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木槿花感受
A. 散文美的三個層次
首頁 語文資訊 文學雜談 正文
散文的層次美
zhangwei19910302 2015-06-10 02:52:00 612
作者:重慶榮昌許溪中學;昌元教管中心楊品利葉春金
散文被稱譽為「美文」,教材中文質兼美、豐富多樣的散文佔了很大比例,這些課文是語文教材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基地。散文家梁衡指出,散文之美有三個層次:一是敘述之美,寫景狀物描寫准確、干凈;二是意境之美,要寫出感覺、感情;三是哲理之美,寫出新的思想。筆者認為《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正是把散文的層次美逐漸展現在讀者面前。
一、敘述之美
宗璞是一個描寫花的高手,在她的散文中,如《丁香結》《花的話》《好一朵木槿花》中都有大量描寫花朵的句段。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更是把紫藤蘿描寫得生動細膩。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來寫花的形狀,「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同時也寫出了花的動態之美,比如文中寫道「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作者用工筆細描法,准確生動地寫出了藤蘿花的形狀、顏色、香味,把每一朵都描寫得活靈活現,充滿著生命力,讓讀者無時不感到花的美麗,帶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意境之美
「一切景語皆情語」,但凡優秀的文章,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感總是相輔相成,融合為一體,而對於「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更是需要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感。
課文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被花的繁盛、生機而驚嘆贊美,接著對花的描寫「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花的喜愛之情。作者忍不住贊美花里裝的是仙露瓊漿,情不自禁地想去摘一朵下來,這樣的情感是如此強烈而又自然,更是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個讀者。
隨著對花描寫的深入,作者對花的情感也進一步發展,「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此時的藤蘿花在作者的眼裡,不單單是喜歡,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撫慰,花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它是心靈的一劑良葯。課文的最後點睛之筆,由花及人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恆,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對花的感激敬佩之情,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全文作者對花的情感由淺及深,由淡到濃,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景中有情,情寓於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三、哲理之美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景美,情美,還無法從思想審美上提升文章的品味,單純的寫景文章是沒有審美高度的。生命向來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如《前赤壁賦》《岳陽樓記》《秋聲賦》這樣的名篇,無不透露著作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紫藤蘿瀑布》文章結尾,由花想到自己,想到生命,從而感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作者歷經十年「文革」浩劫,強忍親人離去的悲痛,由花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美好,從而激勵自己微笑面對生活。這樣的人生哲理寫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思考,也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敘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這三個層次是遞進的關系,他們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這篇文章的美點。散文如同一面多棱鏡,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發現,人生有多豐富,散文的美就有多豐富,只有用心去體驗感受,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人文素養,讀出散文真正的美。
相關推薦
「語文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味道?
08-14
文學大家大師盤點
07-01
初中語文下學期期末備考秘籍
06-03
高考語文考前知識點回眸
05-21
緊湊的結構閑雅的情致——梁實秋《雅舍》解讀
06-04
更多
B. 《有句話在心頭》 《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些花兒》《回望初一》 這四篇作文都要哦、最少600字哦。。
有句話兒在心頭
回首往事,總有一份感動彌漫於心頭,又想起了那一次母親踮起腳尖的情景,我,才真正懂得了母愛,一句話又縈上了心頭-----媽媽,我愛你。
烏雲壓得很低,空氣的密度也似乎變得飄忽不定。
-------難道,他們不知道我明天考試?
-------難道,他們只知道掙錢,不知道這樣是多麼的不負責任?
