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情人節視頻
❶ 苗族春社的由來
春社節,是苗族一個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春分的翌日,生活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東北部紅水、拱洞、白雲一帶的苗族同胞,都要歡度春社節。
春社節是一個流動性節日,前後四天時間。第一天,人們聚集到紅水河岸,以斗鳥、斗馬、賽馬等傳統體育競技活動為主,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參加各種競技活動,晚上轉移到振民村居住;第二天,人們匯集在振民溝,以男女青年唱情歌、趕坡會為主,晚上住高武村;第三天,人們集中到八迷河口,舉行隆重的撒糖活動,晚上住培基村;第四天,鍾情男女相互送別,相約八月秋社再會,晚上各自返回家鄉,從此掛起苗笛,收回心思,一心生產。
春社節,苗語稱為「興暇」,興是清閑、遊玩、約會的意思,暇是社稷、祭祀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苗族同胞利用春社祭祀社稷、紀念先人之機,歡聚一堂,分享快樂,傳播友誼,播種愛情。因此,春社節是苗族青年的「情人節」。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因為編寫《苗族蘆笙》一書,我來到紅水鄉開展社會調查,有幸參加了春社節,目睹了活動全過程,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❷ 東方情人節的節日習俗
東方情人節指的是貴州省台江縣苗族姊妹節,又稱為「姊妹飯節」,它的節日習俗如下:
台江苗族姊妹節是貴州台江縣老屯、施洞一帶苗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的盛裝,聚集於榕山、楊家、偏寨,歡度這個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佳節,苗語叫「濃嘎良」。節日以青年婦女為中心,以展示歌舞、服飾,遊方,吃姊妹飯和青年男女交換信物為主要活動內容,節日內容豐富獨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節」。
據《苗族古歌》記載,苗族聚居的地區過去都過姊妹節,如今大部分地區已消失,唯有台江縣還完整地保留著這一習俗。而台江的姊妹節習俗,要數施洞姊妹節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
施洞地區每年農歷三月十三至十六過姊妹節,約定俗成不變。到農歷三月十三,各村寨的姊妹們都上山去采擷南燭木葉、姊妹花等花草樹葉,製作黑、紅、黃、藍、白五色糯米飯。十四日前晌,姑娘們都下田裡去捕魚撈蝦;後晌,姑娘們每人拿來一大碗彩色糯米飯、兩個鴨蛋和一些錢用來買鴨。因為鴨能過河,象徵能過到彼岸與情人成雙。這一切准備齊全了,年齡相近的姑娘們都分別各自集中到一戶人家裡(最好是沒有男孩子或男孩子很小的人家,這才好接待外地來的男朋友),然後夜裡就在那兒與外地來的男人們共吃姊妹飯。飯後,大家相約到村中的廣場上或巷子中去唱歌談情,通宵達旦。
三月十五至十七是節日的正式活動時間,也是熱鬧的高潮。白天,姑娘們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著華麗的銀飾,到郎西(地名,漢譯楊家坪)去觀看鬥牛、斗雀;同與自己一道吃姊妹飯的男子們跳蘆笙和跳木鼓舞;夜裡,又像十四夜那樣,男女相聚在村中廣場或巷子中唱歌談情。
這時,姑娘們(分作不同年齡的許多批)用竹籃盛著各人的彩色糯米飯團和魚、肉、鴨蛋等禮物,贈送給兩天來陪伴她們的男子們。到來年姊妹節時候,這些青年男子們,集體籌錢買了禮物(綉花絲線、綢緞等等)盛在姑娘們去年贈送禮物的竹籃里,帶回贈送給姑娘們(叫還竹籃)。如此經過多次的你來我往,使相互間的了解加深,進而產生並傾訴愛慕之情。
節日期間晚上,男男女女相聚於遊方場上對唱情歌,談情說愛。男方向女方討姊妹飯,姑娘們在姊妹飯里藏入信物以表達對男方的不同感情。節日結束後,小夥子要回家了,姊妹們用竹籃盛裝五色糯米飯,飯里藏匿松針、椿芽、辣椒等愛情標識,把自己的心思乃至愛情送給男子,一切盡在不言中。
❸ 海南的三月三節為什麼會被稱為苗族的情人節
三月初三也被稱為苗族的「情人節」、「對歌節」。苗家姑娘來到歌場邊,往往都由她們的阿婆給穿戴銀飾花環後才上場。因為一年一度的對歌節,不但是喜慶春耕播種,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尋覓心上人的大好時機,所以,對歌不光是吹木葉,跳團圓舞,它也包含著美妙歡樂與人生哲理。
在三月初三日這天,苗族姑娘都換上節日盛裝,年輕的小夥子則口銜木葉成群結隊地來到對歌場,慶祝春耕播種的同時,大家還在人群中尋找心上人。
白天,天空明凈無雲,太陽柔和而溫暖,鳥兒的歡叫聲與小溪淙淙流淌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美妙的春的樂章,使人猶如走進夢幻一般。
當山地邊飛來一陣陣動情的歌聲時,從大路上、田埂上、山腰上來了一群群穿著盛裝的男男女女,年輕的後生嘴銜木葉邊走邊吹,漂亮的姑娘打著花傘邊走邊唱……
夜晚,在那皎潔的月光下,苗家男女你一群我一夥,自由自在的對唱情歌。
在情歌綿綿的對唱場,幾個苗家後生在邀一個美麗豐滿的姑娘對歌,而那姑娘只是微微地一笑,卻閉口不唱。
她在暗自從周圍物色對手,姑娘瞄準一個後生對唱後,沒被選中的對唱的後生便自動退出,另找對象求歌去了。那些悅耳動情的歌聲攪動了人們的心,彷彿喝了一碗醇香有包穀燒,心都醉了……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
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指定情」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
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
隨後,小夥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里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至太陽落山才散去。如果小夥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動聽的曲調,來到姑娘的「隆閨」外唱開門歌。
