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最像一朵花閱讀答案
⑴ 走進梁實秋
梁實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1915年秋考入清華大學。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一篇翻譯小說《葯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於《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畢業後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緝《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志。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幅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獨身到後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並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後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師范學院(後改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兼系主任,再後又兼文學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評論)與聞一多合著,1923(自費刊印)
《浪漫的與古典的》(評論集)1927,新月
《罵人的藝術》(雜文集)1927,新月
《文學的紀律》(評論集)1928,新月
《偏見集》(評論集)1934,台.正中
《約翰孫》(評論)1934,商務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實秋自選集》1954,台北勝利書局
《談徐志摩》(散文)1958,遠東
《梁實秋選集》1961,台北新陸出版社
《清華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雜文》1963,文星
《文學因緣》(散文)1964,文星
《談聞一多》(散文)1967,傳記文學
《秋室雜憶》(散文)1969,傳記文學
《略談中西文化》1970,台北進學書局
《實秋雜文》1970,仙人掌
《關於魯迅》1970,台北愛眉出版社
《實秋文存》1971,藍燈
《西雅圖雜記》(散文)1972,遠東
《雅舍小品續集》 1973,台.正中
《看雲集》(散文)1974,志文
《槐園夢憶》(散文)1974,遠東
《梁實秋自選集》 1975,黎明
《梁實秋論文學》 1978,時報
《梁實秋札記》1978,時報
《白貓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1982一1986,台.正中
《雅舍雜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談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國文學史》1985,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翻譯書目:
《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散文集)英國密爾頓著,1928,新月
《結婚集》(短篇小說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華
《潘彼得》(小說)英國巴利著,1930,商務
《西塞羅文錄》 羅馬西塞羅著,1933,商務
《職工馬南傳》(長篇小說)英國哀里奧特著,1932,商務
《威尼斯商人》(劇本)英國莎土比亞著,1936,商務
《奧賽羅》(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哈盂雷特》(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暴風雨》(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 1937,商務
《吉爾菲先生之情史》1944,黃河書局
《情史》英國喬治.艾略特著,1945,重慶黃河出版社
《咆哮山莊》(長篇小說)英國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務
《百獸圖》英國奧威爾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亞戲劇集20種》 1967,文星
《雅舍譯叢》(詩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亞全集》(戲劇37集、詩3集)1986,遠東
⑵ 梁實秋的 ()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記錄。
這道題目的答案是「散文集」有關的詳解如下:
作為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梁實秋的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此次時代文藝出版社獨家出版、首次面世,也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系統的梁實秋散文集,帶您一步邁入冰心心中「像一朵花」一樣綻放的男人的文學和內心世界。
⑶ 72歲作家娶小嬌妻,既做新郎又做司儀,為愛情奮不顧身,他是誰呢
他就是梁實秋,他是一個有名的作家,他的妻子比他小28歲,是一個女藝人,她為了愛情,為了這個女藝人奮不顧身,和她就結婚了。
⑷ 作文:我夢想的雅舍800字
雅舍???
⑸ 請問:「人應該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有一次大家來為梁實秋的生日擺「壽自宴」,宴後他興致不減,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簿冊上題字,冰心那天喝了一點酒,略一思索便揮筆而成,她寫道: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冰心
⑹ 中年 梁實秋 閱讀答案
