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紫金山中國七夕文化節

紫金山中國七夕文化節

發布時間: 2022-06-18 18:22:15

⑴ 為什麼會有七夕節日七夕節的來歷和故事

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⑵ 七夕節的由來和詩句

節日來歷

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傳說雖是如此,但這個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農歷七月七日呢?其實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是可以讓古人了解到「秋天到來」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農事歷中有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也在人們的頭頂上清晰可見。而織女星旁兩顆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朝東方望去,正好可見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會衍生出這樣的愛情傳說,也不是無法理解的。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著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為牽牛,則有著「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

因此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著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節日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秘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許多商家和民眾稱之為「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在中國大陸,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人們對七夕的熱情比不上西洋舶來品「情人節」。台灣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七夕節情況堪憂,比不上日本的節日氛圍。


相關詩詞

迢迢牽牛星(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科學認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說,牛郎與織女是民間的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星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他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亮星。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志之一。

王思潮介紹,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鎮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仰頭靜望,在頭頂附近,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王思潮表示,理論上說,「牛郎」與「織女」的「相會」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現代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和織女這對有情人相距16光年(1光年約等於10萬億公里),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後才能聽到。

⑶ 中國七夕情人節有什麼傳統的文化,事物

......民俗專家介紹說,七夕又稱乞巧節,是一個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回是唯一一個以女性為主答角的傳統節日。

我國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乞巧節,也有人稱之為「七夕節」「女兒節」。「七夕乞巧」,就是指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趁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候,年輕女子們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和一副巧藝,求她傳授給自己紡紗、織布、縫衣的手藝。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古時候,人們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很重視,各種內容和形式也很有趣。乞巧的方式,歷朝歷代花樣不斷翻新,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也各有不同。「卜巧」之俗,就是卜問女子將來是笨還是巧。流傳最廣的當數「對月穿針」「穿針乞巧」,也叫「賽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代。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此外,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還有「投針驗巧」「喜蛛應巧」「巧菜」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牛郎星與織女星的傳說

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相會嗎?

牛郎、織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鵲橋渡河相會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織女星正好位於天河的兩邊,在夏夜特別顯眼。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會嗎?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兩顆象太陽那樣的恆星,它們也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織女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織女一;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琴星座。星座的名字和劃分都是從西方引進的。
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可遠著呢!牛郎星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是16光年,也就是說,走得最快的光和電,從牛郎星到織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16年,更不要說其他交通工具了。假定這兩顆星上真的住著牛郎和織女的話,他們想打個電話或者通個電報互相問好,這個長途電話單程就得16年!可見,天空中的牛郎織女兩顆星是不可能「相會」的。
再說,牛郎星的表面溫度達到攝氏8,000度,而織女星還要高,達到攝氏11,000度。論個兒大小,也是織女星比牛郎星大,織女星的直徑是我們太陽的3倍,而牛郎星的直徑是1.6倍。這么大的兩顆星又怎麼能「相會」呢!

七夕節 專家教你尋找天上牛郎織女

8月11日農歷正值七月初七,是傳統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悠久的七夕節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那麼,怎麼在夜空中尋找留下千古佳話的牛郎星、織女星呢?記者為此采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員。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注名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 王思潮介紹,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鎮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最好是在天黑後兩小時左右,此時沒有多少月光的影響,在橫貫長空的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注名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 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私自下凡與牛郎相愛,生育了一對兒女,可是天帝硬逼著織女離開人間,只允許織女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與牛郎和兒女相會。此時,天上的喜鵲會為他們搭起彩色橋。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歷來有多少少女、少婦仰望夜空,乞求織女能賜予她們心靈手巧和幸福。
宋代詞人秦觀為七夕節作了一首《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王思潮說,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蘊意深長,實在不遜於西方的情人節。為此,他建議在日歷上標明七夕節或中國情人節,讓四海華人共享之。
王思潮介紹,傳說中為何要將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如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裡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個月亮的余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⑸ 今天7月7號農歷是什麼傳統節日

