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七夕愛滿龍江
『壹』 形容慈善的詩句
1、《詠煤炭》
明代:於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譯文: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烏金是煤炭。蘊藏無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猶如是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鍾鼎彝器之製作,全賴生成是原力。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飽又暖和。不辭辛勞不辭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2、《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唐代: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譯文:杜陵地方,有我這么個布衣,年紀越大,反而越發不合時宜。對自己的要求,多麼愚蠢可笑,私自下了決心,要向稷契看齊。
這種想法竟然不合實際,落得個到處碰壁,頭都白了,卻甘願辛辛苦苦,不肯休息。有一天蓋上棺材,這事便無法再提,只要還沒有咽氣,志向就不能轉移。
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裡像火燒似的焦急。盡管惹得同輩的先生們冷嘲熱諷,卻更加激昂無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氣。
3、《蒿里行》
漢代: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譯文: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
屍骨曝露於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這里令人極度哀傷。
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
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5、《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代: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譯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農家秋來的勞作更加蒙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菰米飯,盛滿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素盤。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一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貳』 望穿秋水人何處求下聯
望穿秋水、尋尋覓覓,唯求佳人回眸一笑;看破紅塵、遁世隱身,只不過是萬念化灰。心空情破,情無所託,卻只是用情至深而伊人已逝的無奈決絕;塵世紛擾、聚散不定,不過是千年輪回之後的再次邂逅。音容笑貌猶如夢中觀景,萬千風情恰似霧里看花。風姿綽約、百媚千嬌、膚如凝脂、一顰一笑,來不及細細品味,美人曳然消散秋風中。詩曰:「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騷客大師用艷麗的文筆辭賦潑墨描繪,讓美在畫布上跳躍,方將柔情化為涓涓溪水。
伊人何處?前世今生、霧里夢中,處處香味襲人,有一份心思,便有一份繾綣。詩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西湖橋頭白蛇許仙傳,七夕鵲橋牛郎織女配,巍然大千世界眾生芸芸,多少動人痴情故事流傳不息。紅塵中,痴男怨女歷經劫難修得同舟共渡,情愛的永恆和傷痕相伴,情人的相聚與離別相隨,求得須臾相處也是因果使然,當分別不可抗拒再次來臨,身心再一次飄搖流浪。那份等待望穿秋水,心心念念轉入輪回之道。
女人是上天賜予眾生的一個特別因子,在人世間撒下春的嫩芽,讓愛徜徉讓生靈繁衍,給予心靈的寄託和前行的力量。當耗盡精力,所有形態的美隨風吹散,星星點點布滿天地之間,那份愛摯熱而堅定,也是為延續希望埋下生命的種子。枝頭含俏的美人,既是蘊含天地間靈氣的精靈,又是美的使者,宿命是給人間帶來光明。《洛神賦》有言:「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望穿秋水,伊人何處?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叄』 秋葉的古詩句
一、南北朝(2)
*
1、幾逢秋葉黃
[南北朝] 何遜 《塘邊見古冢詩》
