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我是一朵雲
① 兒歌《我是一朵雲》教案
小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他們離開朝夕相伴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陌生的環境——幼兒園,不免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家長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說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穩定幼兒的情緒,最好的途徑之一是讓幼兒擁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設計「小鴨找朋友」的活動,期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懂得有朋友是快樂的,體驗到有朋友的喜悅心情。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樂的。 2、初步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之間要和睦相處。 : 《小鴨找朋友》VCD一盤電視機DVD機 : 一、談話: 1、畫面 (一):有一隻在哭泣的小黃鴨。 老師:小鴨為什麼哭了? 幼兒:小鴨找不到爸爸媽媽了。 幼兒:小鴨沒有媽媽。 幼兒:沒人跟小鴨玩。 幼兒:小鴨找不到朋友。 幼兒:小鴨沒有朋友。: 幼兒:小鴨心裡難受要打針。 2、畫面 (二):小黃鴨一路在找朋友,一直找不到朋友。 老師:小鴨為什麼找不到朋友? 幼兒:因為小鴨不乖。 幼兒:小鴨愛哭,不勇敢,我沒有哭。 幼兒:小鴨打人就沒有朋友,不是好寶寶。 幼兒:小鴨玩具不讓小朋友玩就沒有好朋友。 幼兒:叫小鴨要乖,才有好朋友。我和茜彬是好朋友。 3、畫面 (三):有一群小鴨在河邊、河裡嬉戲、玩耍,小黃鴨看見了,高興得跳起來,它走向小鴨們,和小鴨一起游戲,小黃鴨的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臉。 老師:小鴨高興的笑了,小鴨為什麼笑了? 幼兒:小鴨找到了朋友。 幼兒:小鴨有朋友了。 幼兒:小鴨心裡不難受。 自由交流: 老師:你和誰是好朋友? 幼兒:我和慧英是好朋友。 幼兒:我和宋北航、陳鷺是好朋友。 幼兒:我和小鴨是好朋友。 幼兒對幼兒:我們倆個是好朋友。 老師:家裡的朋友多還是幼兒園的朋友多? 幼兒:幼兒園的朋友多。 幼兒:周毓熙、黃筱丹、鄭秉政……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許多好朋友。
② 分析金波的兒童詩:《其實我是.....》的主旨(主題),感情基調,意境,
一、清新與靈動間的意境美
清新,作為一種對詩美特質的界定,它意味著形象明凈,內容單純,語言圓潤;還意味著詩句里隱含著生命的水——汩汩流動的真情實感。金波的詩恰如其分地闡釋著這個定義,如「不知道走過多少路/落地就獲得了新生命/我們是水的精靈/心像水一樣透明/給生活送去快樂/把這世界洗干凈。」凝神聆聽這來自天空的聲音,我們的心就這樣溫柔起來,塵囂就這樣悄悄遠離。雖然這首詩摘自詩人的童話近作《雨人》,但無論用何種方式歌唱,金波的世界永遠清澈透明,清新如雨後的松林。這種清新的審美境界,是客體世界的清新與主體內在世界的清醒的融合。它來自於物境的清新,同時又來自於主體對外部的世界永遠新鮮的感覺。
雨是詩人金波永遠鍾愛的意象之一,他在雨中聽到自然最動聽的音樂,也在雨中看到自然最美麗的色彩。「春雨/一滴一滴/淅淅瀝瀝……/春雨、春雨/你是什麼顏色的?/你是綠色的嗎?/要不然/那山、那樹/怎麼會悄悄地/一夜間都被染綠!」(《綠雨》)當我們知道了太多萬物生長的真理時,也丟棄了對自然詩意的揣測。詩人以一個不同凡響的「綠雨」意象一瞬間推開我們心中曾經無拘無束的想像之門[2]。