-------難道……
當鍾表敲響了二十三時的鍾聲,我已無心再復習,索性「啪」的一聲將書摔在桌上,卻震落了一個相框,相片上是小時候父母帶著我去放風箏的情景,我依偎在父母身上,笑容永遠定格在了那時,可看著他們如今的不聞不問……不行,我一定要等他們回來,責問他們的不是。
當時針與分針再次交會,我決定宣告放棄,洗漱完後躺在床上,思緒卻久久無法停止,我想了許多,想起了他們向我描述的那種優雅富足的生活,想起了他們如今的不聞不問,想起了……
突然,門外響起了一絲金屬觸碰的聲音,是父母回來了嗎?我躺在床上支愣起耳朵聽著,一個物體緩緩地爬入鎖孔,只一聲,便悄悄打開。
「你輕點兒聲,孩子睡著了。」這是母親的聲音。
我能感覺到她在踮著腳尖向卧室走來。
卧室的門悄悄的打開了,我下意識地眯緊了雙眼,母親左手拿著拖鞋,踮著腳尖繞過滿地裝飾的鈴鐺,他緩緩的湊到床前,向手上輕輕呵著熱氣,為我輕輕把被子掖好,然後微笑著站在了床前一會兒,我努力裝出安適平和的樣子,否則怕自己瞬間崩潰,眼淚瞬間傾瀉出來。
一會兒,母親轉過身子,左手提著拖鞋,輕踮著腳尖離開了我的房間,我睜開眼,模糊之中看到了他那佝僂的身體,那時,母親的影卻在我心中一點點高大起來。
門被輕輕掩上。
只記得那夜,我死死的咬著被角,一股熱乎乎的液體盈滿了臉,母親那踮著腳尖佝僂著腰的背影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溫柔的傷,有句話,仍在心頭-----媽媽,是否你輕踮而來,只為看到我安適的睡臉,我想對你說,媽媽,我愛你!
陽光燦爛的日子
頒獎那天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好像在訴說我們軍訓的艱辛,那雨水猶如同學們付出的汗水又向幸福得淚水交織在一塊兒。「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這句美妙的歌詞在我的腦海中飄起,這段美好的日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想像未來還充滿著無比燦爛的日子。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這句美麗的歌詞道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成功需要付出……
一張張獎狀,一次次成功,一份份榮譽,總是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後獲得的。成功後的喜悅會令我們歡欣鼓舞,心情格外的舒暢,如沐明媚的陽光中一樣。
在炎熱的夏天,我們一群小學畢業生帶著對中學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入了中學的校門,迎來了新學期的第一項活動——軍訓。我在心底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向教官們學習,磨練自己的意志。」軍訓的每一天大家都十分辛苦,但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要努力要堅持。尤其是軍訓的第3天,那天的訓練格外的辛苦,同學們已汗流浹背都喘著粗氣,就快堅持不了了。「活動一下」教官話音剛落,同學們像湧向岸邊的海浪一般翻騰起來。「累死了!」「總算休息了!」這一類的話像滾核桃般一股腦兒全冒了出來,但不一會兒又如退潮般漸漸消失了。同學們摘下帽子,伸展著站酸了的腰,清涼的微風吹過才讓人感到夏日中的幾絲涼意。剛休息一會兒,只聽一聲「停」,教官的命令猶如一塊石頭打破了湖水的平靜。同學們都很不情願還想多休息一會兒,我也一樣。但轉念一想:現在是軍訓就得一切行動聽從指揮,嚴格遵守紀律,再說了我又是臨時班長更要以身作則給大家帶個好頭呀!於是我趕緊戴上帽子拖著千斤重的腳步立即歸隊,不說一句廢話。轉頭看看同學們,他們也迅速地歸隊了。
在教官的口令下我們轉身,踏步,抬頭,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練習軍姿時候,教官提出要求,說只要誰動了一下全班就得多站5分鍾,聽了教官的話,我們雖然個個腰酸背痛手腳麻木但是仍不鬆懈堅持地站著。那一刻,我們突然明白集體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集體的榮譽高於一切。突然,我覺得臉上有什麼東西流過,涼冰冰的。原來下雨了,牛毛似的細雨輕輕的拂過臉頰,癢癢的。我用眼角的餘光偷偷地看了看周圍的同學們,昂著頭的真的是他們,挺著胸的真的是他們,絲毫不動的仍然是他們!記得校門口的黑板上醒目的粉筆字「軍訓旨在煉志,成功貴在堅持」我突然明白了其中內在的含義,軍訓為的就是磨練意志,想要成功就要堅持。
幾天的軍訓生活下來,我們從教官的身上看到了軍人那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戰鬥力和勇敢的崇高精神。我們班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在軍訓中獲得了第二名,而我更以突出的成績獲得了「優秀戰士」的光榮稱號,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一種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想想那些奧運健兒們為祖國贏得榮譽後的那種自豪感大概和我此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吧!我是那樣的激動、興奮。我們經歷了風雨付出了努力最後贏得了榮譽。頒獎那天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好像在訴說我們軍訓的艱辛,那雨水猶如同學們付出的汗水又向幸福得淚水交織在一塊兒。「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這句美妙的歌詞在我的腦海中飄起, 這段美好的日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想像未來還充滿著無比燦爛的日子。
這些花兒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這些詩句都是用來形容梅花的,又有多少故人來贊頌它呢?梅花同松、竹合稱「花中三君子」,可想,它的地位如此之高。
梅花在冬季盛開,到處一片雪的世界,卻又生長出一枝梅花。上帝可真是位大畫家,在如此雪白的紙上揮灑出這一點紅。
梅花不會與其它花爭妍斗艷,可在這不經意之中卻又顯得那麼高貴。它沒有櫻花那樣色彩繽紛,花團錦簇,也沒有松柏那樣顏色單一,四季常青。它並不那樣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僅僅有五六片那淡雅、清香,對於嚴寒的侵蝕毫不僻易的粉紅色的花瓣。雖然不能招引那些美麗的蝴蝶,但卻受到萬人的矚目。
不是那美麗的外表,而是品質的高貴、優雅;不是那精美的花瓣,而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更不是因為它那盛開的時節,而是因為那對於嚴寒的侵蝕毫不僻易的精神。
梅花,我看到了,看到了你那堅強、勇敢、不畏艱險的性格!