2`` 如今的七夕已經成為「國產情人節」的代名詞,在這樣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節日里,當代牛郎織女們打算怎樣度過?是第二次被巧克力和玫瑰花包裝起來的消費日,還是第二個遠隔千山萬水的相思日?七夕如何過才算過足中國味? 江蘇徐州的漢文化景區在七夕到來之際推出了一系列活動。根據主辦方介紹,活動重頭戲之一--「乞巧」,由三個環節構成。「投針試巧」女孩們可以到景區的獅子潭邊,持綉花針投在水面,看是否漂浮,根據針的投影判斷是否得巧;穿針應巧:最傳統的乞巧活動是穿巧針。古時的巧針一般是多孔針,現在可將七枚針合並在一起,一次穿過就算勝利,並可獲得贊助商提供的特別獎品;祭拜織女:在鵲橋旁,月老樹下,設案穿漢服祭拜織女。 陶思炎認為,這樣的七夕過稱得上「古意」昂然。他告訴記者,根據考證,七夕的乞巧活動大致包括:姑娘們擺上時令瓜果拜織女星,祈求天上的女神能夠賦予他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以此祈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盡管流傳至今,各個地方的乞巧方式不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除了別具新意的穿漢服鬥巧、乞巧之外,民俗專家陶思炎建議,8月7日七夕之夜,情侶們還可以找一處不受城鎮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抬頭找找牛郎織女星,許下一個永遠相愛的諾言。這樣的過節方式,比起常見的巧克力、鮮花、首飾來說,更具有中國式浪漫特點。 如何才能准確地在浩瀚夜空中找到牛郎星和織女星呢?據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抬頭仰望,在頭頂附近,可以看到一顆很亮的白色星星,這就是織女星。從織女星朝東南跨過銀河,可以見到三顆星,大致均勻地排在一條線上,中間的一顆也很亮,它就是牛郎星,又叫牽牛星。織女星的前邊有四顆小星,組成一個小平行四邊形,據說這就是織女織布的梭子;牛郎星前後的兩顆小星,就是他用扁擔挑著的兩個孩子。 民俗專家認為,在美好的神話傳說氛圍中組織兼具現代感的各種活動,雖然無法再現或還原古時人們度過七夕佳節的場景和習俗,但這起碼是一個渠道讓現代的年輕人了解七夕節的豐富內涵,同時也在節慶文化中弘揚傳統美德。

⑹ 中國七夕節的由來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版了一首打權油來取笑他: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踱處乎如口。 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欹。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鰲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⑺ 七夕節做為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它有何來歷

七夕的來歷:「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牛郎織女幽會和女人乞巧的關系:牛郎織女是由牛郎織女星衍生出的美麗的傳說,乞巧是節日的一種習俗,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

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7)紫金山中國七夕文化節擴展閱讀:

七夕乞巧,有多種方式:

1、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

2、喜蛛應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

3、投針驗巧:盛行於明清兩代;通過把綉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看其能否漂浮、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以驗智巧,也稱「浮針試巧」「丟巧針」。

4、對月穿針: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干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然後,她們把事先准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5、蘭夜鬥巧: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相傳在漢宮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⑻ 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天文知識