2、蓮秋葉始輕
[南北朝] 陰鏗 《奉送始興王詩》
*
二、隋(1)
*
1、明月照秋葉
[隋] 《雜曲歌辭·排遍第二》
*
三、唐(24)
*
1、解落三秋葉
[唐] 李嶠 《風》
2、金井梧桐秋葉黃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
3、四郊秋葉驚摵摵
[唐]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4、燕任隨秋葉
[唐]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
5、秋葉黃梧桐
[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6、客散同秋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
7、萬木驚秋葉漸稀
[唐] 殷堯藩 《寄許渾秀才》
8、葳蕤秋葉少
[唐] 杜甫 《佐還山後寄三首》
9、二秋葉神媛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七夕》
10、井邊秋葉社前生
[唐] 許渾 《南陽道中》
11、檐下懸秋葉
[唐] 於鵠 《尋李暹》
12、秋葉爭禁大段風
[唐] 胡曾 《草檄答南蠻有詠》
13、秋葉風吹黃颯颯
[唐] 張諤 《九日宴》
14、五湖秋葉滿行船
[唐] 顧況 《送李秀才入京》
15、萬木經秋葉
[唐] 耿湋 《送王秘書歸江東》
16、路飛秋葉轉朱轓
[唐] 劉長卿 《餞王相公出牧括州》
17、秋蟲與秋葉
[唐] 權德輿 《感寓》
18、空城響秋葉
[唐] 韋應物 《郡中對雨,贈元錫兼簡楊凌》
19、掃床秋葉滿
[唐] 朱慶餘 《重過惟貞上人院》
20、秋葉下紛紛
[唐] 李端 《宿瓜洲寄柳中庸》
21、輕剪綠絲秋葉暗
[唐] 李紳 《別雙溫樹》
22、風隨秋葉過軒蕭
[唐] 朱長文 《次韻公權庚中成詠》
23、蜩甲暗枯秋葉墜
[唐] 元稹 《感逝》
24、行子與秋葉
[唐] 於武陵 《別故(一作友)人》
*
四、宋(94)
*
1、而今秋葉辭柯
[宋] 辛棄疾 《破陣子·少日春風滿眼》
2、釵頭秋葉玲瓏翦
[宋] 張先 《菩薩蠻·簟紋衫色嬌黃淺》
3、命如秋葉
[宋] 無名氏 《失調名》
4、秋葉飄零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5、過盡春花秋葉
[宋] 向子諲 《好事近·多病卧江干》
6、解落三秋葉
[宋] 汪洙 《神童詩》
7、卻教秋葉爭飛
[宋] 張掄 《西江月·卷地朔風凜凜》
8、春葩秋葉
[宋] 范成大 《水龍吟·仙翁家在叢霄》
9、霜凋秋葉復丹青
[宋] 石孝友 《浣溪沙》
10、秋葉脫
[宋] 釋法薰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11、似風前秋葉
[宋] 李之儀 《好事近·相見兩無言》
12、秋葉黃
[宋] 釋師觀 《偈頌七十六首》
13、又逢秋葉墮宮牆
[宋] 釋智愚 《頌古一百首》
14、先秋葉自零
[宋] 陸游 《露坐》
15、郎意似秋葉
[宋] 周密 《好事近·輕翦楚台雲》
16、秋葉上人頭
[宋] 仇遠 《訴衷情·渚蓮香貯一房秋》
17、春華秋葉未多時
[宋] 邵雍 《首尾吟》
18、似與春花秋葉期
[宋] 白玉蟾 《燕》
19、秋葉既辭柯
[宋] 衛宗武 《秋懷》
20、秋葉無情
[宋] 謝絳 《訴衷情·銀缸夜永影長孤》
21、誰唱春花秋葉
[宋] 劉辰翁 《虞美人 用李後主韻二首》
22、回頭秋葉錦斑斑
[宋] 胡寅 《思歸八絕》
23、悲涼和秋葉
[宋] 林景熙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
24、秋葉藏花客子迷
[宋] 陳與義 《再賦二首呈奇父》
25、獨夜秋葉零
[宋] 陳造 《寄嚴文炳》
26、哂秋葉之驚墮
[宋] 黃庭堅 《席子澤盤礴圖贊》
27、冷和秋葉動
[宋] 釋智圓 《風》
28、零落隨秋葉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
29、春花秋葉非吾事
[宋] 郭印 《秋日即事八首》
30、春風花開秋葉零
[宋] 蘇軾 《芙蓉城》
31、桑下黃金秋葉輕
[宋] 陳普 《烈女秋》
32、始嘆秋葉零
[宋] 歐陽詹 《春日途中寄故園所親》
33、蕭蕭秋葉丹
[宋] 方岳 《重陽》
『肆』 橋的作文怎麼寫,急!
橋
橋,世上最浪漫的地方.
橋,大概先是應河而生的,使此岸與彼岸相連.最初也許是稀落的踏腳石,然後架起了木板竹竿,繼而使用土石修築.各自翹首於兩岸的人終得以相會相見.由橋相連的,可以是天與地,生與死,或僅是咫尺之間.橋似乎是連通兩者,穿越一切的極好的媒介.
久別,相約於橋,再見,更是浪漫.
每逢七夕,銀河之上便連出一道鵲橋,牛郎與織女在此相會.神仙與凡人本應有別,但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並非身份的差異,而是那些神仙自以為高高在上而定下的天條戒律.最終讓他們每年相見一次,已是極大的開恩.但茫茫銀河,將二人隔得天各一方.幸得喜鵲相助,願齊集異地獻身大橋,連同天地仙凡.終於,牛郎織女再次握緊了對方的手.
由橋相隔,又由橋相連,失去的回憶永遠浪漫.