梅花,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你那生命的頑強和那百折不撓的毅力!
梅花,我聽到了,聽到了你那優美、輕快的生命樂章!
梅花,你教會了我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你讓我的靈魂再次升華。你生命的足跡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有頑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那堅強、勇敢、面對困難都一往無前、永不退縮的性格。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你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要以你為榜樣,創造出更加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讓我的生命更加輝煌!
回望初一
回 顧
回顧進入初一的點點滴滴。
回顧進入初一的我。面對著從各個學校來的強手,我的成績像是從滑滑梯上滑了下來。小學的名列前茅變成現在的平平淡淡,「我是怎麼啦?」我反復的想。
回顧進入初一的我。因學習的壓力,我變成了一個不愛說話、沉默的女生。「以前那個無憂無慮的我到哪去了?」我反復的想。
回顧進入初一的我。那時,我覺得初中的老師沒有小學的老師好相處。慢慢的,事實改變了我的想法,初中的老師比小學的老師更有「人情味」。
回顧進入初一的我。與同學們從素不相識變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在初中,我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回顧剛進入初一的我……
勇 氣
勇氣給了我力量。
勇氣給了我對生活的力量,讓我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勇敢的站起來。
勇氣給了我對學習的力量,讓我在面對考試,振作起來,不斷加強考試的經驗,面對考試不害怕不退卻。
勇氣給了我向上的力量,讓我勇敢地面對現實,敢於創新,敢於拼搏。不再因為一次考試而消極起來,而放棄自己的道路。
勇氣給了我對……的力量……
勇氣,是人奮發的源泉。
教 誨
教誨,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
老師常教誨我們,要好好學習,積極向上,不要浪費時間,浪費光陰。
老師常教誨我們,一定要有自控能力,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父母親常教誨我,要認真學習,對自己負責「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父母親常教誨我,要積極對待人生。「在哪裡跌到,就在哪裡爬起來。」
叔叔阿姨教誨我,要樂觀、開朗起來,「樂一樂,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一次次的教誨,交織我心,我不斷前進、前進。
回顧初一的點點滴滴;回顧勇氣帶來的力量;回顧老師、親人對我的教悔。
寫了這么多字,多給點懸賞分嘛!