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開門走出來,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
這時,姑娘聽了小夥子的求愛後,便羞答答地拉起小夥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小夥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
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指、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❹ 3月3日在苗族是個什麼日子
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節,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回示她們的美麗。小答伙子們也等著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
所以歌會散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這一天不但是苗族的歌會,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也有這樣的節日。 「記得那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這是很老的一首歌,大概是說哥哥姐姐們在這一天談戀愛去了,而小孩子也沒閑著,這一天也是他們的節日,他們的活動是放風箏。
其實三月三是漢文化圈內的節日,只是漢族人經歷動盪又喜歡趕時髦,這一傳統逐漸丟失了,反而在少數民族中得以保存。 《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在一天,是男女們相會的時候,在這一天,沒有經過「六禮」而婚娶的,也是允許的。據考證這一天就是三月初三。這一風俗在什麼時候中斷的我不知道,大概學者是可以考證出來的。但三月初三外出踏青相會戀愛的習俗是保留下來的,到了唐代還有,杜甫有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❺ 這個是苗族情人節男女示愛的節日用廣東話怎麼寫
哩個系苗族情人節,男女示愛既節日
❻ 農歷三月初三是苗族的情人節,為何這樣說呢
每個民族都自己的風俗習慣 苗族人認為三月三是春暖花來的日子寓意好就定了那天情人節
❼ 姑娘節的苗族情人節
「四八」抄姑娘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都是多情的苗族兒女表達火熱愛情的方式。讓我們先到巫水古橋上聽聽阿哥阿妹的山歌吧。
幽幽密林,雲蒸霧繞,正是幽會的絕好地方。苗族木葉調的多情纏綿,賽過了鳥兒的鳴聲。
苗族阿哥還有追妹的絕招,一張嘴同時吹兩只笛子。
其實,對女性的尊重一直潛藏在苗族人的內心深處。當地人帶我們去黃桑苗族鄉的一個叫「崇拜」的村子。 沿著溪流而上,在陡狹的溝谷下,找到了一塊女陰石。這是苗族女性崇拜的圖騰。
綏寧縣副縣長、文化學學者張千山說:「苗族人到這里來求子祈福。」
傳說流傳至今,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除了吃黑米飯外,苗族群眾還用喝燒米酒、唱大歌等活動來慶祝。這天還成了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白天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的茶棚內互對情歌,互訴衷情。這種合唱形式的山歌叫「歌 」。苗寨群眾從小人人會唱。婚嫁、待客時唱,吃飯、喝酒時唱,甚至連飲茶、擔水時也唱,它已經融入於我縣苗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鍬「歌」演唱起來韻律優美、抑揚頓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目前正在申報省十大文化遺產。
❽ 苗族姊妹節是「情人節」嗎
都說是姊妹節了怎麼又問是否情人節?
苗族女都是同志?
❾ 苗族的6.6是什麼節
六月六苗族人民自己的情人節
那是遙遠的何年代,已無人去問津,良上住著一戶陳姓人家,夫妻倆膝下有一獨女陳蓮花,生得眉清目秀,真可稱貌美如花,二位老人雖窮,對女兒蓮花那可是愛旭掌上明珠。當地財主馬富風這陳蓮花越長越漂亮,起了歹心,林強霸她為媳。也是行船遇頂頭風,陳老爹租了這財主20畝田來種連遇天干火旱而致欠收,連租谷都交不齊,別說糊口了。馬富趁機『發善心』——交不起租子別著急,可以用蓮花幹活來抵。陳家無可奈何,陳蓮花只得進馬家幹活抵債。陳蓮花在馬家幹活不久,見馬家長水生不僅幹活勤快,而且為人心地善良,時時關心自己,便愛上了他。真是「自古紅顏多薄命」,這陳蓮花的舅舅賈仁義見外甥女越長越俏,也在暗暗打著鬼主意——要陳家把蓮花放給他家做兒媳婦,俗話說『表哥表妹,天生一對嘛』。
一邊是狠心的財主,一邊則良親舅大的親戚,還有一邊是在馬家幹活愛上的水生,這蓮花被逼上了梁山,為逃避馬賈二家的糾纏,只得和水生商量,決定逢六月六趕場悄悄逃走,到異地他鄉去過自己的生活。逃走的消息不慎走漏,馬賈二家都來搶親。當水生和陳蓮花剛剛會合,走到良上橋上的時候,馬賈二家請不的打手從兩頭趕來,看著二人插翅難飛,焦急萬分站在橋上的樣子,兩邊的打手都大笑起來:『飛吧,看你們飛上天上去吧,還不跟我們回去婆家享清福。』眼見蓮花就要被搶走,一陣狂風大作,把蓮花手中的雨傘吹開了,水生急忙上前幫忙收傘。誰知接著一聲巨雷天昏地暗,狂風把正在收傘的水生和蓮花連傘帶人一齊吹上了天空。
雲端里傳來一陣山歌聲,歌聲中咒罵馬家心狠手毒想霸民女實在可恨;嘲笑賈家不是好人,暗害親戚竹籃打水一場空;向趕場眾人道明他們為了堅貞的愛意去逃生,嚮往自由自在的決心;同時還問候雙親莫掛念,兒女來年鵝鴨糯米敬雙親。」從此,一到六月六,青年男女就會聚集在二人駕傘飛升的橋邊、河沙壩對山歌,以示紀念二人,沿襲到今,六月六也就成了良上苗族人民自己的「情人節」。
❿ 中國有幾個情人節
1、「來七夕」節
在我國自,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因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又稱為中國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