從冥府到人間輪回轉世的魂魄,必先喝一碗孟婆湯,過一道奈何橋.此湯由孟婆端出,顫巍巍,卻也穩當當.喝下孟婆湯,前市的所有記憶及恩怨情仇界灰飛煙滅.此時,走過奈何橋,便可投胎轉世,由死及生.本是轉生重新做人的好事,但過了這橋,前生一切承諾與誓言不攻自破,曾轟烈刻骨的愛情也將幻滅,卑微的鬼魂只嘆奈何.
橋上未知的傷感,留下的是浪漫的幻想.
威尼斯城內是大大小小的河道.坐著一種叫岡都拉的窄長的小船在水城中穿梭,是極愜意的.在高矗著的總督府與監獄之間,高高地懸著一道長長的嘆息橋.傳說在嘆息橋下擁吻過的情侶,定可天長地久.多麼美好而奢侈的願望,但此的卻叫嘆息橋.又有什麼凄美的故事發生在這道橋上,我不知道.但也許,天長地久,換來的只有一聲嘆息.
似乎,橋總牽扯著愛情的故事.中國是古老的橋鄉,有水的地方必然有橋.即使是一道小小的不足一尺的溪流,也建一小小的橋,或平或拱.興許是圖個行走的方便,但被流水隔著的兩岸似乎就因這小橋而處處相通了.小橋流水,山石游魚,是庭榭園林最具神韻之處.在無水的花園中修一座\\\'假橋\\\',卻也平添幾分雅緻.想必是橋本身的詩意之美帶動了四周的靈氣.竹木廊橋,磚石拱橋,與兩岸的芳菲樹蔭相襯,與水中倒影相映,總有多情浪漫的感覺.相信,這與橋的一切關於愛情的神話和傳說有關.
時代在發展.世界各地都有各式各樣新穎別致的現代大橋建起,極富時代感.但我依舊更喜歡山水間的竹橋或石橋.那優美的弧度就似水上的一道虹,在兩岸間連著輕紗般起源迷離的夢.但夢還是夢,至今我尚未在橋上遇到什麼太浪漫的事.大概浪漫不屬於我,而且年少無知的我尚未懂愛情為何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橋上的風景尤是獨特韻致.橋把兩個相互隔開的地方連接起來,使過渡的象徵,其間風景最異,最美,也最浪漫.人與人之間,也應有道橋吧.我願久久倚橋看那隻在橋上才可看到的風景,等那隻在橋上才有的浪漫的事——即使與愛情無關.
『伍』 問: 10 用人名韋柳寧和龍江作首情詩,表白
韋氏龍氏,柳絮長青,寧守愛龍,欲到金婚。
『陸』 求類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人的愛情故事
牛郎織女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孟姜女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打開一看,裡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方圓十里、八里的老鄉親,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老兩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這時候,秦始皇開始到處抓夫修長城。有一個叫范喜良的公子,是個書生,嚇得從家裡跑了出來。他跑得口乾舌燥,剛想歇腳,找點水喝,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原來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來不及跑了,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原來這垣牆里是孟家的後花園。這功夫,恰巧趕上孟姜女跟著丫環出來逛花園。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著一個人,她和丫環剛喊,范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說:「小姐,小姐,別喊,別喊,我是逃難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個白面書生模樣,長得挺俊秀,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范喜良的家鄉住處,姓甚名誰,何以跳牆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員外見他挺老實,知書達禮、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兩口見他一表人材,舉止大方,就商量著招他為婿。跟女兒一商量,女兒也同意。給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樂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那年月,兵荒馬亂,三天兩頭抓民要夫,定了的親事,誰家也不總撂著。老兩口一商量,擇了個吉日良辰,請來了親戚朋友。擺了兩桌酒席,歡歡喜喜地鬧了一天,倆人就拜堂成親了。常言說:「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突然闖來了一夥衙役,沒容分說,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給抓走了!
