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情人節兩情

情人情人節兩情

發布時間: 2022-06-05 21:05:07

❶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中國情人節就是七夕節,是中國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七夕節還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

七夕是牛郎與織女重逢的夜晚,是表達愛意的絕好時機。帶著自己心動已久的女孩到能夠俯瞰城市夜景的山頂上,在習習涼風中看牛郎星與織女星「金風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最唯美 :到海邊看星星放煙火

假如你們住在海邊,或者離海邊不願,那麼帶她去海邊過七夕吧。和心愛的人一起手牽著手漫步在海邊,感受大海時而澎湃,時而平靜,宛如你們的愛情協奏曲。

最歡樂 :游樂園縱情歡樂

假如你喜歡的人比較愛玩,或是你們剛開始交往不久,那麼可以去游樂園玩,是你的最佳選擇。七夕期間,各地公園、游樂園都推出許多情侶優惠活動,和情侶互動的游戲。不僅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還可以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最溫馨 :在家自製燭光晚餐

如果你沒有時間或條件去山頂數星星、去海邊放煙火,那麼在家中准備一場燭光晚餐也是不錯的選擇。為心愛的人做飯是一種幸福,尤其在這樣一個浪漫的夜晚。

最大眾 :一起逛商場 看電影

七夕不是國家法定節日,大部分人都要工作,因此下了班後相約一起共進晚餐,然後去逛商場、看一場電影,將會是最大眾也是最實用的選擇。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有詩: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❷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

牛郎與織女 七夕又相會

2005年8月11日是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該日也逐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因為,每到七夕有情人總會仰 望星空祈禱愛情忠貞不渝。

據天文專家介紹,牛郎與織女是民間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志之一。

根據19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星距我們有16光年(1光年約等於 10萬億公里),織女星距離我們26光年,兩星之間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後才能聽到牛郎的聲音。因此他們每年的「七七相會」,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傳說中為何要將「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月亮的光輝也恰好能照在銀河上,更便於人們觀星。今夜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裡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個月亮的余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眼下,已進入初秋時節,晚間8時左右亮度零等的織女星首先出現愛天頂附近,隨後在其偏南方向還有一顆一等星的牛郎星,在遠離城市燈光的郊外,市民抬頭仰望夜空會驚喜地發現,在兩顆星的中間隔著一條橫貫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銀河),其中牛郎在河東,織女在河西,它們無言相望,頗有詩情畫意。

「七夕」的由來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

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談到七夕節,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朗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祖先們如何過「七夕」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蒙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地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漂針試巧

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二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得食品。

結扎巧姑 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引線 剪窗花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青年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結網地疏密來定巧拙。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網,也意味著智巧的到來。及以小蜘蛛貯盒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的習俗,實際上是信仰之一種。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樹液洗頭發 花草染指甲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輕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七夕儲水 紅頭繩七個結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回答者:小松博客 - 董事長 十六級 6-14 20:34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最先說出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在民間流傳——這兩個問題不曉得已經有人考證出來沒有。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關於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天河就是我們在夜裡看到的那條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從前我國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恆星。附近銀河裡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恆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那五個星屬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南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恆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候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裡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

宋代詞人秦觀也被牛郎織女這個悲里帶歡、歡里帶悲的故事激動了文思;他把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長短句很巧妙地表達出來。「鵲橋仙」是詞里很美麗的一首。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前我國許多人相信牛郎和織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會一次。那一夜,婦女們都穿針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織女星。這個故事也常被用作戲劇的資料,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里多半有「牛郎織女」這出戲。

在戲劇里,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里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有個話劇里有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鵬所作的《鵲相會》:

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
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
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
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夢長夜短總是多情惱。
見東山晨星已現,天將曉。
可奈何,喜鵲頻噪,催人分道。
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來到。

一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星每年七夕渡河相會一次,許多婦女還在那一夜向織女乞巧。很可惜,科學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近年來,天文學的進步,使我們對這個恆星,對其他的恆星和銀河中,都認識得比從前清楚得多。銀河並不是一條河,銀河裡並沒有一滴水,也沒有橋。它是很多恆星和星雲的集合,用大望遠鏡就可以看出來。牛郎織女兩星雖然不是絕對的「恆」,但每逢七夕並不能看出它們向對方移動絲毫,當然更談不到「渡河」。每年七夕,還是一在河之東,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興嘆。科學的進步竟打碎了他們的美夢,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虛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雲債難酬。

恆星的「恆」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對而言。實際上天上沒有一個星是絕對地「恆」;每個星都在動,動多動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658角秒;此外,每秒鍾還以26千米(每小時93600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間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機還快幾十倍。織女動得慢一點,不過在女子百米比賽里還是可以得冠軍。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345角秒,每秒鍾以14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行為往外跑。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遠好些,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恆星在大小、光度、溫度、顏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質量卻差得不很多。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把許多恆星分門別類,好像生物學家把動植物分門別類那樣。