有人說女人喜歡說謊;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稅,便很容易致富。這總是在什麼叫做說謊。若是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說謊的天才。有具體的例證。你沒有陪過女人買東西嗎?尤其是買衣料,她從不幹乾脆脆的說要做什麼衣,要買什麼料,准備出多少錢。她必定要東挑西揀,翻天覆地,同時口中念念有詞,不是嫌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樣太舊,這個不禁洗,那個不禁曬,這個縮頭大,那個門面窄,批評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實滿不是這么一回事,她只是嫌價碼太貴而已!如果價錢便宜,其他的缺點全都不成問題,而且本來不要買的也要購儲起來。一個女人若是因為炭貴而不升炭盆,她必定對人解釋說:「冬天升炭盆最不衛生,到春天容易喉嚨痛!」屋頂滲漏,塌下盆大的灰泥,在未修補之前,女人便會這樣解釋:「我准備在這地方安裝電燈。」自己上街買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認散步和呼吸新鮮空氣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艷羨汽車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厭惡汽車的臭味。坐在中排看戲的女人常常說前排的頭等座位最不舒適。一個女人饋贈別人,必說:「實在買不到什麼好的……」其實這東西根本不是她買的,是別人送給她的。一個女人表示願意陪你去上街走走,其實是她順便要買東西。總之,女人總歡喜拐彎抹角的,放一個小小的煙幕,無傷大雅,頗占體面。這也是藝術,王爾德不是說過「藝術即是說謊」么?這些例證還只是一些並無版權的謊話而已。女人善變,多少總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問題大者如離婚結婚,問題小者如換衣換鞋,都往往在心中經過一讀二讀三讀,決議之後再復議,復議之後再否決,女人決定一件事之後,還能隨時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做出那與決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無法追隨。因為變得急速,所以容易給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 並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容易摧折。女人不僅在決斷上善變,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別針,位置也常變,午前在領扣上,午後就許移到了頭發上。三張沙發,能擺出若干陣勢;幾根頭發,能梳出無數花頭。講到服裝,其變化之多,常達到荒謬的程度。外國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雞毛,可以是半隻鐵鍋,或是一個畚箕。中國女人的袍子,變化也就夠多,領子高的時候可以使她像一隻長頸鹿,袖子短的時候恨不得兩腋生風,至於鈕扣盤花,滾邊鑲綉,則更加是變幻莫測。「上帝給她一張臉,她能另造一張出來。」「女人是水做的」,是活水,不是止水。女人善哭。從一方面看,哭常是女人的武器,很少人能抵抗她這淚的洗禮。俗語說:「一哭二睡三上吊。」這一哭確實其勢難擋。但從另一方面看,哭也常是女人內心的「安全瓣」。女人的忍耐的力量是偉大的,她為了男人,為了小孩,能忍受難堪的委曲。女人對於自己的享受方面,總是屬於「斯多亞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時,她能立刻變成為素食主義者,火爐里能爬出老鼠,開電燈怕費電,再關上又怕費開關。平素既已極端刻苦,一量精神上再受刺激,便忍無可忍,一腔悲怨天然的化做一把把的鼻涕眼淚,從「安全瓣」中汩汩而出,騰出空虛的心房,再來接受更多的委屈。女人很少破口罵人(罵街便成潑婦,其實甚少),很少揎袖揮拳,但淚腺就比較發達。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格格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駐在女人臉上的,這笑臉常常成為最有效的護照。女人最像小孩,她能為了一個滑稽的姿態而笑得前仰後合,肚皮痛,淌眼淚,以至於翻筋斗!哀與樂都像是常川有備,一觸即發。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說話方面的時候多。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就是學外國語也容易琅琅上口,不像嘴裡含著一個大舍頭。等到長大之後,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等到年事再長,萬一墮入「長舌」型,則東家長,西家短,飛短流長,搬弄多少是非,惹出無數口舌;萬一墮入「噴壺嘴」型,則瑣碎繁雜,絮聒嘮叨,一件事要說多少回,一句話要說多少遍,如噴壺下注,萬流齊發,當者披靡,不可向邇!一個人給他的妻子買一件皮大衣,朋友問他:「你是為使她舒適嗎?」那人回答說:「不是,為使她少說些話!」女人膽小,看見一隻老鼠而當場昏厥,在外國不算是奇聞。中國女人膽小不至如此,但是一聲霹雷使她拉緊兩個老媽子的手而仍戰栗不止,倒是確有其事。這並不是做作,並不是故意在男人面前做態,使他有機會挺起胸脯說:「不要怕,有我在!」她是真怕。在黑暗中或荒僻處,沒有人,她怕;萬一有人,她更怕!屠牛宰羊,固然不是女人的事,殺雞宰魚,也不是不費手腳。膽小的緣故,大概主要的是體力不濟。女人的體溫似乎較低一些,有許多女人怕發胖而食無求飽,營養不足,再加上怕臃腫而衣裳單薄,到冬天瑟瑟打戰,襪薄如蟬翼,把小腿凍得作「漿米藕」色,兩只腳放在被裡一夜也暖不過來,雙手捧熱水袋,從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還不忍釋手。抵抗飢寒之不暇,焉能望其膽大。女人的聰明,有許多不可及處,一根棉線,一下子就能穿入針孔,然後一下就能在線的盡頭處打上一個結子,然後扯直了線在牙齒上砰砰兩聲,針尖在頭發上擦抹兩下,便能開始解決許多在人生中並不算小的苦惱,例如縫上襯衣的扣子,補上襪子的破洞之類。至於幾根篾棍,一上一下的編出多少樣物事,更是令人叫絕。有學問的女人,創辟「沙龍」,對任何問題能繼續談論至半小時以上,不但不令人入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內行。