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沒有盼到,信兒也沒有盼來。盂姜女實實地放心不下,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攔也攔不住,就答應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過一道道的山、越過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尋失的行程。餓了,啃口涼餑餑;渴了,喝口涼水;累了,坐在路邊歇歇腳兒。有一天,她問一位打柴的白發老伯伯:「這兒離長城還有多遠?」老伯伯說:「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長城遠在天邊,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著風也走,下著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廟去了。破廟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找了個旮旯就睡了。夜裡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著丈夫學書,忽聽一陣砸門聲,闖進來一幫抓人的衙役。她一下驚醒了,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她嘆了口氣,看看天色將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盡,又覺得渾身發冷。她剛想歇歇腳兒,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蘇醒過來,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面,沏紅糖姜水,她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她出了點汗,覺得身子輕了一點,就掙扎著起來繼續趕路。房東大娘含著淚花拉著她說:「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我能忍心讓您走嗎!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裡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裡嗎?打聽一個,人家說不知道。再打聽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聽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著她找和范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
孟姜女問:「各位大哥,你們是和范喜良一塊修長城的嗎?」
大夥說:「是!」
「范喜良呢」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著淚花誰也不吭聲。盂姜女一見這情景,嗡的一聲,頭發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問:「俺丈夫范喜良呢?」大夥見瞞不過,吞吞吐吐地說:「范喜良上個月就——就——累累-累餓而死了!」
「屍首呢?」
「大夥說:「死的人太多,埋不過來,監工的都叫填到長城裡頭了!」
大夥話音未落,孟姜女手拍著長城,就失聲痛哭起來。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萬的民工,個個低頭掉淚,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揚波。正哭,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長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頭。那麼多的自骨,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記起了小時聽母親講過的故事:親人的骨頭能滲進親人的鮮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認屍。她又仔細辨認破爛的衣扣,認出了丈夫的屍骨。盂姜女守著丈關的屍骨,哭得死去活來。
正哭著,秦始皇帶著大隊人馬,巡察邊牆,從這里路過。