織女星(Vega)即天琴座α,中國民間和天文界簡稱織女星。它是北半天球亮度僅次於大角的明星,也是北半天球最亮的早型星。雖然它從1953年以來一直是光電測光和MK光譜分類的標準星,但多年的測光研究表明它是一顆變星,藍、黃光波段變幅達0.08星等,不過它變星分類問題和變光規律尚待深入探討。此外,它的視向速度也有顯著變化。織女星光譜分類為A0V雖比天狼甲星的A1V早,但表面有效溫度9,660K卻比後者的9,970K低,而半徑同典型A0V恆星比較又稍大,可見織女星的演化過程似乎已經離開初始主星序。通過探索火箭和高能天文台-1號衛星已發現了來自織女星的軟X射線,1979年發表的研究得出0.15~0.8千電子伏的X射線光度約每秒0.3×1029爾格(太陽在同一波段的光度約小於每秒0.01×1029爾格),這可能反映織女星存在星冕。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兩顆象太陽那樣的恆星,它們也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織女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織女一;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琴星座。星座的名字和劃分都是從西方引進的。
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可遠著呢!牛郎星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是16光年.
牛郎、織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鵲橋渡河相會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織女星正好位於天河的兩邊,在夏夜特別顯眼。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會嗎?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兩顆象太陽那樣的恆星,它們也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織女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織女一;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琴星座。星座的名字和劃分都是從西方引進的。
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可遠著呢!牛郎星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是16光年,也就是說,走得最快的光和電,從牛郎星到織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16年,更不要說其他交通工具了。假定這兩顆星上真的住著牛郎和織女的話,他們想打個電話或者通個電報互相問好,這個長途電話單程就得16年!可見,天空中的牛郎織女兩顆星是不可能「相會」的。
再說,牛郎星的表面溫度達到攝氏8,000度,而織女星還要高,達到攝氏11,000度。論個兒大小,也是織女星比牛郎星大,織女星的直徑是我們太陽的3倍,而牛郎星的直徑是1.6倍。這么大的兩顆星又怎麼能「相會」呢!

七夕節 專家教你尋找天上牛郎織女

8月11日農歷正值七月初七,是傳統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悠久的七夕節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那麼,怎麼在夜空中尋找留下千古佳話的牛郎星、織女星呢?記者為此采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員。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注名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 王思潮介紹,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鎮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最好是在天黑後兩小時左右,此時沒有多少月光的影響,在橫貫長空的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注名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 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私自下凡與牛郎相愛,生育了一對兒女,可是天帝硬逼著織女離開人間,只允許織女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與牛郎和兒女相會。此時,天上的喜鵲會為他們搭起彩色橋。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歷來有多少少女、少婦仰望夜空,乞求織女能賜予她們心靈手巧和幸福。
宋代詞人秦觀為七夕節作了一首《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王思潮說,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蘊意深長,實在不遜於西方的情人節。為此,他建議在日歷上標明七夕節或中國情人節,讓四海華人共享之。
王思潮介紹,傳說中為何要將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如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裡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個月亮的余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織女星

[Vega] 位於銀河以東、與牽牛星隔銀河相對的一顆星,屬天琴星座,距地球約二十七光年,呈青白色,是該星座中最亮的星,表溫高達10000°C織女一是天琴座中的一顆亮星,學名叫天琴座α[Lyra-α]。它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平時,人們都叫它織女星[Vega]。在西方,稱為「夏夜的女王」。在我國,廣泛流傳著牛朗織女的神話故事:相傳,在古代瓊這個地方,住者一對恩愛夫妻。後來,妻子去世,丈夫感到生活非常寂寞,暗暗祈禱自己也能早日升天,好和妻子相會。丈夫去世後,果真由仙鶴載他升天,成為一顆星宿——牛朗星。可惜夫妻倆人被天河所隔,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平時不能相會。天帝為他們的深情所感動,讓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過由喜鵲搭的橋相聚。這就時人們常說的牛朗織女鵲橋相會。在古希臘, 羅馬神話中,織女星被稱為「盧拉」,「利拉」,意思是豎琴。天琴座[Lyra]由此而得名。織女星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3.2倍,體積為太陽的33倍,表面溫度為8900攝氏度,呈青白色。它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顆最亮的恆星之一,距離地球大約26光年。1.3萬多年以前,織女星曾經是北極星[the Cynosure]由於地軸的進動,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Little Bear-α]星。然而,再過1.2萬年以後,織女星又將回到北極星的顯赫位置上。在織女星的旁邊,有四顆構成一個小菱形。傳說這個小菱形是織女織布用的梭子,織女一邊織布,一邊抬頭深情地望著銀河東岸的牛郎[Altair](河鼓二,即天鷹座α星[aquila-α])和她的兩個兒子(河鼓一和河鼓三)。現代天文觀測表明,整個太陽系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向著織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與織女星遙遙相對的就是銀河東岸的一等亮星河鼓二,學名天鷹座α[aquila-α],俗稱「牛郎星」[Altair]。它與織女星[Vega]一樣,是夏季夜空中十分著名的亮星。牛郎星距離地球大約16光年,它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1.6倍,表面溫度在7000度左右,呈銀白色,發光本領比太陽大8倍。牛郎星的自轉速度很快,約7小時自轉一周,所以它的形狀呈扁圓形。據推算,它的赤道半徑為極半徑的1.5倍。牛郎星的兩側各有一顆較暗的星,分別稱為河鼓一,河鼓三,它們與河鼓二合稱為「河鼓三星」。河鼓三星像一根長長的扁擔,所以民間又叫它「扁擔星」。傳說牛郎(河鼓二)在扁擔的中間,兩頭挑著他的兩個兒子河鼓一和河鼓三,一直在追趕織女。 在夏季的星空中,牛郎星[Altair],織女星[Vega]和天津四[Deneb,天鵝座一等亮星『Cygnus-α』]三顆亮星,構成一個醒目的大三角形,稱為「夏季大三角形」。牛郎星位於大三角形的南端。這個大三角形是尋找夏季星座的重要表現。到了夏末,在上半夜大三角形及其附近的銀河一起升到天頂附近。在夏,秋季的上半夜,牛郎星和織女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較高,這時是觀測它們的好季節。