科學家已經證明日光和星光都是從原子能來的。因此,牛郎和織女這兩個星也可以說是兩個非常大的原子彈。它們把肚子里的原子能變成光線發射出來。人類在欣賞它們的燦爛的光輝的時候,竟幻想出一個哀艷動人的故事來。

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我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回答者:唐子畏 - 大學士 十六級 6-14 20:35

中國民間著名傳說。這個傳說是中國過去封建社會
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
活為背景,通過牛郎與織女結合又離散,只能七夕在天
上相會一次的幻想性情節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
關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劇。
楊柳青年畫《天河配》
傳說中的主人公牛郎和織女是從牛郎星和織女星的
星名衍化而來的。漢魏間,民間便有了這個故事。漢應
劭《風俗通義》逸文引《歲華紀》載:「織女七夕當渡
河,使鵲為橋。」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
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
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
會。」這大約是這個傳說的較早面貌。後來故事中的天
帝,被說成是王母娘娘,織女則成為她的外孫女,牛郎
是人間的看牛郎。織女與牛郎婚配,並生一男一女,最
後王母將其捉回,用發簪在她和牛郎之間劃成一道天河。
牛郎攜兒女追逐,被河所阻,只能靠鵲橋每年七夕相會。
每到此時,婦女集於瓜棚下,可聽到他們相見時的哭聲,
喜鵲在這一天也因以身搭了橋而頭上要掉毛。此外,還
有一種說法,是用故事解釋天上牛、女二星的:天上牛
郎星身邊的兩個小星,為織女生的一男一女;織女星懷
中還有個牛枷星,是夫妻吵嘴時牛郎隔河拋過來的;而
牛郎附近的梭子星,是織女生氣時打過來的,不過織女
力氣小,打得不準,所以梭子星並沒有靠近牛郎。這種
說法增加了傳說中的生活色彩。
牛郎織女傳說,千餘年來家喻戶曉。它的源頭,從
《詩經·大東》中可以看到,如「□彼織女」,「□彼
牽牛」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也有關於
它的歌詠。故事在流傳演變中,由原來的隔河相望,變
成七夕鵲橋相會。溶進了人們對牛郎織女的同情,增加
了理想的成分。但這個故事在民間口頭上還常常生出許
多變異的說法,有的與兩兄弟型故事結合,把牛郎說成
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與羽毛衣型故事結合,把織
女說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訴牛郎藏匿織女衣服而
成親,最後織女找到衣服飛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
天去會織女。當代記錄的流傳於內蒙古地區的《天牛郎
配夫妻》中,老牛是幫助牛郎戰勝哥嫂虐待的助手。故
事的結尾,還有岳父考驗這個牛郎女婿的情節。牛郎忘
了織女囑咐的話,結果被天河所隔。後世文人運用這個
傳說題材寫成了《天河配》等戲曲,更擴大了它的影響。
它與孟姜女傳說、白蛇傳說、梁祝傳說被稱為中國著名
四大傳說。
牛郎織女傳說,與七月七日的乞巧風俗結合非常緊
密。《荊楚歲時記》較早記載了這個故事對風俗的影響: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
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瓜果於庭
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希望能你能對七夕更加了解!

❸ 能講講外國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的由來嗎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首相傳已久,膾炙人口的古詩,道出了牛郎織女千年不變的愛情故事,現代的人們依舊羨慕他們兩位的愛情,每閱此詩詞,無不感人,頓生凄美之情。現傳牛郎織女這天會在鵲橋上相會,數不盡的綿綿情話,道不盡的甜言蜜語......動人的愛情故事,感人的傳說,這個就是中國情人節的由來。愛情,永遠是人類的主題之一!

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到了,空氣中好象也彌漫著浪漫的氣息。為了使這浪漫節日更融入一點文化情調,情人節的來歷出現了三個版本。如今一起呈上:

版本一:Valentine'sday是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大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那時愷撒已經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Claudius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將戰爭進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齡范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於是整個羅馬便被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對此,暴君大為惱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暴君的國都里,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我們的主人公。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結婚典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再一次顯示了殘暴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斗爭的人,漸漸地使得2月14日成為一個節日。很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再也記不得Claudius的大名,再也記不得他的權杖與寶劍,但依然會紀念Valentine修士,因為那個日子是Valentine'sday,是情人節。