秦始皇聽說孟姜女哭倒了城牆,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領三軍來到角山之下,要親自處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見孟姜女年輕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佔孟姜女。孟姜女哪裡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幾個老婆婆去勸說,又派中書令趙高帶著鳳冠霞帔去勸說,蓋姜女死也不從。最後,秦始皇親自出面。孟姜女一見秦始皇,恨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個無道的暴君面。但她轉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報,黎民的怨仇沒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強忍著憤怒聽秦始皇胡言亂語。秦始皇見她不吭聲,以為她是願意了,就更加眉飛色舞地說上勁了:「你開口吧!只要依從了我,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金山銀山都行!」
孟姜女說:「金山銀山我不要,要我依從,只要你答應三件事!」
秦始皇說:「莫說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說,這頭一件!」
孟姜女說:「頭一件,得給我丈夫立碑、修墳,用檀木棺槨裝殮。」
秦始皇一聽說:「好說,好說,應你這一件。快說第二件!」
「這第二件,要你給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靈車後面,率領著文武百官哭著送葬。」
秦始皇一聽,這怎麼能行!我堂堂一個皇帝,豈能給一個小民送葬呀!「這件不行,你說第三件吧!」
盂姜女說:「第二件不行,就沒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這架式,不答應吧,眼看著到嘴的肥肉摸不著吃;答應吧,豈不讓天下的人恥笑。又一想:管它恥笑不恥笑,再說誰敢恥笑我,就宰了他。想到這兒他說:「好!我答應你第二件。快說第三件吧!」
孟姜女說:「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說:「這個容易!好,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給范喜良立碑、修墳,采購棺槨,准備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殯那天,范喜良的靈車在前,秦始皇緊跟在後,披著麻,戴著孝,真當了孝子了。趕到發喪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說:「咱們游海去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樂壞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聽「撲通」一聲,孟姜女縱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見急了:「快,快,趕快給我下海打撈。」
打撈的人剛一下海,大海就嘩——嘩——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撈的人見勢不妙,急忙上船。這大浪怎麼來得這么巧呢?,原來,龍王爺和龍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見她跳海, 就趕緊把她接到龍宮。隨後,命令蝦兵蟹將,掀起了狂風巨浪。秦始皇幸虧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柳毅傳書
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長安赴考途中,在涇陽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在多次上次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對方乃是洞庭湖的龍宮三公主,遠嫁給涇水龍王十太子。可惜小龍王生性風流,娶妻之後不單沒有洞過房,連碰也沒有碰過她。三公主獨守空房之餘,又被翁姑欺凌,帶負責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邊放牧。周遭水族禽鳥懾於龍王聲威,都不敢為三公主傳書回家求救。柳毅義憤填胸,答應放棄科舉的機會返回家鄉送信。
柳毅回到洞庭湖畔,為三公主送信往龍宮。但洞庭君礙於與涇陽君的多代姻緣,想息事寧人,但洞庭君的弟弟錢塘君則大表氣憤,並帶同水軍前往解救三公主,並殺了涇水十太子。三公主回宮後,為柳毅奉酒答謝。錢塘君見二人眉來眼去,欲撮合二人。但柳毅礙於沒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懷自己間接殺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絕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後,經常望湖興嘆;而三公主亦對柳毅日夜掛念。雙方家長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然思量。柳毅的母親決意為柳毅尋找媳婦;而錢塘君由於錯手殺了三公主的丈夫而梗梗於懷,決意化身為媒婆前往柳家說媒。