如果說對中國古典詩詞意境的借鑒和開拓,使金波的詩顯得幽遠和深長,那麼童話精神的滲透又使他的詩具有一種夢幻迷離的意境。「我不給你剪裁天邊的晚霞/也不去給你摘取夜空的繁星/孩子,讓我們一起/一起去捕捉黃昏的流螢/……我從菜園里拔一根蔥管/好放幾只流螢/讓它閃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盞翠綠的燈/放螢火在你的枕邊/我再編一個童話給你聽/說在夏天的夜裡/有一個翠綠的夢……」這是一首讀起來柔美得讓小讀者的心都禁不住微微顫抖的詩。無法具體想像用蔥管做的螢火蟲燈是怎麼樣的,也無法猜測那個翠綠的夢是什麼。它們只是一種意象,一種高度心靈化了的意象。詩人通過這種方式營造了一個不但讓孩子心醉神往也讓成年人浮想聯翩的詩歌意境。有人說,詩歌提供給人的是精神和血液里的東西。是什麼讓一首好的詩歌給人長久縈懷的感覺呢?也許就是意境給了我們有無限可能的審美空間吧。
兒童詩所面對的特殊讀者,要求詩人用藝術的手法再現孩子們的行為、動態、語言和心理,釀成一種特有的詩情畫意。金波便是遵循著這條創作原則,糅合了創作主體的性格和氣質,從而創造出能提升少年兒童審美情趣的、以清新和靈動為主旋律的意境美[3]。
二、音韻與節奏間的音樂美
(一)音韻美
音韻美是構成金波童詩音樂美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韻腳整齊,旋律優美
押韻的方式中國自古有之。它的規范大概可追溯到沈約等人提出的「四聲八病」之說,其規則不甚繁瑣和雜多,真正能做到的也未有幾人。然而作詩講求平仄押韻依然隨著歷史和時間流傳下來。這也是不無道理的,講求平仄押韻對於表現詩歌的音樂美感是舉足輕重的。中國古代的律詩大都採用押韻的手法,直到近代,不少人作詩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和風格。金波先生的童詩就如是。押韻是形成金波童詩美的重要途徑,也是他的許多童詩之所以被改編成兒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現形式通常是在詩句的韻腳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吟詠時產生琅琅上口、鏗鏘有聲之感。
2、擬音詞的高頻出現
兒童對大自然的接受是最為敏感和原生態的,他們會完全忠實於自己的耳朵,表達最自然的情感。擬音詞在詩歌中通常是指模仿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擬音詞的使用,會使詩歌的語言更為生動形象,音調悅耳,對童詩自然非常合適。將大自然的聲音用擬音詞表達,並且呈現在詩中,是童詩之所以為小讀者所喜愛的原因之一。擬音詞,不僅增加了童詩誦讀的美感和趣味性,同時也呈現了兒童眼中的大自然最真實的狀態。
金波童詩中有大量擬音詞,生動可愛地描繪出了大自然的聲音。如《林中的鳥聲》(節選):你聽,那是什麼鳥兒在呼喚?/嘀嚦、嘀嚦、嘀嚦……/又是什麼鳥兒在回應?/嘀鈴、嘀鈴、嘀鈴……/鳥兒永遠歌唱著春天/嘀嚦、嘀嚦、嘀嚦……/贊美著我們的勞動/嘀鈴、嘀鈴、嘀鈴……大自然的聲音在本詩中通過這些擬音詞而被展露得如此的美好和可愛。同時,作者還用鳥兒的聲音,來表現春天裡人們辛勤勞動的聲音,贊美勞動的美好。讀完這首詩,不僅能使小讀者體驗到春天的美好,更能體會到勞動的幸福,激發他們對春天,對大自然,對勞動者的愛。
(二)節奏美
金波的童詩是流動的音樂,而節奏是形成其流動性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
1、 節拍對應,節奏鮮明
節拍本是音樂上的專用名詞,指樂曲中表示固定單位時值和強弱規律的組織形式。如果說一座真正偉大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金波的童詩則完全是一部流動的音樂。
金波先生的童詩讀來之所以有如此的韻味和音韻美,與其詩歌中句內節拍大致對應,即音頓的組合相對有很大的聯系,這使其詩歌每句的誦讀都有其特定的美感。例如《大老哥打獵》( 節選 ) :老哥模樣真威武/鑽進樹林打老虎/老虎張嘴牙齒長/嚇得老哥去打狼/狼一哼/打狗熊/熊一叫/打山貓/山貓睡覺打呼嚕/嚇得老哥打松鼠……使小讀者在讀本詩的同時感受到一種高昂生動的情感,就更使本詩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最後的兩句與先前的四句有相似之處,在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小動物、對大自然的愛,而這種愛也在無形中給閱讀者以美的感染和享受[4]。
金波的童詩大都具有句內節拍對應、節奏鮮明的特點。鮮明的節拍形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句與句之間的音頓,使這些童詩帶有無窮的音韻美感和節奏美感,給讀者帶來了許多讀詩的樂趣的同時,也使得這些詩更容易為小讀者接受。