版本二: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版本三:一本英語辭典上注釋說,范泰倫節(情人節)二月十四日,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據說鳥類在這一天開始交配。那時的風俗是:在牧神節期間,每個青年男子從一隻盒子里抽簽,盒子里放的是寫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條子。抽到誰,誰就成為那個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後來這個節日改為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聖徒。
\
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現在,在情人節里,許多小夥子還把求愛的聖瓦倫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剪成蝴蝶和鮮花,以表示心誠志堅。姑娘們晚上將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希望夢見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節中,以贈送一枝紅玫瑰來表達情人之間的感情。將一枝半開的紅玫瑰作為情人節送給女孩的最佳禮物,而姑娘則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為回贈的禮物。

據說,巧克力成份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跟熱戀中的感覺相似。

❹ 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農歷七月七日,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想會的日子,天上的情人一年一度銀河會,地上的情人也甜蜜蜜去約會。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不但具有纏綿悱惻的情調,而且充滿羅曼蒂克的韻味。因這個緣故,七夕有稱兒女節、乞巧節、情人節。中國人個性較含蓄,心中情意是婉婉流出,借著節日,互訴衷情。

二月十四日是西洋情人節,這個源起於公元三世紀的羅馬基督徒殉教者聖.華倫泰的故事,是個沒有結局的愛情,後人為了紀念華倫泰與他情人的戀情,而有了羅曼蒂克得節日。這一天情人們彼此借著寫信及送卡片、糖、花或其他各種禮物,互傳愛意,然愛意長長久久。

西洋情人節另有更寬廣的意義,那就是只要是你所愛的人--父親、母親、親戚、同事、朋友,在這一天都可以送禮物給他們,以表達心中的情意。

當然,情人節的高潮還是歸屬於兩情相悅的男女。當兩人獨處,點上蠟燭,品嘗「干貝色拉」,喝著「酥餅濃湯」,挑起「串肉義大利面」,吃塊「雙色蛋糕」,更能增加情人節的氣氛,日久天長多了一層回憶。

❺ 情人節浪漫情話

2011的情人節,你是否准備好了一個浪漫的策略給你的情侶布置一個難忘的回憶?情話再深,深不過兩情相悅時相望的秋水,禮物再貴重,重不過相思里一個背影的分量。生活不是漫長的戀愛,但相愛卻要爭取一輩子戀愛的感覺。下面,我們為大家搜羅了值得擁有的家居小物件,讓你的生活浪漫滿屋吧。

Do you have a map? Because I just keep losing in your eyes.
你有地圖么?因為我剛在你的眼神中迷失了.

Meeting you was fate,and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was out of my control.
遇見你是命運的安排,而愛上你是我情不自禁.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won't make your cry.
沒人值得你為ta流淚,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❻ 啥時候情人節

兩情相悅、天天都是情人節

❼ 情人節一定要兩個人在一起過嗎這個節日真的那麼重要嗎

其實情人節只是一個相互關心的日子有句話這樣說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❽ 情人節的由來是什麼

情人節的由來

版本一:Valentine's day是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大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那時愷撒已經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Claudius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將戰爭進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齡范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於是整個羅馬便被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對此,暴君大為惱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暴君的國都里,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我們的主人公。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結婚典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再一次顯示了殘暴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斗爭的人,漸漸地使得2月14日成為一個節日。很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再也記不得Claudius的大名,再也記不得他的權杖與寶劍,但依然會紀念Valentine修士,因為那個日子是Valentine'sday,是情人節。

版本二: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版本三:一本英語辭典上注釋說,瓦倫丁(情人節)二月十四日,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據說鳥類在這一天開始交配。那時的風俗是:在牧神節期間,每個青年男子從一隻盒子里抽簽,盒子里放的是寫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條子。抽到誰,誰就成為那個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後來這個節日改為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聖徒。

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現在,在情人節里,許多小夥子還把求愛的聖瓦倫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剪成蝴蝶和鮮花,以表示心誠志堅。姑娘們晚上將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希望夢見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節中,以贈送一枝紅玫瑰來表達情人之間的感情。將一枝半開的紅玫瑰作為情人節送給女孩的最佳禮物,而姑娘則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為回贈的禮物。

據說,巧克力成份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跟熱戀中的感覺相似。

熱點內容
紅牡丹一朵 發布:2025-08-23 03:36:03 瀏覽:551
帶一朵花開的歌 發布:2025-08-23 03:20:12 瀏覽:420
花藝鐵門 發布:2025-08-23 03:12:12 瀏覽:570
玫瑰花語8 發布:2025-08-23 03:02:25 瀏覽:600
最美藝正花 發布:2025-08-23 02:57:58 瀏覽:499
海棠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發布:2025-08-23 02:48:58 瀏覽:554
蘭花有多嬌 發布:2025-08-23 02:39:27 瀏覽:949
盆栽百合澆水 發布:2025-08-23 02:38:51 瀏覽:784
小型竹盆景 發布:2025-08-23 02:32:42 瀏覽:532
山茶花線畫 發布:2025-08-23 02:24:03 瀏覽:390