C.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水仙辭》、《好一朵木槿花》中,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蘭氣息,玉精神
——記宗璞先生作品朗誦會
秋天,去中國現代文學館聽宗璞作品朗誦會。一路上都像翻補衣服似的,拆的樓,挖的地,當地面被掘開的時候,塵土總是遮天敝日,塵土隨風漂盪,一切總在惶惶然。曾經的光陰,曾經的積累,輕易甚至輕慢地揚起,並且一點點地否定這一些歷史。當年的新樓已老去沒去,新又老,老又沒,變化多端,沒變的是底下的土,猶如根。根在,長著不同的葉。在長的過程中,忽略一切前因後果。
中午的街道,行人在匆忙來往,就如我一樣奔向未知的或熟悉的目的地。到了文學館對面的公交車站,沒想到文學館安靜得出奇,太陽灼熱,文學館安靜得如打盹的處子,就像人群中的思考者。就像文學,就像我此時的心境,無聲而又心潮澎湃。我抬頭看看四周的房子,樓宇門窗都悄沒聲息。看來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奔波於路上。我為宗璞先生的朗誦會而來,感受她的文學魅力與人格力量。我們奔波在路上的人,不也是這樣尋找與感受她們的人生嗎?在灰塵滿面天的路上,尋找一個清凈之地。
進入文學館,在多功能廳,我看到了海報:蘭氣息,玉精神——宗璞作品朗誦會。剛坐下來,朗誦會就開始了。宗璞先生坐在聽眾席第一排的中間。她的作品由尊敬她的後輩作家新秀朗誦,不是專業,卻充滿真情。尤其是1957年發表宗璞第一篇小說《紅豆》的原人民文學雜志主編,白發蒼蒼的崔道怡先生。張抗抗、陳建功一一到會朗誦,表示敬仰和祝賀。宗璞先生的作品平時大都翻過,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趁這個機會,在音樂聲中,在充滿激情的朗誦表演中,讓自己有理由馬上靜下心來,感受宗璞先生的蘭氣息、玉精神。主持人介紹說宗璞先生因患眼疾不能用筆寫作,只能通過口述,讓秘書記錄,每天的閱讀全靠老伴念給她聽。所以說宗璞先生就是用嘴和耳朵,來表達與傾聽她自己。
朗誦會開始,第一首詩叫:鐵簫人語。當我聽到最後一句:吹簫人在哪裡?沉鬱的音樂,低沉的話語,讓我的心怔了一下。這一個問號也許永恆存在。簫的聲音穿透時空,穿透人的心靈。簫因人在,簫在人不在,聲在,人又回來?這是無法分割的,合二為一,又一分為二。然而在我們的困惑與追問中,永遠傾聽,永遠反省。
接下來是「冬至」、「紫藤羅瀑布」「丁香花」。季節、花,自然中的一切,都與生命有關,我生命,彼生命,相互交融,惺惺相惜,瀑布般的花,花一樣的瀑布,在宗璞先生人生旅途中盛開。在生命的旅途中,一系列和尋找,追問,發現,反詰,讓我們潛心傾聽,反省自己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只落得,到頭來,人與花兒面面相對。
最打動我的是「好一朵木槿花」。我們的生命,在我們生存的空間,總是被莫名其妙地無辜受到傷害。被侵入,被侵佔。「我」大病初癒,而壓在磚土泥牆下的木槿花,何嘗不是生死掙扎。但木槿花還是到時開放,開出絢麗的顏色,雖然這種絢麗帶有太多的悲壯,但生命本身的力量,全部迸發。
「土埋半截了!土埋半截了!還開花!」宗璞先生發出這樣的驚呼與感慨。木槿花從土裡來,往上長,往上拔節,往上開花,土也是往上追,追趕美麗的花。這種自然的追趕是相依相存的,土永遠在根邊,花在土中,完成各自的美麗。生命啊,原本是從土裡來,回到土裡去,土是生命之本,又是生命的歸宿。我們天天往土裡走,天天向土裡走,一點點地深入,成就圓滿。我們風塵僕僕,與土作伴,塵土飛揚,生命就在其中,塵土見怪不怪,卻讓人捉摸不透。當演員聲情並茂地大聲朗誦:土都埋半截了,土都埋半截了,還開花?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好比是土埋到脖子口了,每過一天,每走一步,土就一點一點往上漲,直到頭發頂梢。這種被掩沒,被吞噬,不是自然法則的根深蒂固的圓滿,而是從天而降的,蠻不講理的,這是多麼悲哀的事啊!