2、頂針相扣,回環往復
頂針手法是詩歌寫作的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頂針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措辭法。主要用於整齊句子結構,貫通語氣,突出事物之間的環環相扣。頂針手法在金波童詩表現得較為頻繁,這使童詩所表現的音韻美感更為強烈,句式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和整齊,更易為兒童接受。
3、詞句復沓,強化節奏
復沓也是金波童詩創作中較為常見的手法。所謂「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顯出詩人感慨的遙深來,又增加了詩的韻律美。復沓的出現,使詩人感情表達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而結句的反復,則能起到強化作品的主旋律的作用,體現詩人感情起伏的波瀾。復沓的運用,反復吟詠,起到了一唱三嘆的效果。
一、清新與靈動間的意境美
清新,作為一種對詩美特質的界定,它意味著形象明凈,內容單純,語言圓潤;還意味著詩句里隱含著生命的水——汩汩流動的真情實感。金波的詩恰如其分地闡釋著這個定義,如「不知道走過多少路/落地就獲得了新生命/我們是水的精靈/心像水一樣透明/給生活送去快樂/把這世界洗干凈。」凝神聆聽這來自天空的聲音,我們的心就這樣溫柔起來,塵囂就這樣悄悄遠離。雖然這首詩摘自詩人的童話近作《雨人》,但無論用何種方式歌唱,金波的世界永遠清澈透明,清新如雨後的松林。這種清新的審美境界,是客體世界的清新與主體內在世界的清醒的融合。它來自於物境的清新,同時又來自於主體對外部的世界永遠新鮮的感覺。
雨是詩人金波永遠鍾愛的意象之一,他在雨中聽到自然最動聽的音樂,也在雨中看到自然最美麗的色彩。「春雨/一滴一滴/淅淅瀝瀝……/春雨、春雨/你是什麼顏色的?/你是綠色的嗎?/要不然/那山、那樹/怎麼會悄悄地/一夜間都被染綠!」(《綠雨》)當我們知道了太多萬物生長的真理時,也丟棄了對自然詩意的揣測。詩人以一個不同凡響的「綠雨」意象一瞬間推開我們心中曾經無拘無束的想像之門[2]。
如果說對中國古典詩詞意境的借鑒和開拓,使金波的詩顯得幽遠和深長,那麼童話精神的滲透又使他的詩具有一種夢幻迷離的意境。「我不給你剪裁天邊的晚霞/也不去給你摘取夜空的繁星/孩子,讓我們一起/一起去捕捉黃昏的流螢/……我從菜園里拔一根蔥管/好放幾只流螢/讓它閃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盞翠綠的燈/放螢火在你的枕邊/我再編一個童話給你聽/說在夏天的夜裡/有一個翠綠的夢……」這是一首讀起來柔美得讓小讀者的心都禁不住微微顫抖的詩。無法具體想像用蔥管做的螢火蟲燈是怎麼樣的,也無法猜測那個翠綠的夢是什麼。它們只是一種意象,一種高度心靈化了的意象。詩人通過這種方式營造了一個不但讓孩子心醉神往也讓成年人浮想聯翩的詩歌意境。有人說,詩歌提供給人的是精神和血液里的東西。是什麼讓一首好的詩歌給人長久縈懷的感覺呢?也許就是意境給了我們有無限可能的審美空間吧。
兒童詩所面對的特殊讀者,要求詩人用藝術的手法再現孩子們的行為、動態、語言和心理,釀成一種特有的詩情畫意。金波便是遵循著這條創作原則,糅合了創作主體的性格和氣質,從而創造出能提升少年兒童審美情趣的、以清新和靈動為主旋律的意境美[3]。
二、音韻與節奏間的音樂美
(一)音韻美
音韻美是構成金波童詩音樂美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韻腳整齊,旋律優美
押韻的方式中國自古有之。它的規范大概可追溯到沈約等人提出的「四聲八病」之說,其規則不甚繁瑣和雜多,真正能做到的也未有幾人。然而作詩講求平仄押韻依然隨著歷史和時間流傳下來。這也是不無道理的,講求平仄押韻對於表現詩歌的音樂美感是舉足輕重的。中國古代的律詩大都採用押韻的手法,直到近代,不少人作詩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和風格。金波先生的童詩就如是。押韻是形成金波童詩美的重要途徑,也是他的許多童詩之所以被改編成兒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現形式通常是在詩句的韻腳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吟詠時產生琅琅上口、鏗鏘有聲之感。