牛郎星(牽牛星)

Altair
河鼓二即天鷹座α星,俗稱「牛郎星」。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銀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1.6倍,表面溫度在7000℃左右,發光本領比太陽大8倍。它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古代傳說牛郎織女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實際上牛郎織女相距14光年。即使乘現代最強大的火箭,幾百年後也不曾相會。牛郎星兩側的兩顆暗星為牛郎的兩個兒子——河鼓一、河鼓三。傳說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兒子在追趕織女呢。

⑼ 中國的七夕節有什麼文化習俗

七夕節又叫「女兒節」,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褸,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除了乞巧外,七夕這一天,民間還流傳有拜月的習俗。女孩子們在這個充滿浪漫的節日晚上,仰望天空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除了乞求針織女紅技法嫻熟之外,更是要乞求姻緣巧配。過去,婚姻是決定女孩一生幸福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痴情女孩會在七夕這天晚上,趁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婚姻幸福美滿,時至今日,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完美的姻緣,仍是女孩子們的夢想。
在古時,七夕夜,拜月前要先沐浴,浴畢換上盛裝,姐妹幾個人聚集戶外,設小幾案,上置簡單的時令水果,焚香裊裊,輕衫飄飛,靜默地對月傾訴心願。
直到今日,七夕節仍是我國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尤其是為年輕人所喜愛,但遺憾的是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廣為流傳。七夕夜,有心的公眾不妨嘗試一下這些習俗,不為應景,就為感受一下這個傳統節日的魅力。

熱點內容
濮陽花卉市場在哪 發布:2025-08-21 18:07:02 瀏覽:985
七夕我們 發布:2025-08-21 18:06:58 瀏覽:462
肉桂的盆栽 發布:2025-08-21 17:56:14 瀏覽:198
禮服花卉圖片 發布:2025-08-21 17:52:01 瀏覽:141
學習盆景網 發布:2025-08-21 17:21:59 瀏覽:875
盤錦海棠谷別墅 發布:2025-08-21 17:17:02 瀏覽:55
小鹿叮叮與一朵 發布:2025-08-21 17:12:43 瀏覽:399
宜賓盆景土 發布:2025-08-21 17:06:13 瀏覽:562
櫻花薩克斯曲 發布:2025-08-21 17:00:56 瀏覽:562
一朵雲我的阿惹妞 發布:2025-08-21 16:50:16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