而接下來的「野葫蘆引」,我又感受到了宗璞先生那種溫暖的母愛。「孩子們,我想像你們穿睡衣的樣子……」故事開始了,講述一個真善美的世界,發現美的心靈。而當「野葫蘆引」六組詞牌開始時,朗誦會達到了高潮。主持人高昂又悲愴的聲音,准確地表達了宗璞先生熱愛生命,呼喚美,呼籲和平,呼籲平等的願望,激情澎湃,自然融入了其中,引起共鳴。
朗誦會結束,宗璞先生說:我有很多想法,但我現在只說一句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站起來,對著宗璞先生和我的嶄新的太陽往外走。生命本無畏,我們從來的地方來,帶著,清新而無瑕,澤潤而剛烈的蘭氣息,玉精神。穿越滾滾塵土,回到清凈之地。
D. 好一朵木槿花主要內容
1)又是一年秋來,潔白的玉簪花挾著涼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這時開放了。紅的黃的花,聳立在闊大的綠葉上,一點不在乎秋的肅殺。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說法,現在很想收回。接下來該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這以草為主的小園中,它們是外來戶。偶然得來的枝條,偶然插入土中,它們就偶然地生長起來。紫薇似嬌氣些,始終未見花。木槿則已兩度花發了。 (2)木槿以前給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它卻得全性命,陪伴著顯赫一時的文冠果,免得那欽定植物太孤單。據說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總比草根樹皮好些吧。學生浴室邊的路上,兩行樹挺立著,花開有紫、紅、白等色,我從未仔細看過。 (3)近兩年木槿在這小園中兩度花發,不同凡響。 (4)前年秋至,我家剛從死別的悲痛緩過氣來不久,又面臨了少年人的生之閑惑。我們不知道下一分鍾會發生什麼事,陷入極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時,只好到草園踱步。那時園中荒草沒膝,除了我們的基本隊伍親愛的玉簪花之外,只有兩樹忍冬,結了小紅果子,瑪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掛著。我沒有指望還能看見別的什麼顏色。 (5)忽然在綠草間,閃出一點紫色,亮亮的』輕輕的』在眼前轉了幾轉。我忙拔開草叢走過去,見一朵紫色的花綴在不高的綠枝上。 (6)這是木槿。木槿開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種顏色,以紫色最好。那紅色極不正,好像顏料沒有調好;白色的花,有老夥伴玉簪已經夠了。最願見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蘭,初夏的藤蘿相呼應,讓紫色的幻想充滿在小園中,讓風吹走悲傷,讓夢留著。 (8)驚喜之餘,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圍的雜草,作出一個淺坑,澆上水。水很快滲下去了。一陣風過,草面漾出綠色的波浪,薄如蟬翼的嬌嫩的紫色在一片綠波中歪著頭,帶點調皮,卻絲毫不知道自己顯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圓過四五次後;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園旁小興土木,蓋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樓。泥土、磚塊、鋼筋、木條全堆在園里,像是零亂地長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壓在底下。我已習慣了這類景象,知道毀去了以後,總會有新的開始,盡管等的時間會很長。 (10)沒想到秋來時,一次走在這崎嶇的山路上,忽見土山一側,透過磚塊鋼筋伸出幾條綠枝,綠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顫顫地開放! (11)我的心也震顫起來,一種悲壯的感覺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12)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 (13)我跨過障礙,走近去看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仍是嬌嫩的薄如蟬翼的花瓣.略有皺折.似乎在花蒂處有一根帶子束住,卻又舒展自得,它不覺得環境的艱難,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的花,拿著它,任何願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 (15)紫色的流光拋散開來,籠罩了凌亂的T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著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著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個開始,小園經過整治後,不再以草為主,所以有了對美人蕉的新認識。那株木槿高了許多,枝繁葉茂,但是重陽已屆,仍不見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著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來。 (19)即使再有花開,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許需要紀念碑,紀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壯? 14.文章開頭先寫小園中的其他幾種花有什麼作用?(4分) 答:用襯托(反襯亦可)的手法來突出木槿花的堅強、勇敢、不嬌氣。(「襯托」2分,「堅強、勇敢、不嬌氣」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開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習慣了這類景象」,通觀全文,「這類景象」都指什麼?(6分) 答:①「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②文革中所經歷的「死別的悲痛」。「又面臨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每點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也對讀者產生很強的震撼、警示作用,試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6分) 答:①用土覆壓的沉重強大與花朵的細弱嬌嫩形成鮮明的形象對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壯」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壓之下頑強掙扎的勇氣。 (運用反復也起到強調作用) ②運用聯想、雙關的手法,使含義更普遍,贊美韶華不再、年紀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們依然綻放希望、富有活力。 (或答面對現實、頑強抗爭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種精神:處於困境和絕望,依然擁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強大和偉力。 (每點3分,答出兩點以上給6分。) 17.題目流露出對木槿花的由衷贊美,作者說木槿花尤其是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麼?(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嬌嫩卻頑強。②重壓之下艱難掙扎,勇敢面對一切苦難。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擁有幻想、去掉悲傷、留住夢想。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E. 同樣的花草,這一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閱讀完好一朵木槿花,你想到了
1、木槿兩度開花,均不同凡響.一次是在 秋天的花園 中開花,一次是在 雜物的重壓 中顫顫地開放.