2、擬音詞的高頻出現
兒童對大自然的接受是最為敏感和原生態的,他們會完全忠實於自己的耳朵,表達最自然的情感。擬音詞在詩歌中通常是指模仿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擬音詞的使用,會使詩歌的語言更為生動形象,音調悅耳,對童詩自然非常合適。將大自然的聲音用擬音詞表達,並且呈現在詩中,是童詩之所以為小讀者所喜愛的原因之一。擬音詞,不僅增加了童詩誦讀的美感和趣味性,同時也呈現了兒童眼中的大自然最真實的狀態。
金波童詩中有大量擬音詞,生動可愛地描繪出了大自然的聲音。如《林中的鳥聲》(節選):你聽,那是什麼鳥兒在呼喚?/嘀嚦、嘀嚦、嘀嚦……/又是什麼鳥兒在回應?/嘀鈴、嘀鈴、嘀鈴……/鳥兒永遠歌唱著春天/嘀嚦、嘀嚦、嘀嚦……/贊美著我們的勞動/嘀鈴、嘀鈴、嘀鈴……大自然的聲音在本詩中通過這些擬音詞而被展露得如此的美好和可愛。同時,作者還用鳥兒的聲音,來表現春天裡人們辛勤勞動的聲音,贊美勞動的美好。讀完這首詩,不僅能使小讀者體驗到春天的美好,更能體會到勞動的幸福,激發他們對春天,對大自然,對勞動者的愛。
(二)節奏美
金波的童詩是流動的音樂,而節奏是形成其流動性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
1、 節拍對應,節奏鮮明
節拍本是音樂上的專用名詞,指樂曲中表示固定單位時值和強弱規律的組織形式。如果說一座真正偉大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金波的童詩則完全是一部流動的音樂。
金波先生的童詩讀來之所以有如此的韻味和音韻美,與其詩歌中句內節拍大致對應,即音頓的組合相對有很大的聯系,這使其詩歌每句的誦讀都有其特定的美感。例如《大老哥打獵》( 節選 ) :老哥模樣真威武/鑽進樹林打老虎/老虎張嘴牙齒長/嚇得老哥去打狼/狼一哼/打狗熊/熊一叫/打山貓/山貓睡覺打呼嚕/嚇得老哥打松鼠……使小讀者在讀本詩的同時感受到一種高昂生動的情感,就更使本詩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最後的兩句與先前的四句有相似之處,在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小動物、對大自然的愛,而這種愛也在無形中給閱讀者以美的感染和享受[4]。
金波的童詩大都具有句內節拍對應、節奏鮮明的特點。鮮明的節拍形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句與句之間的音頓,使這些童詩帶有無窮的音韻美感和節奏美感,給讀者帶來了許多讀詩的樂趣的同時,也使得這些詩更容易為小讀者接受。
2、頂針相扣,回環往復
頂針手法是詩歌寫作的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頂針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措辭法。主要用於整齊句子結構,貫通語氣,突出事物之間的環環相扣。頂針手法在金波童詩表現得較為頻繁,這使童詩所表現的音韻美感更為強烈,句式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和整齊,更易為兒童接受。
3、詞句復沓,強化節奏
復沓也是金波童詩創作中較為常見的手法。所謂「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顯出詩人感慨的遙深來,又增加了詩的韻律美。復沓的出現,使詩人感情表達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而結句的反復,則能起到強化作品的主旋律的作用,體現詩人感情起伏的波瀾。復沓的運用,反復吟詠,起到了一唱三嘆的效果。
③ 兒童詩和童謠各要三首
一、兒童詩
1、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飄落什麼地方去呢?
飄到小河裡,變成一滴水,和小魚小蝦游戲?
飄到廣場上,去堆雪人,望著你笑眯眯?
親親她,然後就快樂地融化。
2、爸爸的鼾聲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它使我想起,美麗的森林。
爸爸的鼾聲,總是斷斷續續的,使我擔心火車會出了軌。
咦?爸爸的鼾聲停了,是不是火車到站了?