二人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比翼鳥的傳說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附近有個小村莊。有個一小孩子他叫柳生,家境困苦的他,每天幫家裡做完事之後最喜歡的便是在家後面的深樹林里聽著各種鳥的叫聲,漸漸的柳生也學會分辨各種不同類型的鳥叫聲,慢慢的他也學著各種鳥兒的叫聲,久了之後模仿出來的聲音連鳥兒都分辯不出是真是假,經常能招來許多的鳥兒和他同樂。年過一年,日復一日。柳生也長大了,這一年柳生十六歲,唯一和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由於長年的勞累過度病重無法下床,需要較多的金錢來買葯,可是家裡一直以來都沒個勞動主力,母子兩人每天辛苦的勞作,只是夠他們自己吃個粗飽而已,又哪裡省得出些錢來給他母親看病呢?而以前呢這個柳生閑下來的時候都會學著好聽的鳥叫聲給鄰居們聽,所以柳生這人的人緣一直很不錯。事情又過了兩天,鄰居看柳生每天上山摘草葯,便關心的問他是怎麼回事。柳生便把發生的事情都和他們說了,但眾人都是窮人,雖然每個人都出了點力,但怎麼也是不夠。再眾人沒辦法的時候,一個鄰居就說了,對面村的一個黃員外要買年輕家丁,只要把自己買他十年便能得十兩銀子。那小夥子看著母親日漸病重,便只有應征看看。黃員外看他長得還可以身子骨也算結實,人還算聰明,便把他留了下來,但錢先付一半,另一半隻能滿了十年之期要回去才能拿。柳生拿了錢,便吩咐同來的鄰居先帶了回去,自己便留了下來。黃員外便叫他領了下人衣服,以後便負責花園的工作。而這柳員外呢有一個女兒叫黃鶯,長得年輕漂亮的。但她卻很喜歡養各種的小鳥兒,最喜歡聽一隻金絲雀的叫聲了。柳生每次在花園里養花植草的都能聽到各種鳥叫聲,便生了好奇心,偷偷去探個究竟。」
他正好看到那百鳥群中,一個可愛的少女,正痴痴的看著那美麗的金絲雀在唱歌。那金絲雀的優美歌聲,和黃鶯的美麗很快的就打動了這少年的心,但是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管他怎麼都是努力他和她都是不可能的,便只把她當成了夢,藏在自己的心底深處。轉眼間,兩年又過去了,中間柳生只在他母親死時能回去一躺,其它的時間便都在黃府里盡心的照顧著這些花草,聽著那少女開心的笑聲便心滿意足了。他希望這些花兒能把它們最美的樣子開放在那少女的眼前,就算她不知道有他的存在也沒關系,只要能讓她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惜那少女確始終沒在意這些花兒,在她的眼中除了金絲雀外,不能再看到什麼了!但是鳥兒總有它生命的期限,雖然那金絲雀得到那少女的百般照顧,但最後它還是死了。」
看著這心愛的金絲雀死去後,那少女啊真是痛不欲生,整天便是以淚洗臉,他父親又幫她買了一隻,但也沒用還是如此傷心。這時候柳生看了啊,真的是那個心痛啊。他回想著那時候,那頭鳥兒的叫聲,慢慢的想啊,學啊,終於再他百般的努力之下給他學會了。他便來到這少女的綉樓下,躲在花叢里,慢慢的學著那頭金絲雀的叫聲叫了起來,那小姐聽到這熟悉的聲音,便高興了起來,靜靜的聽著,以為那金絲雀也捨不得她又重生回來了一般。一會那少女終於忍不住叫上丫環,一起下樓找那鳥兒去了。柳生剛剛開始時,是叫得入神也沒注意有人靠近,但當看到他心底那日思夜想的人兒之後,想再跑掉雙腳確是不聽使喚,一點也移動不了。那少女看那叫聲居然是從他的嘴裡面傳出來的,也大為失望,但更是好奇。便叫這柳生教他,這柳生自然是千百個願意了,可是這叫聲也不是那般容易學,這黃鶯學了一陣子之後,便不學了,就叫那柳生叫給她聽,柳生便將以前會的那千百中的鳥叫聲合在一起唱起了鳥語,不一會便招來了許多鳥兒同樂,那少女見了更是高興了,兩人便這般花前月下,日久生情。過了許久黃員終於知道了這件事,便上眾家丁把柳生抓了起來,打了個半死,又叫人把柳生抬到附近的黃河扔了。」
「那少女聽到她的情郎居然招遇這般的慘事,登時血氣攻心,噴出了一大灘的鮮血便暈倒了,一條命也去掉了七分了,等叫那醫生到來時便一命嗚呼了…不要說,什麼都不要說,等哥哥說完啊。放心不會是悲劇的,百朗相信哥哥啊!接著眾人看到了一頭美麗的單翅的小鳥,從那少女的心口跳了出來,那鳥兒並不會叫,只是朝著黃河的方向跑去,這鳥只有右翅也不會飛,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過去。那鳥雖然不會飛,但速度確是很快,不一會便追到了黃河邊。本來還有一口氣的快要被扔下黃河的柳生,看到了這只小鳥也便把雙眼合上,接著被眾家丁甩了下去。這時候被甩下黃河的柳生也從心口跳出一頭和那美麗小鳥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鳥兒,從剛要落下黃河的屍體上跳起,和那少女變成的只有右翅的鳥兒合在一起,飛向了天空。那鳥兒唱著屬於她們自己的歌,飛向那屬於他們的幸福。這小鳥兒的叫聲美麗無比,眾人都被它的啼叫聲吸引了。後來眾人便說,那會唱歌的鳥便是柳生的心變的,而那不會唱歌的鳥便是黃鶯的心變的,兩人真心相愛死後也變化成了鳥兒,人們便把這種鳥兒稱做比翼鳥,從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鳥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動了,便道: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世上便有了這兩句話了!