2、讀了短文,你覺得這是一朵 堅強 的木槿花,一朵 嬌嫩 的木槿花.
F. 求宗璞的《丁香結》或者《燕園樹尋》或者《好一朵木槿花》其中任意一篇的讀後感200-300字!求!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作者筆下的丁香,如同戴望舒筆下撐著油紙傘在雨巷逢著的幽怨的姑娘,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
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G. (好一朵木槿花)讀後感怎麼寫,幫幫忙!!好的財富還有加
(好一朵木槿花)讀後感 作者筆下經常出現如丁香、二月蘭、木槿花等很平常版的事物,並在作權品里表現出了對這些平凡花草的特殊興趣。因為它們不富貴、不驕奢、不奪人耳目,但自有一份清白、高雅、坦誠、溫馨,一種堅實的甚至抗爭的生命力。作者也正是從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的。花的生命之旅也許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著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著社會的興衰與變遷。或許,作者就是通過那朵木槿花告訴我們,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 宗作者先說木槿以前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說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它卻得全性命,據說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總比草根樹皮好些吧才留了下來。而緊接著描繪了這留下來的木槿兩度開花的經歷帶給作者的深刻思考。於是,一朵在逆境下綻放的充滿強韌生命的木槿花形象就一直在讀者腦海里閃現,而那因寄託了宗璞的念想和意志的童話般的花朵也越來越顯美麗,越來越有魅力。
H. 初二下冊語文同步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閱讀答案!!!急急急!
1.仔細閱讀文章,說一說文中對作者震撼力最大的細節是哪個?請說說你的理解。 2.請結合自身經歷,談一談當你在人生之旅中遭遇到一些不幸時,你該如何去應對。 【點撥】 「千古文章意為高」,要想讓文章在立意上別具一格,就需要我們從普通的事物中去挖掘出它內在的思想。正如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一首著名的詩中所說的那樣:一粒沙子也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到處看到奼紫嫣紅的鮮花,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根據自己的獨特觀察和感受,做出了很多別致的詠嘆,而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就是通過對一朵木槿花兩次開花的描繪,領悟到一種重壓之下頑強掙扎,不畏艱難,能夠面對一切苦難的人生真諦。 宗璞的散文往往能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熾烈的情感,將情感的投入與哲理的體悟緊緊地結合起來。這也在一定程度過得力於作者很好地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說木槿以前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說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它卻得全性命,據說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總比草根樹皮好些才留了下來。而就是這留下來了木槿的兩度開花給作者帶來了深刻的思考。其實,作者也正是從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的。花的生命之旅和人一樣,也許並非一帆風順,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著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著社會的興衰與變遷。或許,作者就是通過那朵木槿花告訴我們,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在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 作者獨到的語言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面。全文語言不加雕飾,就像是與人傾訴,娓娓到來,感情真摯自然,不知不覺間打動著讀者的心。這也告訴我們,寫作不必一味追求語言的華美,也不必盲目堆砌華麗的辭藻,一切文字讓它自然地從心間流露出來就行了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荒草沒膝: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如蟬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陽已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開頭先寫園中其他一些花的情況,有何用意?(3分) 3.第③段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3分) 4.第⑦段中說木槿「絲毫不知道自己顯得很奇特」,第⑩段又重復說「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作者這樣重復的目的是什麼?(4分) 5.請從文中找出表明記敘時間順序的詞語。(3分) 6.作者對木槿花的感情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請從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3分) 記敘文過關檢測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1、淹沒翅慢慢地到2、用來襯托,讓讀者對小園有個總的了解,進而引出木槿花3、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4、突出木槿朴實謙虛的高貴品質5、「又是一年秋天」、「前年秋至」、「去年,月圓過四五次後」、「今年」6、「木槿以前給我的印象是平庸」;「……我從未仔細看過」;「驚喜」;「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的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著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也許需要紀念碑,紀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壯?」 14.