3、坐火車
爸爸帶我坐火車,火車開動的時候,窗外的東西就動了起來;
山開始往後退,樹也往後退,房子也往後退……
哇!什麼東西都往後退,好怪好快啊,我們都不用走路,一下子就到了台北。
二、童謠:
1、好兒童
新時代,新風尚。中國夢,真美好。好兒童,祖國花。任在肩,理想遠。刻苦學,本領高。尊師長,承美德。愛幼小,團結好。光碟子,倡節儉。綠色美,環保先。勤實踐,四化現。中國夢,定實現。
2、做早操
早上空氣真叫好,我們都來做早操。伸伸臂,彎彎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鍛煉身體好。
3、小手絹
小手絹,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乾乾凈凈真好看。
拓展資料: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謠的記錄。如中國的《三字經》,英國的《一閃一閃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始於《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說是我國傳說中的聖人堯時的童謠。《古今事物考》說:「《列子》曰:『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謠之起,自堯時然也。」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一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
資料來源:網路-童謠
④ 《其實我是……》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
《其實我是……》,作者:金波
⑤ 兒歌假如我是一朵雲配 什麼音樂
多餘的解釋  播放 歌手:許嵩 語言:國語 所屬專輯:自定義 發行時間
⑥ 我想飛上天,滿天星星眨巴眼,月兒彎彎像小船,如果我是一隻雁,一直飛到月亮邊,之後在續寫四句
(1)如果我是一朵雲,星星繞我把手牽,如果我是架飛機,縱覽銀河望無邊
(2)我和星星把手牽,共賞山與水綿延,縱覽銀河望無邊,皎潔月亮笑開顏
⑦ 兒歌小小的一朵雲啊 歌詞
歌曲:踏浪 演唱:趙蓉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小小的一片雲呀慢慢地走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 原來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兒開 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的吹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海上的浪花兒開呀我才到海邊來 原來嘛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小小的一片雲呀慢慢地走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 原來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兒開 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的吹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海上的浪花兒開呀我才到海邊來 原來嘛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呀啦啦啦啦
⑧ 歌詞中有遠方的天空一朵雲飄過
天空上飄過來了一朵雲 歌詞
天空上飄來了一朵雲
純凈得不含一絲水分
偶爾會投下淡淡的雲影
輕輕地拂過我們的心
天空上飄來了一朵雲
溫柔得沒有一點聲音
耳邊響起葉子悄悄的蜜語
莫非它有什麼重要的口信
天空上飄過來一朵雲
它還是去年的那朵雲
為何卻對我們無動於衷
似乎忘記了曾經的故人
天空上飄來了一朵雲
分明是去年的那朵雲
你只要深情地呼喚它的名字
它就會降下久盼的甘霖
白雲啊,白雲
我們知道你無意繚亂誰的心
白雲啊,白雲
我們明白你的所有執著
所有的信任
⑨ 我想變什麼童詩
我想變成一朵雲,
跟好朋友拉拉手就變成了彩虹。
我想變成一朵雲,
讓陽光伯伯輕輕撫摸著我,
啊!真舒服呀!
我想變成一朵雲,
雨點小姐藏在我的發絲里,
我就把它灑向田野,
讓莊稼茁壯成長。
我想變成一朵雲,
風兒媽媽輕輕一吹,
我就飛到了村莊的上空,
那裡有快樂的孩子在玩耍。
如果我真的變成一朵雲,
我會飛到小朋友的頭上,
讓他們摸摸我到底是什麼樣子,
很多小朋友都認為我是棉花糖,
其實呀,我是許許多多的小水滴抱在了一起。
我真想變成一朵雲。
篇二:二年級我想變成什麼的小詩歌
有時候
我想變成一陣風
作弄小草
調戲花朵
從戀人的身體間穿過
給老人的白發做個造型
搶走稻草人的帽子
偷去陽台上的花衣裳
有時候
我想變成一陣風
和柳絲一起瘋狂搖滾
讓風鈴不害羞地歌唱
撒歡滾過梵高的麥田
恣意攪亂莫奈的池塘
再使勁吹落樹上的蘋果
讓它砸在牛的頓的頭上
然後出國留學網
我就消失不見了
⑩ 《其實我是……》這首詩歌的作者
《其實我是……來》,作者:金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