連理枝
傳說一
混沌之初,玉皇大帝的一個女兒流落人間。因其父為玉皇,人們稱其女為玉女。
玉女長得國色天香,美輪美奐。她不僅天姿聰慧,而且心地善良,慈愛無比。
自古紅顏薄命,紅顏多難。玉女在混沌之中與父母走失,流落人間,降生在兩江之交的地方——雅龍江與金沙江匯合處的一戶農家。
已成農家女的玉女,與鄰居的田姓小夥子自幼玩耍一起,放羊一起,長大成人。
玉女的美魏,遠近聞名,也傳到了這一帶的頭人耳里。頭人帶領家丁前來觀望,仙女容貌使頭人頓生歹意——強行抓去玉女。
村裡的田姓小夥子得知,邀約同伴,一村一村,聚集眾多,前往頭人山寨,將山寨圍住,要頭人交出玉女!頭人反擊,小夥子與同伴圍攻,鬧得天翻地覆。
人間爭斗,玉帝得知,派人查訪,得知是為爭玉女。於是,玉帝派出天兵天將,要人間交出玉女。
混戰之中,田姓小伙與玉女相見,奔出頭人大寨而逃!兩人逃出兩江匯合口,在金沙江邊尋得一地,搭棚而棲,天地為媒,結為夫妻。倆口兒的日子甜甜美美,把居住的這個地方取名為——馨田。馨田村,就是這樣來的。
誰知,玉帝派的天兵天將攻破頭人大寨沒有見到玉女,便四處查訪,後來得知其下落,令玉女返回天庭。
玉女與丈夫死活不願分開。玉帝大怒,降洪水於金沙江,淹沒了村莊馨田,也淹死了玉女與田姓小夥子。
洪水退去後,江邊長出了「兩棵樹」,而說她是一棵,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出現在你的眼前:當各自的樹干長到3米左右時,橫空的樹干長了出來,把兩棵樹干連在了一起,各自的樹干有多粗,橫空連一起的樹干也有多粗。這橫空樹干把兩棵樹相連後,各自的樹干又長出樹梢,向天伸展。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愛情美好象徵——連理枝。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傳說二
宋康王的荒淫殘暴,看上了韓憑之妻,搶來宮中,韓憑自殺,妻跳台而死,宋康王命把兩人分開埋葬,硬使其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於是在兩冢之上分別長出一株大樹,樹冠合抱,兩只鴛鴦立於樹上悲鳴不已。
傳說三
封丘這片土地上還曾經上演過一幕感天動地、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
這就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相思樹」的故事。當時的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韓憑的妻子息氏,就築青陵台逼息氏成親,息氏不從而跳台自盡。息氏死前曾要求死後與其夫合葬,但是宋康王不僅不允,還故意隔路相埋。傳說,不久兩墓中長出兩棵梓樹,兩樹相交,人謂之相思樹。宋康王下令砍樹,樹上又出現鴛鴦,瞬間又化為蝴蝶。浪漫主義的傳說傳之甚久,成為我國梁祝化蝶的源頭,比梁祝化蝶故事早一千餘年。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也為之抒寫贊頌,王勃《春思賦》詩中寫到:「游絲空絹合歡枝,落花自繞相思樹。」李商隱《詠青陵台》詩曰:「莫許韓憑為蛺蝶,等閑飛上別枝花。」
『柒』 順德的習俗有哪些特色
順德縣是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個土地肥沃、經濟比較發達的縣。以往,這里有些比較特殊的風俗,或許是陋習,頗有風趣。這里特輯錄幾例。
一、特異之婚禮
順德縣石墾鄉及其附近南海縣屬七堡一帶,至本世紀30年代初期,尚有這樣一種特異的婚禮:不僅與外縣不同,而且與該縣其他地方也不同。
一為彩輿隔日始回。如果定某月初一日為婚期的話,則真正結婚應是初二日。照當地規矩,男方迎親之彩輿必須在初一日日落後方能到女家去,彩輿到後才給出嫁之女梳裝打扮。但梳裝打扮之事,不僅父母不能動手,而且連梳佣婢女也不能代勞,只能由閨中群伴為其裝束,而群伴也不是當晚進行,待到次日天將破曉之時,始緩緩動起手來。故彩輿返回男家時,已是初二日的中午時分了。這種做法,實是使新郎和新娘無法在成婚的日期圓房。
二為迎親時無鼓樂。不僅貧苦人家如此,就連富貴子女也是如此。這種做法是有其歷史根源的。事情是這樣:據傳明朝正德年間,大學士、太子大師梁儲之三子公子梁三顛,石肯鄉人,藉其父親勢力,橫行霸道,胡作非為,霸佔民女。一聞鼓樂之聲,便訪知鄉鄰某氏結婚,率同其走卒,突前往「迎親」,占據婚禮上賓之位。如新娘略有姿色者,則將新郎囚禁起來,或驅趕出去然後霸佔新娘。倘遇烈女,予以反抗,則往往遭其殺害,故慘死在其暴力之下者不知多少。畏其勢者忍辱苟生,不服者控告官衙,官吏畏其勢,反以誣告論罪。所以附近百數十鄉,相戒迎親時不行鼓樂,一直相傳下來。
二、自梳女、不落家
舊社會里,順德縣的未婚少女均蓄留辮子,結婚之後則束髻。以辮與髻作為未婚與已婚的標志。但自梳女與不落家婦女仍很多,包括番禺、中山、南海各縣,也出現類似的情況。
所謂自梳女,是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自行易辮而髻,以示決心不出嫁,以終身終老,稱為「自梳」或「梳起」,也即自梳女。
順德自梳女