張愛玲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女人,她對人、事、物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她以女性的視角看女人,其評語振聾發聵。張愛玲就是張愛玲,她不輕易取悅別人。一個男子真正動了感情的時候,他的愛較女人的愛偉大得多。可是從另一方面觀看,女人恨起一個人來,倒比男人持久得多。婦人與狗唯一的分別就是:狗不像女人一般地被寵壞了,它們不戴珠寶,而且——謝天謝地!——
《談女人》它們不會說話!對於大多數的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男子喜歡愛女人,但是有時候他也喜歡她愛他。如果你答應幫一個女人的忙,隨便什麼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經幫了她一個忙了,她就不忙著幫你的忙了。所以你應當時時刻刻答應幫不同的女人的忙,那麼你多少能夠得到一點酬報,一點好處——因為女人的報恩只有一種:預先的報恩。由男子看來,也許這女人的衣服是美妙悅目的——但是由另一個女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先令三便士一碼」的貨色,所以就談不上美。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面,就得多花錢在時裝店裡。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男子誇耀他的勝利——女子誇耀她的退避。可是敵方之所以進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來的。女人不喜歡善良的男子,可是她們拿自己當做神速的感化院,一嫁了人之後,就以為丈夫立刻會變成聖人。女人往往忘記這一點:她們全部的教育無非是教她們意志堅強,抵抗外界的誘惑——但是她們耗費畢生的精力去挑撥外界的誘惑。若是女人信口編了故事之後就可以抽版稅,所有的女人全都發財了。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個問句,她的第一個回答大約是正史,第二個就是小說了。女人往往和丈夫苦苦辯論,務必駁倒他,然而向第三者她又引用他的話,當做至理名言。可憐的丈夫……女人與女人交朋友,不像男人與男人那麼快,她們有較多的瞞人的事。女人們真是幸運——外科醫生無法解剖她們的良心。女人品評男子,僅僅以他對她的待遇為依歸,女人會說:「我不相信那人是兇手——他從來也沒有謀殺過我!」
如果一個女人告訴了你一個秘密,千萬別轉告另一個女人——一定有別的女人告訴過她了。多數的女人說話之前從來不想一想。男人想一想——就不說了!你的女人建造空中樓閣——如果它們不存在,那全得怪你!叫一個女人說:「我錯了」,比男人說全套的急口令還要難些。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
《談女人》疑心你。有人說,男子統治世界,成績很糟,不如讓位給女人,准可以一新耳目。這話乍聽很像是病急亂投醫。如果是君主政治,武則天是個英主,唐太宗也是個英主,碰上個把好皇帝,不拘男女,一樣天下太平。君主政治的毛病就在好皇帝太難得。若是民主政治呢,大多數的女人的自治能力水準較男子更低。而且國際間鬧是非,本來就有點像老媽子吵架,再換了貨真價實的女人,更是不堪設想。
女人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事實是如此。有些生意人完全不顧商業道德而私生活無懈可擊。反之,對女人沒良心的人盡有在他方面認真盡職的。而一個惡毒的女人就惡得無孔不入。超人是男性的,神卻帶有女性的成分,超人與神不同。超人是進取的,是一種生存的目標。神是廣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女人取悅於人的方法有許多種。單單看中她的身體的人,失去許多可珍貴的生活情趣。以美好的身體取悅於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在這一項下。這也無庸諱言——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
⑺ 冰心和梁實秋的臘八粥有什麼不同
冰心的臘八粥:蘊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梁實秋的臘八粥:祈求團圓,家家熬粥送親友。臘八節的內涵,在梁實秋筆下是祈求團圓的心願。
⑻ 600字《雅舍小品》的讀後感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這是冰心老人寫給梁實秋先生的,據說還有下文。但是從這里不難看出,梁實秋先生確也象一朵花兒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趣。應女兒要求買來的書不幾日就到了我這里。既有對冰心老人的敬仰,又有對梁實秋先生的崇拜,翻開一頁頁的書靜心閱讀,似乎的確是在欣賞這一朵花。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實秋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他學貫中西,著作無數,堪稱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泰斗之一。每一篇都是他信筆拈來的,妙趣橫生,而且篇幅短小,一般都是一兩頁,兩三頁,每天晚上正好細細品讀兩三篇,真是最合適不過的枕邊書了。
今夜讀的是「養成好習慣」。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有不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不很容易。
例如早起的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祖逖聞雞起舞,成了有志之士。「出必告,反必面」這是對長輩的起碼的禮數。過去古書上都有清早晨起給父母請安問好,晚上回來到父母房中跪拜,讓父母知曉自己平安歸來。這樣的好習慣是現在孩子們所大大缺乏的。那些對父母視若無睹,進出家門如入無人之境,遇到長輩橫眉冷對,不屑搭訕,跋扈乖戾之行為如果不早早地糾正過來,將來如何服務於社會,立足於社會?更別談國之棟梁了。
大聲講話,擾及他人,這不是一種好習慣;消耗生命,讓時間在一分一秒不知不覺中悄然溜走,這也是一種吞噬生命的浪費。
從梁實秋先生偶然拈來中,我們理應銘記聖賢古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好習慣才會成就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