢?
楊萬里曾寫過一首詩:「春色何須羯鼓催,君主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葯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元宵佳節時,人人簪花同慶的照面也真的是熱鬧喜慶啊。
宋朝這種全民簪花的習慣到底是怎麼培養起來的呢?
其實早在唐朝,民間就已經有了簪花的習慣。但是在宋朝時候把簪花這一風俗推崇到頂峰的卻是宋徽宗。
他每次出遊的時候身邊的隨從都得戴花,這樣也就罷了,他竟然給貼身護衛衣領上賜予金花,並且規定,只有有花的人,才能自由的出入皇宮。
花的作用已經可以堪比皇帝令牌。
所以在宋朝時,簪花就跟買蘋果一樣,可能比蘋果還要厲害。因為簪花已經成為了上層社會的標識和象徵,如果這花是皇帝賜的,地位就更高了。
而且互相之間也會送花,身份越尊貴,賜予的鮮花也越珍貴。
除了皇帝帶頭以外,文人墨客也開始為簪花的行為加持。除了簪花,還有自己養花的請人宴賞,還有斗花的等等各項文娛活動非常豐富。
但是簪花都做了宰相的這件事卻是個典故。
北宋時期,揚州太守韓琦也是位愛花之人,他在自家庭院里種了一株芍葯,一到盛開之時,就會有一圈金黃的花蕊出現在中間,俗稱「金纏腰」,而此時花的一枝四杈上開了四朵花。
這時候王安石、王?駐守揚州,韓琦就邀請他們來賞花,還臨時邀請了路過此地的陳升。
這個韓琦酒喝多了,剪下四朵花,一人插一朵,本是隨意無心的行為,但是誰能想到,在此後的三十年間,這四個人竟然先後都當了宰相。
由是,歷史上就有了「四相簪花」的典故,這一下子又把簪花這件事推向了高潮,民間就有了「四花之瑞」的吉祥之意,芍葯也成了花瑞的象徵。
當然在這種全民簪花的情況下,也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比如司馬光。生性簡朴的司馬光就非常不喜歡簪花,覺得既奢靡又娘氣,所以對簪花非常反感。甚至由來有一次皇帝親自給他簪花,他差點就要抗旨不遵了。
宋朝簪花的風氣到了後來,甚至有了官員拒絕簪花,那麼將會遭到御史監查,受到彈劾。這種規定就確實有點過分了。
四相簪花雖是美談,但是因此就天天簪花也確實是有點奇怪。而且鮮花不必釵環,鮮花保質期就那麼幾天,很快就凋零了。若要持續簪花,花費非常之高,可見宋朝人也確實有錢,生活也確實奢靡。
I. 甄嬛傳:皇後為什麼每天都簪朵粉紅色的小花
hello大家好,小夥伴應該都看過《甄嬛傳》這部劇吧!雖然這部劇播出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是其中的熱度依然不減,劇里引人入勝的情節,還有演員們的精湛表演,都讓小編看的欲罷不能!不知道小夥伴們對於劇中的這個情節印象怎麼樣呢?當甄嬛再次回到後宮後,就來景仁宮來拜見皇後了,當時的兩人也是暗地裡較勁,這是宮女端進來了一些鮮花,還請皇後娘娘「簪花」,由此可見每天清晨必須簪花是皇後的一種習慣,那麼她為什麼這樣做呢?
其實讓小編來說的話,先拋開宜修是皇後娘娘的身份,她本身作為一個女人,一直都得不到皇上的愛,即使每天都會花費心思用在這簪花上,可換來的卻不是皇上的愛,這也是讓人可憐的!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積極地留言評論哦!
J. 請問釵和簪有什麼區別
釵和簪沒有什麼區別,互為同義詞,都表示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
一、釵: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金~。荊~布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二、簪:zān
1、簪子,舊時用來別住頭發的一種飾物。用金屬、玉石、骨頭等製成。
2、插;戴:~花。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發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
《續漢書》中說:貴人助蠶,戴玳瑁釵。據《華陽國志》記載:涪陵山有大龜,
甲可卜,其緣可作釵,世號靈釵。可見古人尤其看重玳瑁製成的釵。
(10)愛一朵花簪擴展閱讀
含釵的詩詞:《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譯文:
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盪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歡情被吹得那樣稀薄。滿杯酒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白白相思地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紅,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莫,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