所謂不落家,則是另一種少女,或迫於父母之命,不能梳起,只好在舉行婚禮儀式之後,回歸母家長住,避免與丈夫同居;或者,先自梳不嫁,將至半老,則另訪可靠男子,出資為其立妾,代育後嗣,自己則居名義上之夫妻,以表示其不是未婚;或者,雖已出嫁,但父母以女繅絲每日所入一元數毛,不促其落家,即使回夫家,一年也僅是一至二次。有的甚至出資為其丈夫立妾,名曰已婚,實也獨處。這些均稱為不落家女。
然而,這種不落家也有被沖破的。據當時報載有這么一個故事。順德半江村女子羅錦綉,向以繅絲為活,頗有積蓄。其父憑媒將其嫁給南海西樵人鄧某為妻,自行婚禮後,結婚兩年從不到男家居住。鄧在廣州經商,每當時節返鄉,其母必佣輿迎錦綉,但都被拒之門外,或避匿,不與見面。鄧毫無辦法,相告其族兄弟。當清明節將屆,鄧欲返鄉掃墓,族兄某甲為其出計謀,誘其妻出省。要鄧詐死於來往順省渡中,蓋以爛席,由甲派使媽往鄧妻處報喪,說鄧返鄉掃墓回省城途中,在渡內中痰而死。其岳母聽後,信以為真,即令錦綉赴渡掛孝。錦綉痛哭至渡,見其夫蓋以爛席,乃唱哀曲吊之:「妹今踏到船頭見哥你面呀!見哥爛席冚(蓋)青年呀,唉!」這時,輪渡已開行,鄧即推爛席坐起,嚇得其妻大驚失色。明知中計,但船已行駛,無法逃避,只好跟其夫到廣州同居。
順德自梳女的出現,是與30年代以前順德繅絲業比較發達有直接的關系。順德女子做繅絲女、養蠶女,經濟上頗能自給,故許多少女均以「自梳」為滿足。她們較有錢。比較講究吃,能做一手好菜,能搞烹調。到了30年代,廣東絲業受到外來絲的打擊,一落千丈,這些自梳女或不落家女,紛紛因絲廠倒閉而失業,到廣州、香港當「打住家工」,由於她們斯文、能做菜,很得主人喜歡。當時香港女傭中,百分之九十為廣東籍人,而以順德女子最多。
但不落家這種習俗並不可取,時不時總會出現「傷風敗俗」的事情來。據《越華報》1930年4月17日報道,「昨有容奇彭家巷馮某,在小欖渡賣葯為生,其女與牛肉仔有染,遂至豆蔻胎含。坊鄰嘖有煩言,始行將胎私下。詎因服葯過量,竟至斃命。牛肉仔聆耗,親往女家治喪,演陳村錦擔幡買水一出怪劇,沿途頻以巾拭淚。知其事者,成謂私情演出真情雲」。
三、飲喜酒遺矢
順德陳村一帶,結婚宴請有一俗例,即結婚之日宴請時,大舅父應坐首席。待大舅父入席後,各親朋始能入席,如大舅離席,各親朋也須離席。
據報載,1930年5月18日,陳村舊圩茶巷李某,娶龍氏為妻,當天迎娶過門,大擺酒席慶敘。他的大舅父按俗例先入宴席,不久,突患痢症,急欲離座去廁所。但以剛入坐不久,如果離開,按例各親朋也得隨之離席,迫得勉強忍住。但俗說話:「官司不如屎尿緊」,雖然強忍,實十分窘迫,焦急萬分,食而無味,又不便於講出來,結果肚內作怪,遺矢褲中,臭氣四溢,狼狽不堪。各親朋也十分掃興。大舅父面紅耳熱,不得已即奔回家中料理。座中親朋均認為這項俗例極應加以革除。
四、七夕會
7月7夕,相傳為雙星一年一會之期,名之曰雙星節。歷古相沿,傳為神話。一般見識少之女子,不惜耗費金錢,作大規模之展覽,備極崇敬,禮拜至極,這種陋習,本也應予革除。但順德女子,對此舉多具熱誠,尤以繅絲女為最。屆時集合10多人或幾十人不等,組織所謂七夕會。有的預先集合起來,按月派款,儲以備用,是為長期會。有的臨時集合,屆期組織。款項一次派足,是為短期會。不論長期會還是短期會,都在節前幾天,各任所事,分科備辦。經幾天准備工作,始告完成。諸如百花果、神衣、椅桌卧具,及其他細小器皿,有紙制的,有木製的,有芝麻砌成的,有色豆造就的,各式各樣,光怪陸離。復蓋搭葵棚,排桌陳列,襯之以古玩,助之以燈色。說是以此邀仙來賞識,並供人們觀覽。其規模大者,耗費千數百金。最簡單者,也耗費百數十金,或一二百金。
『捌』 黑龍江省圖書館將舉辦七夕詩詞吟唱會都有什麼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為弘揚中華優秀版傳統文化,黑龍權江省圖書館龍江書院與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攜手,將於8月26日上午舉辦「佳期如夢——龍江書院丁酉七夕詩詞吟唱會」活動。
好的文化還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玖』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主要內容
那可就多了去了,比如過「年」,再比如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這四大節日,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像過年放炮嚇唬年獸,元宵節放火欺騙火神,中秋節嫦娥奔月,端午節屈原投江等等,這些經典故事列為四大民間故事也是足夠資格的。
黑龍在水裡經常被小白龍偷襲,拿小白龍也沒辦法,就坐在河岸邊思考對策,恰巧過來一個樵夫,挑著松枝回家做燒柴。黑龍這一瞄不要緊,看到松枝上的白花,於是計上心來,化作一股狂風,將所有的松花都卷了起來,投入江中。它再次潛入水中,因為水被送花染成白色,也掩蓋了它身上的黑色,就這樣黑龍與白龍在水裡大戰幾天幾夜,終於斬殺了小白龍,後來據說黑龍力竭而死(要麼就是回天上了),百姓們為了紀念黑龍,就把那條江稱之為黑龍江,把它與小白龍戰斗的那直支流,也就是被松花染成白色的那條江叫做松花江,從此東北的松樹不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