文章開頭先寫小園中的其他幾種花有什麼作用?(4分) 答:用襯托(反襯亦可)的手法來突出木槿花的堅強、勇敢、不嬌氣。(「襯托」2分,「堅強、勇敢、不嬌氣」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開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習慣了這類景象」,通觀全文,「這類景象」都指什麼?(6分) 答:①「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②文革中所經歷的「死別的悲痛」。「又面臨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每點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還開花!」也對讀者產生很強的震撼、警示作用,試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6分) 答:①用土覆壓的沉重強大與花朵的細弱嬌嫩形成鮮明的形象對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壯」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壓之下頑強掙扎的勇氣。(運用反復也起到強調作用) ②運用聯想、雙關的手法,使含義更普遍,贊美韶華不再、年紀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們依然綻放希望、富有活力。(或答面對現實、頑強抗爭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種精神:處於困境和絕望,依然擁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強大和偉力。(每點3分,答出兩點以上給6分。) 17.題目流露出對木槿花的由衷贊美,作者說木槿花尤其是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麼?(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嬌嫩卻頑強。②重壓之下艱難掙扎,勇敢面對一切苦難。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擁有幻想、去掉悲傷、留住夢想。(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問題一:「第九自然段說:我早已習慣了這類景象」,這類景象在文中指什麼?問題二:第十段畫浪線的句子「透過磚塊伸出幾條綠枝..............................................花在顫顫的開放!」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伸字用的好么?問題三:我的心也震顫起來,我的為何顫?問題四:文中最後一段的含義是什麼?一、:「第九自然段說:我早已習慣了這類景象」,這類景象有三層含義:①"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②文革中所經歷的"死別的悲痛"."又面臨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 二、運用了細節描寫的表達方式 「伸」字用的好,用擬人的手法展現了花頑強的生命力。 三、我的心「震撼」是被花頑強的生命力而打動。在經歷如此磨難,被土埋了大半截後,還能開花,作者被這種生機和活力所震撼。 四、最後一段的意思是,文革中遭摧殘和逝去的親人、朋友已經不能再回來了,需要用紀念碑來紀念這些人,同時也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使歷史不再重演。 1.從全文來看,木槿給「我」的印象:平庸——()——()——()——() 2.作者說木槿的兩度花發「不同凡響」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為它在秋天的荒園里開放,使剛遭遇死別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為 3.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有什麼特點? 1.從全文來看,木槿給「我」的印象:平庸——(驚喜)——(悲壯)——(欽佩)——(不同凡響) 2.作者說木槿的兩度花發「不同凡響」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為它在秋天的荒園里開放,使剛遭遇死別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為:我跨過障礙,走近去看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仍是嬌嫩的薄如蟬翼的花瓣,略有皺折,似乎在花蒂處有一根帶子束住,卻又舒展自得,它不覺得環境的艱難,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 3.這朵「從重壓下掙扎出來的花」有什麼特點?答:仍是嬌嫩的薄如蟬翼的花瓣,略有皺折,似乎在花蒂處有一根帶子束住,卻又舒展自得,它不覺得環境的艱難,更不覺得自己的奇特。 14、第(1)段文字中連用三個「偶然」,結合語境說明它們的不同含義。(3分) 15、文中與(16)段「有了對美人蕉的新認識」句相呼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分) 16、第(9)段作者說「我早已習慣了這類景象」,「這類景象」在文中都指什麼?(3分) 17、請分別說出第(11)(12)段中「土埋大半截了,花還在開!」這句話的作用。(3分) 18、作者在題目中用「好」字來修飾木槿花的理由是什麼?(3分) <好一朵木槿花>答案 14、前兩個「偶然」是指隨意的、漫不經心的,後一個「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頑強、自在的。(意思對即可)(3分) 15、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說法。(2分) 16、三個點,每個點一分。①「文革中許多花木慘遭摧殘」;②我家所經歷的「死別的悲痛」,「又面臨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幾經洗劫的小園又一次遭受磨難」。(3分) 17、(11)段的是解說產生「震憾」的原因;(12)段突出強調木槿花的「悲壯」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壓之下頑強掙扎的勇氣。(意思對即可)(3分) 18、木槿花奇特,不嬌氣,在重壓之下頑強掙扎,不畏艱難,能夠面對一切苦難。(意思對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